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大交響曲之名盤榜單變動的趨勢 [复制链接]

1#
九大交響曲之名盤榜單變動的趨勢

李榮發

 

【引言】

對一個指揮而言,沒有比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曲更難的事了,這是因為他寫完作品後樂器改變了,演奏廳變大了,貝多芬實在不應該被現代化!

從第一號至第九號之古今名盤錄的榜單,樂友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與趨勢:即由荷蘭的大鍵琴音樂家雷翁哈特(G. Leonhardt, b.1928)與曾任維也納愛樂大提琴手的哈農庫特(N. Harnoncourt, b.1929,奧國人),自'50年代所開始倡導的強調忠於原譜、使用當時代樂器 (Period Instruments 、Original Instruments)或仿古樂器(Authentic Instruments)、模仿當年的樂器配置與演奏法,以重現當年作品風格原貌的『古樂』(Period Music)詮釋法,經過許多傑出『古樂音樂家』多年的努力播種與耕耘後,到了'90年代終於開花又結果,被聽眾所廣泛接受並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古樂風潮

而身為世界古典音樂市場重鎮的日本樂壇,亦嚴重地感染上這股復古的古樂風潮;首先,我們由其'93年「唱片藝術」300首名曲名盤榜中可以發現: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第二、三、五號等分別被荷蘭的布魯根 (F. Bruggen, b.1934, 本世紀最偉大的直笛演奏家之一)指揮他的「十八世紀管弦樂團」與英國的諾靈頓 (R. Norrington, b.1934) 指揮他的「倫敦古典演奏家」,以『古樂』方式詮釋的版本闖入前三名。到了'99年的榜單,『古樂』的錄音版本更大放異彩,每個曲目均可見到古樂版的蹤跡,並於第二、三、五及八號等四個曲目分別佔下前三名之兩個席次,而成為特優版本中的多數。這次進入前三名次數最多的指揮家分別為布魯根的7次,英國的賈第納(J.E. Gardiner, b.1943)的6次。反觀台灣地區去年九月號由本刊(唱片音響購買指南雜誌)所票選出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前三名:卡拉揚、福特萬格勒、華爾特等三大不朽指揮巨匠進入前三名的次數分別為1次、5次及2次。但布魯根這位年過六旬,目前在國際樂壇氣勢如虹的指揮大師的大名,很遺憾地並未見諸於由68位指揮家所組成之總排名的榜單上!這個現象似乎是正說明了台灣樂友之聆樂習慣,尚未與國際樂壇同步的事實;而日本古典音樂市場現在正吹起了一陣『古樂風』,布魯根與賈第納兩人於近十年來所錄製之「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已成為日本市場的新寵兒。

當仔細分析'99年「唱片藝術」名曲名盤榜之評審給分資料,筆者發現五位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評審委員中,至少有兩位是『古樂』的忠實擁護者,而他們最愛戴者當屬布魯根和他的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無怪乎,1993年由日本音樂之友社所舉辦之「世界30大樂團」票選活動時,由30位音樂評論家、學者等所組成的評選委員團中,就有兩位委員將「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票選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樂團(詳見世界管弦樂團123,日本音樂之友社出版,1993)。因此,筆者認為現在應是台灣樂迷們敞開心胸、打開荷包來嘗試聽聽那「貝多芬原音」的時候了!

 

古樂崛起的時代意義

古樂詮釋法用來演奏小編制的巴洛克時期音樂,多年來經許多傑出「古樂音樂家」的辛勤播種,到了今日已成為國際樂壇的演奏主流。受到這股古樂風潮的影響所及,即使當今樂壇當紅的音樂演奏家,諸如著名的中青代女小提琴家,慕洛娃(V. Mullova, b.1959) 也深深感受到其魅力。慕洛娃覺得『古樂』詮釋法無論發聲法、分句或是音樂的表情,均與目前之以現代化樂器詮釋者有著極大不同,因而著迷於『古樂』演奏之研究與錄音版本之收藏。而當她錄製《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時,就曾仔細研究、模擬過當今最著名的古小提琴家,庫伊肯(S. Kuijken, b. 1944,亦為比利時著名的巴洛克樂團La Petite Bande的指揮)之詮釋及演奏技巧,期使其演奏巴哈的曲目就像巴哈自己詮釋的一樣!

雖然,僅在二十年前,許多音樂家雖仍認為:音樂演奏的問題不存在於1750年以後的作品,但隨著許多古樂考據專家的不懈努力,與仿古樂器製作技巧的日趨成熟,目前連貝多芬這個時代的曲目也漸漸感染上這股古樂熱潮。這種古典音樂的復古流行風,甚至連世界頂尖的維也納愛樂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儘管維也納愛樂傳統使用之樂器,管樂中的雙簧管與法國號一向就是使用古樂器而使其演奏有「古音」;然而,目前維也納愛樂在演奏海頓、莫扎特等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作品的地位,仍受到「古樂樂團」的威脅而逐漸失去先前的優勢。此外,「古樂器演奏」法逐漸被應用於現代交響樂團已成為時下樂壇的潮流,為因應此一流行潮流及挽轉頹勢,維也納愛樂乃特別敦聘哈農庫特作為維也納愛樂的古樂啟蒙者,教授該團古樂器演奏法來吹奏現代樂器。而哈農庫特、賈第納、布魯根等三位著名的古樂團指揮家亦分別獲聘為維也納愛樂的客席指揮,此一現象似乎意味著古樂指揮家與現代交響樂團漸漸呈現出水乳交融的態勢!

 

最難的交響曲

當回顧本世紀大指揮家們對音樂詮釋的心路歷程,我們很驚訝地發現,連貝多芬專家的克倫培勒(O. Klemperer)也曾經這樣地認為:「對一個指揮而言,沒有比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曲更難的事了,這是因為他寫完作品後樂器改變了,演奏廳變大了,貝多芬實在不應該被現代化!」。而最近的音樂考據的結果亦赫然發現,多年來一直被用來演出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中的樂譜版本,其中的某些樂段竟然與貝多芬的手稿或初校版本不同,因此,今日樂壇上想要恢復貝多芬原音以示對樂聖原始創作之敬意的呼聲乃日益高漲。

此外,筆者以為前述之「古樂效應」形成的原因或許是:許多先前常聽由大編制現代樂團所發出之壯闊、厚實、華麗聲響,與凜冽、混沌音色的愛樂者,對現代樂器與現代樂團之「暴力、張力」式的詮釋特質,漸漸產生了不滿足的想法。當其聽到並接受那返璞歸真、編制較小的古樂團所發出之層次清晰的聲響與溫暖的音色後,受到那古樸優雅的聲音所強烈吸引,並在音感與音樂表情的喜好上產生了奇妙的轉變。也或許是:許多現代人聽膩了有如吃大魚大肉的「近代式」華麗詮釋法後,漸漸喜歡上有如清粥小菜般的「仿古式」清純詮釋法之優雅迷人風格吧!此一聆樂興趣的轉變,或許更意謂著在這人心虛脫、道德淪喪的世紀末,許多人思慕那安和樂利、重視道德的文藝復興時代事物的一種徵兆?

 

最值得擁有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名盤

由前述之所有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古今名盤錄資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幾個版本確實可以被尊稱為「本世紀之貝多芬交響曲的不朽名盤」這些版本也是的樂友們所樂意擁有的經典名盤,其依曲目篇號的順序排列如下:

 

福特萬格勒:1952年錄音的《英雄》交響曲。(原始錄音雖是Mono者,但經由日本東芝EMI之HS 2088-20 bit/88.2 kHz 系統的神奇訊號再處理後,音場變得非常寬廣而呈現出遠優於原錄音之的“擬Stereo”奇妙效果。新近由日本進口的編號EMI TOCE-3003之福特萬格勒的《英雄》交響曲錄音,即呈現出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驚人效果,頗值得樂友們的細細品味!)

克萊巴:1982年現場錄音的第四號交響曲。

克萊巴:1974年錄音的《命運》交響曲。(即DG大花版的錄音版本)

華爾特:1958年錄音的《田園》交響曲。(但要聽到溫暖的音色,擁有令人心安詳、喜悅的感覺,一定要聽那低價、單張發行的美國版,編號Sony CBS MYK 36720的靚碟,才能享受得到!)

貝姆:1971年錄音的《田園》交響曲。(即DG大花版的錄音版本)

克萊巴:1975~1976年錄音的第七號交響曲。(即DG大花版的錄音版本)

福特萬格勒:1951年現場錄音的《合唱》交響曲。

 

而樂友們若另外對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感到興趣的話,筆者綜合前述資料,認為最值得擁有的三套錄音版本的指揮家、樂團與CD編號分別如下:

福特萬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EMI CHS 7 63606 2)。

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管弦樂團(Sony CBS SX6K 48099,但請務必再買一張美國版的《田園》交響曲)。

布魯根指揮十八世紀管弦樂團(PHILIPS 442 156-2)。

 

當然,若預算夠的話,經由賈第納慎密的考據、嚴謹的排演,並指揮為「貝多芬九大」量身訂做的革命浪漫管弦樂團 (ARCHIV 439 900-2) 之優秀錄音,也是值得考慮的「古樂原典版」。最後,謹祝福各位喜愛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樂友們,能在華麗的「現代詮釋法」與清純的「古樂詮釋法」中分別獲得不同的聆賞喜悅與心靈滿足。果真如此,貝多芬在天之靈也將獲得最大的安慰!
分享 转发
TOP
2#


華爾特:1958年錄音的《田園》交響曲。(但要聽到溫暖的音色,擁有令人心安詳、喜悅的感覺,一定要聽那低價、單張發行的美國版,編號Sony CBS MYK 36720的靚碟,才能享受得到!)

是不是俗称报纸版的那张?我只有报纸版之后出的SONY版,(因不在身边,不知编号)也不知两者差距有多大。
TOP
3#

没有报纸版的乐迷有另一个选择,现在出SACD了,唱片还用了原版LP的封面以示正宗,但我没听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