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889909192939495» / 1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松风的电影原声世界! [复制链接]

查看: 355791|回复: 1170
911#

我也来转一篇BLACK ROBE的影评,对欣赏其中的配乐大有裨益。




黑袍
——Black Robe


    加拿大/澳大利亚 1991
    导演:布鲁斯·贝雷斯福德
    
    可看性: ***
    影像品质:****
    收藏价值:***
    
    精彩瞬间:
    影片最后,休伦族终于接受了基督教,神父拉弗奎的虔诚坚忍没有心机白费,但结果呢,却是休伦族遭到灭族之灾,基督教在这个“野蛮”之地的流传,反而成了一种文明的“热病”。
    
    在一个初冬的清晨,神父拉弗奎和木匠师丹尼尔在阿冈奎部落人的带领下,准备到河流上游的休伦族去传教。
    他们划舟逆流而上,途中,丹尼尔喜欢上阿冈奎部落首领的女儿阿鲁加,两人很快发生了关系。每当拉弗奎给部落的人传授基督教的教义时,部落的人都会为在上帝那里没有烟草和女人不开心,从而觉得拉弗奎很蠢。一天夜里,拉弗奎偶然发现了丹尼尔和阿鲁加的私情,他痛苦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用树枝抽打自己的背来请求上帝的原谅,他觉得他的教化不成功。晚上,首领做了一个有关拉弗奎的梦,第二天,他和部落里的人商量,是否要扔下黑袍拉弗奎,但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他们继续向上游前进,一天傍晚,他们上岸休息时,遇到了另一个部落的人,这个部落的侏儒首领对身穿黑袍的拉弗奎充满敌意,围在他身边怪叫不停,认为他是地狱来的魔鬼。拉弗奎找到丹尼尔,希望他对他做的事情忏悔,并告诉丹尼尔这里的人是魔鬼不能教化,丹尼尔却告诉他说,这些人是真正的基督教徒,他们一起相依为命,并有自己所信仰的神。在侏儒首领的怂恿下,阿冈奎人扔下拉弗奎和丹尼尔而去,让他们自己去休伦传教。他们离开后,丹尼尔划着唯一的木船去追赶他们,独自一人的拉弗奎只好躲藏在灌木林中。
    阿冈奎的首领一路上想起他对主教的诺言,带领拉弗奎去休伦。为此,后悔的他带领部下回来找寻拉弗奎时,被伊洛克人伏击。最后,仅剩下的首领和他的女儿、儿子以及拉弗奎、丹尼尔被俘虏。他们被带到伊洛克人的村落,三个男人被伊洛克人排队棒打后,又被带到屋里剥光衣服任其羞辱一番,而首领的小儿子也当众被伊洛克人割喉而死。晚上,他们在阿鲁加出卖色像诱惑看守下,才得以逃脱伊洛克人的控制。
    阿冈奎的首领在前往休伦时,死在了途中。拉弗奎在阿鲁加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休伦人的部落,但前去休伦人的村落时,阿鲁加却要拉弗奎独自前去,她告诉拉弗奎说,这是她父亲梦境中的旨意。
    拉弗奎来到休伦人的村落,见到了以前来这里布教的一个年迈的神父,神父告诉拉弗奎这个村里的人被黄热病袭击,死了很多人,剩下的休伦人也不再信任他们。年迈的神父死去后,拉弗奎独自留了下来。一天清晨,一群休伦人在首领的带领下,接受了拉弗奎的洗礼。15年后,休伦人接受了基督教,后来被伊洛克人击溃并遭杀戮,在休伦的基督会也被禁止。
    
    这部影片当年在加拿大获得广泛好评,连拿六项加拿大国家大奖基尼奖和澳大利亚的国家电影奖,澳大利亚导演贝雷斯福德也凭借着《为黛西小姐开车》和这部《黑袍》,稳稳坐上了国际著名导演的位置。
    传教,是很多西方电影的主题,很多影片或者描绘传教的艰难和虔诚,或者描绘传教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的各种变化甚至是灾难。在这部影片中,几种不无矛盾的观念同时出现,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传教旅程。拉弗奎神父的传教是真的在传播文明,还是那只是他心中的虔诚梦想,他给土著居民带来的是天堂,还是地狱。神父的信念是值得敬仰的,他的传教精神是值得纪念的,但他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一切都没有答案,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导演显然对这些矛盾更加钟爱,而绝非是单纯意义上的传播福音,也正是导演的这种探求态度,才使得这部影片更有价值。
TOP
912#

我很喜欢hbo的six feet under(六尺风云)的片头和里面用的音乐。好像片头是american beauty的编曲的作品
TOP
913#

听我喜欢听的 在 2005-4-20 16:14:08 发表的内容
第三季d5版的有了。不过建议你再等一段,现市场上的该版本的前两集不尽人意,而且无英文字幕,选择界面更是令人生气。不过对于six feet under我是等不及的。lotr第三部我都能等。。。
还有,你是不是也看sex & city,要不怎么把branda 写成miranda.呵呵,不过我对sex&city 免疫


哈哈,居然把BRENDA和MIRANDA弄混了,笑死人,两个人的差异不要太大哦。
第三季的正版碟已经出了,估计国内很快就会有好的版本了。现在HBO放的不知道是第几季,可能是4。
TOP
914#

蚂蚁博士 在 2005-4-20 15:38:53 发表的内容
zjize 在 2005-4-20 14:33:24 发表的内容
蚂蚁博士 在 2005-4-20 14:31:44 发表的内容
长老,我要《心香》,我要《心香》!

是沁香,是沁香。
想得美!想得美!


惨,我和长老只有双方自动弃权!


我来拍卖喽!快来叫价啊^-^
TOP
915#

好东西太多了,看一贴要花1个小时
TOP
916#

听我喜欢听的 在 2005-4-20 15:15:20 发表的内容
握握手。。。我两年前在国外看第一季的时候每次的片头片尾是没法跳过必须要听全,在国内买了前三季每次看从没有跳过片头片尾还是要听全。我姐特别不理解,老跟我强遥控器。戏中许多当代的歌曲也是我喜欢的,记得有froufrou,coldplay...
还有,six feet under是个人认为在表现角色心理上的最准最好的电视剧,看戏的很容易入戏。best drama!



国内有版本比较好的第三季DVD了吗?在HBO没看全,想补看一下。
看第一季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位女主角RUTH, CLAIRE和BRENDA,都是前所未见的女性艺术形象,非常震撼。
到现在,三位女主角的锋芒好像都有点磨平了,震撼力大减。不过与其他剧集相比,《六尺风云》仍然是十分优秀的。
去年还有一部格局与《六尺风云》非常相似的《整容室NIP/TUCK》,也不错,不过艺术成就逊于前者。
最后编辑松风
TOP
917#

(转)
大卫柯能堡,国际影坛最富争议性、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一九七五年的处女作,以及之后的都是恐怖片,一般公认这些作品都隐含了丰富的社会议题。

  柯能堡是加拿大人,善于探讨虚幻与现实,以及外力对这一切造成的影响。新片<X接触-来自异世界〉结合紧张的动作场面,以及幻想与现实模糊的界限,是柯能堡截至目前最有野心、最挑战的作品。

  一九八三年的〈再死一次〉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是柯能堡的第一部卖座片。一九八六年的〈变蝇人〉重拍自五○年代的科幻经典,不但影评一片大好,票房也大获全胜,使柯能堡成为身价最高的导演之一。一九八八年的〈双生兄弟〉,则塑造了柯能堡惊世骇俗的导演风格。

  进入九○年代,柯能堡锐利依旧,九一年的〈裸体午餐〉以及九三年的〈蝴蝶君〉,前者改编自威廉伯拉夫斯晦涩难懂的小说,后者改编自经典舞台剧,两者皆证明了柯能堡勇于接受挑战。新作品〈超速性追缉〉继承柯能堡一贯的风格,精采、颠覆、激情、特种视觉,再次震撼了全世界的观众与影评人。

  大卫柯能堡从情绪性与优雅的艺术中淬取本质应用在(X接触-来自异世界)的邪恶游戏里,所有人为它的概念和大胆的视觉呈现跟随并膜拜。就像大卫柯能堡工作的大部分一样,(X接触-来自异世界)拥有激烈的感觉和纯粹的感情,强而有力的情欲交织和心理上隐喻的恐怖感。这次和他的班底再度合作,摄影师是生产设计者的赞美诗,罗奈尔得则编辑创造了一个属于幻觉、视觉和污秽图像般梦的集合。
TOP
918#

蝴蝶君》M. Butterfly
美国 1993年
原著: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
主演: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尊龙John Lone
片长:101分钟

  93年两个最美丽的东方男子,Leslie和尊龙,分别以自己在电影《霸王别姬》和《蝴蝶君》中,反串京剧女旦做了对决,胜负之分在于观者自己的判断,不是哪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倒是这两部电影虽然都是关于同性恋,但都不以此为主。陈凯歌自述,《霸》片的主题是迷恋和背叛,而《蝴蝶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西方人被自我意识中的那个完美的东方幻想欺骗以致毁灭。虽然我肯定偏爱程蝶衣得多,但依然觉得尊龙扮演“蝴蝶夫人”更合适些,甚至为此衷心赞成Leslie拒绝好莱坞,他在东方已经被误解得够了,不必再加上西方的。

  《蝴蝶君》一片中真正关于同性恋情感的表现,只在尊龙扮演的宋丽玲,而不是那个外交官,因为,即使在他为了宋而站在法庭上,他的宋依然是他心中完美的东方女神,直到囚车上他第一次面对宋的裸体。在他被这个可怕的谎言彻底击垮而选择了断前,他给于自己最后的安慰是“真正知道我故事的人,却会羡慕我,因为我得到了一个女性最最温柔的对待。”他始终爱了一个女人,虽然是一个男人制造的女人。

  当年看《蝴蝶君》时,怎么也想不通,这么漏洞百出的电影竟然明明白白写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东西方不但文化差异极大,难道连逻辑也可以有这么大分别?现在多少懂了一点,如果无法对某些概念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就只能靠想象来弥补其中缺少的部分,误解也即产生,那部《刮痧》关于美国司法部分的描述同样错误百出,道理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尊龙的表演还是到位和连贯的,尽管有关他的情节那么没有说服力。

  整部电影原本一直沉浸在歌剧《蝴蝶君》带来的唯美浪漫的氛围中,直到尊龙把握了最后一个机会,在情人面前真正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渴望以此争取情人对自己真实的同志之爱,这一情节实在只有西方人才想得出来,面对着从未背叛亏欠自己的情人,尊龙何以非要如此残忍地揭露真相,而目的仅仅是为了情人对自己的爱的真实,分明自己由头至尾从未停止欺骗,事实上,东方人对真相的追求远不像西方人那般执着。不过,尊龙在最后得到拒绝的答案时的表情,还是很值得玩味,作为一个同性恋者,大概都更迷恋爱的瞬间的纯粹和极致,也更渴望对自己身份的肯定,他用一个经年的谎言毁了这个外交官的一切,而这个外交官仅仅一句话就毁了他自己。他在欺骗情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多年,自己毕竟不是他爱的那个女人。外交官至少还剩下真实的回忆,而他自己一切都是假的,身份,性别,爱情……唯一真实的就是这个骗局了。

  无论同性还是异性间,最深重的爱情悲剧都是欺骗和背叛,欺骗是主动的,而背叛则有被动的可能,因此,欺骗的伤害更致命,尤其在同性间,完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可以作为信任的基础。在同性间,往往会放弃对肉体上忠诚的要求,转而追求灵魂上的忠实。因此,《春光乍泄》中的何宝荣和黎耀辉在面对寂寞时都会很自然地去寻找慰寂,而不要求自己从一而终。但到底什么是灵魂上的忠实呢?何宝荣一直把黎耀辉当成自己的归属和码头,算忠实吗?黎耀辉一等再等,直到面对着瀑布流尽眼泪,那又算什么呢?
TOP
919#




“欲望之翼”配乐唱片的另一种版本。
TOP
920#

[upload=jpg]Upload/20054211324944774.jpg[/upload]

难得一见的一张电影原声唱片!

WINGS OF DESIRE
欲望之翼(柏林苍穹下)
作曲:Jürgen Knieper

先来看电影本身:




出品时间:1987年
出品地:法国、西德;
导演:维姆•文德斯;
编剧:维姆•文德斯、彼得•汉克(Peter Handke)
得奖记录:第四十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1987年。
片长:130分钟

剧情简介:
  丹尼尔和卡西尔是守护柏林的两个天使,不过这两个天使和其他天使一样,没有竖琴和翅膀。他们穿着大衣长袍穿行在这座城市里,可以不为人知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知道人类心里的想法。但他们只能默默观察人们的举动,研究人们的生活,无法与人们交流,因为只有其他天使和孩子们可以看到他们。一天,丹尼尔来到一个马戏团,见到正在练习走钢丝的女演员玛瑞安,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由于演出资金不足,马戏团必须解散,玛瑞安独自踯躅在路上,想着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对玛瑞安的爱怜令丹尼尔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变成一个凡人,和玛瑞安在一起,驱散她的消沉,分担她的痛苦。

[upload=jpg]Upload/20054211319853695.jpg[/upload]

影评一篇:

尘世、生命与神--影片《柏林苍穹下》

作者:梁鸿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

一个男人在洁白的纸上写作童谣,洁白与黑色的墨,鲜明的对比,好像时光的痕迹,充满隐喻,是天使的声音还是某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的回忆?孩子的快乐和痛苦是简单的,也许生命从来如此简单,天使的翅膀轻轻滑过,只有无邪的孩子看见。当童谣成为影片的节奏反复响起,它是一种渴望、温馨的情感。也是岁月和往日回忆的见证。天使的脚步悄无声息,时间在他毫无意义,他渴望感受。这是唯一的,尽管生活是艰难和不可知的。翅膀掠过,却感受不到风的流动,阳光的灿烂和落叶飘动的声音。在没有声色味觉的世界里,天使感到了寂寞。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天使。他倾听着人类的声音,日常生活的欢笑,哭泣和悲哀的场景,他喜爱着生命细节的感知,他渴望触摸这些痛苦、颜色,它们给生活以重量和情感。

他的目光从洪荒之初就存在着,倾听到人类最隐秘的声音。荒原、枯树,灰色茫茫、无边无际的史前之河,寂静,永恒;荒草,废墟,残破的城市影像,阳光下的老人,一个失去了声音的演说家,最后的行吟诗人。天使听到老人内心的声音。在想象中,他仍然在最优美、悲凉的语言和最广博的知识给人们演讲城市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废墟。他失语了。就象这座城市失语一样。他和它都成为历史的陈迹,无用的、被人忽略的遗迹,徒劳地寻找着往日的记忆。老人坐在荒草中的破沙发里。极具道具的意味,却有奇异的无家可归之感,文明的破碎与人的具体生活直接相连,背后是薄薄的柏林墙,一道墙就隔开了生活,隔开了生活的通畅和千丝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是文明。总是与暴力、象征紧密相连。

刷房子的女人,失恋的青年,孤独的父母,他们和儿子永远互不理解,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次车祸,小生命的降临,他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感觉、有生活的重量。阳光中掠过一阵微风,吹乱了人的头发,一对夫妇在观看橱窗里美丽的商品,一个坐在地铁里绝望的自怨自艾、自解自劝的男人,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感受,他们有能力感受。

生活的晦涩、无望,生命的丑陋、寂寞,文明的残暴、破败,人世间的众生相,在快速的撕裂般的拍摄中展示、闪过,分明是强化了它的不堪忍受。如切割金属般的尖利,穿透心灵,然后,均匀的、整体的碎裂和痛苦。天使看到了,并不是替他们怜悯,而是通脱的微笑,他知道他们最终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活着,感受着。德国的孤独,不是哲学的本质意义的,而是生活的。每条路都有障碍,在线与线之间,有模糊的界限,有随时可见的哭泣和欢笑。它们都不是绝对的。生活的真实并不是单向度的荒漠,而充满歧义和偶然,一个小象的幼稚可爱的动作可以唤起绝望的玛丽亚的笑和生活的信心,这是真实的。真实和美。偶然与生命之间神秘的契约,天使同时看到了。

战争是另一个隐约的背景,它超越日常生活之上。战后的柏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最渴望的东西,战争以民族精神的名义发动,牺牲的是人的生命,导演从发现日常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丰富、发现人的内心世界,也发现了生命本身之于人类的意义,它不能以某种精神理念所代替。通过天使那羡慕、欣赏的眼神,观众也在体会生命的意义,即使一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内心也有声音;而战争,毁去了这一切,人被只看作符号的存在,在精神理念面前,人是被动而苍白的,在生活面前,即使是绝望,即使是只在寒风中搓一搓手,尝到温暖的咖啡的味道,也是美的,幸福的。

生活之美,生命的众生相,天使为艰难的生命存在下了自己的定义,他们都是美的,尽管他仍然渴望自杀者能够获救,渴望能够抚慰他的心灵。但他却厌恶了自己的这种生活,只作为精神的存在,而不能参与其中,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他渴望成为参与者,哪怕只是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面前,他要离弃空间。

希望和绝望,无限和有限。最终,天使摒弃了永恒的、精神的存在,而成为物质的、有限的存在。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寻找到他的爱情。世俗的爱情。

在影片的最后,成为“人”的天使在一个大厅里,用绳子牢牢坠住在空中舞蹈的妻子,那一直渴望飞翔的玛丽亚,那是一个世俗的男人对妻子的关爱,他是幸福的,尘世的幸福。他的脸上没有了天使的光辉,那永恒的洞透的微笑——那是经历了所有人类痛苦之后的笑,从亘古洪荒时开始,伴随着人类的遭遇,战争,洪水,灾荒,城市的毁灭,无数个风清月白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个生命的逝去,所有人类经历,他置身其外,仍然完整无缺地存在。就一般概念而言,他是幸福的,因为他避免了这一切的可怕,他是永生的——他却选择了放弃。

他放弃永恒的空间的存在,而选择了时间的存在,它不可逆转,却充满个人的经历,他的脸上有了惊慌、失落,有了希望和绝望,有了衰老和岁月的痕迹。

与战争对人的符号化相反,天使从符号化的人类发现意义。与此相对应,集中营里被摧毁的生命、大街上僵硬的孩子的尸体成为最残忍的存在。它是一种控诉,却被导演举重若轻,没有教谕的味道。

柏林的上空如裂帛,灰暗、压抑。另外一个天使坐在光明之神的翅膀上,百无聊赖,昏昏欲睡。没有色彩,没有感觉,只有灰色的茫茫河流,轻轻拍打着河岸,是永恒的存在。从地面上,传来隐约的救护车的尖叫。天空中鸽群以优美的椭圆形回复往返,最后成为空间中移动的黑点,飘忽的生命之精灵,他们是自由的、快乐的。

好莱坞把此电影翻拍为《天使之城》,变成了一个好莱坞式的轻喜剧,却失却了德国电影的思考和哲学意味。


(我期待这部电影很久,终于看到的时候,完全没有令我失望。特别是影片的黑白部分,美得令人窒息。天使坐在巨大的雕像上俯瞰柏林城的镜头,每次想起来都要起鸡皮疙瘩)

音乐:
“酷爱音乐的文德斯,除了起用了与他合作多次的作曲家Jürgen Knieper来做音乐,将影片中大量的黑白镜头配合得十分唯美以外;电影中还意外地看见了号称“痛苦批发商”的著名哥特摇滚Nick Cave & The Bad Seeds在舞台上的live(现场)秀。Nick Cave音乐的迷幻色彩给这一个关于天使的迷幻故事增添了一些迷幻色彩。我以前只听过Nick Cave的音乐,却没想到在这电影中看到现场表演,又是一个惊喜,反复地看那段。电子音乐在现今可能有些落伍了,可是能打动你、令你钟情的音乐却永远也不会过时。特别是最后男女主人公相恋以后用了Nick Cave一首老曲子《From Her To Eternity》(《从她到永恒》),永远有多远?不管!但是曲名,已经足以令人在新世纪和新年里感动了。”

原声唱片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配乐,后一部分是歌曲(包括曾在电影中出现的歌曲)。
配乐部分,是典型的ECM风格(虽然并不是ECM所出),冷峻而凄婉,以弦乐为主的编曲令整个配乐显得圣洁而迷离,与影片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
令人惊喜的是,配乐中加入了影片中天使吟诵的小诗: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他总爱问,
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
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梦吗?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他只看到苹果和面包,
他以为那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
只有在工作之后才有快乐的片刻;
当孩子只是孩子时,
糖果就是糖果,就是这样,
在核桃树下,他张开手,非常激动,他总是等待着;
朝一棵树扔一个树枝,就像扔火箭一样。

浑厚的男声加上歌唱性十足的德语念白,令人感慨万千。

必须说,这是一部必须看过电影才懂得欣赏的配乐唱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