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创作中,很少应用动态因素表现人物或增强情节感,大都是做一种静态的处理,即便是充满戏剧性变化的场面(至少别的画家在处理同一题材时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凝结在美丽的瞬间;但是在这种景物相对的静态中,别具一格的效果产生了,以至于我们能够保留精力专注在画面传达的某种思绪中。
1873年,定居伦敦3年的阿尔玛-塔德玛终于获得了英国国籍,依仗名誉(他不久便荣膺"皇家院士"和爵士封号)他过着一种富足而安乐的生活。但有一个时期,一群道学主义者的搅闹使他十分烦躁,他们指责他在画面上过多地渲染半裸的女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维多利亚式的艺术在英伦三岛逐渐失却了魅力,太多的怀旧情调的感伤作品却在世界掀起了热潮。电影的出现也为象征派和古典派的装饰风格创造了新的用武之地,于是直到今天阿尔玛-塔德玛、沃塞毫斯等画家的艺术灵感依然大量地出现在银幕或银屏上,甚至是MTV上。
[upload=jpg]Upload/200491412332756223.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