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頁
/器材評論 /劉漢盛
成熟、穩重、芬芳
Lindemann CD-1SE唱盤〔外觀〕
假若您暫時還不想進入SACD世界,那麼,這部CD-1SE CD唱盤您可要好好留意,因為它是我所聽過最值得買的CD唱盤之一。
CD唱盤,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採用24bit/192kHz規格,電壓輸出2V,輸出阻抗200Ω,THD+N:-98dB,類比平衡輸出端子一組,類比非平衡輸出端子一組,同軸數位輸出端子一組,Toslink光纖端子一組。尺寸440×114×370mm,重量9.5Kg。參考售價:22萬元,進口總代理:仩易(02-25992598)
〔前後面板〕CD-1SE的外表樸素無奇,偌大的顯示窗會讓人誤以為CD抽屜也在顯示窗裡。當顯示窗出現數字時,可能就是CD-1SE整體外觀唯一吸引人的地方。
〔內部〕CD-1SE為二電源分離設計,也就是說機箱外有一組電源,機箱內還有另一組電源,這是很罕見的設計。
〔參考軟體〕要聽「記憶哈瓦那」這張CD之前,我建議您去找勞伯瑞福主演的「Havana」DVD影片來看。雖是老片子,但畫質音效都非常好,電影內容當然沒話說。看過之後,您一定對這張「記憶哈瓦那」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假若您覺得這張CD錄音不夠好,請趁早調校音響系統。假若您覺得內容不佳,請把視野敞開180度,提昇聆樂品味。(TMCD 164,風潮)
焦點:CD-1SE的樂器與人聲形體健康飽滿,聲音具有寬鬆的特質,但並不因此而喪失快速的反應能力與細節再生。
搭配建議: 任何音響系統都可以搭配CD-1SE,因為我沒有聽到CD-1SE有任何負面的特質,只要搭上CD-1SE,我相信對任何音響系統或空間都具有正面的加分效果。
Lindemann這家德國品牌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我對它也沒有什麼具體的瞭解。不過,今年一月時,我在CES參加SACD陣營的「誓師大會」記者發表會時,竟然看到他家也推出一款SACD唱盤。讓我驚訝的是,Lindemann應該是蚊型小廠,但是他們對市場的觸覺竟然是那麼的敏感,而且還付諸行動,推出SACD唱盤,這份見識與勇氣勝過許多Hi End音響大廠。由此,我對這家公司開始另眼相待。
CD唱盤還是有其價值
沒想到,已經年底了,我只在此間代理商的廣告上看到那部SACD唱盤的模樣,反而是他家的CD-1SE CD唱盤先送到雜誌社來。或許有許多讀者們會想:既然SACD唱盤也能夠唱CD,為什麼還要買CD唱盤呢?乾脆就買Lindemann的SACD唱盤不是比較划算嗎?是的,假若您已經準備要跨入SACD時代,那麼我建議您直接購買SACD唱盤,不過Lindemann的SACD唱盤的定價為45萬,價格為CD-1SE二倍。假若您暫時還不想進入SACD世界,那麼,這部CD-1SE CD唱盤您可要好好留意,因為它是我所聽過最值得買的CD唱盤之一。
到底我是以什麼標準來選擇我所謂的「最值得買的CD唱盤」呢?我的標準是:一、與價格的高低無絕對的關係。二、必須能夠把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以及質感表現得非常好。三、聲音要有寬鬆的特質。四、樂器的形體要健康的大,不能太細瘦。五、要能夠通過幾張測試CD的考驗。
五項標準
有關第一項,只要能夠符合條件,即使二、三萬元的CD唱盤我也會認為是最好的CD唱盤,不過這種例子恐怕不多。有關第二項,我最看重的是小提琴、鋼琴、銅管、人聲的音質音色與樂器質感,只要這幾種樂器與人聲能夠過關,其他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一般的CD唱盤要把小提琴與鋼琴表現得好其實並不容易。有關第三項,那就更困難了,所謂寬鬆並不是低頻量感多就能顯出寬鬆的特質,那必須是高頻段、中頻段與低頻段通通具有寬鬆的特質才算數。有關第四項,我不想要模糊龐大的音像,而是要健康凝聚有形體的音像,一般CD唱盤的音像都太細瘦了。有關第五項,只要能夠通過「媽媽教我的歌」、「Das Mikrofon」、「Accuphase測試片」、「馬友友繁花似錦巴洛克」、「Kari Bremnes:Gate ved Gate」、「Hugh Masekela:Hope」這幾張CD的考驗,那就行了。
為什麼我要選這幾張CD來考驗呢?「媽媽教我的歌」考驗小提琴與鋼琴,只要您聽起來不覺得自然真實,不覺得好聽,那就還未達到入選標準。「Das Mikrofon」裡有各式的古典音樂,同樣的,每一首曲子聽起來都要滿意才行。例如您如果覺得第二首太亮太單薄,那就不對了;如果您聽了第十一首的小提琴而沒有絲毫感動,那也不對。Accuphase測試片裡也有各式的古典音樂,任何一首您覺得不好聽,那就代表無法過關。馬友友的大提琴假若您聽不出迷人的音質音色以及讓人舒服得起雞皮疙瘩的擦弦質感,那也無法通過。KK那張女歌手的演唱裡不僅考驗著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質感,也考驗著女歌手的嗓音,最後還有低頻段的量感與控制力,如果聽不到豐滿有彈性有Q度的低頻就算出局了。最後,Hugh Masekela的「Hope」代表著爵士樂的考驗,如果不夠現場感、不夠火熱、銅管樂器聽起來不真實、暫態反應不夠快,這樣都稱不上是最好的CD。
二套獨立電源
說明過以上這些條件之後,我要回過頭來說CD-1SE。CD-1SE就是CD-1的升級版,其中主要不同就是把原來24bit/96kHz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改為24bit/192kHz。CD-1SE的外觀樸素無奇,我們所看到的就是面板很厚、機箱鐵板很厚而已,操控按鍵如果不仔細看還看不到。不過,如果您注意看大型顯示窗的右下分,會發現有幾個黑色小按鈕,按鈕上有英文標示,這就是CD-1SE的面板操控系統。當然,CD-1SE也備有遙控器,您可以用遙控器做各項操控。
CD-1SE比較特殊的地方是CD置入開口在上方,而且是很簡單的一塊鐵板蓋住,要置入CD時把那塊鐵板移開即可。移開鐵板,才會看到一個漂亮的承盤與雷射頭,原廠還附有一個很精緻的CD鎮。承盤上還有一個小水平儀,您見過CD唱盤上附有水平儀的嗎?沒見過吧!既然有水平儀,就請您把CD唱盤擺平再聽。很特別的是,它的雷射機械拾取系統採用日本Sanyo產品,而且內部以三角鋼索與支架把機座懸浮,降低振動影響。承盤所使用的材料應該是非金屬,造型設計與加工都很漂亮。內部數位轉類比晶片採用AD 1853 24bit/192kHz規格,還有Upsampling 能力。
繞到背面,有一個電腦排插連接著一部外接的電源盒(供類比線路使用),原來CD-1SE的電源是數位與類比完全分開的,所謂「完全」指的是從外部就完全分開機內機外二組供電,機內電源供給數位線路使用。背板上除了有二組電源端子外,當然還有類比平衡輸出端子、類比非平衡輸出端子以及同軸與Toslink數位輸出。奇怪,那麼貴的CD唱盤竟然只供應Toslink光纖端子,而沒有更好的ST光纖端子?我猜原廠根本不贊成您採用光纖輸出吧!所以才聊備一格的供應Toslink光纖端子。
精彩的「記憶哈瓦那」
CD-1SE的基本資料表過,讓我們開始來聽聽它的聲音表現吧!我第一張聽的並不是以上五張考驗CD之一,而是很多音響迷都有的「記憶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CD版(它還有DVD-A版與DVD-V版)。老實說,這一聽立刻把我給迷住了,因為我對這張CD可說相當熟悉,可是CD-1SE所發出來的聲音卻是比我所熟悉的聲音更美的聲音。這更美包含著更寬鬆、規模感更大、音質更柔美、自然樂器的質感更真實等優點。此外,這張CD的演奏聽起來活生感更好。雖然這張CD只是二聲道而已,而非其他二種版的環繞音效,但是聽起來卻彷彿比那二種版的效果還更好。從我所聽到的感覺中,我可以斷定CD-1SE的聲音表現不僅遠超過一般DVD光碟機,也超過很多的CD唱盤。
您知道嗎,假若您的音響系統尖銳細瘦,聲音緊繃,聲音沒有一絲寬鬆的特質時,無論聽什麼CD都不會感動,當然也包括這張錄音與演繹都非常傑出的「記憶哈瓦那」。而現在,我所聽到的CD-1SE卻很忠實的把自然樂器那種迷人的音質音色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聲音的寬鬆不緊繃特性更把片中老歌手的嗓音再生得感人已極。其實,任何的音響器材都必須擁有寬鬆不緊繃的聲音特性,那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惜,這種基本要求現在卻只能在優質音響器材裡獲得,真不知大部份音響設計者的耳朵是怎麼在聽音樂的。
唱「媽媽教我的歌」好聽
接下來,我們來聽聽CD-1SE是怎麼唱「媽媽教我的歌」。通常,不夠平衡的CD唱盤會讓這張CD的聲音調子變硬變尖。您想想看,拉得很用力的小提琴如果聲音再變硬變尖,那會是個怎麼難聽的聲音?不僅令人愉快的擦弦質感聽不出來,尖硬緊繃的小提琴聲音好像在鋸鋼絲,而鋼琴也變成尖硬的打鐵聲。而現在,CD-1SE本身的寬鬆讓正確的小提琴與鋼琴自然聲音的美感完全釋放出來,它帶軟質的音質更讓自然樂器的溫暖特性加重。總之,CD-1SE讓「媽媽教我的歌」展現寬鬆帶軟質的木頭味,也呈現了溫暖的音色,這是正確的鋼琴與小提琴表現。當然,我無意說CD-1SE所再生的小提琴與鋼琴是最棒的,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不過我可以很篤定的說:CD-1SE所再生的小提琴與鋼琴絕對是正確的。
「Das Mikrofon」也是普遍放在音響迷CD架上的發燒CD,不過我猜想許多人聽第一首時會喜歡,聽到第二首時可能就會皺眉頭,因為他們可能聽到了單薄緊繃並且過分明亮的聲音。假若第二首您會覺得單薄,就代表中頻段與低頻段的量感不夠。假若您會覺得緊繃,就代表音響系統與空間的調性可能都太硬了。假若您覺得過分明亮,那麼整張CD您所聽到的聲音都已經不是原來帶有溫暖光澤的明亮,而是被錯誤強調的明亮。
弦樂擦弦質感迷死人
而CD-1SE在唱這張「麥克風」時,我不敢說他表現到100分的程度,但至少90分應該是有的,因為每首曲子都那麼好聽感人,尤其是第十一首的弦樂演奏真是迷死人。那麼真實漂亮的弦樂擦弦質感既寬鬆又帶有木頭味,強奏時擦弦質感依舊,也不會刺耳。老實說這麼美好的弦樂表現不是一般CD訊源可以做到的。其實,CD-1SE在是聽第一首時,我就知道它的功力非凡了,因為它把曲子中的低頻表現出富有彈性又豐滿的特質,這代表CD-1SE的低頻特性,這種特性我喜歡,我相信大部份音響迷也會喜歡。
您喜歡馬友友那把大提琴的聲音嗎?我很喜歡!可惜我知道有許多人「無法喜歡」,因為他們的音響系統無法再生出那把名琴的真正迷人本色。「繁花似錦巴洛克」裡您應該可以聽到很多摩擦的聲音,也必須聽到大提琴特有的那種鼻音音色,當然木頭味絕對是不可少的。在錄製這張CD時,馬友友的大提琴還特別依照古樂器的要求而改裝,以符合其他合奏者的古樂器音色,不知道您是否聽出與馬友友別張錄音的不同處?CD-1SE在唱這張CD時,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古樂器的光澤更溫潤,而擦弦質感絲毫不減。同時,整體的聲音也變得更寬鬆,樂器形體也變得比較大(健康的大)。
最後要說到「Kari Bremnes:Gate ved Gate」與「Hugh Masekela:Hope」這二張CD。先說前者,它的表現指標就是豐滿的低頻是否能聽到軟Q有彈性的噗噗聲?女歌手的嗓音夠不夠寬廣飽滿?各種樂器的音質是否都帶有甜潤的光澤?音場夠不夠寬深?樂器與人聲形體夠不夠飽滿?只要能到達到以上要求就算過關。不必多說,CD-1SE毫無疑問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它把這張CD溫婉飽滿寬廣甜潤的特性發揮到很高的地步。
「Hope」這張爵士樂演奏難以過關的是暫態反應的速度感、銅管的形體、光輝燦爛的破金質感與厚度,爵士套鼓裡鈸的清脆、小鼓的打擊速度以及腳踩大鼓的噗噗聲,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活生生的現場感。CD-1SE有沒有問題?當然沒問題,無論是暫態反應、低頻的紮實與飽滿、銅管的厚度、各種樂器的細節無一不令人激賞,更棒的是活生生的現場感完全表現出來。
成熟穩重真實芬芳
綜合我所聽到的聲音,我要說CD-1SE的聲音成熟而穩重、真實又芬芳,反應快速而不尖硬,細節很多而又不顯強調。像這麼傑出的CD唱盤我在近年已經很少聽到。看來,德國Hi End小廠裡可說臥虎藏龍,我期待能夠很快向讀者們報告他家SACD唱盤的聽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