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莱因斯多夫最Hifi的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2941|回复: 3
1#
莱因斯多夫生前录音繁多,遍及RCA,Decca,EMI,CBS等大公司。莱氏的每一款录音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演绎水准,但这其中若论音效最好的,则当属喇叭花公司分别于77年和85年录制的三张专辑(三张LP,或2张CD)。

77年莱氏和洛杉矶爱乐录制了普罗科夫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和瓦格纳歌剧里的管弦乐选段,因为当年LP的长度所限,这两部分录音分别在两张LP上出版,在CD上则合为一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51651984243.jpg[/upload]

85年喇叭花公司依旧沿用相同的技术(仍然是模拟录音)和演出组合,又录制了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德彪西的《牧神午后》。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51652717673.jpg[/upload]

喇叭花的录音技术我想这里不必介绍了。这几个录音喇叭花公司在CD上一共出版过两版,一个是80年代的头版和90年代用20bt技术重新制作的金碟,前者的曲目搭配和当年录音顺序一样;而再版则把曲目顺序重新调整了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的首版CD出版的时候,很多人都发现CD出来的声音竟然和以往的LP版有较明显的差别,甚至有人怀疑此录音为何能上TAS榜。实际上,造成CD与LP声音不同的原因不太复杂:喇叭花公司在这些录音过程中,虽然话筒只有一只,但是录音机却有两部——一部就是经过改良的LP母盘刻录机,另外一部则是高质素的磁带录音机。于是录音结束之后,喇叭花公司得到了两样东西:一张LP母盘,一盘双声道磁带。

在生产LP的时候,是采用那张LP母盘来制作模子的。但是后来80年代制作CD的时候,则是启用了当年录下的那盘磁带。并且由于该盘磁带已经是双声道的,所以无需进行任何混音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在喇叭花的首版CD的封背都注明:直接由录音磁带转化成CD。所以能够听出LP和CD两版的声音不同那简直是太自然了。并且这种情况下也无谓说LP和CD两者哪个好了,因为它们使用的母模根本就有本质的不同。不过,由于LP直接代表着LP的声音,而CD版则代表了磁带母带的声音,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比较一下,或许能得出“LP比录音开盘带声音更厉害”的结论呢。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80年代的第一版CD,分为美国本土制造和奥地利制造两种,封面、印刷质量等全部一模一样,区别只有一行小字“Made in Austria”和“Made in USA”,估计有人会炒这两张CD,所以这里提个醒购买时要加倍小心。另外就算是美国本土产的,不同批次也有很小的不同的区别,比如说火鸟那张,封面白色方框内的右上角有一行很小很小的字“Lab 24”,但这行字在其他某些批次里是没有印的。至于孰优孰劣谁先谁后我则不清楚。我自己觉得假如是买了一张没有印那行小字的火鸟,突然看到别人的是有的;或者买了张奥地利版的话,心里肯定多少会有些不爽的。

至于再后来的20bit再版,据说音效比首版CD更好,这个我没有去比较过,所以没有结论。不过,这两者都是信誓旦旦的“直接由母带转化”,并且CD的技术格式都是相同的,假如最后有明显差别的话,该打谁的屁股呢?
分享 转发
TOP
2#

他在喇叭花的这几个录音和在RCA的几套歌剧我都有黑胶唱片,喇叭花(又译作“谢菲尔德实验室”)这几张确实不俗,可能是合作乐团的原因,我觉得他在RCA63年之前的几套LIVING STEORO歌剧录音(《女武神》《图兰朵》)和这几张也是各有千秋。
说起交响音乐的录音,我觉得SHEFFILED LAB在小型合奏和独奏的表现更为出色,LYRITA和MERCURY的最高水平要比之略高一线。
TOP
3#

我有这一张,应该是新版吧,音质很好,音场、音色、细节都没得说,不过感觉动态不是特别强横(比如和马泽尔的相比)。
[upload=gif]uploadImages/20043251759069242.gif[/upload]
TOP
4#

新版的两张24K金CD我都有,堪称交响乐录音的经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