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欣赏之门:《惠灵顿的胜利》,因何是败笔? [复制链接]

查看: 2311|回复: 6
1#
还是lichen 在 2004-1-9 23:42:40 发表的内容

小克 在 2004-1-9 22:22:53 发表的内容

我倒觉得《惠灵顿的胜利》是贝多芬最大的败笔。


简直不感相信是贝多芬作的!



         貝多芬另一首樂曲「威靈頓的勝利」首演於一八一三年,就樂曲本身的創作成就而言,無法和「英雄交響曲」相提並論,卻是貝多芬生前票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長度只有十四分鐘,分成「戰爭」、「勝利」兩大部分。這首樂曲幾乎可以看成是英國、法國軍樂的較勁,裡面應用了英法軍隊的大鼓、信號喇叭、戰鬥小號等等樂器,還有英國「不列顛規章」進行曲、法國「馬勃羅」進行曲的旋律穿插其間,當然後來是英軍氣勢高漲,大鼓越敲越大聲,法國的大鼓砲聲越來越虛弱,終至微不可聞,「馬勃羅」進行曲轉為送葬曲風,最後英國國歌響徹雲霄,大鳴大放,以燦爛的姿態結束全曲。

    的确,综观贝多芬的众多乐队作品,很奇怪地发现这部《惠灵顿的胜利》(op.91)竟是如此的迥异,完全的异于贝多芬一贯的斗争风格,写成一曲颂歌般的管乐。而且其中的音效,更被后人所渲染,更常与老柴的《1812序曲》相提并论。
    然而,何解会认为此曲是贝多芬创作中的一大败笔呢?
分享 转发
TOP
2#

czj 在 2004-1-10 10:41:12 发表的内容
奥曼第指挥?BMG?


czj:我手头上的是这两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014384532719.jpg[/upload]

水星不愧音效出众,明显胜于DG。
TOP
3#

风格不一样并不代表艺术性不高。若要这样推理的话,那么他的第八交响乐也要归入败笔一类了。
这部作品与“英雄”所表现的不是同一样东西,硬要在它们之间作比较似乎并不客观。
TOP
4#

票房的成功并不代表艺术的成就。
不是 阳春白雪 应者寥寥,下里巴人 叫好连连吗?
TOP
5#

还是把话说明白,指点、指点,好吗?
TOP
6#

我就觉得这部作品跟《1812序曲》很贴近啦。
TOP
7#

听得进去,能感动你就好,什么艺术成就我是不懂。
勋伯格的作品不会没有艺术成就吧?一点也不敢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