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答复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音乐家 [复制链接]

查看: 4470|回复: 17
1#
中国不仅优产音乐家,也优产发烧家的,从古代来说,高山流水不仅仅是音乐,更是志同道合的高士所追求的友谊,每个发友内心中也总是想找到自己的知音吧,相同的情形王献之兄弟也演绎了一回,更有阳春白雪和流行曲目下里巴人,由一人演唱,想是统领高雅和通俗音乐的天皇。可能是中国古代的音乐更讲究人乐与天地合,演绎者讲究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后的指间一音。所以有的竟没有流传下来。
来看看我们的疱丁师傅吧,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想来桑林和经首也是相当有名的天人合一之作。竹林七贤也应有些好的即兴音乐的,广陵散可能就是即兴的音乐,所以嵇康对自己生前没有传与好友有些后悔,后世的也不知是真假了。还有我们的蔡文姬姐姐胡茄十八拍,不仅曲好,词也好(不信你连拍十八下试试),加上人美,唱功也好,又是亲身的感受,千里之处的曹操都知道了,(各位大哥大姐,当时可没有媒体啊,要出名可难啊)八十年代的香港歌星出名难吧,和蔡姐姐一比,香港歌星的声色,也就是米粒之光见日月了。
到了唐代,好乐曲就更多了,听说宫庭中的羽衣曲,嘿嘿可是色情的很,玄宗和娘娘……我也是听说,大哥大姐也就别传了吧,看看民间吧,金陵的哈蟆巷的乐师很多,当时有个姐姐弹琵琶真是没得说,当当当,当当当,我说得像弹棉花一样了,其实不是的,是珍珠落盘的声音啊,白先生有幸听了一回,触乐生情,哭了三四天,那姐姐就说了,已经不是我全盛时期了,白先生听得都呆了。
到了清末,国力衰,音乐也弱了,不过当时有个白妞的,歌色双绝,名动一时,现在的歌星怕是黑妞也比不上。
说说近代吧,聂耳,洗星海,刘天华兄弟,都是有好东西出来的,音乐性一点的我觉的金蛇狂舞。我认为是可以想十大古曲一样流传下去的,政治些的就是我们的国歌为最了,很不错啊,最近西方的摇滚就喜欢以政治性的为素材,可惜生错了地方,再怎么唱也唱不成国歌。阿炳的二胡想来比起JAZZ乐高手的乐器是不逊的,阿炳可是音乐中的令狐冲,比不得如苦行僧般练功的西洋乐,铁沙掌,红沙掌的大部头音乐很多,二泉印月想来也是和JAZZ一样,每每是不同的,但心所至则弦所至的,好在当时有 了录音机,算是流下了名曲。
现代的么,谭盾的不知好不好,反正我听听觉的不错啊,有些中国味在里面,我就觉的英雄中的电影配乐不错,嘿嘿,五十年后可能流传下来也说不定,因为理论上阿炳哥哥当年应是到我家一带要过饭的(从一些资料上看,应是经常来),当然是拉着他的二泉,当时也没有那位说好,说阿炳哥哥能成名什么的。可惜我生的晚,要不然我会不会是第一识炳哥哥的伯乐呢,哈哈,乱说了乱说了。
分享 转发
TOP
2#

环境问题.中国是缺少音乐.
最后编辑飞鹰
TOP
3#

话题抬得这么高,音乐可是人意志的直接反应,这跟人的文化修养多高没多大关系.当然它要有相当的技术支持.
人从最原始状态以来,就知道随着节奏起舞,这点汉人远不如周边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都是他们.也许汉民族过于文明,有意压制,乐会乱性噢.
汉人的思维有些问题,在这方面没更深入的探讨,在曲式上.可能是技术上遇到问题.
汉民族到底是理性多于感性,还是相反,或是统治阶层干涉太多.
乐器的发明制造,怎么尽是些琵芭,胡,琐呐之类,咋不是小提琴之类,没办法,老天给的.
几千年来,汉人也没去提炼少数民族音乐,即使做了,也只在男欢女爱的层次.
去搞搞组合吧,把各种乐器凑一块,来个一起响.不行,没科学手段,技术力量.谁吃饱撑着干那事.皇帝老子不懂,不攒助.还是在单件乐器中享受孤山水的意境吧.这事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完成.
TOP
4#

中国没有伟大的音乐家,这个“伟大”的标准界定,恐怕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作为标准吧?这恐怕是上一、两个世纪西方音乐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成为强势意识形态的结果吧?遥想当年汉唐盛世,华夏神州不也神气活现?假如当年的资讯交通发达点的话,中华文化——包括中国音乐恐怕也一样泽被大地。君不见,当西方人在我们祖宗的故纸堆中找寻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任何一种民族的音乐形式都有其辉煌的时候,只不过此消彼长而已。
TOP
5#

音乐无国界,所以哪里产不重要,反正我有得听就是了。
TOP
6#

没有明确的宗教,没有显赫艺术的氛围,只有经济。这就是根源所在
最后编辑carrieh
TOP
7#

http://www.bh2000.net/heavengate/primaryschool/zxj/mh01.htm

http://www.bh2000.net/heavengate/primaryschool/zxj/mh02.htm

http://www.bh2000.net/heavengate/primaryschool/primary.htm

http://zzx.shangdu.com/artchina_art/minjian/aei015.html
TOP
8#

音乐是连接人和上帝的纽带,没有了上帝也就没有……。
TOP
9#

czj 在 2004-3-18 8:03:31 发表的内容
中国没有伟大的音乐家,这个“伟大”的标准界定,恐怕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作为标准吧?这恐怕是上一、两个世纪西方音乐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成为强势意识形态的结果吧?遥想当年汉唐盛世,华夏神州不也神气活现?假如当年的资讯交通发达点的话,中华文化——包括中国音乐恐怕也一样泽被大地。君不见,当西方人在我们祖宗的故纸堆中找寻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任何一种民族的音乐形式都有其辉煌的时候,只不过此消彼长而已。


我先复习一下词典(自己觉得有点好笑):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90182889454.jpg[/upload]

当人们提到欧洲古典音乐时,就会想到乐圣贝多芬等人。当人们提到中国古典音乐时,会想到谁呢。能流到世界多少地方。
TOP
10#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品评】
  全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
音乐形象,说它时而象互吐情爱的儿女昵昵细语,时而又象策励勇士冲锋战场一
样豪迈雄壮,时而轻逸得象空中的白云柳絮,时而又喧腾得象林中的百鸟朝见凤
凰,时而上翻象攀登千仞陡峰,时而又下跌象落进深潭万丈……。然后,诗人又
描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
明音乐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
了形象的刻画的真实可信,二者各尽其妙,交互为用,相得益彰

唐代写音乐的三绝,但以前二首最有名吧,这首好像不太流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