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響初哥補習班 ─ 數位訊源選購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 6307|回复: 18
11#


鼓掌!

nice post  ^^'
TOP
12#

好文,实是我等初哥之福,L版辛苦了!
已打印。
TOP
13#

課程二
買啥器材來聽CD ─ 兼談CD唱盤的購買要訣

請問,當下可以播放CD唱片的家用器材有哪些?一體式或分體式CD唱盤,答對!……LD碟影機,答對!……DVD-Video光碟機,答對!……SACD及DVD-Audio唱盤,答對!……附光碟機及音效卡的個人電腦,答對!……附光碟機的電視遊樂器,答對!……當然,除了上述標準答案之外,還有不少器材,一樣可以播放CD唱片,像是Video CD放影機、多媒體CD-I等等等………,如果要完全清列的話,負責控制篇幅的編輯部,以及負責「配給」薪水的老闆,大概會聯合起來砍我。不過,由此您大概可以知道,在現在的社會中,要找一部可以播放CD唱片的器材有多容易了吧!

既然有這麼多器材可以播放CD,我幹嘛去買一部單功能的CD唱盤?

好問題,不過答案也很簡單 — 為了取得更好的聲音,而這也是深為音響迷最在意的一件事。當然,有了獨立功能的器材,使用上也會更方便一些。例如當您在使用電腦CD-ROM安裝程式的時候,假如有獨立的CD唱盤,就可以放些輕鬆的音樂來聽。

單一功能的CD唱盤真的會比較好聽嗎?如果是真的。為什麼?先請教您一句,在台北街頭塞車的保時捷跑得快,還是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裕隆跑得快?這也許可以表現出幾分音響器材設計的重點:再優秀的電子元件,也要在設計良好而暢通的訊號通路上,才能發揮實力。但一般的情形是,在相同的成本條件之下,功能愈複雜的器材,通常會使用更多的電子原件,卻未必能對電子迴路作更加嚴格的隔離措施。如此一來,電子元件本身因為規格誤差等種種因素,造成整個線路的污染增加,這種現象通常被音響迷戲稱為「多隻香爐多隻鬼」。另外,主動式的電子元件工作頻率通常很高,所以常常會產生些高頻雜訊,若沒有做好隔離的工作,這些雜訊將會彼此互相影響,使得整個電子線路的工作環境變差,而使得音響器材的聲音、或影像器材的畫質無法保持應有的水準。

請注意,上面那段文字強調的不是元件多寡,而是隔離措施是否作的完善。假如能提供隔離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規格優秀的電子元件,線路複雜的器材還是有發出良好聲音的本錢。

既然已經開了頭,我們就直接進入課程吧!

既然播放CD還是使用單一功能的CD唱盤較好,那麼如何選擇一部好的CD唱盤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算複雜。要一部CD唱盤好聽,就要提供器材內器材最好的工作環境,包括穩定的電源供應、盡量降低高頻雜訊對工作晶片的干擾。數位訊源對於電源的要求和擴大機不大相同,由於擴大機需要提供驅動喇叭所需的能量,所以需要很強大充足的電源供應。CD唱盤的電子元件則以IC為主,通常用不著多大的能量就可以工作。

但也正因為這些IC相當靈敏,過大的電流起伏都會造成其工作的不穩定。而一部CD唱盤的內部線路分為數位與類比二個部分,它們的線路對於電源要求也各不相同。一部設計完善的CD唱盤絕對不會在電源部分馬虎處理,如果是較高級的機型,可能會用上數顆變壓器 — 傳動系統部分使用一顆、數位線路部分一顆、類比線路部分一顆,甚至連電子顯示幕都有獨立的變壓器供電。雖然初哥使用的平價機種,在電源部分可能就沒有辦法這麼講究,不過設計較為嚴謹的機種,會耗費較多的心思在穩壓上。至於如何觀察一部CD唱盤的穩壓線路是否良好,老實說,這並不容易,不過如果您發現這部器材線路板上的晶片附近有著不少小電容,這可能就是在穩壓上比較用心的機型。

而要減少外界電波、以及內部其他晶片工作所產生之高頻震盪所帶來的干擾,方法也不少,最簡單的方式是使用能隔離電波的材質製造機箱,或是加厚機殼的厚度也有相同的功用。更嚴謹一點,可以用隔離雜訊的材質,將各個不同的工作線路隔開,或把晶片封裝起來。由於供應電源的變壓器在工作時常會發出很大的雜訊,所以有些較高價的器材往往會把電源部分獨立出來,另用一個機箱裝置。

數位輸出裝置是必要的嗎?

第一次買回CD唱盤,您會發現除了左右聲道的輸出端子外,還有標著「Digital Out」字樣的端子,長相可能和一般的RCA端子一樣,也可能是方方的形狀,這就是所謂的數位輸出端子。如果您上一堂課有專心上課,大概知道CD唱片上面紀載的是由數字組成的數位訊號。這些數位訊號,必需經過數位類比的轉換過程,才能成為我們所聽到的類比訊號。而CD唱盤的這個數位輸出端子,輸出的卻是純粹的數位訊號。

目前,會動用這個端子的音響迷,大概都是使用獨立數位/類比轉換器(DAC)的使用者,而DAT、MD這類數位錄音器材用家在進行數位對拷的時候,也會利用這個端子來接續。另外,在Video CD剛發展出來時硬體還不十分普遍,有廠商發行一種名為「黑老大」的解碼器,聲稱用一般的CD唱盤接續就可以看Video CD。事實上,這種器材就是一種數類轉換器。只不過一般音響用的數類轉換器解的是PCM的聲音訊號,這種「黑老大」則是一種MPEG 1的影音解碼器。看到這裡,相信您一定咧解,它也是接續CD唱盤的數位輸出端子。

是的,數位輸出端子的功用大概就是這些。對於平價的CD唱盤而言,由於傳動系統受成本所限,加裝數類轉換器後的聲音,不見得會比直接升級較高價的CD唱盤來得好。過去李陵兄就曾經說過,平價CD唱盤最好刪去不必要的裝置,將成本集中在聲音的改善上,而數位輸出端子就在他的「非必要裝置」的名單上。不過,如果您要進行數位錄音或是接續dts多聲道解碼器聽dts CD,還是得動用到數位輸出端子。只是請注意,MD的數位輸入端子通常用的是Toslink光纖,如果您的CD唱盤數位輸出只有同軸端子,恐怕只能用類比傳輸對拷了。

HDCD解碼功能是否需要

二年多前,有人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用以形容HDCD:「今年,您買不到沒有HDCD解碼功能的數類轉換器,也買不到有HDCD編碼的唱片軟體」用來形容這種規格硬體發展過於軟體的情形,可說是相當的貼切。不過,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數類轉換器在當年價格並不是很便宜,中低價位的一體式CD唱盤則多半沒有搭配這個規格,也讓HDCD的普及率遠不如知名度,而一直讓人有「有錢音響迷玩物」的印象。後來高容量CD(也就是現在的DVD-Audio與SACD)的企劃曝光之後,HDCD更是被視為提前出局的產物。很諷刺的是,此時一些硬體製造廠商卻開始生產附HDCD解碼功能的中低價位CD唱盤,小型的獨立唱片公司有愈來愈多的軟體支援這個規格,大型的國際唱片集團也開始發行少量擁有HDCD編碼的軟體。而這,正是當初制定HDCD規格集團的目的。

就我自己的經驗,使用有HDCD解碼功能的硬體來播放使用HDCD軟體,效果的確會比用一般CD唱盤來得好些。雖然具有HDCD編碼的唱片佔所有軟體總數量仍然未達「九牛一毛」,但可選擇的種類愈來愈多卻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我認為,假使同樣級數的機種,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機種貴不到一成,還是相當值得的。不過如果超過這個比例,就需要好好考慮了。

需要考慮到未來SACD與DVD-Audio的相容問題嗎?

一直到目前為止,市面上可以唱SACD或是DVD-Audio的中低價機種仍相當少,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提出來討論的必要。不過就我的觀點來看,這些規格能推出成熟的中低價機種,應該是在二、三年之後了。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挑一部您喜歡的CD唱盤,安心的聽音樂吧!等以後新規格的技術成熟了,正是您該換機的時候,再來努力思考這個問題。至於軟體的問題更是不用擔心,無論是SACD或是DVD-Audio,都是可向下相容的機種,您過去辛苦收集的唱片絕無變成廢物之虞,請安心。

<圖1>雖說新世代數位訊源已經登場,不過我們相信在二、三年以內,就純立體聲的聲音全面性表現成就最高者仍然非CD唱盤莫屬。

<圖2>數位傳輸介面幾乎是所有CD唱盤的標準配備,不過對於平價器材來說並不算非常必要,所以建議初哥們不要以此為選購依據。

<圖3>HDCD已經進入窮途末路之際,反而有許多軟體與硬體廠家開始大力支持它。同樣的,這不是絕對必要的配備,您大可以不用把它當作選購指南。

<圖4>D市面上極富音樂性表現的CD唱盤不少,而且有許多平價的好選擇,建議初哥們多花點心思好好的深入瞭解。
转自 音响论坛杂志
TOP
14#

呵呵,如果把L兄的杰作都打印出来的话,看来要联系一下打印耗材的批发商咯。
TOP
15#

确是好文。
TOP
16#

古古哥的电力可比我足啊!!
TOP
17#

嗯,不错,讲得挺好,适合我这个初哥!
就是太长了,我眼睛疼,看不动!
打出来放大字号慢慢看!谢谢L版!
TOP
18#

L版主是负责任的,敢做敢为,真是好哥哥。
TOP
19#

鼓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