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爵士天碟缤纷录”(请勿转贴或转载) [复制链接]

41#

十分深厚的爵士乐根基和修为,所介绍的知识已成为远远超过我这个爵士盲所能一时啃下的丰盛大餐,已收藏作为我今后学听爵士的教材。Thanks ,Waiting yours continued.
最后编辑Dr.PAN
TOP
42#


      第二十二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30373077.jpg[/upload]


    我们都知道,爵士乐最早起源于北美社会底层的非洲裔黑人,在爵士乐逾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北美爵士音乐家所起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最大而且最重要的。然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漠视另外一个大陆的爵士音乐家们对爵士乐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正是他们,赋予了爵士乐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人文色彩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个大陆,就是与北美重洋远隔的欧洲。

事实上,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欧洲的音乐家们就已经领悟并且把握住了爵士乐的主要美学价值中的一种,那就是“个性”。在此之前,金哥•雷恩哈特(DJANGO  REINHARDT)这位杰出的吉他手就已经显示了他作为欧洲爵士音乐家的优秀代表所秉持的艺术原则:不仅仅是跟在美国爵士音乐家的固有模式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发展出一种植根于与非洲和美洲的音乐传统同样可贵的欧洲音乐传统的个性化爵士乐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拿另外两位杰出的爵士乐大师来打一个比方,那就是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和阿蒂•肖(ARTIE  SHAW)。他们都是犹太人,他们赖以成功的单簧管演奏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归功于他们所来自的犹太依地语音乐世界。再打一个比方,在“爵士乐之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当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因为军费拮据而以极低廉的象征性价格把这一块经营了多年的殖民地转卖给了以前的盟友、亟欲开疆拓土的美国人)的首府新奥尔良的爵士乐中,我们还能发现早年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国移民音乐或者来源于加勒比海的拉丁气息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后,古巴音乐家把鲜明的加勒比海节奏从古巴带到了美国纽约,并且成功地把它融合到了爵士乐里面。有很多评论家这样认为,金哥•雷恩哈特的风格个性之所以那么迷人,是因为他擅长于把非洲、美洲的音乐传统与他骨子里的欧洲传统融会贯通,这样他的音乐语言就不再只是一种,而是已经成功地将几种音乐语言兼收并蓄,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欧洲的音乐家们有很多在用心掌握美国爵士乐的技巧和美学观念,但是也不乏象金哥•雷恩哈特一样致力于“爵士乐欧洲化”音乐实践的有识之士,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要想把某个地域或者某个国家的民俗传统与爵士乐成功地融合起来,其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有个著名的德国音乐制作人叫做乔奇姆•恩斯特•贝伦特(JOACHIM  ERNST  BERENDT),在以“爵士盛会全世界”(“JAZZ  MEETS  THE  WORLD”)为主题组织举办1967年柏林爵士音乐节时,就试图借此机会来证明爵士音乐家的开明态度和融合不同传统的勇气。乔奇姆聘请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非洲和西班牙的一些民间音乐家,让他们和爵士乐手一起演奏。其实这也并非他首次尝试进行文化融合,早在1964年,他就曾鼓励阿尔伯特•曼格斯多夫(ALBERT  MANGELSDORFF)在远东巡演时把非洲民间传说主题运用到音乐中并且收效极好。老牌的爵士乐唱片公司MPS受到乔奇姆的启发,随后推出了“爵士盛会全世界”系列唱片,使乔奇姆的实验性构想更多地变成了现实,尤其是他自己担任制作的其中一张唱片《爵士盛会欧罗巴》(“JAZZ  MEETS  EUROPE”,CD编号531 847-2),以典型的欧洲民间音乐传统——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和瑞士巴塞尔鼓乐与爵士乐相融相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爵士盛会欧罗巴》这张唱片共收录10首乐曲,很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另一部分则是瑞士巴塞尔鼓乐与爵士乐的融汇。

说起弗拉门戈音乐,其实它的发展途径与爵士乐相似,两者都是由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而来。诞生于西班牙南部安塔路西亚的弗拉门戈音乐将吉普赛人、犹太人、阿拉伯人、欧洲人以及北非人的音乐传统融为一体,到19世纪50年代的时候,弗拉门戈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音乐,当时在餐馆里观赏吉普赛男子演奏、演唱弗拉门戈乐曲以及跳弗拉门戈舞成为了一种很大众化的娱乐活动。在不断的普及传播中,弗拉门戈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改良,对西班牙各种不同的音乐传统如托纳(TONA)、布雷利亚(BULERIA)、塞吉迪拉(SEGUIDILLA)、探戈(TANGO)、胡闹舞曲(FANDANGO)、波莱罗舞曲(BOLERO)、马拉加地方舞曲(MALAGUENAS)等进行即兴化诠释演绎也成为弗拉门戈音乐的一部分。

乔奇姆是通过欧洲广播联盟(EBU)组织的音乐活动得知西班牙萨克管演奏家佩德罗•伊图拉尔德(PEDRO  ITURRALDE)其人并开始接触他的音乐的,也正因为佩德罗的理念与自己堪堪相投,乔奇姆才邀请他参加柏林音乐节的演出并加盟录制《爵士盛会欧罗巴》这张唱片。佩德罗•伊图拉尔德来自西班牙北部小城法尔卡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将爵士乐和弗拉门戈音乐进行融合的实践,这种融合自然也成为他音乐的特色。此前,一些美国音乐家已经在他们的音乐中运用过弗拉门戈元素,一代爵士宗师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和吉尔•伊文斯(GIL  EVANS)的作品《西班牙素描》(“SKETCHES  OF  SPAIN”)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佩德罗想在不失去西班牙特色的同时做出切合当代概念的音乐,他的第1张唱片是于柏林爵士音乐节之前几个月与帕科•迪•路西亚(PACO  DE  LUCIA)合作录制的,取名就叫《弗拉门戈爵士》(“FLAMENCO  JAZZ”),由西班牙本土唱片公司HISPAVOX出版。如今已经名震天下的拉丁爵士吉他大师帕科•迪•路西亚在当时还是个年仅20岁的安塔路西亚小伙子,家乡人把他叫做“帕科•迪•阿格西拉斯”(PACO  DE  ALGECIRAS),与佩德罗的合作是他从弗拉门戈社会转移到爵士乐世界的开端。为了录制《爵士盛会欧罗巴》,佩德罗以自己参加了柏林爵士音乐节演出的乐团为基础组成了乐手阵容,除了演奏弗拉门戈吉他的帕科,乐团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来自德国慕尼黑的钢琴手保罗•格拉瑟(PAUL  GRASSL)、来自柏林的鼓手彼尔•怀波利斯(PEER  WYBORIS)和来自瑞士的低音提琴手埃里克•彼得(ERICH  PETER)。曾临时应邀参加佩德罗乐团柏林演出的意大利长号手迪诺•皮亚纳(DINO  PIANA)此次当然也应邀参加了这张唱片的演录。

唱片中的两首乐曲“CANCION  DE  LAS  PENAS  DE  AMOR”和“CANCION  DEL  FUEGO  FATUO”是从西班牙作曲大师MANUEL  DE  FALLA1915年的芭蕾音乐作品“EL  AMOR  BRUJO”中提炼出来的,而“VALETA  DE  TU  VIENTO”和“EL  VITO”两曲则是佩德罗自己的原创作品。在创作时佩德罗采用了一种显得非常“中性化”的主题,细细地聆听的话,你会发现这种主题从以帕科•迪•路西亚为代表的弗拉门戈音乐中吸纳到的元素和从爵士乐里吸纳到的一样多,体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一视同仁”。最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摇摆爵士的编曲受到西班牙音乐那种相对来说很是浓郁的异国情调的感染,而以帕科•迪•路西亚为代表的弗拉门戈方式也被爵士化的钢琴和吹管演奏所影响。在听“VALETA  DE  TU  VIENTO”这首长达15分钟的很有画面感的乐曲时,我们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象:在一家宽大的餐馆里,人们围成一个大圈子。次中音萨克管吹出冥想式的明暗有致的长音,吉他弹出唯弗拉门戈独有的快速小节,钢琴稍加点缀,那是弗拉门戈舞者缓缓走进人们的注视中,准备起舞,人们的情绪开始兴奋起来。快速清朗的吉他轮指引出了舞者的慢舞,随后萨克管与长号在不同声部双管齐发,低音提琴急急拨奏,鼓声时抑时扬犹如潮涌,这是舞者的舞步在逐渐加快,加快加快再加快,在如风急拍中达到高潮•••高潮过后,萨克管、吉他、钢琴、长号、低音提琴和鼓即兴配合,或SOLO或合奏,让人更真切地沉迷于自由不羁的爵士世界,而即使在此时,吉他的声声切切中依然裹挟着热力四射的弗拉门戈灵魂••••••

以上4曲于1967年11月3日在柏林录制,在录音概念上体现出了德国人精确而又现实的特色,听来微微有些冷峻之感,似乎没有作任何的渲染涂抹,但在拾音的细节上是决不含糊的,吉他迅疾骤密的琴音声声清晰可辫,共鸣恰如其分而毫不拖泥带水,萨克管从发声到收束的整个过程巨细靡遗,整个乐团各乐器的定位亦是十分逼真、纹丝不乱。

关于巴塞尔鼓乐,恐怕大部分中国乐迷对它是不了解的。其实,在欧洲,巴塞尔鼓乐已经成为最古老同时也最为人们所推崇的音乐传统之一。如果你有幸去往瑞士,于冬日的夜晚在古老的巴塞尔(BASEL)城狭窄的街道上漫步,你会听到有很多狂欢节乐队在当地旅馆的后屋里排练,也有大型的鼓乐团在街上边行进边以精准的齐奏演奏着复杂的节奏。在古老的狂欢节进行曲中有很多是起源于军乐的,但与纯粹的军乐不同,巴塞尔鼓手不仅仅是号令步调,他还要用重音的转换和响度的细微差别来强调行进的节奏,改变敲击的轮廓感以达到旋律化的效果。

音乐家们对饱经沧桑留存下来的巴塞尔狂欢音乐传统是很推崇的。1959年,瑞士作曲家鲁尔夫•列伯曼(ROLF  LIEBERMANN)写下了他的名作《巴塞尔主题幻想曲》,这是专门为巴塞尔鼓手和大型管弦乐团创作的交响化协奏曲。美国摇摆时代最杰出的鼓手吉恩•克鲁帕(GENE  KRUPA)在狂欢节期间访问瑞士时,也被巴塞尔鼓乐的神奇节奏深深打动。

瑞士钢琴家乔治•格伦兹(GEORGE  GRUNTZ)就是把巴塞尔鼓乐这种宝贵的欧洲音乐传统和爵士乐相融合的功臣之一。与佩德罗不同的是,乔治不愿把民间音乐和爵士乐完全混合在一起,而是想把两种音乐最宝贵的特性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1967年6月22日在巴塞尔城斯塔德戏院举行的音乐会上,乔治组织了这样的演出阵容:4位著名的瑞士鼓手(也是欧洲最好的爵士鼓手)查理•安托利尼(CHARLY  ANTOLINI)、皮埃尔•法弗雷(PIERRE  FAVRE)、丹尼尔•胡梅尔(DANIEL  HUMAIR)和马尼•努梅尔(MANI  NEUMEIER),瑞士音乐家阿尔弗雷德•萨切尔(ALFRED  SACHER)和他的大型巴塞尔鼓乐团,小号手弗兰科•安布罗塞蒂(FRANCO  AMBROSETTI),以及来自美国的萨克斯手内森•戴维斯(NATHAN  DAVIS)、低音提琴手吉米•伍德(JIMMY  WOODE)。这些音乐家一直在美非音乐和瑞士民间音乐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在乔治•格伦兹的率领下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将巴塞尔鼓乐与爵士乐融于一炉的现场演出,而《爵士盛会欧罗巴》中的后6首乐曲就正是此次演出的实况录音。

这6首乐曲从阿尔弗雷德•萨切尔鼓乐团演奏的由乔治编配的古曲《罗马人》(“D’  REEMER”)开始,庄严大度,气势恢弘。乔治和他由钢琴、小号、萨克管、低音提琴和鼓组成的五重奏接着带来一曲《永恒的纪念》(“HIGHTIME  KEEPSAKES”),这是在4首巴塞尔进行曲原作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的蓝调风味的作品。《交流》(“INTERCOURSE”)一曲则展现了两个组合的魅力:前半部分由巴塞尔鼓乐团32位鼓手为乔治的五重奏伴奏,而后半部分则由爵士鼓手们分别献技,由前段的巴塞尔三重进行曲节奏退回到后段的摇摆3/4爵士拍子,多变而精准,实在引人入胜!在《打击素描》(“SKETCHES  FOR  PERCUSSION”)中,乔治把瑞士一种古老的雇佣兵进行曲的元素融合了进去,使之成为巴塞尔鼓手和爵士鼓手的协奏曲。此曲以马尼演奏的古巴康加鼓(CONGA)开场,丹尼尔的定音鼓紧紧跟上,随后,查理和皮埃尔演奏的爵士鼓进入。在第1次全体齐奏之后,你可以听到乐手之间象是在用鼓对话,而且很有人鼓合一的效果,查理是鼓,皮埃尔是鼓,丹尼尔是鼓,马尼也是鼓•••接下来,二重奏出现了,从马尼与皮埃尔到查理与丹尼尔到马尼与丹尼尔到查理与皮埃尔,二重奏组合快速交替,而到尾声处,全体鼓手都加入了进来。“RETRAITE  CELESTE”一曲是乔治在“RETRAITE  DIABLE”的基础上改编的,后者是巴塞尔传统鼓乐中最有难度的作品之一,一般每隔5到6年才有一位巴塞尔鼓乐大师在经过好几个月的练习之后敢于演出这样的作品。在这首乐曲中,乔治把4/8、5/8、4/8和2/8这4种节拍时值融汇在一起,这种融合所采用的方式是具有共通性的而不是单纯的瑞士民间传统式的,此曲也因此而成为爵士鼓与巴塞尔鼓、爵士吹管与巴塞尔吹管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爵士音乐家们体现出他们对古老的巴塞尔鼓乐传统的尊重,而巴塞尔民间音乐家们也以他们在自己的音乐语言中运用的爵士乐元素为荣。

虽然还是60年代的现场录音,但这6首乐曲体现出来的乐器质感之好、音场之宽阔以及现场感之强都是相当令人称道的,无论定音鼓、爵士鼓还是康加鼓都质感各异,层次分明,丝毫没有混乱之感,而舞台的立体感也真是呼之欲出,特别是巴塞尔鼓乐团全体齐奏时,舞台的横向宽阔和纵向深远度实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TOP
43#

希望听到lqdxy大侠对上面天碟的评价!我有ben webster的"my romance"还是您推荐的!其他的一点不知!
TOP
4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5#


        第三十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182664233.jpg[/upload]


         《与迈尔斯•戴维斯五重奏一起蒸发》(“STEAMIN’ WITH THE MILES DAVIS QUINTET”)
    演奏:迈尔斯•戴维斯五重奏
    出版:美国PRESTIGE公司,2002年
    编号:PRCD-7200-2

      本碟是万张限量版,采用K2技术进行母带处理,音质极好!

     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堪称是爵士乐的“世纪大师”,在清凉爵士、融合爵士甚至自由爵士等几个乐派都有着开山立派的宗师地位。

    本碟收入了《当我堕入情网》(“WHEN I FALL IN LOVE”)、《哦,你没必要》(“WELL,YOU NEEDN’T”)、《戴安娜》(“DIANE”)、《昨夜我所梦》(“SOMETHING I DREAMED LAST NIGHT”)、《盐花生》(“SALT PEANUTS”)等6首乐曲,都是1956年的历史录音。那时候,约翰•柯川正是迈尔斯乐团的成员,他的次中音萨克管在本碟中自然也有精彩的演出!在这支由小号、次中音萨克管、钢琴、低音提琴和鼓编成的五重奏
中,迈尔斯的小号仍旧卓然凸出,并不饱满的号音中却有着极为理性而又抒情的丰富细节,

听这张碟,熟悉他的人眼前会浮现出他那一头鬈毛、目光逼人的样子••••••
TOP
46#


       第三十一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1863523755.jpg[/upload]


       《浮华人生》(“LUSH LIFE”)
    主奏: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
    出版:美国PRESTIGE唱片公司,2002年
    编号:PRCD-7188-2
  
约翰•柯川(1926-1967)无疑是百年爵士乐史上最伟大的次中音萨克斯手之一,超凡入圣的技艺和永不停歇的探索革新精神使他备受尊崇。本碟是约翰•柯川于1957和1958年留在美国爵士乐老牌公司PRESTIGE的珍贵历史录音,收入乐曲5首,包括《就象恋爱中的某人》(“LIKE SOMEONE IN LOVE”)、《我爱你》(“I LOVE YOU”)、《柯川的独奏蓝调》(“TRANE’S SOLO BLUES”)、《浮华人生》和《我听到一支狂想曲》(“I HEAR A RHAPSODY”),是以萨克管、低音提琴和鼓三重奏为主干演奏的。本碟是限量版,在全球只发行1万张,日本JVC公司著名的20比特K2技术的采用使得这款40多年前的经典录音呈现出了极为漂亮的音质,柯川的次中音萨克管那活生生的形体感真是呼之欲出!
TOP
47#


      第三十三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9940282440.jpg[/upload]


      《反对者•英雄》(“ANTI•HEROES”)
    演奏:李•柯尼兹(LEE KONITZ),萨克管;吉尔•伊文斯(GIL EVANS),钢琴
    出版:美国VERVE唱片公司,1991年
    编号:VERVE 511 622-2

生于1912年的吉尔•伊文斯是在上个世纪初从加拿大移居到美国的一位白人爵士大师,天才般的钢琴家、作曲家、编曲家和指挥家,正是他,和黑皮肤的伙伴、堪称“爵士乐世纪大师”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一起创立了清凉爵士乐派,后来又和迈尔斯一起大胆地将摇滚乐元素融进自己的音乐中,同时还对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兼收并纳,从而创立了“融合爵士”(FUSION)乐派。1927年生的白人萨克斯手李•柯尼兹是吉尔的老朋友,早在40年代就与吉尔在纽约第55街那个爵士乐大本营频繁的演出交流活动中相识,也是一位清凉爵士的老将。二位爵士大师生平合作良多。1980年1月中旬,李•柯尼兹与吉尔•伊文斯在纽约城的格林尼大街开了几场二重奏音乐会,老牌爵士乐唱片公司VERVE到现场录音,本碟就是那几次演出现场录音的选辑。

本碟收录乐曲7首,包括查尔斯•明各斯(CHARLES MINGUS)、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和安东尼奥•卡洛斯•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等人的作品,而压轴的一曲《哥本哈根视线》(“COPENHAGEN SIGHT”)则是吉尔•伊文斯自己的手笔。李•柯尼兹在演奏会上换用中音萨克管和高音萨克管,与吉尔合作向听众呈现了一个老到恬和的COOL JAZZ世界。在吉尔的驾驭之下,钢琴展现了它优雅矜持的气质,清冷而不失和美,旋律的进行、和弦的点染、节奏的控制都好到了极点,而李•柯尼兹的萨克管音色冷峻,速度多变,奏出的旋律极有分寸,绝无滥情之感。这样的二重奏对位精准,音色互补,各尽其致而又浑然一体,配合得真是妙到毫巅!
TOP
48#


        第二十七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17443844678.jpg[/upload]


        MILT JACKSON生前与增田一郎合作的经典录音,GML制作出版。

    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TOP
49#


        第二十九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17561485760.jpg[/upload]
        “MY  ROMANCE”
   (CD编号:JHR 73513)

1989年,欧洲著名爵士厂牌SPA得到PHONOCO国际公司的许可,出版了美国爵士次中音萨克管大师BEN WEBSTER这张《我的浪漫》唱片,作为SPA“与大师共度爵士1小时”(“A  JAZZ  HOUR  WITH  THE  MASTERS”)系列CD中的一款。它就是在发烧友中大名鼎鼎的“口水花四溅”。

《我的浪漫》播放时间为61分45秒。虽是在法国压制的普通镀铝碟(在很多发烧友眼中,法国的压碟工艺似乎不如美国、德国和日本),但因为原始模拟录音已有绝对一流的高水准,所以它的音效已毫无疑问当得起“高烧”二字

《我的浪漫》即是老班艺术生涯晚期那种温暖热情的抒情演奏风格的代表唱片,有着耐人咀嚼的深厚艺术内涵。此外,这张CD在录音上的妙处也实在是可圈可点:空气感与解析力上佳,老班以他独步天下的神妙技巧奏出的颤音与拖音细节从硕大的萨克管的气孔中轻松自然而又毫无遗漏地一点一点散逸出来,借助于灵敏的空气流波得以流畅传递,再被极其灵敏的麦克风毫无遗漏地拾取进去。他通过自己那种极感性而微妙的气息来传递情感,内中那种亲切柔和真能“杀”死人!如此气息质感,真是巨细靡遗。

此碟的封面是老班专注吹奏次中音萨克管的一张老照片,而内页则是SPA“与大师共度爵士1小时”系列CD全部82个品种的标题及封面小图片,如爵士钢琴大师塞洛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的《蓝色孟克(“修士”)(“BLUE MONK”,编号JHR 73501)、爵士萨克管大师约翰•柯尔特雷恩(JOHN COLTRANE)的《我的所好》(“MY FAVORITE THINGS”,编号JHR 73538)和“爵士第一夫人”伊拉•费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的《给我唱支摇摆曲》(“SING ME A SWING SONG”,编号JHR 73512)等。单从此碟的超卓音效就能看出该系列其它品种的录音也不会令人失望,若能一一搜罗齐全,该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TOP
5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51#

        “科研级旗舰”朋友所说在某一方面很有点道理,特别是就录音的“发烧”以及音乐的可听性而言,你所提出的两张都算得上是“发烧”的天碟。

     不过,就我个人对所谓“天碟”的要求——“具体到爵士‘天碟’,应该做到演录阵容超一流、演录水准超一流、制作水准超一流、总体艺术价值(主要是音乐方面,也不能忽视音响因素)及感染力超一流”——而言,它们还是力有不逮的。为什么?或者因为歌手(乐手)本身的爵士风格不够地道(比如Radka Toneff),或者因为他们缺乏开宗立派的大师风范以及乐坛地位(Radka Toneff与CAROL KIDD都是这样),或者因为他们缺乏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作品(绝大多数是“口水歌”),或者因为他们的唱片音响性强过音乐性而有些舍本逐末···其实,简而言之,如果某张碟是因为录音够“发烧”而被人捧为“天碟”的,那么不管它所容纳的是不是JAZZ,它能不能够被称为“爵士天碟”还是值得另行甄别一番的。

    其实我也很喜欢听Radka Toneff这张“FAIRYTALES”,而且已经买很久了,但我不觉得它能称为“爵士天碟”——或者,说它“EASY LISTENING”会更加合适。至于CAROL KIDD,她在“发烧”圈中名声赫赫,在英国爵士乐坛也薄有令名,不过并不代表她的“GOLD”、“AULD LANG SYNE”等唱片可以列入“爵士天碟”之中。

    至于ESTHER,她唱的东西多是犹太民谣,或者用希伯来语,或者用古老的依地语。她的两张“发烧名碟”我都有,不过不能归入爵士乐中。

    其实,以上列举的种种“天碟”只是我的个人心水之选,所体现的只是我个人的艺术价值观以及所喜所好,不过我的甄选标准在客观上还是比较靠近西方人的眼光而已。我不会以声音“发烧”来作为第一甄选标准,我第一推崇的还是唱片(或者说专辑)本身所积聚的爵士艺术价值以及它对百年爵士乐发展的客观贡献。当然,正像我在附带评价中说到的,以上爵士“天碟”每一张录音都是上上之选,或许都当得起大家平时对“发烧天碟”的高要求,不过我所着重介绍和指出的并不是它们的录音特色而已。

    “爵士天碟”并不等同于“发烧天碟”,这一点很明白。可以说我列出的“爵士天碟”都是“发烧天碟”,可“发烧天碟”却未必都是“爵士天碟”。
最后编辑mydisc
TOP
52#


        第三十二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99345348249.jpg[/upload]


        这张可能大家都熟悉,我就不说了。
TOP
53#


        第三十四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99493488481.jpg[/upload]


       KEITH JARRETT 四重奏妙碟,不能不听!


    本碟信息请参看“爵士当铺”网站之“ECM全碟录”相关页面:

http://www.jazzsky.com/ECM/Detail.asp?txtSearch=EYES+OF+&Submit=%E6%90%9C%E7%B4%A2+Search&fldid=10424
TOP
54#

兄三十几张即三十几颗重磅炸弹,坛中能啃下去的兄弟不多,硬来的话会消化不良,甚至于撑坏肚皮,不读书何听乐?
TOP
55#

听爵士乐一定要看自己的接受程度,我比较难以接受千篇一律的旋律。不过楼主对爵士乐的丰富知识和收藏确实值得学习。PF!
TOP
56#


        第三十六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832698820.jpg[/upload]


        长号,也就是俗称的伸缩喇叭,大约于公元1400年出现在欧洲,当时被称为低音喇叭,后来才渐渐演变为现今的形制。长号的总长度几乎是小号的两倍,主要管身是圆筒形,末端向旁扩张成喇叭型,整体修长。长号改变音高的方式不是按键式的活门,而是以右手前后拉动音管,以产生原和音系列之外的音符。有时演奏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7个把位间抓到准确的位置,相当困难,但这种特殊的演奏方式却刚好能制造出特殊的滑音效果,所以经常被运用于爵士乐中。就音域而言,长号是铜管乐器中的中低音乐器,其音色醇厚高贵,能表现豪情万丈的气势,而在舒缓的旋律中也能体现威严庄重的神韵,在快速的旋律中更能演奏出灵活调皮的感觉。传统爵士大乐团(BIG BAND)编成中的长号比大型交响乐团里的还要多,一般有4支,与小号的数量是对等的。作为一种独奏协奏两相宜的乐器,即使是在小型的爵士重奏团里,长号往往也能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目前的唱片市场上,爵士小号大碟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相比之下,长号演奏唱片的数量就要少得多!

    ——《瞬间刺激》(“I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主奏:斯蒂夫•图瑞(STEVE TURRE)
    出版:美国TELARC公司,2000年
编号:TELARC CD-83484

       本碟无疑是目前并不多见的爵士长号唱片中极优秀的一张,担纲独奏者是当今爵士乐坛名声赫赫、正当壮年的长号圣手斯蒂夫•图瑞。斯蒂夫•图瑞的演奏素以优雅轻柔著称,而他在演奏中表现出来的超卓的即兴能力也是很令同行异己爵士乐迷们折服的!本碟收曲10首,分为3个部分,包括斯蒂夫与“节奏布鲁斯之王”、盲人音乐家雷•查尔斯(RAY CHARLES)合作的乐曲《老雷的羽衣甘蓝》(“RAY’S COLLARD GREENS”)、《薄雾迷离》(“MISTY”)、《公爵老雷》(“DUKE RAYS”)和《今夜之路》(“THE WAY YOU LOOK TONIGHT”)4首即“爵士中的蓝调”部分,与爵士钢琴名家斯蒂芬•斯科特(STEPHEN SCOTT)、低音提琴手巴斯特•威廉斯(BUSTER WILLIAMS)、鼓手杰克•德约尼特(JACK DEJOHNETTE)合作的《艾林顿联奏》(“ELLINGTON MEDLEY”)等3首即“现代与模式”部分,以及与第三世界乐手们合作的“SUENOS DE LA HABANA”等3首即“非洲与古巴之声”部分。在本碟中,斯蒂夫•图瑞使出浑身解数,不但频频变化技巧演奏长号,还亮出独门绝技大吹海螺,给本碟音乐增添了特异而极为迷人的色彩!
TOP
57#


        第三十五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824591430.jpg[/upload]


        《天使之城》,由低音提琴大师CHARLIE HADEN(查理·海登)率领自己的“西岸四重奏”于1988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美国好莱坞演录。此时,“西岸四重奏”中的鼓手已换成拉伦斯•马拉伯(LARANCE  MARABLE),而才气横溢的吹管高手厄尼•威茨除了吹奏次中音萨克管,还分别在《孩提游戏》(“CHILD’S  PLAY”)、《财富传闻》(“FORTUNE’S  FAME”)两曲中演奏了摇铃和雅马哈WX7木管合成器。唱片中收入乐曲10首,包括查理自己创作的《“山顶”的星期天》(“SUNDAY  AT  THE  HILLCREST”)、《第一曲(献给露丝)》(“FIRST  SONG(FOR  RUTH)”、《孩提游戏》,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作品《绿中蓝》(“BLUE  IN  GREEN”),奥尼特•柯尔曼的作品《阿尔法》(“ALPHA”)和《孤独的妇人》(“LONELY  WOMAN”),巴西著名作曲家文斯•门多扎(VINCE  MENDOZA)专为这张唱片所写的《财富传闻》,阿兰•布罗德本特的作品《塔兰特拉舞》(“TARANTELLA”),厄尼•威茨的作品《经历你的梦》(“LIVE  YOUR  DREAMS”),以及派特•米塞尼专为这张唱片创作的《红风》(“THE  RED  WIND”)。

《“山顶”的星期天》一曲是有特定来由的。1958年到1959年间,查理•海登曾在著名的“山顶”爵士俱乐部当过乐手,其时,奥尼特•柯尔曼等爵士名家也经常在“山顶”俱乐部举行星期天爵士乐即兴演出,查理这位小奥尼特7岁的年轻人恭逢其盛,积极参与,与奥尼特等人合作,才组成后来声名卓著的四重奏同台演出,从而开创了自由爵士乐派。用查理自己的话说,他之所以创作这支曲子,就是为了“向所有那些曾在‘山顶’俱乐部参加过星期天即兴演出的伟大音乐家致敬”。
TOP
58#

同意mydisc兄高见,Radka Toneff的“FAIRYTALES”并不能算是JAZZ,你不见《CD圣经》也把它列入“流行”类吗?
TOP
59#

mydisc 在 2004-2-28 8:57:00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朋友这张是上次得的论坛奖品吧?连那句话都是照搬我的,懒啊真是懒,不亚于我了!

    提到TOOTS THIELESMANS,下面这张正好是他的现场录音。

        第十八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8435924974.jpg[/upload]


        虽然这是一张SPECIAL PRICE版的CD,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叫它做“天碟”,因为它实在是太值得珍藏了!
                                      
作为一种簧乐器,口琴向来以其明丽流转的音色、清雅脱俗的气韵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为人们所喜爱,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普及性最高的乐器。而在一般由音色比较厚重的键盘、铜管、木管、弓弦和打击乐器编成的爵士乐里,一旦出现一只“压得住台”的主奏口琴,它所独具的音色、“听感”和对整个乐团的“牵引”能力就必然会牢牢地抓住听者的心神,整个乐团音色的粗与细、厚与薄、明与暗的对比都将达到进一步协调。

可惜的是,以口琴担纲的爵士现场演奏会本就不多见,而这样的演奏会出版成唱片传世的就更如凤毛麟角了。在这里,我要向乐友们介绍的,就是一张难得的爵士口琴现场演奏集锦唱片,这张唱片中的“挑大梁”者,就是数十年来一直享有“爵士口琴第一人”称号的比利时爵士大师图茨•西尔曼斯(TOOTS  THIELEMANS)。

德高望重的图茨•西尔曼斯迄今仍健在,不过年事已很高了。他的这张演录俱佳的现场演奏集锦唱片于1987年出版,标题就叫做《现场实况》(“LIVE”,CD编号POLYDOR 831 694-2),收入12首乐曲。之所以说它是“集锦”,是因为它并非某一次演奏会的全程实录,而是从1974、1976和1978年3次现场演奏会的录音中精选得来,不过,经过录音制作人员巧妙的后期混编,让人听起来总会错觉这是一次完整的演奏会。CD内页中并没有分别注明这3场演奏会的乐手班底,只是印出了所有与图茨合作、参与现场演奏的乐手名单,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久享盛誉的爵士低音提琴手尼尔斯•亨宁•奥斯蒂德•彼德森(NIELS  HENNING  ORSTED  PEDERSEN,丹麦人,1946年生,硬波普乐派名家),其他乐手也堪称一流,包括低音提琴手罗勃•兰格雷斯(ROB  LANGEREIS)和维克多•凯哈图(VICTOR  KAIHATU)、吉他手维恩•奥佛哥夫(WIM  OVERGAAUW)和约普•索尔顿(JOOP  SCHOLTEN)、电钢琴手罗勃•弗兰肯(ROB  FRANKEN)、鼓手布鲁诺•卡斯特鲁奇(BRUNO  CASTELUCCI)、铃鼓手兼节拍器乐手希斯•斯拉玛(CEES  SCHRAMA)。看来,这3场演奏会的乐手基本阵容还是固定的,只是低音提琴手和吉他手因为某种原因作过更换。

······

在《你是我的蓝调机器》(“YOU’RE  MY  BLUES  MACHINE”)一曲中,图茨用的是一只口风琴,音色更见丰富,表现力也更强。不过最令人感兴趣的倒不是乐器的选择,而是图茨在吹奏过程中极自然又极自由地加入的人声低吟、笑谑、粗喘等效果,这种人声效果是无实义的,但一经用上,就让人感觉它似乎本就应该是和口琴的演奏相交融而浑然一体的,它有独特的感染力和渲染效果,如果免除它的话,反倒会让人觉得有缺憾——也许,爵士乐最为人称道的自由即兴、恣肆不羁的特性就正体现在这样的地方?


       下面这首就是碟中的“YOU’RE  MY  BLUES  MACHINE”:


TOP
60#

我有其中的几张,确实是爵士乐的代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