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oncerts in Hamburg ! [复制链接]

21#

zjize 在 2004-6-10 18:38:55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
那天Moka兄要去了拜罗伊特,一定要大写一篇!!!
坛子上的瓦格纳发烧友们都在等着呢。


说去就一定去,只是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水平低,还要好好修炼。
TOP
22#

阿龙 在 2004-3-17 7:52:04 发表的内容
MOKA兄的书要出不是件难事,我可以帮你向出版社打听一下。有商业价值的,人家自然抢着要,没有商业价值的,自己掏书号钱,有几万也搞定了。
我觉得你的书图文并茂,而且内容上以汉堡的音乐生活为主,再加点别的,应该出版社会有兴趣。
如果老兄再来点身体写作就更好了。


龙兄只讲了事情的一面。也不看看我是不是有您那本事。

我跟您正相反,说什么事我都得可劲儿的控制,一不小心就写成论文了。想象力极不够使,说话又抠抠索索,放不开,且得学呐。

说到身体写作就更惨了。跟您说老实话,大白天我开车过汉堡的红灯区肝儿都颤,生怕窜出一高头大马的,再把我吓着。本来嘛,设备不行还搞什么身体写作,有本事你写?
TOP
23#

fever 在 2004-1-23 1:41:49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我對這段還有些意見不得不說出來。你知道為什麽世界上的出名大樂團很少來中國表演的原因嗎?你知道一隊約 80 人的歐美出名樂團來中國演出兩場每張票的成本價是多少嗎?算他每人來回機票加兩天酒店食宿約一萬五千元,兩場演出票子全賣出兩千張,不計場租,不計樂團戲金,每張票只算機票加食宿己達 600 大元,在香港,我們的政府平均每張票子要津貼約五佰大元,而且還是全場滿座的計算,票價則是 300 元至 600 元。約二十多年前 RICHTER  平均每一兩年都必定到東京演出一至兩場,而每次的票子在約半年前剛貼出廣告的 24 小時內便全部沽清,票價約 2000 元至 3000 元。



Fever兄所言情况在下确实了解不多,香港尚且如此,更何况内地。

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不足以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市场和观众群。这种实力不仅取决于观众的文化水准,更重要也是更难以短时间内提高的是经济水准。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国际著名乐团和艺术家来访的频率也许刚好符合观众群的要求。在我们的论坛大家觉得到处都是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但分散的全国各地,就不会形成有规模的市场。很难想象AIDA会在北京、广州或者上海连演一个月而仍有很高的上座率,更不要说连演一个演出季。没有一个相当稳定和规模的观众市场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作为文化市场的基础的经济实力应该就是问题的根本了。通过对德国的观察,我发现有两类很说明问题的商品,他们都比在中国便宜。
(参照系:普通蓝领净工资1~2KEuro/month)
一类是文化产品(相对便宜),如CD(<20)、演出的票(5~150)等。说明文化市场的成熟和稳定。有稳定的观众群给钱少艺术家也愿意来。

另一类是汽车(绝对便宜)。举个例子,昨天大年初一我把自己的车开了回来(在这里就是警察和出租一样的车,别说我亮骚,就想说明一下问题),E240 Elegance,second hand,40K公里,19K Euro,设备齐全,车况完好。新车为40K出头。在国内需要多少钱?

(原想选的车牌号是HF168,但已有人用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33285332404.jpg[/upload]

车便宜说明科技和消费市场的成熟与稳定。

有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巨大差距,我们也就很清楚为什么人家不愿意来了。
最后编辑Moka
TOP
24#

fever 在 2004-1-23 23:06:13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依小弟愚見, HF 168  的主人必是中國人,說不定還是 168  的網友呢, Moka  兄能否查出真相?


Fever兄真是有心人 :)

德国人是不讲究什么幸运号码,一般只要有规律好记就行。所以给中国人留下很大挑选余地。像168这样的号国人肯定抢着腰,我想这个号的主人也会是中国人。查真相可能会有困难,这可是个人隐私。顺便说一句,为车办手续,选号,上牌,一共交了200元,占车价的1%  。如果是新车就只有0.5%了。
最后编辑Moka
TOP
25#

fever 在 2004-1-20 1:59:26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到底是 SCHIFF  的 BEETHOVEN  未盡全力?還是他對 BEETHOVEN  作品的理解與別不同?



Schiff不会不尽力,风格使然也。
我感觉,如离开个人欣赏倾向去谈,席夫作为钢琴家已经是无可挑剔的了。但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他又缺少老一代钢琴家那种叱咤风云的气魄及叹为观止的艺术全面性。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可能是钢琴家的个人艺术取向。以前席夫的Mozart, Mendelssohn等也是很有活力和光彩的。
等到三月初再听听Brendel 的贝多芬吧。

说心里话,我真的为我们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觉得委屈。我们有那么大的热情,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有那么多独到的见解,可是偏偏不给我们机会。始终让我们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中,以至于不得不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去进行间接的体验。

我说得是心里话,不存有任何的不恭敬,只有对我们这一特殊群体怜惜的慨叹。

这是我在逐渐深入这里的音乐市场后得到的慨叹,更加入几分不知向谁诉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无奈。

看看汉堡的音乐季,你会理解我的。

你可以看到几百个你熟悉的名字。Aida 几乎天天演,直到七月份。再举几个流行的,Eric Clapton, Phil Collins, Seal, 还有James Last, 你想听什么类型的都有,怕的是你没时间,没有钱。

所以,你也可以设想一下,在汉堡会不会存在着像我们一样的一个群体?
TOP
26#

fever 在 2004-1-21 0:36:59 发表的内容

等到三月初再听听Brendel 的贝多芬吧。


Alfred Brendel  彈 Chopin  和 Mozart  還可以, Beethoven  ? 我看 Moka  兄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



我倒有些不同看法。

Brendel只是最近两年才进入他自己所说得Mozart时代,在此之前他的Beethoven时代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可能又是个人的欣赏倾向不同吧,听过之后可能会清楚些。
TOP
27#

audio 在 2004-1-18 13:25:46 发表的内容

Moka 在 2004-1-18 4:51:54 发表的内容

(事实上,演奏过程中甚至极少有人咳嗽)



怎么是这样的?


真是这样,我没有夸张。或者说我极少听到咳嗽。

身边有一老人,正襟危坐,闭目欣赏。期间几次咳嗽都尽量低下头,抑制自己的声音。一曲奏完,反而必定站起身来,大声鼓掌。
最后编辑Moka
TOP
28#




请问,您能告诉我到汉堡音乐厅怎么走吗?
你是去听席夫吧?
对。
那你跟我走吧。

汉堡的冬天,夜色中风雨交加。

你是日本人吗?
不是,是中国人。
噢,Yundi Li, Lang Lang. 都不错啊,技术很棒。我有他们的CD。
您也是第一次现场听席夫吗?
这是第四次了,我喜欢他。他是真正的音乐家,一会儿你会明白我说的话。好了,这就到了,我还没买票,先走一步了,再见。

汉堡音乐厅,石头的墙面,绿色的圆顶,是那种在欧洲常见的古老风格的建筑。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01525269.jpg[/upload]

进入门厅,在通向大厅的台阶两旁各有一售票包厢。一边的窗口上贴着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05681980.jpg[/upload]

另一边有Schiff, 人们静静地站队买票。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13591813.jpg[/upload]


墙上有近期的音乐会海报,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63514094.jpg[/upload]

架子上有各种免费的资料。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71684660.jpg[/upload]

大厅门口有人检票,厅内分左右楼梯回廊通向音乐厅。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458354129.jpg[/upload]



人们在选购席夫的C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21922622.jpg[/upload]

楼梯之间是纪念牌龛。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25559515.jpg[/upload]

金碧辉煌的休息厅供人们等候小饮。许多身着深色西装佩带胸牌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向你打招呼。在进入音乐厅之前,先要在两侧的存衣处寄存大衣等随身物品。与存衣间相对,音乐厅的侧墙是一排进入厅内的木门。演出前半小时,工作人员打开进入存衣处的门。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33810402.jpg[/upload]


我的座位是在楼上8点的位置,靠左侧墙最后一排,因为是最便宜的票(40欧元)。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75572851.jpg[/upload]

音乐厅内铺满红色的地毯,红色丝绒座椅。楼下有30排座位,中间没有纵向和横向通道。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996404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95096863.jpg[/upload]



在我仔细观察的时候,刚才碰到的那位德国人又出现在身边。

多巧啊,你看我们又见面了。
这世界真小,我也很高兴又见到您。您的座在哪?
哈哈,我就在你前边。嗯,看你选的座位就知道你懂钢琴。少花钱又能看到手。
一点点,一点点。我只是很喜欢听钢琴。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席夫吗?他有贵气,讲究。像他弹过那么多巴赫的人不多,能像他弹得那么贵气的人就更少了。
您是钢琴家吗?
不,我不是。我是物理学博士,现在一家IT公司做。家里有架6'10'' Steinway,只要有时间我就要弹一弹。
我家里有一架5'40''  Vivace,儿子在弹。
哈哈,会不会是又一个Yundi Li。
希望如此吧。

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钢琴是什么牌子的吗?
当然是Steinway,尤其对你们德国人来说。
错了。我在很多地方弹过很多牌子的钢琴,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意大利的Fazioli
起码和Steinway一样好。音色和做工简直没得挑。
(  http://www.faziolipianoforti.it/homeen.html )
是吗?我还没见过这个牌子的琴。

7:25铃声响了,厅内两侧的门全部关闭。灯光徐徐变暗,人们静了下来;没人走动,未见一个小孩。(事实上,演奏过程中甚至极少有人咳嗽)

我轻声地问:
如果前边一排没人来,我们是否可以坐过去?
理论上讲不可以,在楼下绝对不可以,因为我们没花那么多钱。不过,在楼上,管它呢,走... ...
我指了指表:7:35,他晚了。
在汉堡,通常音乐会都8点开始。他可能还在拼命地练呢,哈哈。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8514643186.jpg[/upload]



掌声响起... ...
席夫老了,头发都花白了。他面向观众,微微躬身,落座,摆好手形,果断地弹出了法国组曲No. 4 Allemande的第一个音符。没有迟疑,没有做作。

我感到一粒粒的琴声在空气中萦绕、回荡,滋心润腑。我从没听到过这么厚润清朗的声音,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调动了所有的神经细胞去感受,去品味,去满足。人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贫乏,语言是如此的苍白。至此,那声音在我心中为钢琴音响设立了唯一的标准。

席夫弹着琴,仪态端庄,没有表情,也没有大的动作。
听他的巴赫,你能感觉到他已然把他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致。触键、力度、层次、走向,无一处不讲究,无一处不充分。不温不火,中规中矩。
听他的贝多芬110仍然像他的巴赫。... ...是啊,为什么仍然像他的巴赫呢?

8:25, 幕间休息。

你看,我想你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我说他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了。他知道怎样用声音去创造美。其实,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Partita 中的旋律基本都是来源于民族舞曲,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很优美平和的民间曲调,而且,当时使用的都是小型的键盘乐器,不会有很大的声音。所以,为什么要用那么大力呢?所以,你看他很轻巧,对手的控制非常讲究。甚至到了贝多芬110的第二乐章,要是年轻时的Pollini,或是有年轻霍洛维茨之称的Volodos,或是...嗯 ... Lang Lang,那就非砸琴不可了,可他从不砸琴。我喜欢他。
(是啊,可能不光是你喜欢,汉堡人可能都喜欢他。德国四分之三的千万富翁住在汉堡,十个汉堡人里就有一个百万富翁,你们太富裕了。你们享受着完美的社会保险,你们太轻松了。除了法定假日,你们一年有35个带薪假日,公司和政府部门经常在下午就打不通电话,找不到人,你们太悠闲了。你们的法律中连院子的篱笆要多高,门前的雪由谁扫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你们太理性了。巴赫和席夫的这种平和,轻松,超脱,理性,不正是你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席夫在技术上也有他的创新。在弹Partita时,他右手的四个手指同时打出了两个... ... (我没听明白)

8:45
巴托克Sonata Sz.80
席夫依然有条不紊,老态中庸。我心里在为他加力,你为什么不肯使点劲,你的左手用力啊,你砸呀,为什么还不砸?你不能这么软绵绵,慢悠悠,这可不是巴赫,这是巴托克啊!我知道你们是同胞,可巴托克这首奏鸣曲的一、三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散发着野性,冲突,激情,火光四射,震撼人心,哦,天啊。

第三乐章席夫逐渐兴奋,速度力度都上来了,最终达到了一个高潮,迸发出唯一的一次闪光。人们欢呼,鼓掌,跺脚。哎,席夫真应该感谢他的同胞给他写了这最后的乐章。

接着,巴赫又让大家安静了下来。

Encore是贝多芬的109,依然不“砸”,少有激情,乏善可陈。

曲终,席夫依然是微微躬身,向大家致意。

您能说说他的巴托克吗?
这个曲子我不太熟悉,不过,观众很喜欢。
我觉得第一乐章他弹得很乏味,这样的曲子不适合他。我很难想象他在卡内基会怎样。
好像你很熟悉这作品。
是的。非常熟悉。因为,在大约两年前,我14岁的儿子就已经弹下全部三个乐章。我已听过无数遍。
啊?是吗?那他一定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是的,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钢琴家,音乐家。




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E-mail。我得知,他是一家IT公司的CEO,他邀请我今年参加他的家庭音乐会,最好能带上我的儿子。



(注:所有署名内景照片为音乐会后补拍)
最后编辑Moka
TOP
29#

dr kuang 在 2004-1-15 23:40:19 发表的内容
无论如何都应该要去拜鲁伊特“朝圣”一次。


记下了。

为不虚度时光,望DX们提醒还有哪些要“朝圣”(包括硬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