前面的Sziegeti部分还有些没写完,把它续完。
[upload=jpg]Upload/200591121574891088.jpg[/upload]
在二十世纪的小提琴大师中,克莱斯勒被公认为“小提琴皇帝”,海菲茨是霸主,两人地位超越众多小提琴家之上,在此之前,尤金-依萨耶是另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大师,此外二十世纪另一位地位独特的小提琴大师就是约瑟夫-席盖第了。在1943年,他50岁生日时,梅纽因在BBC广播中向他祝贺,艾萨克-斯特恩从纽约、奥伊斯特拉赫从莫斯科、米尔斯坦从瑞士蒙特留通过电话在小提琴上为他演奏《生日快乐》,柯岗从莫斯科给他写信,信内称他为“尊敬的大师”。小提琴史上,大概不曾再有这四人以外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尊敬了。由于席盖第录音不多,而且为人古板,生前没有太多逸事可资流传,从他活跃的鼎盛年代30-40年代来说,已经过去半世纪有余,现在的乐迷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么一位风格独特、技艺超群的小提琴大师了,但他的音乐就象年久的松香,年代愈是久远,越发散发出浓郁的醇香,具有持久的魅力。人们现在只能找到他在Columbia、CBS的很少的一些古旧录音,阅历他那些甘美无比、回味无穷的超绝演奏。现在,我突然发现了这张实在不可多得的记录他美妙演奏的录影碟DVD,由VAI公司发行,全长72分钟,曲目为
塔尔蒂尼《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华彩乐段为席盖第自创)、胡拜依《为小提琴和乐队的第三Czardas》、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普罗科非耶夫《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录影时间为1954年4月1日,那时的席盖第已过60,但琴技与3,40年代已然不同了,发音有些干涩,揉音更慢了,但第一曲就已然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内心,古朴庄重,但又款款深情。
第二首是胡拜依的作品,(Czardas实在不知道怎么翻译),这首曲子以前从未听过,具有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音乐色彩,是席盖第演奏的少有的歌唱性旋律的作品,而且从录影来看,这首作品要求的技巧实在是艰深的,在炫技乐段在高把位揉弦的同时还要拨弦(大概也只有胡拜依能将小提琴作品写成这样,这首作品未见到其它提琴家演奏大概就是因为技巧太艰深了吧),这部作品席盖第拉来有着美妙的歌唱和鲜明的东方音乐节奏,虽是60多岁的人,但没有丝毫的琴技退化,不愧堪称技巧超卓的提琴硬技巧大师啊!
贝多芬协奏曲只有第一乐章,虽然乐队不怎么样,但席盖第的演奏就是那样高贵、古朴,又具有清新的趣味,丝毫没有陈腐的学究气,有着醇厚的内在的浪漫激情,与同时期的CBS的那个录音具有同样的风格和水准。
录制于1960年的普罗科非耶夫的奏鸣曲,可以说是席盖第的保留曲目了,席盖第是二十世纪最早提倡普罗科非耶夫作品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比切姆指挥下演奏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已经成为经典,席盖第很好地理解了普罗科非耶夫这部技巧艰深、结构复杂的作品,同时还是一贯的琴音醇厚,将近70的人仍然能将这部奏鸣曲拉好的大概没有其它人了。
喜欢席盖第的朋友们实在很有必要去找一下这张影碟纳为收藏的。
从录影上看,席盖第的手臂、手指大概是所有提琴家中最长的,实际上这阻碍了右手的持弓和运弓,他的右臂位置非常低,持弓非常不自然,所以他完全是用右臂的力量硬拉的,这也造成了他的琴音干涩、发毛的一部分原因。席盖第在老师胡包依手里受的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养,当他13岁时第一次听到了克莱斯勒的演奏,,使他头一次接触到了从未所闻的琴声和演奏风格,席盖第说是克莱斯勒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世界(直到席盖第成名后,他还在纽约到处寻觅克莱斯勒的旧唱片,可见克莱斯勒对席盖第的触动有多大),接着,他又接触到了依萨耶、蒂博、艾尔曼的演奏,由这四人起席盖第的小提琴演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当时已是30岁的席盖第应该是技术上已然定型,已经形成了自己古朴、典雅的传统演奏风格,但席盖第仍然很快接受了这些演奏家的新的演奏风格,同时广泛与巴托克、普罗科非耶夫等现代作曲家交往,两厢兼收并蓄,逐渐在上世纪30-40年代达到了他演奏技艺的顶峰,这时的席盖第,在朴素的古典、高雅、严肃风格的同时,又具有内在的醇薄浪漫的激情,在当时,他的演奏就象醇香的白兰地,听来具有持久的、愈加浓郁的醇香,具有很深的内涵,而且发音也有了酸郁浓厚的风味,深深地受到同仁和广大音乐会听众的喜爱。在所有提琴大师中,他演绎的古典乐派的作品无一不是具有强烈震撼力、热力四射、表情真挚、感人肺腑的名演,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位小提琴家的演奏。在当时的乐坛,其独特的地位完全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至尊的。
[em26][em26][em26][e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