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吟」&「琴簫引」
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音樂圖書資訊、理論作曲 朱家炯
、音樂學碩士
古琴音域寬廣、指法繁復,極富音色變化。表達層次的廣泛是它種樂器所望塵莫及,說它是樂器王國裡音色之王決不為過。徐上瀛《溪山琴況》將古琴之美分為二十四種情況: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彩、洁、潤、圓、堅、宏、細、健、清、重、遲、速。其中所追求的意境,不僅有情、有景更涵裡、涵神。先要體會琴中的無限滋味,寄情在幽邃深微處,進而藉著神遊
(想像)體會弦外之音。西方音樂家亦有如是的嘗試:Jean Barraque在1952年的作品Piano Sonata中將弦外的無聲(Silence)與有聲(Sound)視作絕對的對立,將無聲與有聲交替展現;同年John Cage的作品4'33"中將無聲與有聲相對的呈現,視兩者為一,充分讓演奏者與聽者的聲音合流成一種超藝術的生命體。兩位作曲家觀點的合而為一,便正是古琴的弦外之音的真諦。
這兩張CD俱是琴簫相和,若與琴獨奏相較,聽起來有另外一份古樸悠揚的情懷。琴家龔一,兼容各琴派之長,演奏講究細緻的音色變化,樂音明麗技巧圓熟,是他所出版CD中表現較好的兩張;簫演奏家羅守誠的演奏音色淳厚,獨俱韻味,尤其是法度嚴謹,無論是節奏、音準的配合均有高水平以上的表現。以往琴簫相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節拍尺寸上的出入,以及音準的差異。在這一點上這兩張
CD幾無瑕疵的演出,確是值得讚揚。
「琴簫引」的演出內容均是散見各琴譜中的名曲:如自遠堂的《良宵引》《春曉吟》;梅庵琴譜的《關山月》《玉樓春曉》,吳景略傳譜的《憶故人》《漁樵問答》,以及龔一自己打譜的《泛滄浪》等十首,演奏是以齊奏相和的方式,倒也古意盎然;「雲水吟」是作編曲家陳大偉借用佛教素材譜寫的,均是悠揚淳厚的佛頌之聲,可絕不平淡。曲目包括有《寶鼎讚》《峨嵋佛光》等七首,作編
曲家以傳統五聲調式線條,以對位方式譜寫的二聲部,偶而亦有琴簫齊奏相和的曲目穿插其間,均讓人感到悅耳動聽。
這兩張CD是由名錄音師Kavichandran Alexander在美國加州的Santa Barbara借用一座老教堂錄製,無論在空間、層次方面均顯露出他的功力,成功的掌握到這兩件樂器的質感與流動感。
音樂月刊--唱片評鑑第159期 p 204[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61503330942.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