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又学到不少。尤其是这段:
如感到声音浑浊不够清晰,可将音箱略往前移;如感到声音发虚不够结实,可将音箱略往后退;如感到声音单薄不够厚实,可将音箱略往内靠;如感到声音臃肿分离度不够,可将音箱略往外挪;如觉得声场偏右,可将左边音箱角度略作外拗或往左移出少许,反之则移动右边音箱。通常,如果感到声场的深度不够,则将音箱往前摆,但如果太前的话,声音便会发虚;如感到声场的宽度不够或是声像拥挤,则将两音箱之间的距离拉开一些,但如果拉得太开的话,声音便会变得稀薄且声像高度会降低;如两音箱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则声像会变得肥厚臃肿或声音干涩现象太严重。只有找到最佳的那个平衡点才算“OK”。
这段也很有启发,回去再尝试一下:
聆听位置最好不要靠墙,因那里的反射声较强。如逼不得已要靠墙聆听的话,则墙面一定要安装强的吸声材料。另外,聆听高度要比平时要高些,以我的经验而言,肩膀与高音齐平要比耳朵与高音齐平的聆听高度可享受到更好的声场和更自然的声音。假如你的听音环境是太狭长的长方形的话,那么你听音时的位置就更加不要靠近后墙,这时可将聆听位置往前移一段距离,然后计算房间的长度时,你就要以聆听位置处为终点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