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Klipsch(杰士)音箱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4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4#

多介绍介绍吧!!!
TOP
45#

刚买下面这套音箱,2980元,好听,真棒!
ProMedia 5.1 是一套支援THX標準的5.1電腦揚聲器組合,在本港及外國多本媒體雜誌及網上雜誌獲獎無數及選為最佳產品。ProMedia 5.1 組合包括兩對迷你衛星前/後置音箱、一隻中置音箱及一隻內置強勁輸出達500W有源超低音。衛星喇叭採用Klipsch專利式Micro Tractrix Horn號角放置於0.75”高音單元推動器之內及一個3”中音獨立單元,令效率提高及聲音的擴散力加強。超低音採用兩個8”重低音單元同時發聲,加強震撼力;內設有BASH數碼擴音機,以及六個獨立放大電路,讓每一條聲道都得到平均的聲音。


[upload=jpg]Upload/20047231464839320.jpg[/upload]
TOP
46#

RF系列到底是for AV 还是for HIFI?10平方的房间用什么型号比较好?
TOP
47#

都说不错,但少见!
TOP
48#

上面的RF-3音箱800元,这里在卖 http://www.gzugo.com星华电子 再点(音箱系列)。
  不知音箱真假??
最后编辑yeihui
TOP
49#

[quote]秋风瑟瑟 在 2004-3-25 16:36:41 发表的内容
是这对吧?
美国杰士书架箱
美国杰士“K佬”书架
低频下潜极深  大动态好
此品牌畅销世界几十年,大家都熟悉
二路低音反射式扬声器
- 采用1” 钛膜压缩驱动单元与6” 杰士专利注册Tractrix 号角高音;一枚8” 低音单元则采用陶瓷铝金属及多聚化合物框架,其高冲击宽容量可避免内部部件的损毁。宽阔之反射孔能提升音箱效能与低音响应及减低失真。
- 内接线采用特别订造Monster Z 系列线材
- 发烧级分频器
- 纯木皮外饰构造

频率响应48Hz - 20kHz分频点 (Hz)1950Hz灵敏度96dB阻抗 (欧姆)8 Ohm建议承受功率 (瓦)150 -400W高音1枚1" 钛膜与6.5"号角高音低音1枚8"陶瓷铝金属木皮外饰樱桃木、枫木色尺寸 (阔x高x深) (公分)22.9 x 43.2 x 31净重 (公斤)10.4
[img]http://www.easyhifi.net/yinxiangtu/kl.jpg[/img]


[/quote]
本页展示的是杰士那一款看贴皮象参考系列但参考系书架箱只有RB和RSX开头的RF开头是落地箱且从昇和杰士网站都没有找到参数相符的型号请明示
TOP
50#

[quote]atomber 在 2004-4-13 13:11:50 发表的内容
KLIPSCH里面好像没有这款。从来没见过。会不会是假的?[/quote]
据说这是老款,应该不是假的,我从朋友处拿到,正在听,参考箱是ae100,感觉低频没有那么玄,比参考箱强不了多少,但音场、结像全面超过参考箱,也开阔了不少,假箱能做到这个程度,可以去作开音响厂了,再,假箱为什么不全面克隆常见型号?
TOP
51#

杰士箱子是不错,淘了对很低端的AV号角落地,本打算当AV主箱,拿个垃圾AV功放竟然出的声音那么诱人,但声音大了失真,估计功放太差,过几天好的功放来了再看看到底有多好,真不知道K家的高端是个什么毒死人的呻吟啊?!本人这对是tangent 500不知道DX们听过没有。
TOP
52#

KLIPSCH里面好像没有这款。从来没见过。会不会是假的?
TOP
53#

http://www.richcomav.com/images/hotlink/ftpupload/RF-7-Aug,02.mht
最后编辑飞扬在天
TOP
54#

型號: Reference RF-7
雜誌: Yohifi (試機檔案- 2002年6月3日)
作者: Sam
標題: Klipsch Reference RF-7



Klipsch號角式揚聲器在這麼多年以來皆以靈敏度高以及號角的獨有通日度見稱,唯號角揚聲器亦以“耐煲”聞名,但時代不同了,以前很多的「不可能」,在今天的角度來說已變成易事,今次的Klipsch便是一個好例子。

聽以前很多老前輩講過,號角揚聲器的優點數之不盡,如高頻極美、通透、易推動、音色漫妙。然而,時間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煲機時間極之漫長,否則聲音差一大截,然而這兩年間測試過如TAD、Amphion號角揚聲器,皆發覺號角再不是那麼挑剔的產品,號角更應是新音響世代的先驅。



外型

《RF-7》給人一種傳統的感覺,黑色的面板上有一只號角單元,兩只8吋單元,櫻桃木色箱身,平平穩穩,無花巧,非常平實,廠方資料提供,箱身木皮可以有三種選擇,分別為櫻桃木,炭灰以及楓木。

箱身以MDF板組成,背後有兩個低音反射孔,可以bi-wire推動。

據廠方資料,Klipsch Reference系列可作AV揚聲器使用,如加上RC-7中置,《RS-7》後置以及RSW-15作超低,配套極之容易。然而,RS-7這一只Reference中的旗艦當然不只是AV揚聲器那麼簡單,作為兩聲道的音樂還原測試,正式開始。



測試結果

今次測試中以Audio Space《Pre-1》及《MP-1B》作配套,詳細資料會另文筆錄。

《RS-7》火拼Audio Space這300B後級可以說是拍案驚奇,而由於《MP-1B》有二段負回輸調較,測試結果亦有不同。

平常有看過都知我們寫手的習慣的,我們有一套特有的試音次序,現列如下:

1. Carol Kidd的《When I Dream》負回輸是min時,300B獨有的音色配以Klipsch的號角,人聲嬌柔無限結像凝聚力不及max時好但聽過300B的聽眾應知道音色才是主題,用max時,結他共鳴度高,線條結實,人聲嬌柔仍帶一點通透。

2. Naum

平衡度在min時高絕,琴音圍繞,速度快而密度高,max時音色妙,但速度上有少量犧性。

3. Rapsodies

提議用min,場面浩瀚,300B有如此場面,未聽過你罵我絕不怪你,因為試聽當日,全體仝寅一路聽一路罵,不相信。

4. 黑教堂

起高伸延度極高,《RS-7》的horn應記一功,organ的低頻量大而線條明確。

5. Rossini

竟然輕鬆過關,弦線震動感清晰,味道濃郁,號角播小提琴竟然如此有味道,驚奇!

6. Hotel California

廣東俚語,“問你死未”,人群的拍掌聲像真度近年少見,結他線條別明確,鼓聲的低頻量之多,唉!講你都唔會信,算了吧!

7. 絳州大鼓

極少用到的試音碟,因為此碟並不容易發揮應有表現,結果是我夠膽寫出來,就是不但已經過關,分柝力之高,線條、層次及低頻的質量之佳,以同價位來說,我實在數不出。

測試過當然就是欣賞時段,試一試號角的強項,Sonny Rollins《Cabin In The Sky》口水味十足saxphone銅味未常出眾,江河水SACD出場,細節還原度高,再聽Dire Strait《Brothers In Arm》中的Money For Nothing,更是刺激非常。



後記

這次Klipsch的《RS-7》表現是有點出乎意料,有號角揚聲器的優點,而新聲的缺點亦非常之少,音質好、力量高,除了外型比較平實外,20000港幣這價格,實在非常吸引,想試一試號角揚聲器如何還原SACD又或是DVD Audio等高頻寬軟件的表現《RS-7》是入門的最佳選擇之一。



規格

負載阻抗/Input Impedance: 8Ω

靈敏度/Input Sensitivity: 102dB

分頻點/Crossover points: 2200Hz

體積/Measurement (WxHxD/闊x高x深): 29.7x115x41cm

重量/Weight: 40.8Kg
TOP
55#

你可以上升和的网站看看

WWW.RICHAVCOM.COM
TOP
56#

[quote]Ross 在 2004-8-8 11:36:20 发表的内容
RF系列到底是for AV 还是for HIFI?10平方的房间用什么型号比较好?[/quote]

我觉得是AV为主吧,听音乐也不错的。现在的发展趋势都是兼容性
TOP
57#

谢谢,能否介绍2A3单端机孒可推动的系列和型号一,及技术参数。谢谢!!
TOP
58#

http://www.richcomav.com/images/hotlink/ftpupload/RF35-June,04.pdf
最后编辑飞扬在天
TOP
59#

晶體配號角,Klipschorn有木頭味 劉漢盛


主人的聆聽空間是開放式的,坪數相當大,Klipschorn靠著牆擺一點都顯不出它是大喇叭。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大多會告訴他們,可能搭配真空管擴大機會比較好。為什麼?我所持的理由很簡單︰在號角時代,設計師用來搭配號角的擴大機都是真空管製品,因此他們在設計時都會考慮到真空管擴大機搭配的相容性。

用晶體機推號角

不過,如果現在您再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會回答:晶體擴大機可能也會讓號角發出好聲。為什麼?因為我親耳聽到Klipschorn搭配了Jeff Rowland 8Ti HC擴大機之後,竟然也能發出我所喜愛的美聲。這樣的經驗,打破我自己對號角喇叭的看法,也再度驗證音響領域裡最顛撲不變的一件事實 - 耳聽為憑。
這次的「現場報導」是在一位醫師家裡,從他音響架上還留著Accuphase早期擴大機來看,他的音響資歷不短。據主人說,那是他在日本求學時所買的。除了Accuphase之外,架上還有McIntosh 7300的後級。不要以為主人喜歡的都是老東西,他的訊源用了充滿現代感的Mark Levinson No. 31XL轉盤以及No. 30.6數類轉換器,前級則是Mark Levinson No. 380S,此外還有一部Dynalab FT101A調諧器。連收音調諧器都有了,那麼有沒有環繞聲道?有!他還用了EAD Ovation處理器。至於喇叭,主要當然是Klipschorn,而且還是50週年紀念機種。其他環繞喇叭有同為Klipsch的KCFC-7中置聲道,Altec環繞聲道與Klipsch KCSW的15吋200瓦超低音。

好聲可以治病,衰聲足以致病



「號角喇叭要搭配真空管機」這種通式的想法,其實已經有重新思考的必要。像主人用這款Jeff Rowland 8Ti HC大功率晶體後級,一樣讓Klipschorn發出了充滿魅力的聲音。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高達100dB以上號角喇叭的最佳搭配就是小功率管機,而且最好是300B單端管機。我很好奇,主人怎麼會去搭配晶體後級,而且還是高功率大電流(HC只的就是大電流版)的晶體後級?主人說他對什麼喇叭配什麼擴大機並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完全憑自己耳朵去聽。當初他會選擇這樣的搭配,就是他聽了喜歡這種聲音,並且認為這是他所要的聲音,所以就買下來了。主人到底要什麼樣的聲音?他的回答也沒有什麼大學問,但是很直接:「讓我聽了很舒服、不會緊張的聲音就是我要的聲音」。的確,很多人用迷你組合聽背景音樂時,會感到受音樂薰陶的舒服,但是換上大套音響之後反而被不好聽的聲音弄得緊張兮兮。日本醫生研究說,音樂可以治病,這我相信,不過醫生所說的音樂必然是柔美好聽的音樂,而非尖銳刺耳的聲音。尖銳的聲音會讓人緊張,而緊張一定會導致身體病變。音響迷也許可以仔細回想,自從迷上聽音響之後,自己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到底是變更好了,還是變差了?脾氣到底是變得更和藹,還是更暴躁?對人對事的反應到底是更尖銳具攻擊性,還是更有包容心?我想,好聽的音響一定會讓人身體變得更健康,心情更愉快,更樂於與人為善。
主人所喜愛的是好聽的聲音,但是他所謂的「好聽」到底是怎麼樣的聲音呢?當然,我在現場已經聽到,待會兒我會想辦法以文字來描述。在此之前,我要簡單的說明一下主人的聆樂空間。這是一間開放式的客廳,坪數很大,除了天花板有簡單以造型來打散聲波之外,其餘並無法看出有何特別為音響整治之處。不過,由於房子的裝潢是由懂得音響空間的健頂王名弘負責,所以我猜想對於聲波的處理可能已經融入看似正常的居家裝潢裡面了。

沒牆角就沒高頻與低頻


如果沒有牆角可以用,就必須做個人工牆角,像主人這裡就用厚玻璃製成了人工牆角。
由於喇叭是擺在很長的牆面上,左右二邊並沒有水泥牆角,所以此間代理商還特別為這對50週年紀念Klipschorn以玻璃做了二個牆角。為什麼Klipschorn一定要放在牆角,沒有牆角難道就不行嗎?由於Klipschorn在設計時,就是以牆角作為號角的延伸,所以如果沒有牆角,等於就是把Klipschorn斬手斬腳,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低頻量感不夠而已,連高頻都會悶悶的出不來。這也是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在家裡評論Klipschorn的原因:我不可能為了評Klipschorn而去做二個牆角吧!當然,這也是一般音響店無法展示Klipschorn的原因:就算有牆角可擺,但是前面一放置其他喇叭,就又把Klipschorn遮住了。
奇怪,怎麼我家裡會沒有牆角,不是每個人家裡的房間都會有牆角嗎?沒錯,房子是四方的,凡四方就必會有牆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問題是有些人家裡的牆角早已另有他用,或者是二個牆角所對應的那片區域並不適合坐下來聆聽音樂。像我聆聽音樂區的二個牆角就被櫃子擋住,其他地方根本無法形成可以擺放喇叭的牆角。所以,如果想用Klipschorn的話,就必須要做人工牆角。

玻璃人工牆角不錯


主人的唱片櫃滿滿的,他說自己只聽音樂,不玩音響。
此間代理商做過多種人工牆角,有用磚砌者,有夾板內灌沙者,還有這種用厚玻璃的例子。這三種材料的效果都不錯,只不過砌磚會弄髒室內,用夾板釘還要貼皮油漆灌沙比較麻煩,唯有用厚玻璃施工既簡單又乾淨,所以廣為客人喜愛。到底人工牆要砌多寬多高呢?據代理商老闆顏先生說,與喇叭的寬度、高度相同即可,因為這樣就等於把Klipschorn整個拓展到與牆同體。

人工牆角真的能夠與整面牆相比嗎?這個議題不是我此次到主人家的目的,而且這真的很難去作比較。因為基本上用人工牆角與真實牆角的二個環境就不同,而環境因素影響聲音表現是非常巨大的。在這樣二個不同的環境中,您能夠區別出何種因素才是影響聲音的重點嗎?反正,如果有牆角您就不會去用人工牆角,而會用人工牆角的人就是因為缺真實牆角,所以這個議題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討論的。

不會粗聲,反而有木頭味
好,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現在讓我們幻想一下,一對以牆角為號角延伸的喇叭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們都知道,許多人喜歡號角的聲音,就是鍾情於他能夠輕鬆的發出聲音。對於號角迷而言,一般小喇叭的聲音就好像擠著聲帶在唱歌,而號角就像多明哥或帕華洛帝般敞著喉嚨盡情歌唱,這二種輕鬆程度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不喜歡號角的人也會說號角的高頻段聲音比較粗。對於這二者,我要說前者是對了,後者我在主人家中並沒有感受到。換句話說,我在主人家裡所聽到的號角高頻聲音並不會粗,反而是我喜愛的那種稍暗而帶木頭味的聲音。對於高頻段的聲音表現,很多人喜愛比較華麗的聲音,我也是一樣。不過,若要在稍暗的木頭味與華麗之間作個取捨,我會選擇木頭味。為什麼?因為木頭味畢竟比較接近木質樂器的原味,而華麗的高頻如果略微失去控制,就會失之尖銳。
再者,如果高頻段具有稍暗的木頭味特色,在聽起鋼琴時觸鍵質感以及音色也會很迷人。鋼琴聲音會不會很亮?您問彈鋼琴的人,沒有人會說鋼琴的聲音很亮,或者會亮到刺耳。想想看,擊搥打在鋼弦上,引起木頭響板的共鳴,這種發聲構造怎麼可能會讓聲音太亮或刺耳?所以鋼琴高音會刺耳都是擴大機或喇叭已經失真所致。在主人家,我所聽到的木頭味不僅表現在弦樂上,也表現在鋼琴上。我所帶去的諏訪內晶子「提琴驚豔」、Chandos的奈吉甘乃迪小提琴,以及米開蘭傑里彈的德布西,在在都證明了這套音響搭配能夠發出稍暗的木頭味。

輕鬆寬闊是號角的特質


天花板上有些鋸齒木造結構,是用來擴散聲波的。

晶體配號角,Klipschorn有木頭味 劉漢盛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大多會告訴他們,可能搭配真空管擴大機會比較好。為什麼?我所持的理由很簡單︰在號角時代,設計師用來搭配號角的擴大機都是真空管製品,因此他們在設計時都會考慮到真空管擴大機搭配的相容性。
用晶體機推號角

主人的聆聽空間是開放式的,坪數相當大,Klipschorn靠著牆擺一點都顯不出它是大喇叭。
不過,如果現在您再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會回答:晶體擴大機可能也會讓號角發出好聲。為什麼?因為我親耳聽到Klipschorn搭配了Jeff Rowland 8Ti HC擴大機之後,竟然也能發出我所喜愛的美聲。這樣的經驗,打破我自己對號角喇叭的看法,也再度驗證音響領域裡最顛撲不變的一件事實 - 耳聽為憑。
這次的「現場報導」是在一位醫師家裡,從他音響架上還留著Accuphase早期擴大機來看,他的音響資歷不短。據主人說,那是他在日本求學時所買的。除了Accuphase之外,架上還有McIntosh 7300的後級。不要以為主人喜歡的都是老東西,他的訊源用了充滿現代感的Mark Levinson No. 31XL轉盤以及No. 30.6數類轉換器,前級則是Mark Levinson No. 380S,此外還有一部Dynalab FT101A調諧器。連收音調諧器都有了,那麼有沒有環繞聲道?有!他還用了EAD Ovation處理器。至於喇叭,主要當然是Klipschorn,而且還是50週年紀念機種。其他環繞喇叭有同為Klipsch的KCFC-7中置聲道,Altec環繞聲道與Klipsch KCSW的15吋200瓦超低音。
好聲可以治病,衰聲足以致病
「號角喇叭要搭配真空管機」這種通式的想法,其實已經有重新思考的必要。像主人用這款Jeff Rowland 8Ti HC大功率晶體後級,一樣讓Klipschorn發出了充滿魅力的聲音。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高達100dB以上號角喇叭的最佳搭配就是小功率管機,而且最好是300B單端管機。我很好奇,主人怎麼會去搭配晶體後級,而且還是高功率大電流(HC只的就是大電流版)的晶體後級?主人說他對什麼喇叭配什麼擴大機並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完全憑自己耳朵去聽。當初他會選擇這樣的搭配,就是他聽了喜歡這種聲音,並且認為這是他所要的聲音,所以就買下來了。主人到底要什麼樣的聲音?他的回答也沒有什麼大學問,但是很直接:「讓我聽了很舒服、不會緊張的聲音就是我要的聲音」。的確,很多人用迷你組合聽背景音樂時,會感到受音樂薰陶的舒服,但是換上大套音響之後反而被不好聽的聲音弄得緊張兮兮。日本醫生研究說,音樂可以治病,這我相信,不過醫生所說的音樂必然是柔美好聽的音樂,而非尖銳刺耳的聲音。尖銳的聲音會讓人緊張,而緊張一定會導致身體病變。音響迷也許可以仔細回想,自從迷上聽音響之後,自己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到底是變更好了,還是變差了?脾氣到底是變得更和藹,還是更暴躁?對人對事的反應到底是更尖銳具攻擊性,還是更有包容心?我想,好聽的音響一定會讓人身體變得更健康,心情更愉快,更樂於與人為善。
主人所喜愛的是好聽的聲音,但是他所謂的「好聽」到底是怎麼樣的聲音呢?當然,我在現場已經聽到,待會兒我會想辦法以文字來描述。在此之前,我要簡單的說明一下主人的聆樂空間。這是一間開放式的客廳,坪數很大,除了天花板有簡單以造型來打散聲波之外,其餘並無法看出有何特別為音響整治之處。不過,由於房子的裝潢是由懂得音響空間的健頂王名弘負責,所以我猜想對於聲波的處理可能已經融入看似正常的居家裝潢裡面了。
沒牆角就沒高頻與低頻
如果沒有牆角可以用,就必須做個人工牆角,像主人這裡就用厚玻璃製成了人工牆角。
由於喇叭是擺在很長的牆面上,左右二邊並沒有水泥牆角,所以此間代理商還特別為這對50週年紀念Klipschorn以玻璃做了二個牆角。為什麼Klipschorn一定要放在牆角,沒有牆角難道就不行嗎?由於Klipschorn在設計時,就是以牆角作為號角的延伸,所以如果沒有牆角,等於就是把Klipschorn斬手斬腳,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低頻量感不夠而已,連高頻都會悶悶的出不來。這也是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在家裡評論Klipschorn的原因:我不可能為了評Klipschorn而去做二個牆角吧!當然,這也是一般音響店無法展示Klipschorn的原因:就算有牆角可擺,但是前面一放置其他喇叭,就又把Klipschorn遮住了。
奇怪,怎麼我家裡會沒有牆角,不是每個人家裡的房間都會有牆角嗎?沒錯,房子是四方的,凡四方就必會有牆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問題是有些人家裡的牆角早已另有他用,或者是二個牆角所對應的那片區域並不適合坐下來聆聽音樂。像我聆聽音樂區的二個牆角就被櫃子擋住,其他地方根本無法形成可以擺放喇叭的牆角。所以,如果想用Klipschorn的話,就必須要做人工牆角。
玻璃人工牆角不錯
此間代理商做過多種人工牆角,有用磚砌者,有夾板內灌沙者,還有這種用厚玻璃的例子。這三種材料的效果都不錯,只不過砌磚會弄髒室內,用夾板釘還要貼皮油漆灌沙比較麻煩,唯有用厚玻璃施工既簡單又乾淨,所以廣為客人喜愛。到底人工牆要砌多寬多高呢?據代理商老闆顏先生說,與喇叭的寬度、高度相同即可,因為這樣就等於把Klipschorn整個拓展到與牆同體。
主人的唱片櫃滿滿的,他說自己只聽音樂,不玩音響。
人工牆角真的能夠與整面牆相比嗎?這個議題不是我此次到主人家的目的,而且這真的很難去作比較。因為基本上用人工牆角與真實牆角的二個環境就不同,而環境因素影響聲音表現是非常巨大的。在這樣二個不同的環境中,您能夠區別出何種因素才是影響聲音的重點嗎?反正,如果有牆角您就不會去用人工牆角,而會用人工牆角的人就是因為缺真實牆角,所以這個議題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討論的。
不會粗聲,反而有木頭味
好,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現在讓我們幻想一下,一對以牆角為號角延伸的喇叭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們都知道,許多人喜歡號角的聲音,就是鍾情於他能夠輕鬆的發出聲音。對於號角迷而言,一般小喇叭的聲音就好像擠著聲帶在唱歌,而號角就像多明哥或帕華洛帝般敞著喉嚨盡情歌唱,這二種輕鬆程度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不喜歡號角的人也會說號角的高頻段聲音比較粗。對於這二者,我要說前者是對了,後者我在主人家中並沒有感受到。換句話說,我在主人家裡所聽到的號角高頻聲音並不會粗,反而是我喜愛的那種稍暗而帶木頭味的聲音。對於高頻段的聲音表現,很多人喜愛比較華麗的聲音,我也是一樣。不過,若要在稍暗的木頭味與華麗之間作個取捨,我會選擇木頭味。為什麼?因為木頭味畢竟比較接近木質樂器的原味,而華麗的高頻如果略微失去控制,就會失之尖銳。
再者,如果高頻段具有稍暗的木頭味特色,在聽起鋼琴時觸鍵質感以及音色也會很迷人。鋼琴聲音會不會很亮?您問彈鋼琴的人,沒有人會說鋼琴的聲音很亮,或者會亮到刺耳。想想看,擊搥打在鋼弦上,引起木頭響板的共鳴,這種發聲構造怎麼可能會讓聲音太亮或刺耳?所以鋼琴高音會刺耳都是擴大機或喇叭已經失真所致。在主人家,我所聽到的木頭味不僅表現在弦樂上,也表現在鋼琴上。我所帶去的諏訪內晶子「提琴驚豔」、Chandos的奈吉甘乃迪小提琴,以及米開蘭傑里彈的德布西,在在都證明了這套音響搭配能夠發出稍暗的木頭味。
輕鬆寬闊是號角的特質
天花板上有些鋸齒木造結構,是用來擴散聲波的。
至於中頻段,那更不用說,號角的寬鬆特性在此盡顯無遺。無論是「阿吉仔唸歌」、「Breaking Silence」、「Cafe Blue」、Boceli的「Sogno」等等,都能顯出寬鬆的人聲特質。而像「暢響」與黃貞華「豎笛貞情」這張中頻寬廣、質感直接的錄音在Klipschorn身上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連「暢響」第一首中的大提琴都不會粗銳,反而也是具有提琴族的木頭味。誰說老式號角就會唱出老聲?到此為止,我所聽到的聲音與我近年聽過的那麼多新器材並無差別。
再來說到低頻。如果有人想在Klipschorn身上得到會震門板捲褲管的低頻量感,我要勸他死心,因為Klipschorn並不是那種型態的喇叭。雖然顏先生說Klipschorn的低頻可以到35Hz,不過其量感在我的標準中就是夠而適中,並不是毀天滅地那種低頻。其實,除非喇叭的低音單體非常多,在開放性的大空間中是很難聽到那種地動壁搖的低頻。那種地動壁搖的效果,我在本刊顧問劉仁陽那裡經常聽到,也在日月音響新的大聆聽室裡聽到過。
雖然Klipschorn的低頻段量感處於適中的程度,不過您想聽什麼都已經可以滿足了。「阿吉仔唸歌」裡面的噗噗鼓聲,「Breaking Silence」裡的低頻彈性,米開蘭傑里彈德布西裡鋼琴的低音鍵表現等,都能夠讓我感受到低頻段的權威感。女性柔婉的的高頻段,男性權威的低頻段,加上寬鬆大方的中頻段,這就是主人這套音響搭配起來的聲音表現。

台灣只有五對紀念版
聽到這裡,我慢慢瞭解主人所說的聽起來輕鬆、聽起來舒服的聲音。閒聊中,主人告訴我原先他用的是一般版Klipschorn,後來知道Klipsch為了紀念50週年,特別製作了50對紀念版,於是才委託此間代理商更換。據顏先生說,台灣總共分到五對,他自己留下一對,其餘賣給客戶。其中有三對都是本來擁有Klipschorn的人買去的。到底紀念版的Klipschorn與一般版有什麼不同?顏先生說基本設計完全一樣,就是箱體的高度有點差異,上面那截內縮一點,還有正面裝飾有些不同,最主要的內部零件則是一個一個特別挑選與配對的。至於二種版本聲音有多少差異?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些用家都是為了紀念價值而去買紀念版。
老設計能夠符合新時代對速度感的要求嗎?為了替讀者解開這個疑惑,我特別用「起鼓」這張CD來試它。第一首第一聲出來,我就知道沒問題,Klipschorn的暫態反應在此顯得電光石火,而且穩穩的承受住強大的動態。接下來許多輕敲細打的聲音,Klipschorn也都鉅細靡遺的表現出來,空間的堂音也很清楚在空氣中飄盪。

唱貝多芬第九不會崩潰
臨走之前,我放了DG的卡拉揚指揮1962年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來作總體的驗收。我可以這麼說,如果您要講細柔,那可不是Klipschorn的專長,它是結實的。如果您要求音場的規模感,Klipschorn肯定能夠滿足您。如果您要求的是大音量下聲音不崩潰,找Klipschorn就準沒錯。就氣勢而言,唱起貝多芬第九比起一般同體型的喇叭要強得太多了。
本來,除了我自己帶去的軟體外,看到主人滿櫃的音樂軟體,我還想用他的CD來唱唱看,可惜因為時間不夠而作罷。事實上主人的環繞聲道我也沒享受到,您知道天花板上吊著的是什麼投影機嗎?Barco 800 Graphics,上一代最好的機種,以前我自己用的也只是低一級的800 Data。

耳聽為憑 - 搭配的唯一指標
這次的聆聽經驗,告訴我除了300B之外,大功率晶體機也可以把Klipschorn推得這麼好。如果換成功率較小的晶體機呢?顏志沖說有人用Naim六十幾瓦的擴大機推它,也很好聽。還有什麼擴大機適合?也有人用Tanberg晶體擴大機搭配,據說也不錯。由此,我推想其實像Klipschorn這種以家庭聆樂為設計重點的號角喇叭,說不定與劇院導向的號角有很大的不同。只要聲音特質搭配得當,應該還有許多擴大機也能夠搭配Klipschorn。不過,我還是要提醒讀者們:「耳聽為憑,不要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
TOP
60#

音響界的活化石
Paul Klipsch與Klipschorn  劉漢盛

所謂活化石,通常指的是某種動物或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其型態都還保持在原始狀態者,我們便稱其為活化石。對於Paul Klipsch這個人來說,他是「動物」,創立Klipsch公司至今已經50年。而他雖然已屆高齡95,卻仍然可以指導生產50週年紀念版Jubilee Klipschron喇叭,他真的是音響界的活化石。而對於Klipschorn喇叭而言,它是不會自己移動的,我們暫且將之歸納為「植物」。Klipschorn喇叭從50年前生產迄今,大體上沒有什麼變動,這種50年前設計的喇叭至今仍然在全世界銷售(雖然有一點改良),它更可以當活化石而無愧。

為什麼50年不變?


年輕時因為同袍的一句話,Paul Klipsch與他的Klipschorn一同走過了輝煌的50年。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仍然活躍於自家工廠的Paul Klipsch不去改變Klipschorn的基本設計呢?難道說幾十年來發展的新科技新材料對Klipschorn都沒有幫助嗎?為什麼50年來,Klipschorn喇叭這件骨董仍然會有那麼多人喜歡買呢?難道它的聲音在今天仍然不落伍嗎?我想,這二個問題的答案讀者們一定都想知道。以下,就讓我們從我所讀過的各方資料彙整,來瞭解音響界這二件活化石吧!
Paul Klipsch,1904年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Elkhart。1926年畢業於以前的新墨西哥州農機學院(現在改為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學的是電子工程(可是據Paul Klipsch自己說,他學的是地質物理),1934年又在史丹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位。

1926-1928年間,他受雇於奇異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測試部門;1928-1931年任職於智利Anglo-Chilean Consolidated Nitrate Corporation;1934-1936年間任職德州休士頓Independent Exploration Company;1937-1941年在休士頓換了一家公司,叫Subterrex Company;1941-1945入伍服役,退伍後開始了Klipsch的事業。

因工作關係對號角產生興趣


早期劇院所使用的號角式喇叭,Paul Klipsch便是將其做法拷貝,然後把低音號角摺疊起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對號角產生興趣呢?1929年,當他在南美洲智利工作時,為了接收GE公司的短波廣播,他自己做了一部輸出才0.7瓦的收音機,去驅動朋友借給他的一個小號角,這樣就能夠讓他清楚的聽到廣播。後來,有人借給他一支直接輻射式喇叭,為了驅動這支喇叭,他又做了一部5.1瓦的擴大機,可是推出來的聲音卻很小。從這裡,他學到了第一課:號角的效率非常高。同時,也瞭解到一個事實:如果能把效率提升十倍,喇叭的失真就會降低十倍。

發現喇叭放在牆角很好聽


為了讓大家瞭解摺疊式號角的結構,Klipsch公司特別製作了這個壓克力材質的Klipschorn,這也是有限音箱體積再生32Hz低頻的玄機。
1933年,他又回到學校,這次是到舊金山的史丹福大學,修習電子工程。一天,有一位同學告訴他,如果把喇叭放在牆角裡,什麼喇叭聽起來都很好聽。這個說法使他想起母親的愛迪生留聲機一直都是擺在牆角,而且真的響得很好。於是他對這個主題發生興趣,回家之後就做了一個喇叭箱擺在牆角,用收音機聽舊金山交響樂團的演奏廣播。經過幾次比較,他發現如果把喇叭箱擺在牆角,幾乎可以得到多一個八度的低頻。
1939年,他開始有空閒去動手做號角喇叭。他發現如果把號角放在牆角,效率就會更高。他也學習到號角喉的設計以及箱體空氣容積的相關問題。雖然他的第一個號角喇叭響得不怎麼樣,但這是他設計Klipschorn喇叭的第一步。1940年,他做了第一個Klipschorn原型,稱做Model X1,第二個原型X2只停留在用紙板做模型的地步。

同袍一句話,開創50年事業
二次大戰初期,他在阿肯色州Hope的軍品檢驗站服役,由於平時很閒,於是拿起工具做起Model X3。結果他成功了,並因此而在1941年寫下原始設計心得,並申請美國專利,到了1945年大戰結束專利權才下來。本來,設計Klipschorn只不過是Paul Klipsch的閒暇嗜好而已,並沒有想到要變成生意。不過,他的一個同袍建議他不妨將Klipschorn生產上市,作為他的事業。人生往往就是這麼奇妙,因為同袍一句話,Paul Klipsch投入音響業50年。
退伍後不久的1946年初,Paul Klipsch就註冊登記 Klipsch公司。1947年,當時 Klipsch工廠都還沒有生產設備時,就已經委由波音鋼琴公司(Baldwin Piano)生產了12支Klipschorn。不久之後,Paul Klipsch就買下一個做箱子的小店,與助手Lloyd McClellan做了六支Klipschorn,不過每支都有一點小小不同,例如背空氣室改一點,外觀改一點,或體積大一點等等。
低音號角要折疊
1948年,Paul Klipsch買下當年服役時的其中一棟建築物,擴大生產,算是開始有了初步的規模。多年以後,Paul Klipsch回想當年設計喇叭幾乎就等於是與高頻段在作戰。據他說,要把低頻段做好很容易,只要把戲院裡的低音作法拷貝過來,將其折疊起來就可以(Klipschorn採折疊式低音設計)。但是高頻段就不同了,高音號角無法拷貝人家的作法再改為自己的折疊式。當年為了家裡沒有合適的牆角,他也自己做了二個人工牆角來試聽Klipsch(原來這不是台灣用家才會遇上的問題)。


三個不同時期的Klipschorn驅動器,其中還包含早期的原型機種。
中置聲道的先驅
我們都知道Paul Klipsch在很早已前就提倡家中置聲道的用法,我一直以為這是Paul Klipsch的獨創,後來才知道原來Paul Klipsch也是從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報告中學來。Paul Klipsch回憶在1970年代時,他曾經以二支麥克風的方式替阿肯色交響樂團錄音,完成之後拿回家用三支Klipsch重播(左右為Klipschorn,中置為Belle,以Paul Klipsch第一任太太為名的型號)。您知道嗎,他說當時用每聲道50瓦的立體擴大機來推,只用了0.3瓦就把聲音推得像他在錄音現場所聽到者一樣大聲(此時中置聲道用另外一部每聲道30瓦的擴大機推)。據他說,用了三支喇叭之後,聆聽者就像坐在音樂廳中,如果位置偏左,聽到的就像現場般左邊的樂器聲音多些。無論坐在房間的哪裡,就好像坐在音樂廳的相對應位置般。不過,他也提到小空間並不適合像他這樣用法,大空間才適合。


Klipsch還設立了一個博物館,專門收藏與展示早期的經典器材。
效率愈高失真愈低
到底號角迷人的地方在哪裡?最早的時候,Paul Klipsch體會到效率愈高失真就愈低的現象。換句話說,號角因為效率高,相對的失真要比直接輻射式(就是我們目前用的單體直接與空氣接觸的方式)來得低。為什麼會這樣呢?據Paul Klipsch說,如果我們用擴大機推動一個錐盆(不論高音或低音),它所能推動的空氣就是錐盆所接觸的那一點點而已。如果我們把這個錐盆加上一個空氣室(Air Chamber)以及一個號角,就可以讓錐盆以更小的位移去推動更多的空氣。Paul Klipsch自己做過實驗,當Klipsch發出100dB SPL(一米前測得)時,Klipsch的低音單體位移只有十六分之一吋,而相同的低音單體如果裝在一般喇叭箱裡,要有9倍的位移才做得到。更大的位移就會帶來更大的失真,這就是Paul Klipsch所說效率愈高失真愈低的道理所在。
此外,Paul Klipsch也舉例說明喇叭放在牆角的好處。他說:如果你在一個黑暗的房間中點一支蠟燭,那只有一燭光亮度﹔假若你在蠟燭後面擺一面鏡子,經過鏡子反射後,就會有二燭光的亮度。但是,如果你把這支蠟燭擺在一個以三面鏡子組成的角落,則這支蠟燭會發出八燭光的亮度,這就是Klipsch為何要設計擺在牆角的原因。

低音箱體大是物理定律


Paul Klipsch於1996年,也就是92歲生日當天的留影,旁坐者為他的妻子Valerie Klipsch。
為什麼Klipschorn一定要那麼大的體積?這個問題Paul Klipsch也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他說一般小箱子並不是不能發出很低的低頻,例如32Hz就可以辦得到,問題是當它發出這麼低的低頻時,已經伴隨著很高的失真,而大箱體喇叭能夠很輕鬆的發出這樣的低頻,這是物理定律。此外,由於Klipschorn的低頻截止點設在32Hz,根據Paul Klipsch的說法,號角的開口直徑就是再生最低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長度。以此推斷,Klipsch的號角開口直徑大約有八尺多。如果再依照號角長度沿展縱切面的1、2、4、8、16……比例來算,要做到直徑八尺多的開口其號角長度必然不短,這麼大的號角做起來體積一定很驚人,所以Paul Klipsch才會想到利用折疊的方式來做出低音錐盆單體所需要的號角。目前我們所看到的Klipschorn體積,就是容納這個折疊式號角所必需的最小容積。
誠如前面所言,加了號角的低音單體只要有九分之一的紙盆位移就可以達到一般裝箱單體的相同音壓。相對的,一般裝箱單體如果要達到像Klipschorn的音壓,必然會需要更大的功率與產生更大的失真。二相比較,不同作法的高下立見,這也是50年來Paul Klipsch不改變Klipschorn基本設計的原因。

32Hz已經夠低了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一般人會疑惑的,那就是最低截止頻率。與目前動輒20Hz的低頻規格標示相比,Klipschorn的32Hz顯得有點過時。有人問過Paul Klipsch這個問題,不過他很堅定的駁斥這種說法,而且舉自己親身體驗的例子來說明低頻的感覺。他回憶當自己還是長老教會的教友時,負責維護教堂裡的管風琴,而且為其錄音。教友們常常聽到32.7Hz的管風琴聲就都驚歎其聲音之低,事實上基音為32.7Hz的管風琴聲還包括往上的泛音。Paul Klipsch說真正震驚教友的並不是32.7Hz的基音,而是集中在60-90Hz之間的泛音,所以他認為如果要聆聽音樂,沒有理由需要低於40Hz的再生頻率。他也多次強調,在他自己的家裡用三支Klipschorn喇叭就能讓他覺得置身音樂廳(錄音帶是他自己在音樂廳用三支麥克風錄的)。

高音號角為何不折疊呢?


50年前有關喇叭設計的物理定律,歷經時間考驗而屹立不搖。那麼,嚴格按照物理定律設計出來的Klipschorn,也一定能適合50年後音響迷的需要。

以上的敘述中,我想您已經瞭解為何Paul Klipsch要50年不變,讓Klipschorn喇叭放在牆角裡、利用折疊式號角的設計來提高低音單體的效率(等於降低失真)、並且堅持32Hz的低頻對於聆賞音樂已經足夠。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可能您馬上會想到,那就是:既然折疊式號角對於低頻那麼有用,那麼高音號角為何不也使用折疊式呢?一來高音單體的最低截止頻率相當高,不需要那麼大的號角開口與號角長度;再者折疊式設計的號角每折疊一次,就會在最高頻的部分損失一個八度的頻寬,這也是為什麼低音折疊號角的頻寬上限大約只有450Hz左右的原因。其實早期Paul Klipsch也曾嘗試過高頻以折疊式號角來做,不過後來就發現行不通。

畢生回憶紀念之作
為了慶祝Klipsch成立50週年,Paul Klipsch特別與廠內資深工程師Roy Delgado親手合作,生產出50對紀念機種Klipschorn Jubilee。台灣有5對,已經都進入愛好者收藏中。對於這對幾乎50年不變的喇叭,收藏者所欣賞的不僅是聲音表現而已,而是一位具深厚理論基礎的設計者所貢獻出來之畢生成就。此外,就是歷經50年,卻仍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驚人成就。無論音響美學怎麼改變,無論音響器材外表變得多花俏,售價變得多高,Paul Klipsch仍然固執的堅持己見,認為物理定律是不會改變的 - 50年前有關喇叭設計的物理定律如此,50年後也如此。那麼,嚴格按照物理定律設計出來的Klipschorn,也一定能適合50年後音響迷的需要。只怕,音響迷對音響的真正認知不夠,而誤信一些花俏不實的宣傳,這正如他堅持如果欣賞音樂,32Hz已經足夠了。
Paul Klipsch,他真是一位對音響界有卓越貢獻的活化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