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攻新世代古典迷
Classic CD年度读者票选 林伯杰
1995年开始举办「Classic CD」唱片大奖以来,每一年投票数都以15%增长,到1998年已有一万五千张选票汇入,每当举办唱片大奖时,「Classic CD」的编辑常常哀号办公室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英国两大古典音乐杂志:「Gramophone」与「Classic CD」一直有着明显的市场区隔。尽管「Gramophone」长期树立起她在古典音乐杂志的权威地位,但是「Classic CD」却以平民化的古典音乐为诉求,借着艳丽有朝气的版面、简易流畅的笔触,再加上每期附赠的当月CD精华导聆,而拥有超过三十五万的读者支持。
Future出版集团的金字招牌
能够每期都送给读者一张导聆CD,再怎么说杂志都得有一个雄厚财力的集团在支持着。事实上,1990年创刊的「Classic CD」正是隶属于英国规模相当庞大的Future出版集团。Future集团所发行的杂志从计算机到音乐、从食谱到科学、从小说到运动,几乎无所不包,其中「Classic CD」杂志便是该集团的金字招牌之一。
当然「Classic CD」能够建立起她的风格,每期超过两百篇的新片评鉴报告是相当吸引人的卖点,该杂志的评论员几乎涵盖各式各样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有的是自由作家、有的是唱片收藏者、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广播主持人,当然也有音乐家,让「Classic CD」成为百花齐放、但又保有高水平的古典音乐杂志。而每期的新片评论,便成为该杂志举办「Classic CD」唱片大奖的最重要依据。
由乐迷投票得来的唱片奖
「Classic CD」的评论员会根据每张CD的演出与录音部份,分别给予一颗星到五颗星的等级评价(编按:CD Hi杂志也仿效这个作法),然后在这么多新片当中,再挑出当月的最佳五张专辑做深度评论。直到一年终了,便拥有年度最佳的六十张唱片,再加上部份五星唱片,杂志评论员会针对十二个奖项各挑选出五张入围唱片,于每年十二月号的「Classic CD」上公布,邀请所有读者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唱片。
这就是「Classic CD」唱片大奖的最大特色,即是唯一一个由乐迷投票所得来的唱片奖项,完全摆脱主笔评审讨好唱片公司的疑虑,也没有任何私相授受的黑箱作业。从1995年开始举办「Classic CD」唱片大奖以来,每一年读者投票数都以15%的成长率增长,直到1998年已经有多达一万五千张选票汇入「Classic CD」的编辑室,因此每当举办唱片大奖时,「Classic CD」的编辑常常哀号办公室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十五项大奖
「Classic CD」唱片大奖总共有十五个奖项,最基本的奖项包括了「年度唱片」以及六种音乐形式的单独奖项(管弦乐曲、协奏曲、室内乐、键盘乐器、歌剧、歌曲暨合唱曲),以创作年代区分的有「巴哈暨早期作曲家」及「现代作曲家」;针对录音年代特别给奖的「重发唱片」与「历史录音」;比较特殊的是为「罕见曲目」的录音作品单独给奖;还有最具卖点的「最佳买气奖」,以及由杂志评论员所颁发的「评论首选奖」,而从1997年起「Classic CD」又增设终身成就奖。
不像「Gramophone」大奖或其它唱片奖,「Classic CD」的奖项数目显得比较干净俐落,一方面是顾虑到读者不一定听过所有的入围唱片,若将奖项区分得太细密,反而会分散了奖项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像「最佳录音工程」或是「年度唱片制作人」这模拟较倾向专业层面的奖项,也不适合由读者投票选出。毕竟「Classic CD」唱片大奖是完全根据乐迷读者的喜好作取舍,又何必去涵盖五花八门的音乐种类与录音形式呢?
专业评论员把关过滤
有得必有失,「Classic CD」既然是由读者投票,便会产生类似民主选举的流弊,人皆曰可杀者,不一定真的该砍头;人皆赞扬者,有可能是沽名钓誉。同样古典唱片亦是如此,好的作品也许曲高和寡,烂的唱片也可能炒翻天。所幸「Classic CD」唱片大奖在挑选入围唱片时,便由比较专业的评论员把关过滤,所提名的六十张入围唱片,至少不会沦落至滥竽充数的场面。再者,由超过一万名的读者投票,虽然可能有地域性或是个人偏好的影响,但是足够的样本数,让这类似民意调查的「Classic CD」唱片大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颇为准确的指针意义。
就像选举过后,总是会有专家学者提出他们的观察分析,「Classic CD」杂志的评论员也针对每一奖项提出他们专业上的看法。有趣的是,有时会与读者投票产生相反的意见,但倒不曾出现像「摔破专家的眼镜」、「吓到连眼珠子都掉出来」这么夸张的负面意见,大体上评论员仍相当尊重读者票选出来的结果。
从1995年到1998年,「Classic CD」唱片大奖已经举办四届,现在就让我们瞧瞧由读者投票所产生的各年度奖项,体验一下「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滋味吧!
与众不同的投票结果
历届Classic CD得奖榜单 林伯杰
以下就是举行四届的Classic CD奖的榜单,一共有十五项大奖。
(一)年度唱片 (Disc of the Year)
1998 Brahms Symphony Cycle ----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Mackerras (Telarc)
1997-1 Bartok: Bluebeard's Castle ----von Otter/Tomlinson/Berlin Philharmonic /Haitink (EMI)
1997-2 British Light Music Classics ----New London Orchestra/Ronald Corp (Hyperion)
1996 Verdi: La Traviata ----Gheorghiu/Lopardo/Nucci/Royal Opera House Chorus and Orchestra/ Sir Georg Solti (Decca)
1995 Beethoven Complete Symphonies ----Orchestre re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John Eliot Gardiner (Archiv)
「年度唱片」奖比较特别的是在1997年出现同灯同分的状态,巴尔托克的歌剧「蓝胡子的城堡」与「英国轻音乐经典集」并列为该年度之年度唱片,而四届五张年度唱片正反映出交响曲、歌剧这类编制较大的乐曲录音仍受到青睐,尤其贾第纳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与马克拉斯的「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更突显大手笔、大制作的唱片最为讨喜,这几乎可以当作所有唱片奖项的通律。
由于「年度唱片」奖是由读者全体投票评选出来,所以年度唱片并不一定能拿下该音乐领域的第一名,例如「蓝胡子的城堡」,便在歌剧类以8%的差距输给韩德尔的「阿里欧丹特」,又如同年的「英国轻音乐经典」则以5%的差距输给布鲁克纳的第八号交响曲。1996年的「茶花女」也输给浦赛尔的「亚瑟王」,不过两套交响曲全集则毫无异议地拿下该年的管弦乐曲奖。
刚好「年度唱片」奖完全展现英国读者的「爱国心」,连续四年的得主都与大英帝国产生关连:1995年是英国籍的贾第纳、1996年「茶花女」是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的实况录音、1997年有张「英国轻音乐经典集」、1998年是长期在英国活跃的指挥家马克拉斯,在在显示英国人的高度爱国情操,以及古典唱片制作的势力,这在其它奖项也可以深刻体会。
(二)终身成就奖 (Lifetime Achievement)
1998 Joan Sutherland
1997 Yehudi Menuhin
从1997年「Classic CD」开始颁发终身成就奖,首次献给高龄八十二岁的小提琴家曼纽因,但是「Classic CD」特别推崇曼纽因在音乐教育上的贡献;而1998年则赠与澳洲女高音苏莎兰,即使她退休至今已长达五年,但一直是英国人最怀念的女高音。他们俩人都曾接受过英国皇室的册封,曼纽因曾获得大英帝国骑士司令官勋章(Knight Commando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85)与功劳勋章(Order of Merit,1987);苏莎兰则在1979年授与「贵妇」(Dame)封号。
(三)评论首选奖 (Critics' Choice)
1998 尚未出炉
1997 David Munrow Edition ----Early Music Consort of London/David Munrow (Virgin)
1996 Melodiya's 11 CDs ----Russian Pianists (Melodiya)
1995 The Sviatoslav Richter Edition ----Richter (Philips)
评论首奖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读者投票所产生的差距,因此「Classic CD」的评论员们特别颁发「评论首选奖」,1995年颁发给俄国钢琴大师李希特两张一套的选集,「Classic CD」宣称这是一堆李希特海盗版唱片中,有如神话般的绚丽专辑;1996年则颁给俄国Melodiya唱片公司发行的十一张套装的钢琴曲集;1997年颁给英国直笛好手慕洛与伦敦古乐合奏团所合作的「慕洛精选集」。这三年的得主反映出「Classic CD」的评审的确在这个奖项上所表露的独立思考品味。
(四)巴哈与早期音乐 (Bach and Before)
1998 Handel: Orlando ----Les Arts Florissants/Christie (Erato)
1997 Victoria: Officium Defunctorum ----Gabrieli Consort/Paul McCreesh (Archiv)
1996 Various: The Lily and the Lamb ----Anonymous 4. (Harmonia Mundi)
1995 Purcell: O Solitude ----Nancy Argenta (Virgin)
原本在设立「巴哈及早期音乐」这个奖项时,「Classic CD」担心巴哈迷的强劲攻势会「摧毁」其它古乐作品,因此有再设立一个「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奖的念头。「所幸」这四届以来,巴哈音乐的录音都仅能入围而已,四年来的得奖唱片包括歌剧、宗教音乐、圣歌,清一色全是声乐作品。事实上,近年来在许多中生代音乐家的努力推展下,目前古乐风潮的兴起可能是本世纪最热烈的时刻。从得奖名单观察,中坚份子如指挥克利斯提与麦克利许、或是女声合唱团体「匿名四人组」,都获得乐迷的肯定,而Harmonia Mundi与Erato是这四届竞争最激烈的两家古乐唱片公司。
(五)历史录音 (Historical)
1998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Horowitz/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Barbirolli (Appian)
1997 Mahler: Symphony No.9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Bruno Walter(Dutton)
1996 Mahler: Bruno Walter Edition ----Walter (Sony Classical)
1995 Elgar: Dream of Gerontius ----Heddle Nash/ Gladys Ripley /BBC Symphony Orchestra/Huddersfield Choral Society/Sir Malcolm Sargent (Testament)
「历史录音」部份,很明显的都是乐坛传奇人物的天下,而指挥华尔特更以马勒包办1996与1997连续两年的该类奖项。今年霍洛维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1%的差距险胜库贝力克指挥的华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不过1997年华尔特指挥马勒第九号交响曲,却以四成二的投票率远远拋开其它对手。1995年艾尔加的神剧「吉伦提斯之梦」对非英国人来说则是罕见曲目,又显示英国人对本国作曲家的支持度。
(六)重发唱片 (Reissue)
1998 Elgar Symphony No. 2/ Cockaigne Overture ----The Halle Orchestra/Barbirolli (EMI)
1997 Elgar: Dream of Gerontius/ Delius: Sea Drift/ Holst: Hymn of Jesus ----Britten/Hickox... (Decca)
1996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Richter/ Karajan (DG)
1995 Cello Masterpieces ----Mstislav Rostropovich with various artists(DG)
重发唱片在某个角度来说,与历史录音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不过对于目前唱片市场一片重新发行的热潮来看,将重发唱片与历史录音分开给奖亦是颇为恰当,因为重发唱片并不等于「老」录音,不过根据得奖名单看来,重发唱片还是以高知名度艺人得奖率较高,1995年的大提琴家罗斯托波维奇、1996年的指挥卡拉扬、1997年作曲家布列顿罕见的指挥他人作品、以及今年英国指挥家巴毕罗里,都是以压倒性的票数赢得此奖。
(七)罕见曲目 (Rare Repertoire)
1998 Saint-Saens Songs ----Le Roux/Johnson (Hyperion)
1997 Sibelius: Symphony No. 5 ----Lahti Symphony Orchestra/Osmo Vanska (BIS)
1996 Scharwenka: Piano Concerto No. 4 ----Hough/ 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 Foster (Hyperion)
1995 Copland: Grohg ----London Sinfonietta/Cleveland Orchestra/Oliver Knussen (Argo)
「罕见曲目」这个奖项就显得有些笼统,究竟该如何定义「罕见」,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也就因为有这个奖项,许多被人类遗忘的作品才有出头天的机会,不然圣桑的艺术歌曲怎么敌得过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将西贝流士的第五号交响曲放在管弦乐类,怎么可能赢得过布鲁克纳的第八号交响曲?或者法国作曲家舒尔温肯的第四号钢琴协奏曲放在协奏曲类,又怎能胜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从入围到得奖的唱片可以说明一个特点:那就是即使罕见曲目,作曲家的名气比较大,还是比较能吸引乐迷注意(1996年舒尔温肯能赢了杨纳杰克,倒是因为演奏者Hough的知名度较高)。
(八)当代作曲家 (Living Composer)
1998 Burrell: Viola Concerto ----Jane Atkins (Viola)
1997 Birtwistle: Gawain ----Orchestra of Royal Opera House/Elgar Howarth (Collins)
1996 Simpson: Symphonies Nos. 3 and 5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andley (Hyperion)
1995 Tippett: Symphony No. 2 ----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Hickox (Chandos)
对于英国人来说,选择「当代作曲家」当然显得更爱国,连续四年都是由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得奖,对于我们来说,这四届得奖作品都是相当陌生的曲目,然而英国读者投票与「Classic CD」评论员的意见倒都非常一致。事实上「Classic CD」杂志一直对于推广现代作曲家的音乐相当用心,很多作品都是经由他们的推介,才获得乐迷的注意。此外,从「当代作曲家」与「罕见曲目」这两个奖项来观察,正是所谓的「小」唱片公司擅长的领域,独少见到国际级的唱片公司能在这里包场,值得为这些小唱片公司鼓掌致意!
(九)管弦乐曲 (Orchestral)
1998 Brahms Symphonies ----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Mackerras (Telarc)
1997 Bruckner: Symphony No. 8 ----Berlin Philharmonic/Daniel Barenboim (Teldec)
1996 Mahler: Symphony No. 6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Boulez (DG)
1995 Beethoven Complete Symphonies ----Orchestre r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Gardiner (Archiv)
「管弦乐曲」的得奖作品,一如世界各地的古典唱片奖项,都是德奥作曲家的天下,连续四年由贝多芬、马勒、布鲁克纳、及布拉姆斯的交响曲夺魁,其中还包括两套交响曲全集(当然也就是该年度的「年度唱片」),即使英国作曲家年年有人入围,但却仍然比不过德奥乐派的魅力,像1998年艾尔加输了、1997年「英国轻音乐经典」也输了,显示英国乐迷还是对对德奥作曲家以及交响曲有「特殊癖好」。不过,「Classic CD」评论员对于1997年巴伦波因指挥柏林爱乐所得奖的布鲁克纳第八号交响曲颇有意见,他们认为该年由吉尔林所指挥的荀伯格之「室内乐交响曲」才是最精彩的录音。
(十)协奏曲 (Concerto)
1998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etc... ----Menuhin/Philharmonia/Furtwangler (Testament)
1997 Chopin: Piano Concertos ----Kissin/Moscow Philharmonic Orchestra/Dmitri Kitaenko (RCA)
1996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Argerich/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Kondrashin (Philips)
1995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Scriabin: Piano Concerto ----Nikolai Demidenko; BBC Symphony Orchestra/Alexander Lazarev (Hyperion)
「协奏曲」类的名单也表现出高知名度艺人与作品比较容易得奖的倾向,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竟连赢两届。而且更有趣的现象是,除了1995年由德米邓可主奏是当年的新录音之外,其它全都是靠旧录音来得奖,例如阿格丽希的版本是1980年的现场录音、纪辛的萧邦钢琴协奏曲竟是他十二岁在莫斯科音乐会演出时的实况录音、而曼纽因与福特万格勒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又是更早以前的历史录音,无怪乎「Classic CD」杂志要对现今的协奏曲新录音作品高喊「加油!加油!」。
(十一)室内乐 (Chamber)
1998 Faure: Piano Quintets ----Peter Orth/Auryn Qt (CPO)
1997 Works of Grieg, Liszt, Bubinstein ----Isserlis/Hough (RCA)
1996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Op. 30 ----Kremer/Argerich (DG)
1995 Tchaikovsky: Quartets Nos. 1-3 ----Borodin Quartet (Teldec)
室内乐一直是非常绝对的纯个人喜好,因此在这个奖项中,入围唱片几乎都是平分秋色的得票率,没有哪张唱片可以用泰山压顶之势来夺魁,甚至连评论员们的意见都莫衷一是。不过以历年得奖名单来看,前两年还是以国际级艺人占优势,像鲍罗定四重奏团、阿格丽希与克雷曼,后两年则以英国演奏家备受肯定。有没有注意到,马友友这位近年在欧美炙手可热的大提琴家,在各大唱片奖项四处得奖,竟然四年来在「Classic CD」连入围都沾不到边!
(十二)键盘音乐 (Keyboard)
1998 Various Piano Transcriptions ----Arcadi Volodos (Sony)
1997 Shura Cherkassky Live Vol.7 ----Cherkassky (Decca)
1996 Chopin: Ballades etc. ----Perahia (Sony)
1995 Chopin Piano Works Vol. 1 ----Kissin (RCA)
通常独奏乐器会共同给奖,不过「Classic CD」却偏爱键盘乐器,让弦乐器与管乐器黯然神伤,好象有点不公平,不过相较于对「协奏曲」奖似乎没有强手的窘境,在「键盘乐器」奖却频频出现坚强的入围阵容。前两届都是萧邦的钢琴曲,分别是由纪辛与普莱亚夺得,1997年是老牌钢琴家彻卡斯基的系列录音之第七集得奖,1998年瓦罗多斯以亲自改编比才、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作品的录音打败其它专辑,倒是颇见新意。
(十三)歌剧 (Opera)
1998 Glinka: Ruslan and Lyudmila ----Kirov Opera/Gergiev (Philips)
1997 Handel: Ariodante ----Hunt/Lane/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McGegan (Harmonia Mundi)
1996 Purcell: King Arthur ----Les Arts Florissants/ Christie (Erato)
1995 Britten: Turn of the Screw ----Lott/Langridge/Aldeburgh Festival Ensemble/Steuart Bedford(Collins)
歌剧部份,「Classic CD」大奖亦表现出独特的品味,所有得奖作品都不是当今的一线歌剧,像俄国作曲葛令卡的「鲁莎兰与卢密拉」、韩德尔的「阿里欧丹提」、普赛尔的「亚瑟王」、布列顿的「旋转螺丝」这些歌剧,几乎在各地歌剧院都鲜少上演。而且前三届又都是英国作品,当然一方面由于当年度许多名气响亮的歌剧录音,在初选时便被刷掉,另一方面英国人对声乐家比较没有迷恋「名牌」的倾向,所以「Classic CD」的歌剧唱片奖就属于比较「家常菜」的趋势。
(十四)歌曲与合唱 (Song and Choral)
1998 Schubert Complete Songs Vol. 26 ----Schafer/Ainsley/Jackson/Johnson (Hyperion)
1997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La Chapelle Royale/Collegium Vocale/Orchestre des Champs Elysees/Herreweghe (Harmonia Mundi)
1996 Britten: Orchestral Song Cycles ----Langridge/Lott/Northern Sinfonia/Bedford (Collins)
1995 Barber Complete Songs ----Studer/Hampson/Browning/Emerson Quartet (DG)
一般而言,主办单位通常都会将歌曲与合唱分别给奖,否则就像马拉松选手与短跑选手同场竞技般地不公平,然而「Classic CD」却是合并给奖。但是在「歌曲与合唱曲」这个奖项当中,四届竟然有三次都是由艺术歌曲夺魁,尤其是当今艺术歌曲诠释大师的钢琴家葛兰姆.强森,他在1998年不仅以舒伯特歌曲集得奖,「罕见曲目」奖项也以圣桑的歌曲集连中二元。唯一得奖的合唱曲是1997年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赫尔维格的精确诠释以高得票率获胜,的确实至名归。
1995 Purcell: Fairy Queen ----Scholars Baroque Ensemble (Naxos)
(十五)最佳买气 (Best Buy)
1998 Liszt Piano works, Vol. 1 ----Arnaldo Cohen (Naxos)
1997 Britten: Orchestral Song Cycle ----Harper/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Groves... (BBC)
1996 Rossini: Tancredi ----Jo/Podles/Zedda (Naxos)
最有意思的奖项便是「最佳买气奖」了,不论得奖或入围的唱片,几乎全都是低价CD的天下,除了97年是由BBC的「布列顿管弦乐伴奏歌曲系列」得魁外(也是低价唱片),其余三届都是由Naxos唱片夺得。这证明低价唱片在市场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即使不大作宣传、即使没有红顶艺人,用鸭子滑水的姿势赢取商业上的利润,或许是「最佳买气奖」所突显的意义吧!
结语
整体而言,「Classic CD」唱片大奖的得奖名单说明了两件事,第一,该奖强烈表现出英国人的「爱国」观念,我们从每一个奖项都可以发觉英国作曲家或音乐家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艾尔加、布列顿是他们钟爱的作曲家,得奖的音乐家也多半是在英国有高知名度的艺人,亦不乏只在英国走红的艺人。对于台湾的乐迷来说,「Classic CD」唱片大奖可能因为比较多地域性的色彩而不受到重视,不过却带给我们在各大音乐奖项之外的另一种省思。
第二,读者投票的确「摆脱」讨好唱片公司的疑虑。所有得奖唱片,是以Hyperion这家英国独立唱片公司夺得最多奖项,总共占有一成一的比例,EMI加Decca的片数都没有Hyperion来得多。其次是法国专攻古乐的Harmonia Mundi与DG平分秋色,各占百分之七点六。其余像Collins或Testament这些英国小厂也都有不错的成绩,与「Classic CD」杂志创立这个奖项的宗旨不谋而合。
毕竟仅有四届显得太年轻,「Classic CD」唱片大奖似乎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这个奖项象征古典乐迷参与音乐的热情与活力,假以时日,当「Classic CD」唱片大奖成为「全民运动」后(建议咱们的「CD Hi」共同参与,如何?),「Classic CD」唱片大奖或许就会成为最具权威性的唱片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