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利金·环球唱片集团旗下的一家以制作唱片精品而久负盛名的名牌公司,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芝加哥.与Decca和RCA一样, Mercury被认为是象征本世纪录音“黄金年代”的三大典范之一.所出的“Living Presence”唱片几乎款款精彩,质量上乘,尤其是Mercury早年出版的唱片,每一张都是最发烧的绝响,令唱片迷搜寻不已.
Mercury公司旗下的古典音乐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主要有指挥家保罗·帕里,杜拉蒂等;底特律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休斯敦交响乐团等欧美各大乐团.
Mercury唱片公司有着极富传奇色彩的历程和录音特色.1945年公司由I.格林创立时,录音工业已从“转速之战”中解脱出来,录音磁带的发明和普及给录音工业带来蓬勃的朝气,令小公司也可以携带轻便的器材前往欧洲录音,打破了录音工业长久以来被大公司垄断的局面.总部设于芝加哥,由流行音乐起家的Mercury公司就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投入到古典音乐唱片市场的.由于财力所限,涉足古典音乐对于初创的Mercury来说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1947年刚加盟Mercury的哈默德先生决定尝试性的把一些他们所制作的78转(SP)的老唱片转制成LP (33.3转)密纹唱片重新发行.这批老录音中,包括有斯特拉文斯基亲自指挥的《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没想到这批打上 Mercury商标重新面世的老录音一经销售,就赢得了不错的声誉.1948年,哈默德先生聘请著名录音评论家霍尔掌管新成立的古典部门.很快他们便取得了二战期间德国录音在美国的代理权.这些录音大部分是从广播中录下来的,制成唱片内容十分新鲜,因而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佳绩.真正为Mercury打响知名度的是1950年他们发行的俄国作曲家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录音.这场音乐会在前苏联举行,由当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担任独奏.由于俄方使用的是早已被西方淘汰的次等录音设备,因此母带效果十分不理想. Merctury取得发行权后,将母带移交给录音师罗伯特·法恩(Robert Fine),当时他主持的Reeves Sound Studio主要负责处理Mercury的录音事宜. 罗伯特·法恩不负重望,以脱胎换骨的效果挽救了这张纪录奥依斯特拉赫艺术的重要录音.这张唱片的发行,使Mercury在世界受到极大关注,空前的市场反应更令之大受鼓舞,坚定了他们继续开拓古典市场的信心.
随着经营状况的愈来愈好, Mercury与罗伯特·法恩建立了长远而密切的合作关系.法恩从40年代末一直到80年代初一直掌握着Mercury最重要的录音工程,这段后来被录音界传为佳话的“姻缘”奠定了Mercury自成一派的录音特色.尽管法恩一直没有成为Mercury公司的编内成员,但法恩这个名字几乎就是Mercury录音夺目音色和浓烈质感的代名词,是发烧友为Mercury录音深深着迷的先觉人物.事实上,法恩在50年代初就离开了Reeves Sound Studio,自组公司从事电影,电视及相关录音技术的研发.肩负起Mercury的录音重任后,他创立了独特的录音方法.他是全世界第一位使用德律风根U-47麦克风的工程师.这种电子管电容麦克风由于具备高灵敏度和宽广的频响,非常符合他理想中的管弦乐音色,后来这种麦克风几乎成为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录音不可或缺的主角.
在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一次合作时,法恩天才的创造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录音方式:他仅使用一支麦克风来录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个为时两天的录音在1951年4月进行,由库贝利克担任指挥.法恩在指挥台上方25英尺左右悬挂了一支U-47麦克风,这个位置是在乐团排练时决定的,他利用整首曲子最爆棚的段落调整讯号的大小.从“古墓”的轻柔到“基辅大门”的猛烈高潮,这个录音从头到尾的动态都未经加工修饰,绝无加料或压缩,忠实的传达了指挥心目中要求的音色.纽约时报的著名乐评家塔伯曼在听过这次历史性的录音后惊呼:令人觉得好像在现场聆听活生生的音乐会! “Living Presence!” Mercury公司对塔伯曼的这一评价十分兴奋,他们立刻选用了他在评论中的这一用词作为一系列唱片的副标题.一时间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唱片不但为声音的传真重现开创了新纪元,也得到乐评家和发烧友的一致喝彩,成为闻名世界的发烧品牌.
在法恩创立的单点录音风靡全球后,1955年起Mercury的唱片进行全面的立体声化.他们最初是用的是1/4英寸的Ampex器材.后来法恩根据电影录音的经验,请Ampex厂制造了一架特别规格的半英寸,三轨录音机.这种设备非常适用于古典音乐的录制,有着十分惊人的立体声定位以及音场重现能力,以至于这种器材最后成为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唱片录音的标准器材.在声音的平衡度上法恩的大部分录音仍是用一支麦克风进行收录,有时为增加立体音像的表达,他还会在两侧添加两支麦克风进行辅助.录音开始前.法恩会费时费力的找出音响的焦点,以让每支麦克风像投射而出的一束光线般在重叠后将乐团照亮,最后才将最佳的音响纪录到Ampex的三轨录音机上. 罗伯特·法恩为Mercury带来的另一大贡献是他破天荒的采用35mm电影胶片的录音技术,这种技术在Living Presence系列的后期得到广泛使用.事实上,35mm电影胶片比传统录音磁带拥有更凌厉的动态,更清晰的音质和更敏锐的瞬态反应,并几乎没有嘶嘶的噪声.这一优势在Mercury历史性的一款收录有原汁原味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音乐和战场音效的《南北战争》( The Civil War片号:MERCURY 432591-2)中得到极大体现,战争场面可怕而宏大的音效被呈现得淋漓尽致.60年代初,Westrex电影录音设备正式加入Mercury的录音阵容,并参与伦敦的录音,甚至远征莫斯科.
在Mercury发烧天碟的录音历史中,除了录音师法恩之外,另一位与他名字相连的女中豪杰也不可不提,她就是制作人威马·柯扎特(Wilma Cozart).这位来自密西西比的音乐行政人员1950年加入到Mercury古典部门的工作行列,有着很强的曲目和艺术理念.根据她曾在达拉斯和明尼阿波利斯等乐团的工作经验,柯扎特相当了解美国乐团的优点与弱点.她很快提出建立一套管弦乐曲的制作计划,尝试与优秀的本土指挥家,乐团合作.在她的协助下, Mercury首先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然后杜拉蒂领导的明尼阿波利斯管弦乐团与帕里执掌的迪特律交响乐团频频参与Mercury的录音计划.1952年伊士曼音乐学院的理事长汉森与Mercury签下专属合约,专门录制美国音乐家的作品.后来录音计划扩展到芬尼尔与伊士曼铜管乐团的录音,其参与制作的大量唱片至今都常驻于TAS榜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碟.柯扎特的才干使Mercury在古典音乐市场上的地位更加稳固.1954年, Mercury公司在其策划下着手进行了一项空前庞大的录音计划:以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原稿录制《1812序曲》.曲中用上了真正的教堂钟声,加农炮和一支铜管乐团.这个录音分三个场地进行,其中包括在耶鲁大学的纪念塔和西点军校实地收录钟声和炮火的轰鸣.这张唱片的推出巩固了Mercury在音响界和录音界的地位,成为当时展示新型音响器材的必播示范碟.
1950年开始,柯扎特频繁率领Mercury的录音小组远赴伦敦,维也纳,巴黎和莫斯科,与欧洲的乐团,音乐家展开密切的合作,令Living Presence戏剧性的扩充了曲目.除了精选录音的场地,他们更配备了录音专车,以保证Mercury的录音无论在何处都能够保持一贯杰出的音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 Mercury的唱片目录中有了巴比罗利,李希特,杜普雷,普亚纳,巴夏尔,坚尼斯和史达克等世界顶尖音乐大师的名字.
作为制作人,柯扎特在录音中亦亲身投入技术的操控.她和法恩组成黄金搭档,在制作后期担当着三轨转两轨的母带修整工作.由于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加之全程参与录音,她制作的母带和唱片母模能保留原来三轨录音所凝结的精确定位和庞大的动态,将法恩创立的Mercury录音哲学贯彻始终.由于日久生情,1957年她与法恩结婚.这对工作伙伴终成眷属,在业界传为佳话.后来,柯扎特于50年代末出任Mercury公司副总裁,1964年辞职专心持家.
1961年, Mercury被电器巨子飞利浦的Philips唱片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收购,成为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旗下成员,负责统筹Philips古典音乐在美国的发行业务.1967年, Living Presence系列的最后一次录音宣告完成,内容是吉他大师罗梅洛的罗德里戈吉他协奏曲. Mercury的最辉煌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Living Presence一听就可分辨的音质,独树一帜的曲目却已成为录音史上令人艳羡的经典,至今都倍受发烧友的赞美.与Decca和RCA当年以留下的优秀录音一样, 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拥有极其平衡的音域,非常宽大深阔的音场,相当凌厉的动态和十分立体而富有层次的乐器定位.略有不同的是,据说Mercury的录音结像更鲜锐,乐器质感更强烈,音色的鲜艳度更为浓郁,稍显粗矿的音响线条似乎更能展现美国人大刀阔斧的音响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