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先驱,斯美塔那和他的美丽的“沃尔塔瓦河”听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5722|回复: 73
11#

第一次听喜欢、第二次听无感觉、第三次想再听(犹豫)  


     多听吧!实在是太壮美了!他可以使你的思绪尽情飞扬,可以锻炼你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这也是一首被音乐会演奏的最多的曲目。听它没必要忧郁!只有多听才能感受此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壮美并不是此曲的全部意义,多听两便,试试!您会有很多发现!
[/quote]



好吧、我就落多两钱肉紧听吧。
TOP
12#

petershao 在 2004-9-5 19:49:44 发表的内容
十年前我买的第一张古典的CD就是MOZART的长笛和竖琴协奏曲,听起来确实是令人松弛,有种想睡觉的感觉。


我有4个版本的长笛竖琴协奏曲,比较后最喜欢阿巴多和帕胡德那个版本。
TOP
13#

啊?从来没听说过呀:)

兄弟为什么这么理解?

牧神午后 也只是午后,还没到晚上呢。
TOP
14#

十年前我买的第一张古典的CD就是MOZART的长笛和竖琴协奏曲,听起来确实是令人松弛,有种想睡觉的感觉。
TOP
15#

哦,怪不得,我每次容易入睡都是听MOZART的长笛协奏曲的。多谢上海兄指教。
TOP
16#

大卫 在 2004-9-5 19:44:51 发表的内容
哦,怪不得,我每次容易入睡都是听MOZART的长笛协奏曲的。多谢上海兄指教。


不谢
TOP
17#

上海kevin 在 2004-9-5 19:23:26 发表的内容
兄弟对开始时长笛的理解绝对有共鸣。但我还想加个状语“晨曦时”,不知你是否认同。




上海兄,长笛不是代表晚上吗?
TOP
18#

       .音乐作品中的标题。音乐是抽象的,理解上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可以认定的大前提。

      

     你这句话说的是对的!有些标题和注释是应该关注的,而且对理解音乐是有帮助的。但没有标题怎磨办?这时欣赏古典音乐不靠主观臆断靠伸磨?理解音乐靠的不就是自己的学识,阅历,修养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吗!一首古典音乐,不同的人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会有相同的感受。听古典音乐就是一个对音乐的再创造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古典音乐才是最灿烂的。喜欢看标题或者不屑一故,那是个人的听音习惯。无可厚非,再说标题音乐毕竟是少数,依赖标题和注释,会降低对音乐的理解力。不过有这偏好,也不为过!每一个人走的路不一样,听音乐也然!

     本人写听感,完全是有感而发,全凭自己的感触来写,从不看书和背景资料,有伸磨感受和水平写伸磨东西,哪怕是可笑的也在所不惜!我爱写听感,一是可以锻炼心恼,二是可以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增强理解力。那磨把它发表出来,一个是自愉自乐,二是寻找知音,这已足以!首先声明:本人是业余古典音乐爱好者,写东西也不是我的特长,让人见笑,实属自然。可能是我写的内容太业余,所以有人就用一些较专业的乐评文章,拿来引用。以示自己的,--------。我觉得这不是一种交流的态度。既然是交流,就应该完全发字内心用自己的话,来交流或批评!只要是真诚的就好!否则就象你考大学考不上,而雇佣枪手一样。这算伸磨水平?这样怎磨交流。我喜欢看各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心声和探讨。并向各位学习,交流,真正共享古典音乐的美妙和乐趣!!

    本论坛的特色和精华是版本的收藏,比较和介绍,以及讨论各大师们的演绎和音乐精髓。这一点世人接知!并且已经如火如荼,热闹非凡,火热之极。在此之下,鄙人写写听感,也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谈谈自己的听音感受[就象一位乐友说的,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好],活跃论坛[尽管很难办到]。也是想给论坛吹股凉风而已,没有其他想法。

   还望大家理解,指正!
TOP
19#

Laotou 在 2004-9-8 16:26:01 发表的内容
大家握握手吧。


我欣赏这种态度。
TOP
20#

     很高兴和laotou兄握手,应该说我们的相识很幸运,是缘分,岂只握手,应该干杯才是!希望能和你再交流!

   小克兄既然不喜欢看到这皆大欢喜的和平场面,深感遗憾!

既然不喜欢中庸,喜争论!在下也有这爱好!到要讨教一翻!

     按你老兄所说,欣赏标题音乐,一定要按照标题和作曲家的注释去听,写实的音乐不能参杂意念,否则就是曲解,试问一下,如果是这样,我们还听音乐干伸磨,看一下音乐家的注解或十四行诗不就全理解了吗?音乐表面的层面是一种意义,但它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更深层次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或是形象的,怎样真正的理解音乐,我到是觉得那是一个人对音乐和人生真正的感悟而已,这种悟性才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力!一首好唐诗,真正翻译过来并不难!难解的是诗中背后的含义和作者对世界及事物的洞察秋毫的能力和感悟,这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感悟到呢?而有少数人都只是人云所云,附庸风雅而已!这其中也包括我!  

听音乐究竟应该听伸磨?怎磨听?不是所有人能说清楚的,就连音乐家们也是众说纷纭!

贝多芬的音乐里加入了思想和哲理,瓦格那,伯辽兹,李斯特和里查,史特劳斯的音乐加入了浪漫的故事情节,历史事件和传说!      而史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音乐,里面不应该有任何含义!在这热闹的乐派之争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思维,还是应该更加活跃起来从中应对?听完巴赫的勃兰登保已使我们陶醉,而再听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呢?我们一下能转变过来吗?不理解就不思考了吗?古典音乐的长河不是一条路能走的通的!也没有一条直通车!我们的听音习惯怎能以应不变应万变呢?那磨就此怎磨能够否定别人的听音方式和习惯呢?我们做的都对吗?我觉得起码都有道理!我们每个人对古典音乐的情感和感悟以及内心的渴望,才是古典音乐的发展的推动力!谁也不能说古典音乐不可理解,谁也不能说古典音乐全能理解!根据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探讨古典音乐的真谛吧!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尊重个人的听音习惯,用我们自己的感悟方式去理解音乐吧!那样古典音乐才是最灿烂的!

在下罗嗦半天,还想听小克兄赐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