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呼万唤始出来——SUPRAPHONE库贝利克《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查看: 7659|回复: 32
11#

这张唱片是否就是90年布拉格之春的现场录音?
我有一张但不是这个封面
新发行?
TOP
12#

我的是1990年版本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4050342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4282686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431956452.jpg[/upload]
TOP
13#

新版还是旧版靓声?
TOP
14#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5344810760.jpg[/upload]
我刚刚拿下了这张,一定花时间好好听听.
TOP
15#

就是那张,2002年发行。
TOP
16#

我觉得卡拉扬的想象是亲自带领军队(乐队)占领捷克,使他变为自己的领土。
TOP
17#

kuang版不要忘记你有上传音乐的权限啊,既然是CD,就上一段上来让大家听一听、比较比较啦。
TOP
18#


我比较过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他瓦何”,分别是老卡的、库贝力克70年代、库贝力克90年代指挥的三个版本。

最喜欢的是库贝力克70年代的版本,伏尔他瓦河两岸的迷人景色、旖旎风光,尽收眼帘,沿岸人民丰衣足食、载歌载舞,表露无疑,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库氏的指挥棒下,娓娓诉说。库氏90年代的版本名气很大,据说是经过了42年的政治羁旅,几经波折,终于在捷克那方他生生眷念的故土上亲自指挥捷克自己的乐队,演奏斯氏的“我的祖国”,时年80多岁,已退出舞台四年多。这场演出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据说现场观众是含着眼泪听完这场演出的。但我听完CD后却大失所望,库氏对乐曲的处理潦草,有点象赶场似的,急于把乐曲演奏完,70年代版本透露出的那股深情已荡然无存,令人感慨“廉颇老矣”,朋友笑言是否酬金太低,库氏不满,经济社会嘛,多少钱干多少活。或者说毕竟42年了,再加上年事已高,世事风云变幻,经历的事多了,一切看淡了,库氏对祖国的感情也逐渐淡薄了。

而卡拉扬的版本依旧是老卡一贯的风格,场面壮观,有股君临天下的大气,有反对者说这是“纳粹风格”,当然,这比较偏激,权当笑谈,毕竟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咱们暂不管老卡以前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说老卡的演绎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老卡的版本也是名版,但跟库氏70年代版比起来,捷克毕竟是别人的祖国,老卡的感情没有那么深,打个比方吧,就象是看着别人生离死别,自己虽然也陪着伤感落泪,但伤感只停留在表面。
TOP
19#

如果说70年代的是“深情”,那么90年这次更多的是“激情”。如果是《自新大陆》的乡愁,“深情”比“激情”更加合适。但身为一个深爱祖国的指挥家,对一部被视为祖国音乐代表的作品,在自1882年始每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42年后,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早已名成利就,功成身退),这场音乐会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听《我的祖国》只留意一部描述风景的《伏瓦塔河》,只以这一曲来评价整套作品,再留意一下第三部的《萨尔卡》和第五部《塔波尔》,站在一个捷克波希米亚人的立场,站在斯美塔那祖国被外族统治的时代,站在90年刚摆脱另一个强权的捷克,这部作品需要更多的“激情”还是“深情”?
再结合我们自己,我觉得《黄河大合唱》对于我们的意义和《我的祖国》对于捷克人民的意义是等同(或接近)的,我更接受一个“激情”的《黄河大合唱》多于一个“深情”的《黄河大合唱》。
捷克听众和指挥的热泪已说明了一切。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20#

没有比较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