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诺克的巴赫大键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21#

lld2x1515 在 2003-11-22 19:41:43 发表的内容
最后想说一点我的小疑问,我感觉巴赫在这个协奏曲里之所以动用了4架大键琴,是因为它本身由于构造原因是不能控制力度大小的,而采用这样一种办法来解决。那么,它同时期的作品,比如说《歌德尔堡变奏曲》在现代钢琴的演绎里,人为的力度变化是否是对原作的一种扭曲呢?


我有个很喜欢巴赫的朋友曾经这样说过“听巴赫的作品,发现他很喜欢创新和变化,如果巴赫当年有现代钢琴,他一定会以现代钢琴来演奏《平均率》。”他的说法,楼主认为然否?
TOP
22#

[阿邓DX,不知您所说的兰多夫斯拉的可是在RCA公司出的,如果是的话呢,这里就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时阿劳也录制了《平均率》,但他听了兰多夫斯拉的演绎后,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BACH,结果就推迟发行了自己的唱片--就直到90年代以后才发行了


正是RCA的录音,可惜只有上半部------
TOP
23#

我却认为那人说得很对,留意巴赫的独奏作品,从一个简单主题开始,锐意求变,音乐的表情变化多种多样。这样一个作曲家,岂肯甘心受制于没有音色,强弱变化的古键琴?这样说可能没有依据,但听他的小提琴作品,尤其是那曲《夏空》,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TOP
24#

dr kuang 在 2003-11-26 1:42:37 发表的内容
我却认为那人说得很对,留意巴赫的独奏作品,从一个简单主题开始,锐意求变,音乐的表情变化多种多样。这样一个作曲家,岂肯甘心受制于没有音色,强弱变化的古键琴?这样说可能没有依据,但听他的小提琴作品,尤其是那曲《夏空》,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我想,小提琴在那时虽为定型,但力度的控制应该是可以的了吧。所以我倒认为您的说法是从反面肯定了我的观点,为什么BACH也有小提琴的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却不能象《平均率》那样获得圣经一样的顶礼膜拜呢?正是因为小提琴的作品是带有“音乐的表情变化”的,而《平均率》则不带有这种表情。
TOP
25#

我有一个很苯想法:演奏家单用一台钢琴来吸引着那么多人在他面前坐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5个小时,难!用质朴的大键琴来演奏,那是难上加难!!!
有练钢琴的朋友说,演奏《平均律》的难度在于,有时候你要同时唱4至5首歌,那难度之大,不可言誉。
TOP
26#

lld2x1515 在 2003-11-26 1:58:19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1-26 1:42:37 发表的内容
我却认为那人说得很对,留意巴赫的独奏作品,从一个简单主题开始,锐意求变,音乐的表情变化多种多样。这样一个作曲家,岂肯甘心受制于没有音色,强弱变化的古键琴?这样说可能没有依据,但听他的小提琴作品,尤其是那曲《夏空》,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我想,小提琴在那时虽为定型,但力度的控制应该是可以的了吧。所以我倒认为您的说法是从反面肯定了我的观点,为什么BACH也有小提琴的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却不能象《平均率》那样获得圣经一样的顶礼膜拜呢?正是因为小提琴的作品是带有“音乐的表情变化”的,而《平均率》则不带有这种表情。


对于巴赫的作品,恐怕有一千个听者,会有一千种感受,大家各自欣赏自己心中的巴赫,各取所需,自得其乐。我也谈一下自己的感觉。
我觉得正是现代钢琴使《平均率》获得“旧约”的美誉,尤其是古尔德的两次录音对于这部作品的推广影响很大,对于为数不少的乐迷来说,古尔德几乎成了这部作品的代名词。
至于以公众评论来决定的话,古尔德的唱片恐怕要比兰斯多夫更受追捧。我并不反对古键琴能准确再现巴赫当年创作时的演出,但觉得就好比巴赫由一个简单的旋律幻化出大千世界,现代钢琴使这部作品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迷人魅力。一部作品有自己独立于作者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演奏家们各自融入自己理解的演出。如果一部作品永远只按一种模式被机械地演出,恐怕难以成为世界名作。
TOP
27#

小松 在 2003-11-25 15:06:49 发表的内容
joshua 在 2003-11-25 12:25:54 发表的内容
知音,pinnock的巴赫我认为是必收的,前段时间时间收了一套平装的

以前我还有一套archiv出的高价版,3CD精装,可惜现在买不到了,封面有巴赫的头像的。


你说的我刚好有,是不是这一套?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251564025664.jpg[/upload]


对,就是这一套,就是它引我进古典之门的。罪魁祸首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