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8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音响、听音乐、品名茶(普洱收藏篇)! [复制链接]

41#

[face=黑体]如何分辩大叶种乔木、灌木[/face]

大叶种灌木茶园





植株外型




灌木叶片正面,叶片相对薄、叶幅小



这是采来做茶的灌木原料




灌木茶通常叶片小,厚度较薄,但芽尖很肥壮,好采摘,亩产量高,经计效益较高,但不太适何传统普洱茶的制做,因为口感较单调,变化后的汤水不够丰富,香气叶较薄,层次不明显




灌木的叶底,叶片薄,小,一看就知了!

最后编辑庆庆
TOP
42#

就找到这么点,后几道工序请各位大侠补充。
TOP
43#

上面都是灌木,以下开始贴乔木滴

乔木茶是的生长环境可是非同一般的,无污染,纯净的自然环境才能孕育出优良品质的大叶种乔木茶,他的植株通常很高大,有主干,直径很粗壮




这才是茶“树”



茶枝条



充满了生命力,灌木茶岂可比较!




树上长满了附生植物,灌木茶园可能吗?
没有这样优良的生态环境可能吗?




大家常说的“螃蟹脚”,在这里,到处可见,都开花了!




乔木茶的采摘很难,茶树很分散,又高大,农民很难采的,要爬到树上采可摘到叶片
所以,真正的大叶种乔木很少量,价钱也很高,是灌木茶的几倍价格,反观市面上那么多的乔木大叶,真的是吗?




“大”叶种,可以大到这样子




看真点,4张叶片,就比人还高了!!!!!!!!!



杀青后的大叶种乔木叶片,真正的革质叶,那些假冒的,快跑吧,哈哈。。。。。。。


叶片背面的主副脉,和人的差不多,这才是真正的乔木茶!!!!!!!!!



乔木茶的叶底






更嫩些的1芽1叶初展叶,特征依然明明白白!!!!



[em27]
TOP
44#

再来点基础知识。

[upload=jpg]Upload/20058192343297120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1923433691461.jpg[/upload]
TOP
45#

ZT

岩韵细读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喜欢那股“岩韵”。然而,怎么理解“岩韵”,岩韵有哪些内容,犹其是感官上的具体内容呢?

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梁是举人,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所以他的这段评价,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具体标准。凭心而论,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抽象了一点。尽管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说是“活、甘、清、香”。还有改动一、两个字的,基本意义没有多大变化。用以评价任何一种茶,似也没有什么不妥。

也许是感到梁说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于是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归纳为更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这一个“骨”,说的好!岩茶的香气浓郁,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花香。水仙花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这容易理解。但“骨”就较难领会了。顾名思义,“骨”喻坚硬,坚韧,等等。可对于柔顺如水的茶汤来说,它的“骨”在哪里?苏东坡曾有一首诗《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赞美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可能有助于理解“骨”的含义。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很形象地描述了岩韵的特色。所以,有人认为,岩韵中的“骨”,应是一种不以鲜香见长,而是以醇厚沉着稳重取胜的味道。茶汤里好像有“沙沙”的小颗粒,或者是好像有柔韧不绝的细丝,从而丰富了茶汤的质地。吞咽下去很久之后,茶的滋味还在口中齿间回荡。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真正理解岩韵,体会这些前人概括中的具体内容。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音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因此产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想象的审美感觉。将其内涵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产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此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所以,岩韵的最基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基本感官特征;而所谓特征,是与其它种类茶,绿黄白黑红等等相比较而言,使岩茶与其它茶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这一点,已有一些前人作了总结。清袁枚在《随园食单》就曾说过,武夷岩茶“清芬扑鼻舌有作甘。……如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丽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是在将岩茶与龙井茶、阳羡茶作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很有启示意义。不过,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多品茶,善比较,才能取得真知灼见。

首先,要从感官上体会岩茶在色、香、味方面的特征。
色。岩茶汤水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这一点与其它种类茶相比,很容易辨识。但与闽北乌龙比较时,须冲泡三,四水后才有分晓。此时闽北乌龙汤色明显变浅变淡,而岩茶汤色犹然不变,直到第七遍后才见清淡。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同样品种,茶汤颜色深浅跟加工工艺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茶青发酵的程度不同,还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来的汤色也不同。一般来,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除此以外,新茶的颜色较浅,而陈茶的颜色较深,所以有岩茶“藏的深红数倍价”之说。
香。指茶的香气。明代张源(公元1595年)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花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当,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闷香,此皆不正之气”,这段话很有启发。茶的香有好几种类型,有的是品种香,有的是制作香,有的是添加香(如茉莉花茶的香),有的是综合香,而岩茶,是品种和制作兼有的综合香。但不管哪类香,最基本的应是茶叶本身的香为主。其它香只是兼带的,类似的。岩茶的常见特有香型,一是焦糖香,类似焦锅巴,熬蔗糖,或者奶油、豆乳的香味;二是花草香。类似兰花,水仙花,桂花或者桂皮,菖浦、姜母的香味。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岩茶,是纯香和兰香。一、二水有明显的焦糖香,三水后开始显露花草香。最典型的是桂皮、菖浦的辛香。绿茶则是真香,带股青草味。最典型是板栗香。而从香的强度和持久度来看,一般来说,岩茶不如绿茶清长,但更为浓郁,也更持久,七泡犹然。如与其它乌龙茶相比,铁观音是青香,接近绿茶真香;凤凰单丛则蜜香浓郁,气息猛锐;岩茶则更纯厚绵润,是一种成熟的香。
岩茶的香还透着骨鲠,也有人形容为“霸气”。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汤冷却后,再闻杯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妙极。
味。岩茶的茶汤,总的来说是甘、醇、鲜、滑。但细细品赏之下,则又有许多具体特点。
甘有两种,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岩茶,入口就有一种甜滋滋,凉沁沁的味道。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样,有点腻感。有的品种初品稍有苦涩,但很快生津回甘。但岩茶的回甘,不像铁观音是滞留型的回甘、也不像龙井茶是回味型的回甘、更不像正山小种是体会型的回甘(过了很久,不经意地会感觉到甘甜)。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醇,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汤都有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类似中草药的特殊味道。岩茶的茶味,比绿茶淡,比红茶黑茶浓。茶汤则比绿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类黑茶,显的更清薄。 如与同为乌龙类的铁观音相比,茶汤更厚稠,茶味更浓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较岩茶与铁观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说法。

鲜,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曾经品过绿茶新贵安吉白茶,这种鲜感特别明显。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而好的岩茶,也和安吉白茶一样,鲜感很强。不过并不是氨基酸含量特高,而是在做青发酵过程中,造成苦味的儿茶素含量降低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了起来。

滑。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当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顺,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浓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综合这几种感官味道,再回过头来领会梁章钜的“活”字。就容易多了。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岩茶的香与味,往往可以保持相当长久。热喷香,温更甘,冷回韵。犹其是在茶汤凉了之后,香与味下沉凝结,品味起来,好像鱼翅汤似的,有韵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还可以理解为“回肠荡气”。好的岩茶,而且力度劲锐。常常是三杯下肚后,上下通气,百骸贲张,神清气爽,一身轻松。令人情不自禁浮起飘然若仙之感。

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如果品茶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岩韵的理解就又会更上一层楼。从某种角度来说,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岩茶的品质越好,品茶者对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层次,岩韵就很难用某一两种感官感觉来概括和形容,而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美妙境界,“巍巍乎武夷高山,荡荡乎九曲流水”了!
TOP
46#

dong33 在 2005-8-24 1:15:23 发表的内容


多谢庆庆兄又找到了好资料呀。




哈哈,其实俺也只不过是在三醉那儿ZT的,别光顾着看论坛哦,首页里也有不少好东东滴。
http://www.sanzui.com/wen/
TOP
47#

寻rgs11om兄,有急事!!请rgs11om兄收站内短信
TOP
48#

谢谢!
TOP
49#

天神 在 2005-9-21 12:31:02 发表的内容
不是,我的意思说现在我还是愿意买去年的秋茶,但等今年的秋茶出来就难说了。


俺们这儿今年铁观音秋茶上市了丫。
TOP
50#

500页了,恭喜一下
TOP
51#

dong33 在 2005-11-17 11:22:03 发表的内容
名琴LP 在 2005-11-17 10:48:21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1171048243230.jpg[/upload]
极品普洱茶


少见的好茶呀。
名琴兄,可否让我们看看其裸照呢?


晕,此茶市面上常见的,甚是一般般,50~60元就能买一片。
远比不上小弟现在喝的5~6年的孖公仔饼茶。
TOP
52#

老榆树 在 2005-11-22 8:01:17 发表的内容
              各位老大,听说过港人爱喝的一种熟茶,名叫《孖公仔》 我进了二并,掰开后喝了,味道很淡,有点陈味。好像是快速发孝而成,请教同好,此饼怎样?


小弟有2饼孖公仔,是卖我的店家4、5年前的货,应是勐海茶厂原单的,料很均匀、发酵适当、相当顺口。
现在市面上的孖公仔就平庸得很了。
[upload=jpg]Upload/20051122205742421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22205718852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222057294295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222059551868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222101733384.jpg[/upload]
TOP
5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23 10:51:51 发表的内容
我买了袋大益沱茶,一袋子四个大球,怎么茶汤的颜色那么红?


你买的是普洱熟茶,上次来我家给你喝的是普洱生茶。
TOP
54#

ZT一篇,给科研兄参考


普洱的特点、煮茶、药用、产区、类别

普洱茶不是蒸青绿茶
台湾的信息有指普洱茶是蒸压制作为蒸青绿茶,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其实今天的普洱茶也是因应市场运输需要,而由滇青毛茶转变而产生的一个紧压茶型,所以普洱茶的原料其实就是炒青后经过适当揉捻再晒干的滇青毛茶,这些毛茶在制作成普洱茶前,确有放入布包蒸软以利压制的流程.但那是“回软”不是“蒸青”这个慨念如果不清楚,将会对普洱茶产生根本上的误解。
云南地理环境与茶区条件
云南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就植物性而言、从热带雨林、亚热带、终年积雪的极地气候,在云南都能看的到,中国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中国边垂“孟海茶厂”就在这里生产,所以很多了解西双版纳茶区的专家、认为云南茶区只有干季与雨季之分,资料来源也是集中与紧邻泰、越边境的西双版纳茶区。
云南最特殊的就是“下关茶厂”,位在香格里拉脚下、居点苍山、傍洱海的“下关茶厂”,茶树生长于无污染的融化雪水,更拥有得天独厚的制茶环境就属“下关茶厂”。高海拔、相对湿度30﹪以下,茶叶制作有特殊的“下关风”是自然干燥的最大特色。
民间制作普洱的走向
近数年来由于台湾茶商的介入,云南古称之六大茶区中,民间制茶之风大炽,但由于每位茶商对于普洱茶的认知和理念都不尽相同,制茶的风格自然互有差异,不过仍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一切都以成本低廉为最重要考量,粗枝滥造乏善可陈,无论是察其外观或开汤尝其滋味,所得恶劣印象均无不同。
二、 使用高级原料,追求立即饮用的口感效果,希望摒弃渥堆的方式也能缩短存放的时间,达到久年普洱的口感,此类制作已经不再采取用二水、谷花等季节的次级原料拼配分面茶里茶的方式,而完全用春尖作原料,为降低苦涩度,青叶采回后参考半发酵茶的制作方式,先行日光萎凋,杀青揉捻后不再晒干,直接压制成型,干燥后就算完成。
三、 完全遵照古法,采过渡型茶树之春尖芽头为原料,摊凉杀青后经揉捻、先晒干制成滇青毛茶,制做时再回软压制成型,制成后晒干,即进行包装,有趣的是包装完成后还要再晒个两至五天才算完成,经品鉴的结果,用日晒后的滇青回软压制再晒干,风味确是醇厚特别。
四、 前述二、三两类压制时是用手工木模及一般动力,故成茶之紧密度均不高,相对的有利于后续发酵的加速进行,就市场需求而言,此种现象完全合乎茶商及茶友的消费心理。
先行日光萎凋的效果
前述有部份生新普洱是以先日光萎雕再行压制的,茶友们对这种异于传统的制作方式究竟会产生何种效果一定十分好奇,在实际品饮后我们发现其汤质确实较为柔软,不似一般生新普洱那么强劲刺激,若当作日常生活茶品,不经存放立即取用,应该十分恰当,但在气味上也和古法制作经日晒者有明显差异,至于长期存放的变化优劣,其后酵结果尚有待观察。
厂制生普洱的特色
云南大部份较具规模的茶厂茶菁选育都已良种化,所采用的就是当年培育中的云抗十二号及云抗十四号,至于云抗十号则由于根系发展不尽理想已很少栽培使用。因此良种化“以培育的优良无性繁殖品种为制茶原料”已成了云南普洱大厂制茶的第一个大特色。
其次大厂制做分级十分明确,依不同茶型各有其不同等级的拼配比例,面茶、里茶制作严谨 “港、澳、台人士特别订制者例外”此其特色二。
在压制成型方面大厂所使用的都是一吨重压的蒸气动力,成茶极为紧实,此其特色三。
在成茶的干燥方面,厂制普洱有的经蒸气管烘干如“孟海茶厂”有的采自然晾干如“相对湿度低于30﹪的下关茶厂”也是有别于民间茶厂的特色。
泡法
其实生新普洱在冲泡时最大的原则就是“茶量宁少勿多,水温宁低勿高”因此冲泡器敞碗优于盖杯,盖杯优于瓷壶、瓷壶又优于陶壶。天热时大碗大壶冲泡后茶汤分离,“不可太浓否则会乳化”冰存后饮用风味尤佳。
药用
普洱茶是唯一在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台湾都有正式学术报告,证明其有多种疗效的茶类,因此感冒时如将姜片和柠檬片加入普洱茶中一起冲泡趁热喝下,必可减轻症状,喉咙发炎疼痛时口含一小片青饼,也可使病情改善。皮肤突然敏感时也可尝试大量饮用热的生新普洱,并以茶渣涂抹患部。至于用生新普洱茶加菊花枸杞一起冲泡,则不但清气、明目还可收美容、健瘦、阻断自由基、增加免疫力之效。
生新普洱虽有这么多功效,但其茶质强劲是不争之事实,故空腹时并不适合饮用,以免伤胃,又胃溃疡及神经衰弱有失眠症状的人,其实都不宜饮用。
煮茶
近来由于普洱茶的风行,煮茶之风油然而兴,经归纳得知,煮茶的动机约可归纳为二点 :
其一是因远年普洱之外观看来陈旧而有不洁的感觉,因此,基于卫生的考量,故煮而饮之。
其二则是由偶然的经验得知,普洱茶于烹煮后似乎更能表现口感、滋味与香气,故只要是普洱则一定采取“煮”的方式享用之。
当然,也有很多茶友不以为然,因为茶不宜久泡已是爱茶人不变的铁律,(茶一泡久百恶俱出)更何况是高温烹煮 ?
远年普洱是否卫生? 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中兴大学区教授的化验报告中己明确指出某些普洱茶的茶样中,生菌数明显偏高,但经由后续观察、对照这些茶样,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逻辑,那就是:
一、凡存放不当,含水量超过标准含水量过多者,皆产生劣变现象,相对的生菌数含量亦高。
二、凡经渥堆处理者,生菌数含量亦偏高。
关于此点,2002年四月间云南省茶业访问团来访时,该团团长云南省茶界闻人苏芳华先生,他表示这种现象他们也有发现,经研判后证实,凡属正式厂商生产行销之产品,其实卫生要求严格,外销检查也很澈底,应该没有此种状况,但由于普洱茶有利可图,民间小作坊接受台、港甚至大陆商人订制的产品,则品类繁多、千奇百怪,其中不乏为了仿冒久远年份,在卫生条件不足的状况下,运用强力渥堆、甚至更快速陈化的方式来处理产品,因此含菌量过高的问题固然存在,其实令人担心的是,恐怕还有其它尚未察觉的隐忧,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
三、青饼(包括青砖、沱、紧茶)在标准含水量状况下,存放于适当环境:不潮湿、无日照、温度稳定,就能缓慢陈化,也就没有劣变的问题,相对的,也就没有生菌寄生。因此,因卫生顾虑而把普洱茶煮饮,是合理的,但需要煮的只是来路不明的渥堆茶,存放不当的劣变茶,至于存放良好的青(生)茶,则并无卫生顾虑,也没有煮饮的必要。
至于煮饮风味较佳的说法其实也是有学理可以支撑的,但并不泛指所有茶皆适于煮饮,经一群三醉斋友反复实验的结果发现,茶只有在叶脉木化,冲泡时茶质释放缓慢被动时、才需要采取用煮的方式,其效果远较冲泡为佳。
既然部份茶品须以煮饮为宜,则煮饮的器具选择,和正确的煮饮方法就不能不讲究了,以下简要原则供三醉斋友参考指正:
一、煮茶之茶壶
煮茶壶的质地以陶制品为佳,因陶土之毛细作用有利于汤质的改善与表现
,其中又以紫砂制品更佳,因其含铁量高,土质烧成后又呈磷片状结构,若能将壶的胎壁做得稍厚,窑烧温度稍低,使其毛细作用及蓄温能力更佳,则有可能制成最符合煮茶需要之煮茶壶。
此外又因紫砂为裸泥烧成,有最多装饰可能及最内敛含蓄之原始风貌,无论功能及文化性格均难有出其右者,与茶十分亲近相融,茶友及茶艺器具开发者允宜慎重参考。
煮茶壶不同于冲泡壶,切不可太小,否则在因卫生需要而煮茶时,有可能因水量不足而产生困扰。煮茶壶之设计应考虑提把或握把之隔热功能《类似煮水壶)以便持用。
二、煮茶的方式
基于卫生考量而煮茶时,因需高温久煮,故置茶量要少,并于每次投汤后立即加入热水续煮,以保持茶汤平均。
因茶质释出被动而煮茶时,应以沸水为之,茶出味后应即离炉,投汤己尽,方可上炉加沸水再煮,如此反复为之,自能保持茶之美味。故壶离炉后应有隔热材质之壶垫可栖。最好备有匀杯以纳未能投尽之茶汤。
三、煮茶时应注意事项
煮茶时泰半均须以沸水为之,故应另备大容量之煮水壶、炉随时将沸水备便。
煮茶时壶、炉均置于茶席上,有一定的高度,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方便及危险,主客双方茶友都要特别小心!
结语
大致而言,远年普洱温和醇厚,口感绝佳,益于气。生新普洱香高鲜爽具有较具体的医药特性。二者皆可成为生活中的良伴,备为茶中一品,然都必须察其辨伪,取其良品而宝藏妙用,否则伤财事小,伤身事大,茶友们不可不察 !
最后编辑庆庆
TOP
55#

下次来给你点生普回去尝尝 ^_^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