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偶感古典与通俗 [复制链接]

查看: 5176|回复: 23
1#
早晨醒来,窗外竟已艳阳高照,青岛的九月,也是忽冷忽热,让人难以捉摸。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打开了电视,胡乱的按着,调到日本的一个频道,看到一个男人,西装革履,如痴如颠的舞动着双臂,摇摆着脑袋,不知道的,真以为是哪个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疯子。盯着画面瞅了几分钟,竟然没有仔细听这在演奏的是什么音乐,只是脑子里痴想了片刻,难道指挥就一定要这样吗?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他们的投入,他们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他们的激情吗?他们有统一的动作规范吗?还是连表情,带动作,带肢体,都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思索数分钟未果,只得作罢。这才调响音量,听听到底在演奏什么。
结果很不好意思的是,第一首曲子就不懂,呵呵!想必也不是因为他们演奏的曲目冷门,而是我实在才疏学浅,说不出名字来。但是也正因为没听过不了解,才让我有了那么一小会儿的胡想。我认真的看着画面,听着音乐,看着每一个演奏者在不知道是指挥的带领下还是乐谱的指示下,变换着动作。
他们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让音乐的细节发生一次变化,动作大,变化大,动作小,变化小。就这么认真的听着,看着,感受着,突然顿悟,古典音乐之所以很多人听不进去,而很多人又都割舍不了,就是因为音乐里面的这些细节和变化。因为有了这些,所以音乐变得复杂而有内涵,赋与了音乐生命,也赋与了听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可是,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让音乐乍一听来,显得嘈杂无章,难以入耳。
而通俗音乐则不然,他们追求的一般都是一种整体性的旋律表现,让人乍一听就容易接受,因为轻松,因为简单。但如果听个百儿八十回的,因为喜欢想更深入的了解和品味时,却往往会失望而归。
所以古典音乐一定要沉浸的听,专注的听,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里面蕴含的情感与含义。而通俗音乐,大可以让脑子停止转动,彻底放松的去听,哪怕只是第一次听,也常常会听了前半句很容易可以猜到下半句的旋律,就是如此简单易于接近。
就象看“喜剧之王”和“阿甘正传”前者无需用心用脑,没有什么主题思想,只为博看客一乐,而且确实也做到了。而后者普通的情节蕴含着生活的真理,需要用心去品味咀嚼。
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音乐!所以,两者我都喜欢!两者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当然通俗也要通俗得精典,不能太滥;P 就象搞笑片,偶最喜欢的,还是星爷,摸有其他!
分享 转发
TOP
2#

小萝卜原来是MM呀!
TOP
3#

恩那恩那,我就听歌特的,但这个定义现在看来也很模糊了,nightwish算不算?悲剧院算不算?以泪洗面算不算?dark moor算不算?嘿嘿
TOP
4#

我听过以泪洗面的好几张。但是后来不听了,全送了人。这类音乐让我听了太压抑,一点心情都没有。
也许有一天心血来潮会再找一批来听。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

古典与通俗本没有一定之规,优秀的通俗能流传下去不就是成了后人的古典了吗?现在我们听的古典有一部份在当时可能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通俗。(没有考究,纯属吹水)
最后编辑koo
TOP
7#

好象没有人喜欢哥特音乐的。
我上来这里快三年了,没见过一个谈哥特音乐的贴子
TOP
8#


希望听到飞鹰兄对哥特音乐的见解。
[/quote]


我水平不够.那敢在这里谈论啊....碟也不多....
TOP
9#

小萝卜 在 2004-9-17 22:49:46 发表的内容

就象看“喜剧之王”和“阿甘正传”前者无需用心用脑,没有什么主题思想,只为博看客一乐,而且确实也做到了。而后者普通的情节蕴含着生活的真理,需要用心去品味咀嚼。


喜剧之王好象比阿甘正传深很多呀,而且是黑色幽默,并不是疯狂惹笑的作品。

流行也并不是一定就浅,容易听。好象爵士乐,一旦喜欢某个乐手,会为之疯狂沉迷。如果不喜欢,当即就会厌恶。

流行、古典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因时代的区别。当然,可以发现许多流行根源于古典的例子。音乐就好象是建基在七个音符上的巨大建筑。

听古典更使人接近百年甚至几百年前人的思维,多多少少有点肃穆的意味。不过在于我,常常也是放张黑胶上唱机放完又放。听流行多在于放松得更甚,连是CD LOOP上一天都完全不在意了。
TOP
10#

我喜欢哥特建筑与哥特绘画
哥特音乐,曾经很久地听过“永恒沉睡”的
听多了会觉得阴郁,对人的影响不好

所有的签名当中,我最喜欢小萝卜的:
你期望快乐便会找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