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M30的搭配问题,转个贴给大家看看。
器材評論/林及人 摘自音響論壇
AIan的音樂魔咒
Harbeth Monitor 30喇叭
嬝然直上的長笛,伴隨著孩童們稚嫩的嗓音繚繞於空氣之中,宛如人間天籟鋪陳而出,芬芳之息足以迷倒天下眾人
無懈可擊的作工
Harbeth宣稱這對比BBC 5/8小一號的Monitor 30,用來取代同樣是BBC的鑑聽喇叭- LS 5/9。話雖如此,但是兩者無論在造型.作工.材料等級.聲音表現上都是無法相提並論的。Monitor 30為Harbeth mastering 系列的中間分子,包括了家用被動式版本與專業主動式版本。就外觀來說,只要我們拿掉Monitor 40身上那只12吋低音單體,在把體積縮小就成了Monitor 30。不僅木箱的設計相同,單體的選用也是一樣。LS 5/9的低音反射孔在右上方,Monitor 30則將它改為左置;SEAS頂級的Excel T25-HB一吋高音單體,採用金屬振膜設計,鑄造的框架厚達0.5公分,拿在手中的沉甸感令人倍感紮實。Harbeth著名的RADIAL專利8吋中低音單體,直接由前障板背側鎖入,由正面看去中低音單體較前障板略有凹陷。
前後障板可直接拆卸,音箱內部以泡棉充填,四面貼覆瀝青以防震,並利用工字型隔板對內部結構加以補強。碩大工整的三階分音器直接固定於背板內側,原廠並未公佈分頻點設定位置,由直接聽感上可察覺,這只Harbeth引以為傲的中低音單體,應該負擔相當寬廣的頻率響應範圍。關於昂貴的SEAS Excel高音單體,據設計師Alan Shaw表示,在拿掉高音單體的保護網罩之後,高音頻率響應表現將更為平順。雖然這個意念持續地圍繞在腦海之中,但筆者還是沒有勇氣加以付諸實現。有興趣的用家們請自行嘗試。
Mastering系列不僅可供錄音室與家用二聲道使用,原廠更是進一步建議多聲道用家,不妨以3對Monitor 30作為主/中置聲道,l對Monitor 20作為後置聲道;或者以更完善的Monitor 40/30進行搭配,組合出對應新數位時代或是家庭劇院系統之所需。
鑑聽喇叭的特質
不知道是低音反射式設計的緣故,還是由於最初設計上的考量,Monitor 30在擺位上的處理較為考究。它在水平方向的擴散性極為優異,同時專業器材的特有個性也頗為強烈。聆聽時使用了55公分高的厚重金屬腳架加以支撐,在沒有對喇叭做大角度化Toe-In時,二只喇叭間的距離在七坪多的空間中(6.4*2.4*2.6公尺)對聲音的密度表現影響甚鉅,小角度Toe-In對音場、深度的營造並沒有太大的建樹,聲音較為平面,空間感的上下延伸也不太足。如果將二只喇叭距離大幅拉開並盡可能地拉離後牆,讓喇叭單體幾乎正對著聆聽位置,一來縮短了喇叭與聆聽者間的距離,讓直接音成分增加;另一方面當直接音成分增多,相對地多重反射音的干擾隨之降低,您不但會感受到頻寬上下的延伸更好,同時也能保持該有的音樂密度,此時的定位、形體感、空間感與舞台感也最好。
Monitor 30的最佳擺位(或者說是筆者的偏好) 與Monitor 40大同小異,但是,很可惜在筆者的密閉聆聽環境裡,Monitor 40一直無法像Monitor 30一般,有著友善的擺位模式,在我的空間申,Monitor 30是比較討人喜愛的。
另外,高音單體與聆聽者的耳朵平行時,所得到的動態與延伸最佳;而55公分的腳架使得喇叭高音單體在聆聽時,略高於筆者的耳朵,雖然音響性略損,但卻能產生出適當的舞台高度,這也是筆者聆聽上的另一種偏好。
小聲也很好聽
Monitor 30在Run-ln一週後,聲音表現有了戲劇性的變化,掩耳而逃的衝動不再,而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每次聆聽都讓人有新的發現。
從Harbeth LS 3/5a、HL-5、HL-P3ES、C7's,一路聽來,過去的「Harbeth之聲」在今日已經逐漸有了改變。中、低頻密度的大幅提昇是最大的改進,新的Harbeth喇叭也都能夠承受相當大的輸出音壓,在重播吵雜的熱門音樂時也可以勝任愉快。而Monitor 30與其他錄音室鑑聽喇叭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僅能夠在大音壓輸出時維持均衡協調的音色,同樣的在低電平輸出時,也能充分地傳達音樂中的細微訊息,這與一般人印象中「鑑聽喇叭要大聲才好聽」的觀念大異其趣。
其實無論音響科技如何翻新,設計者的音樂哲學永遠會在產品中自然地呈現出來,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Harbeth之聲」就是「Alan Shaw之聲」l
Alan Shaw 之聲
Monitor 30整體平衡度絕佳,各音域間找不到些微的斷層感,音樂高低起伏平順得讓人難以置信,流暢感穿梭於音符之間而毫無窒礙感。在讀者們所熟知的三大BBC喇叭生產廠商中,Harbeth一向不以「甜美」取勝,中性低音染的音質,特別是在他們開發出RADIAL材質的中低音單體之後,表現得更為突出。
首先,我願意為Monitor 30在室內樂上的表現打上95分(剩下的5分可能會在這對喇叭徹底熟化後,另行加上)。提琴的擦弦感極佳,演奏者揉弦的幅度
表現生動,鬆軟綿密的質感,絕對能在第一時間擄獲所有室內樂迷們的心。1983年以數位錄音方式錄製的拉赫曼尼諾夫「悲歌三重奏」(Chandos CHAN8341),除去鋼琴琴音錄製的不完美,Monitor 30將二把提琴的音色做了最忠實的呈現,嬌嫩的音色叫人不愛上它也難。另一張由Camerata Bern合奏團擔綱演出的羅西尼「弦樂奏鳴曲」(DG 413 310-2),重播時如果出現乾澀尖銳,或者是乾扁不豐潤的弦樂合奏,請不要將責任怪罪到喇叭身上,因為一切的問題,不是出在空間,就是系統中其他個環節生病了。
Monitor 30可以將這個廣受眾人喜愛的曲目,唱得讓人神魂顛倒,特別是以真空管機推動時更是相投。
真實的人聲表現更是Harbeth喇叭的另一絕活。「Fairytales」這張筆者的百年試聽片,LP版的人聲較CD版來得成熟,反倒是以CD播放時,Monitor 30唱來格外具有類比味,鋼琴聲偏厚重,人聲較年輕,自然地釋放出寬鬆和煦的溫暖感受。讓人感動最深的莫過於「麥田之歌」的超凡表現,聆聽著Monitor30(Alan Shaw最鍾意的喇叭之一) 娓娓唱出的美妙旋律,它會忠實地告訴您什麼才是真正的合聲之美;嬝然直上的長笛,伴隨著孩童們稚嫩的嗓音繚繞於空氣之中,宛如人間天籟鋪陳而出,芬芳之息足以迷倒天下眾人。
八面玲瓏的身段
原廠公佈規格並未標示頻率響應,聽感上高頻延伸自然,音色開闊無顆感,並不會發出一般金屬振膜高音常見的高頻過亮情形。低頻不能沉得很低,搭配上不適合的擴大機很容易會感到速度緩慢。在搭配良好的情形之下,它都能將各式音樂詮釋得相當得體,該細膩時它能展現出溫柔婉約的一面,遇到要爆棚時,它卻也是奉陪到底!
1961年由John Culshaw錄製、卡拉揚指揮的經典之作 一 威爾第歌劇「奧泰羅」,音效之佳絕不亞於同為歌劇錄音的「尼貝龍根指環」(Decca)。Monitor30下盤相當穩固,暴風雨般的管弦樂齊鳴片段場面感十足,沉吟不去的低頻特效表現得超乎水平,隱隱作動的下半截會讓人忘了它只是一對書架型喇叭,合唱團與銅管交替呼應,即使在大音壓下依舊保有著歷歷分明的層次感。只要您的擴大機控制力夠好,為您撐開一幅壯闊的管弦樂美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對於這對喇叭的鑑聽能耐,可由「阿淘的歌」中一窺其貌。在Monitor 30中所唱出的阿淘,給人的真實感與在Burmester喇叭上所聽到的並不相同。
Burmester上的阿淘稍向前傾,人聲浮凸宛如跳出喇叭唱歌一般。Monitor 30將它傳神地表現出來,過去筆者所認為音樂中的支微末節一五一十地被揭露。但這樣的細節呈現,並不表示Monitor30具有超凡入聖的解析力,而是它對錄音之中所有音樂訊息的忠實而強大的表達能力所致。
並非百搭個性
雖然說Monitor 30的效率只有85dB,但它對真空管機似乎有著相當程度的好感,即使是以僅35瓦輸出的推挽式真空管後級「華爾滋」加以驅動,所表現出平順自然的音質與開闊的空間感絕對令人滿意,特別對於室內樂曲的描繪上,更是在多部參考器材中獨領風騷。而具有60瓦輸出功率的Conrad-Johnson Premier 11A就能有較為全面的表現, Premier 11A提供了較紮實快速的低頻,較乾淨的聲底,聲音密度也較高。
倘若您想以晶體機加以搭配,那麼它並非百搭的個性可能就會因此而暴露出來。很遺憾,筆者嘗試過的幾部晶體器材,除了純A類工作的Threshold SA-l之外,都產生了個性不搭、甚至是推力不足的問題。但在以SA-l驅動下,音場略向後收,濃郁的弦樂質感直逼真空管機,舞台感較管機驅動下深遠些,細節明顯多出數層,控制力與速度感理所當然地勝過前二部器材,Diana Krall的演唱更顯風情。
這樣的Harbeth,已經不像過去偏愛古典與爵士樂;設計出適用範圍更廣的音樂重播工具,並隨著樂迷們同步成長是Alan Shaw先生的一貫堅持。接觸了Monitor 30,筆者方知,厚重的舞台幕簾才剛剛拉起,我們過去所窺探的音樂世界,竟只是無止盡的重複序奏罷了!
器材補述/覃章行 摘自音響論壇
輕鬆玩也會出好聲
--Harbeth Monitor 30喇叭補述-- 回頁首
自從Harbeth這個擁有濃厚BBC血統的英國喇叭製造廠,推出Monitor30系列之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音響版討論區,都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其中又以Monitor30這對承襲BBC LS5/9艦聽血統的喇叭,最受音響迷們青睞。Monitor30受歡迎的程度,讓身為頂級的Monitor40,都要自嘆不如。為何Monitor30會受到大家如此的喜愛呢?我想一來是因為它的體積不大,能夠符合大部分音響迷的需要;二是它好搭配,無須費心處理,只要使用一部還算不錯的擴大機,就能讓Monitor30發出愉悅的聲音。上次寫評論時,Monitor30雖然已經過一個月的Burn-In,但我們一致認為,Monitor30似乎還未將手腳活動開來,以致表現受到了限制,也一直期待它實力隱藏背後的聲音。經過半年後,Monitor30似乎已放開手腳,拿出它的真本事,讓大家一窺它的真正實力!
先以Sonic Frontiers Line-2
加Pass Aleph 5上陣
由於相當看好Monitor30的潛力,所以在評論首度發表後,筆者便肩負起挖掘Monitor30潛力的任務。也許是聽慣了Dynaudio乾淨清澈的聲音,也瞭解到Harbeth不同於Dynaudio的聲音走向,但筆者對於Monitor30剛開聲時的表現,還是感到有些訝異。這時Monitor30的表現,好像是剛進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聲音極為拘謹,有放不開的感覺,與筆者在社裡聽到的聲音截然不同。經過幾個晚上的「回魂」後,筆者漸漸轉出Burn-ln時數多寡的差異,Monitor30的聲音不再給人拘謹的感覺,兩端延伸也漸漸地伸展開來,讓人更加期待完全熟化後的聲音。從四月到七月,筆者持續不斷的聆聽Monitor
30,隨著單體運動時數的增加,Monnitor 30也漸漸拿出了它鑑聽喇叭的本色,讓原本不太靈活的聲音消失殆盡。
經過長時間Burn-In後的Monitor 30,比起同門其他喇叭,聲音顯得清澈許多,以筆者的參考系統Sonic Frontiers Line-2與Pass Aleph 5驅動時,又使Monitor 30的聲底,變得更加乾淨。高頻與低頻兩端的延伸,比起筆者聽過的傳統英國喇叭,明顯的改善了許多,這時的高頻細膩圓滑,沒有明顯的毛邊,適當的水分,讓小提琴的演奏格外好聽,即使演奏至高把位,也能夠保持圓融滑順的聲音。聽大編制交響樂的弦樂群齊奏時,Monitor30在厚度與解析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並不會如傳統英系喇叭那般,弦樂雖然很厚,也給人很溫暖的聽感,但卻喪失了該有的解析。
Monitor30對於室內樂的重播,似乎特別的擅長。及人兄在評寫Monitor 30時,就曾特地告訴筆者,Monitor30播放室內樂峙的優異表現。經過Burn-In後的Monitor30,播放由阿卡多等樂手所演奏,飛利浦24bit紙盒版的Rossini弦樂奏鳴曲,細膩飄逸的弦音,比起未充分Burn-In前,有著頗大的差別。Run開後的高音單體,高頻的延伸進步不少,解析力也提高許多,高音單體「性能」上的進步,使得演奏時的空間感,更為明顯的呈現出來。以Pass Aleph 5搭配Monitor 30,聲音清晰乾淨,這是筆者最喜愛的聲音,試聽期間換過幾條線材,考驗一下Monitor30的監聽能力。冠上『Monitor』字樣果然是有兩把刷子,更動前端器材或線材前後的聲音變化,Monitor30可以忠實地反映出來,看來眾家錄音室中的LS5/9,地位恐怕岌岌可危了。
改以Marantz PM-l4SA搭配
與眾多日系音響器材相較,Marantz總是表現出較為溫暖的聲音,這也是多年來Marantz器材一貫的特色。身為Marantz最級綜合擴大機的PM-l4SA,當然不會悖離這樣的走向。實售價不到七萬的PM-
14SA,在中價位綜合擴大機中,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機種,8歐姆時每聲道100瓦的輸出功率,驅動效率僅85dB的Monitor 30,並不會有任何驅動上的問題。不過聆聽時,筆者卻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原先所使用的Power Source Bass Power喇叭線,似乎與這樣的組合不太速配。原因在於Bass Power喇叭線, 並部屬於聲音速度飛快的線材,而Marantz PM-14SA的速度,聲音更是不屬快速一族,再加上Monitor30,如此搭配聲音自然快不起來。趕緊將勇壯的Bass Power喇叭線換下,換上較無特別癖性的Pro Co喇叭線,找回了一點速度感,聲音也變得活潑有朝氣了些。
承繼著5/9血統的Monitor30,聲音走向已與Harbeth家族中,其他成員的聲音不太相同。Monitor30仍然保有頗為豐潤的聲底,但色彩已不似以往英系喇叭那般,給人濃得化不開的聽感。搭配PM-l4SA後
的表現,聲音雖然更為溫潤有韻味,但相對在速度感就打了些折扣。聆聽Bass Power這張收集各地區的優秀錄音,經過嚴謹手續再製的測試片,略慢的速度感,讓許多極佳的錄音,精采程度稍稍減低。除了速度感略顯不足外,這套組合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都能保有水準以上的演出,而最突出的,莫過於以此搭配聆聽人聲演唱。播放「水泥佬」Muddy Water演唱的『Folk Song』,比起Pass Aleph 5驅動時,歌聲更為醇厚,對筆者而言,這樣的聲音雖然稍顯濃郁,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歌聲真是濃得真好聽,雖然空間感的描繪遜於Aleph5,但兩者價位實在差太多,想想PM-l4SA加上Monitor30,再配上一台Marantz CD-19a,這樣的搭配實售價大約15-16萬,聲音表現又不俗,筆者認為這個組合值得推薦。
換上高價綜合機Jeff RowlandConcentra II
會選擇Jeff Rowland Concentra II搭配Monitor30,是主筆陳國榮的推薦。前幾個月筆者將Monitor30借國榮兄聽幾天,他以Concentra II驅動,配上ProCo線材,意外的得到好聲。ConcentralI與第一代相較,內部作了不少更動,驅動力變得更強勁,聲音卻沒有因此劣化,清麗的聲音走向,讓Monitor 30聲音更透明,也浮現出更多的細節。堅持以真空管錄音的Tacet,張張錄音發燒,Florin Paul演奏的『J.S.Bach Partiten』,錄音時捕捉到的空間感,更是驚人。以ConcentraIl推Monitor30聆聽這個錄音,琴音四散後迴盪在空間中的聲音,細節比起以MamntzPM-l4SA聆聽時,要好上許多。低把位演奏時的琴箱共振,厚實感恰到好處,快速富變化的拉奏,聲音變化明確,每個音符都交代完整,沒有草率一筆帶過的情形。有人覺得英系喇叭因為速度的關係,不太適合於播放流行樂,以Concentra II搭配Monitor 30聆聽Madonna新專輯「Music」(Maverick/Warner Bros.WPCR-10900,日版)時,卻沒發現有何不妥之處。即便是以大音壓聆聽,Monitor30依然可以應付自如,也沒有出現軟腳崩潰的狀況。
中等空間播放,表現更佳
在此篇補述將近完成時,筆者拜訪了此間代理商尚威公司,聽聽Monitor 30在其他空間的表現。尚威的聆聽室大約只有筆者的2/3大,長度頗長,但寬卻只有280公分。搭配的器材為Cary 300B,Marantz PM-14與CD-l9a,幾乎與筆者的搭配相同。Monitor30在
那兒的聲音比筆者家中所聽到的來得濃郁得多,整體的表現更具說服力,看來Monitor30在中等大小的空間中,似乎能有更趨完美的演出。
Monitor30不論是搭配Pass Aleph,還是Concentra II,兩者的表現筆者都很喜歡,但這樣的預算分配太過奇怪,或應該不會有人投資這麼大的金額,在前端器材上。與PM-l4SA價位相近的幾款擴大機,例如管晶混血的Anthem Int-2、enon PMA-S10III,甚至是小功率單端真空管擴大機,似乎都是值得考慮的器材,喜歡何種搭配的聲音,這就需要喜愛Monitor30的朋友,自行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