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2x1515 在 2003-11-26 1:58:19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1-26 1:42:37 发表的内容 我却认为那人说得很对,留意巴赫的独奏作品,从一个简单主题开始,锐意求变,音乐的表情变化多种多样。这样一个作曲家,岂肯甘心受制于没有音色,强弱变化的古键琴?这样说可能没有依据,但听他的小提琴作品,尤其是那曲《夏空》,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
我想,小提琴在那时虽为定型,但力度的控制应该是可以的了吧。所以我倒认为您的说法是从反面肯定了我的观点,为什么BACH也有小提琴的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却不能象《平均率》那样获得圣经一样的顶礼膜拜呢?正是因为小提琴的作品是带有“音乐的表情变化”的,而《平均率》则不带有这种表情。 |
对于巴赫的作品,恐怕有一千个听者,会有一千种感受,大家各自欣赏自己心中的巴赫,各取所需,自得其乐。我也谈一下自己的感觉。
我觉得正是现代钢琴使《平均率》获得“旧约”的美誉,尤其是古尔德的两次录音对于这部作品的推广影响很大,对于为数不少的乐迷来说,古尔德几乎成了这部作品的代名词。
至于以公众评论来决定的话,古尔德的唱片恐怕要比兰斯多夫更受追捧。我并不反对古键琴能准确再现巴赫当年创作时的演出,但觉得就好比巴赫由一个简单的旋律幻化出大千世界,现代钢琴使这部作品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迷人魅力。一部作品有自己独立于作者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演奏家们各自融入自己理解的演出。如果一部作品永远只按一种模式被机械地演出,恐怕难以成为世界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