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发烧族已从痴迷的追求马嘶、鸟鸣的简单自然声,发展到更加具有音乐内涵的发
烧,甚至于目前很多发烧友走进歌剧的发烧圈,歌剧的现场音乐,他既没有震撼的声场,也没有干涩的松香味,听什
么呢?靠什么来引起效应呢?他们的回答很好:"歌剧的味道".可以说歌剧是声乐的最高境界,表演者的随机性,现
实空间的真实性,构成这种独有的味道,追求这种味道需要更高的发烧境界,因为除了声音鉴赏力之外,还要充分
的了解剧情,甚至于了解舞台,了解人物的位置,是自己从单声源体、单结像点的发烧升级到多声源体、多结像点
发烧的高度.他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听感效应.实际上人们各自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都是个人听感效应所至,
而这种听感效应却发展成了个人的偏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听感效应经过常年的巩固,变成为了个人永久性的
精神需求了,即听感个性.近年来参加国内各大音响展,遇到一些人士对笔者说:"我就是喜欢听…,不喜欢听…",其不
知这是一种多麽大的遗憾.或者说他在听感效应上已是一个重症患者.笔者也经常听到"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样词
句,其实这是唐塞听感偏激的一种说法.现实中真实的声音只有一种,评判的结果却有无限个,但无限个结果却不是
意味着有无限个标准,标准只有一个!犹如某交想乐团的演奏被A录音师录制成了A的声音,被B录音师录制成了B
的声音,他们都没有还原了乐团的真实演奏,那么对于乐团来讲,只能是一种遗憾而已,而不是什么"罗卜青菜各有所
爱".这就是人们追求的返朴归真根本所在.所以软件的真实性,加之理论支持下听感效应的后期训练,是二力合一返
朴归真的重要方法.也是当今发烧人走向更高境界的途径.另外资深的发烧人应当是在同一听音环境中听感效应优
于一般人,它的听感的灵敏度应有导前性特征,因而在出现效果音时,他才能比一般人兴奋,而不是因为自己常听,而
早已知道效果将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记忆性发烧.两者区别是很大的,一种是融化在血液中,一种是停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