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一个烧友短信里说:唯美六号好比一个明眸皓齿、窈窕饱满的高中女生,以前用过的SEK symphony更象一个有一定人生经验的办公室女人,比较成熟老练,圆滑风骚,当然也略有一点点俗气。通过20天的煲练,高中生晦涩、生硬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象个大学生了,珠圆玉润,举止越来越得体,有点大家闺秀的风范了。依然荷花般清纯,依然干干净净、干干脆脆。等她毕业参加工作就到了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
煲器材是否需要一个季节的轮回?从开始煲机到曙光初现,大约也需要一个气候的变化,比如从晴天到雨季,再回到晴天。一场连续的雨天里,几乎让我对新系统失去信心。雨后第二天,开机,发现声音润朗了,舒展了,那种欣喜,几乎让我喜极落泪。丁启烈兄说,AD-2中频出色,有胆味。他比较喜欢真实直接的声音,他说的胆味也是淡淡的胆味吧。以前担心粗砺而不敢播约翰.丹佛的《乡村音乐》,现在播得很鲜活,几有绕梁之感。我对丁兄的上述看法有了认同。早先的柯颂V8推动丹拿听众9号,阴雨天声音比较入耳;而现在的系统,则是雨天沉重难听,雨过天晴声音风轻气清,豁然开朗。这是不同器材的区别。当然此次发现惊喜的开机,也与同时采用几个步骤有关,不容忽视:
1. 电源处理。以前担心过高的电压伤机,把器材接在一台3000VA的稳压器上面。现在直接接在6毫米的专线上。
2. 双线分音。受音乐家丁启烈兄指点,低频随意用了一对普通导线,就已经明显提升,主要在轻松感上。(“线材无用论”者去死吧。)
3. CD机下面的石板。拿掉,现在又放回去,感到作用还是正面的。
4. 房间处理。简单加了一点吸声,使箱后环境比原先稍微对称些,声场偏离中心线的问题有一定改观。
接待IXLF兄之前,有些忐忑不安,并央求他此次不要带其他烧友来,担心丢丑。待到发现声音十分“架势”,几个小时过去,IXLF兄依然兴味盎然时,证明声音的确不差。
能让人久久不忍关机的器材应该是搭配合理出好声的器材。短时间的A、B对比,貌似公正,其实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器材比较抓耳,有的器材比较耐听。A、B对比对前者比较有利。甚至可以说,那有可能演义出的结果,则是音染和HIFI元素的胜利,是耳朵的失败。
雨后晴天,万里无云。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干净爽脆的声音,尽管我对ATC中频的肉感还是耿耿于怀的!系统对CD品质有了很大程度是挑剔。《电子情书》原声碟,看DVD时那种沧桑曾经让我发誓一定要买到男声版本的《跨越彩虹》一歌。前天终于买到了,CD的音质却差强人意,没有找到看电影时的感动。我明白,音响的设计总是难以两全的,比如做好中频,往往就要牺牲一点高频的延伸和低频的下潜……不知道假如中频肉感丰富了,这种爽脆还能不能保留?若真正做到全面,那肯定是高价器材才能带来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