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眼”看指挥家 [复制链接]

查看: 31994|回复: 220
61#

克里普斯作品的秀气是不难察觉的,
某些细节的处理是独有匠心听起来是很有表现力的,
在小公司录音的那些作品倍受追捧不知道是不是炒作的,
战后对恢复维也纳歌剧院的水平与声望是功勋卓著的。

说起托马斯姓氏是很常见但作为指挥总是会让人遗忘的,
说他有名唱片倒是很多人能想起的:
就是那张给格什温自己弹的蓝色狂想曲独奏录音配上伴奏录成新唱片的,
用室内乐团录完贝多芬交响乐是既不仿古也不“现代”的。
TOP
62#

抒情版:

啊,当年烟花烂漫,
年少瞎读书时,
来到一老师家。
他在德老指挥下的乐队
当过低音提琴手,
老师谈起李德伦
啊,必称李老师。
受人尊敬啊,
就是不分明里暗里,
不会当面叫李大师,
背后叫李胖子。
TOP
63#

darajan 在 2004-9-26 2:02:16 发表的内容
[后期是艺术家对一部作品的完善和补充。这是一项职业、一种工业或一门艺术,在电影或动画(尤其电脑动画)的制作中是必要有时甚至是80%的内容。 对音乐来讲,可能自然性更为人所接受。也就是一种残缺美,认为自然(或者非完美)是最好的。
一个指挥,一个乐团,一部作品,然后就是没有其他了。
那么,如果要论卡拉扬的成就,可能他并没有那么大,不加“后期”可能比不过其他人的“完美”,但他最终确实产生了一些更“完美”的东西。我们如果用电影工业来看待此事就可以理解了。


据说每一张唱片出来都是经过非常讲究的后期制作的,不过卡拉扬的制作是可能过多了些。想“白卡”系列犹为明显。
TOP
64#

博尔特作为二流指挥专用二流乐队指挥二流作品却成大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同胞威廉斯、霍斯特作品之所以有人知道是全仗此君的,
定位准确工作扎实因此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中国三流指挥摆呼着三流乐队却不愿意演奏本国三流作品是愚蠢的。

佩塞克作为东欧指挥以本地区作品起家同样是值得一提的,
捷克小乐队搞起音乐来是激情四溢热情高涨的,
佩兄不知不觉也近古稀但舞蹈的节拍是踏在骨子里面的,
来到利物普混个爵士当当是可喜可贺的。
TOP
65#

我开始听古典时候却不知道有个李德伦倒知道有个卡拉扬。
不过很早时候我就听了中国作家的作品,想马思聪等,他的《过山》、《思乡曲》、《XX交响乐》等等,两合磁带的作品,好象是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演奏的。
当然这和我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乐队多演中国作品没有必然关系,我以为演绎中国作品是中国乐队“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TOP
66#

ADWS 在 2004-9-27 15:46:31 发表的内容
卡拉扬最想不明白,身为最伟大的指挥家,为什么不喜欢我的人那么多。


喜欢卡拉扬的人不少了,只不过是前些时候一股逆反潮造成一点错觉而已。卡的唱片那么多,买的人不多怎么可能卖的多?
TOP
67#

马舒尔演贝9不一定是最好但可能是最多的,
老好人性格中庸风格也不堪明朗但是是很忠实的,
布商大厦乐队他是很中意的,
晚年到纽约爱乐评价实在不怎么样但再找个人接任也是很不容易的。
TOP
68#

我以为在柏林是他最好、个人风格最成熟的时期。
不过不想争论这个问题。
TOP
69#

ADWS 在 2004-9-28 11:03:41 发表的内容
拜托加德纳不要再演贝多芬了,跟有人拿着刀在后面追似的。


他应该也没什么机会演了,唱片公司对作曲家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不过他的贝1-2我觉得很好。
速度偏快,是所有古乐的特点,很正常的。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70#

ADWS 在 2004-9-28 11:19:37 发表的内容
阿巴多棒下的柏林爱乐更象一支无人指挥的乐队,少了卡拉扬时代的华贵和霸气,更欠缺富老棒下的深遂和激情。
西皮士形象的拉特尔将柏林爱乐弄的比阿巴多走的更远,现在柏林爱乐的保留曲目还剩什么呢?


你听了阿巴多的什么?听了多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