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民乐的发展是否日渐式微? [复制链接]

查看: 5353|回复: 31
21#

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大家可以连结下面,听听管平湖先生的演奏!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79807.htm
TOP
22#

TOM 在 2003-9-5 21:15:20 发表的内容
《广陵散》?不是已经失传了吗?
要说杀气腾腾,比得过《十面埋伏》吗?



多亏魔教高手向问天连盗十几座古墓,《广陵散》才没失传。
TOP
23#

碧涧流泉 在 2003-9-6 6:58:23 发表的内容
johnny 在 2003-9-5 22:37:28 发表的内容
正因为现在生活太过紧张,我认为最好的放松方式是静下来,一个人,倒一杯清茶,心情完全放松,听听中国音乐,想想往事,这才是人生一大乐事。


那就可以听听〈鸥鹭忘机〉、〈渔樵问答〉、〈碧涧流泉〉、〈醉渔唱晚〉这样的曲子啊,〈广陵散〉就不适合了


敢问兄台,这些音乐是否广东民乐呢?怎么我几只民乐碟都没有这些曲,这些曲一般用什么乐器演奏呢?
TOP
24#

我说的这几首都是古琴曲!其中《碧涧流泉》是岭南琴派的代表曲目,广州的谢导秀老师是岭南派的代表人物!你可以找他的唱片来欣赏!
TOP
25#

讨论这个话题可窥老易之可贵。
支持民乐,支持发扬国粹。
TOP
26#

对啊,老易对民乐的发展功不可没!
强烈支持民乐~~
TOP
27#

绝对不能用日渐式微来形容民乐的现在的状况

民乐还是深入人心的

以前不是有易有伍吗?他的民乐市场份额还是很大的
现在后起之秀ABC也是迎头赶上,高举振兴民乐大起旗
有的唱片公司虽然在这场振兴民乐的竞争中倒下去了,但是也是进了绵绵之力
有幸存于不败之地的 当是强者 希望我等聆听到你们制作的跟更多经典民乐唱片 丰富唱片市场
TOP
28#

大多数民乐唱片的市场销量很低,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前景。民乐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然而,“怎样发展民乐?”是目前,民乐艺术家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人受了功利的支配,把所谓的“新民乐”炒得沸沸扬扬。这些人所谓的“新民乐”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民乐曲目与MIDI杂糅起来,原曲的意境荡然无存,呈现给人们的是功利、是浮躁,这是对民乐的极大摧残与践踏,这不能不然我们这些民乐爱好者感到失望。我是支持民乐发展的,也不反对新民乐,但前提是必须有内涵、有意境。

庆幸的是有一些民乐功底深厚的大师,以艺术至上为本,努力探索民乐的发展之道,使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众多民乐大师中我看好张维良,张先后师从南派笛艺大师 —— 赵松庭、陆春龄和北派笛艺大师 —— 冯子存,深得大师真传。作为现今中国的笛箫名家,张一直致力于发展吹奏乐器,把箫的音域由原来的两个八度拓展到三个八度,成功地在传统竹笛上吹奏出24个半音,为埙谱了不少曲目并在一些电影中成功运用。他在雨果公司录制的《天幻箫音》是一个大胆的阐释,以“索、 真、卜、怆、幻、寞、玄”七个字作为曲名颇具中国哲理,曲目本身意境也颇高,在合理地结合了人声、钢琴、MIDI后表现力更强,当然如果MIDI能适当减少会更完美。《问天》作为全球第一张埙的专辑,所取得的成就自然高于《天幻箫音》, “问天、驼道、秋风、锅庄、飘零、相和、罗衣、苍莽、晨喧”,每首曲名都极具内涵 ,专辑的编曲大大减少了MIDI的运用,大量地启用了民族乐器(如,琵琶、古琴、洞箫、骨笛、鼓等等),韵味的提高也相应地提高了意境。在我的印象中,现有的新民乐专辑没有一张可出其右,可以说《问天》是一个典范,给民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真心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民乐作品
面世,使我们的民乐得以发扬光大!
TOP
29#

我有一篇关于国乐的文章。
因为是多年前写的,所以想充分再改一改再拿出来。
TOP
30#

谈到中国音乐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些感言.从我开始接触音响至今虽然不很长.但也有将近十年多.期间也搜集了将近千片的CD.但回想了一下.在我所有CD中.好象还没有所谓的正统的中国音乐吧.自己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到底原因为何.想了想.市面上如果要找片如此类的CD.还真的不得其门而入.归究其原因的话.其主要原因应是市场的关系吧.映像中.好象中国音乐一直是摆在较冷门的地方.且其出版的片数也有限.在加上会去购买此类CD的人.也必须对此类音乐有一定的研究.如此的恶性循环.因此便造成大多数人都对中国音乐一知半解.必竟较冷门的乐曲出版商是不会有兴趣的.(映像中好象大陆出版的CD较多)国内也有像温金龙等的演奏家(但其演奏的曲目也不是正统中国古典乐).其实我听音乐也并不是非什么不听或固定只听什么音乐.在我认为.只要音响有足够的水准.不管听什么音乐我都觉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若硬要说其缺点.也只能说听得习不习惯而已.所以像我买CD.(不管古典或流行)几乎很少买到从头到尾的曲目我都非常喜欢的CD.大都是两三首听过.其余的听着听着也就觉得好听了.所以我从不相信出版商所谓的曲曲动听等的话.(因为太过主观).若它换言之.以曲曲耐听的话.我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我觉得听一片CD也须要去习惯其风格与感觉.谈到刘仁阳先生.从本人阅读论坛开始.便相信他的才华.虽然他所评论的CD我也大多没有购买.但从刘先生的评论中.所获得的除了唱片的评论外.还有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也从中让我了解到欣赏一片好的CD该有的理念及精神.从阅读中虽然还没听到推荐的CD.但刘先生已先将其中的意境表达.我个人觉得.读他的文章.其推荐的CD好听与否在于其次.重要的是.从他听音乐中让我了解到.他对于演奏者.乐师.录音师..等等的尊重.实在让我非常感动.试问各位.您家的CD有多少是只听一次的装饰品.一张CD的出版.其幕后又有多少默默的无名英雄.相信很少人会将从CD店买回CD后.回家什么事也不做.专心的听完这片CD?由此看来.便可了解身为评论员.(不管评论硬件与软件)其专业的精神与热忱是值得敬佩的.虽然评论的结果.各界的认同结果并不一定相同.但唯一让大家一致认同的.便是他们的专业精神不是吗.
Joey.
论坛做的事情,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刘总编不必太客气,大可以大声说出来, 一方面是号召,另一方面则是让诸如我这样的论坛新读者了解一些论坛过去的光辉 和灿烂。
论坛如果真的做到了50周年,我相信我还看得到(嗯……再过四十年,我不过六十 多岁而已,还没有什么问题),到时将600册音响论坛摆出来,何其壮观!论坛可 能做不到50周年,但是只要论坛在一天,论坛对于中国音响圈子、音乐圈子的影响 力就不能小视。刘仁阳顾问的文章好不好?当然好,不但好,而且还是一流的文章 ,无论是内容还是深度,都是其它我读过的文章难以比拟的(音乐课本除外)。单 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论坛影响力更加深远了。
中国音乐的前途在哪里?我这样的小人物当然没有置喙的余地,关键是现在说话能 够得到社会重视的人为中国音乐说话疾呼,才是真正有用的。
关于中国音乐的讨论,我想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蒙论坛各位不弃,论坛不妨开始 为中国音乐写一些文章吧
GEORGE
o everybody:
就前几天George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提出以求各方指教。 何谓中国音乐呢?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不论任何在二岸三地所制作出来的音乐都叫做中国音乐呢? 就我浅薄的看法,几乎现在所有的流行音乐都是西洋音乐,只不过其歌词(恰巧)是中文罢了。 何以谓如此呢?就指现在年轻人最为流行的Rap而言,就算歌词是中文的,其乐曲形式,风格等等 有什么中国可言?Rock?Jazz?现在所买得到的流行音乐有哪一个是中国的呢?
邓丽君唱歌好不好听?费玉清好听吗?他们二位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音色一致 不管高低音他们的音色都一致-一样的柔和好听。所以我都很欣赏,但是他们的歌曲风格互异,涵盖 面都很广,你会去检视哪一首用中国传统编曲法所编而哪一首又是用西洋的方式去编的呢 ? 恐怕只有一件事是您所真正要求-----那就是这首曲子好不好听。
西洋音乐,尤其古典音乐的发展是其来有自的,交响曲的形式与编制绝对不是一日成形的 而且西洋乐器的各部份(如弦乐,管乐)音色因为较接近,所以适合合奏。中国乐器自古以来 就甚少合奏,只因各项乐器音色相去较远,合奏不易取得平衡。这不是孰优孰劣,只是合适与否 罢了。
所以我认为不要在说什么媚外这种事了,喜欢就听,管他是中国西洋,交响曲也好,阿吉仔也罢, 只要能达到听音响的乐趣,那不就够了?
才疏学浅,请多指教,谢谢!
tubahor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