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它狂 索尼三枪投影------ [复制链接]

查看: 3110|回复: 15
1#
用过的烧友 请谈谈三抢投影机
分享 转发
TOP
2#



特別企畫

三十萬元級投影機爭霸戰
SONY VPL-VW11HT VS. BARCO Cine 6

SONY VPL-VW11HT乃是10HT的後繼機種,儘管有著如同孿生兄弟般的外貌,然而內部從光學到電路幾乎是重新設計,到底它有多大的能耐?有可能向同價位的三槍投影機挑戰嗎?內建LIDO倍頻卡的BARCO Cine 6還能夠保有多少優勢?三槍投影機的時代是否真的快結束了?Cine 6可以收看BS Digital訊源嗎?
這一場單槍投影機與三槍投影機的戰爭顯然是不可避免了!這會是一場勢均力敵、抑或是一面倒的擂台戰呢?在此,我們將從BS Digital對決到DVD-Video訊源,發揮出兩部機器真正的實力所在,結果如何?請看本篇分解!

Part 1 製品特徵
性能全面提昇的SONY VPL-VW11HT
即使是入門級的Barco Cine 6也能享受BS Digital的優異畫質

Part 2  安裝與調整
BARCO Cine 6
SONY VPL-VW11HT

Part 3  畫質評析
深沈濃厚且豐富的色彩表現正是Cine 6的魅力所在
緻密、銳利而明快的風格,畫面愈大愈能彰顯VPL-VW11HT的實力

Part 4  總結
擁有良好遮光環境、PRO級玩家的選擇——BARCO Cine 6
追求高解析度畫面的選擇——SONY VPL-VW11HT
最后编辑leslie
TOP
3#

性能全面提昇的SONY VPL-VW11HT
陸怡昶

● 形式:三板式液晶投影機
● 液晶板:1.35型Poly-Silicon TFT Wide LCD panel、1,049,088 dots×3
● 鏡頭:手動對焦、1.2倍變焦鏡頭(f44.6~53.6mm/F2.2~2.5)
● 投影畫面:40~300吋(16:9、4:3)
● 光輸出強度:1000ANSI流明(16:9時)、750ANSI流明(4:3時)
● 電視系統:NTSC、PAL、SECAM、NTSC4.43、PAL-M、PAL60自動╱手動切換
● 解像度:750條(一般Video訊源輸入時)、1100條(Hi-vision輸入時)、1366×768(RGB輸入時)
● 對應掃瞄頻率:水平15k~80kHz、垂直50~85Hz
● 電源:AC100~240V、50/60Hz
● 耗電量:最大300瓦(待機時6瓦)
● 尺寸:395(寬)×168(高)×427(深)mm
● 重量:約八公斤
● 進口代理:新記(02-25633811)
● 參考售價:29.9萬元

   圖1     圖2       圖3      

若是在十年前,拿液晶投影機和相近價位的三槍投影機來作對決,我敢保證絕對會被人看笑話,撇開色彩不談,對比度當然不是三槍投影機的對手,更慘的是當時的液晶板開口率不佳、解析度差,甚至連光輸出強度都討不到便宜!可幸的是,當時的研發廠商並沒有放棄對於液晶投影機領域的持續努力,在這十年間,液晶投影機幾乎橫掃了整個簡報、即所謂「業務用機」的市場,再以輕量化、平價化、光輸出強度高的優勢持續蔓延到家庭電影院的市場。
然而當我們試過無數的單槍投影機後卻發現:市場是現實的!由於液晶投影機的出貨量在簡報市場遠高於家用市場的銷售量,因此不論是液晶板或者是成品,仍是以業務用機為出發點,九成五以上的液晶投影機用的都還是4:3的液晶板,在看寬螢幕比例的DVD電影時,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液晶板是在「無用」的狀態。再者,業務用機所強調的是「亮不亮有關係」,一切以光輸出強度為優先,至於AV玩家在乎的色彩正確性、黑色夠不夠深沈的問題,幾乎都不在考慮之列,廠商頂多應應景,讓它能夠輸入色差信號就算仁至義盡了,您曾經聽說過有所謂的「家用液晶投影機」嗎?當然有,只是少得可憐罷了!像是前幾年Sharp出品的XV-Z4000、Z4050、Z5000(以上皆為4:3機種,沒有RGB輸入,故稱為家用機),至於近兩年來最轟動的熱門機種,則莫過於SONY VPL-VW10HT了。

針對VW10HT的缺點作改善

VPL-VW10HT於1999年11月於日本上市,它最大的特徵就是配備了三枚解析度為1366×768的「Wide XGA」16:9 TFT液晶板為顯像元件,若是純粹就解析度來看,它已經遠遠超過DVD-Video訊源的需求,在當時VW10HT已經配備了「DRC-MF」四倍密度的倍頻功能,可將原有的DVD-Video軟體影像的解析度提昇,但是若要真正的發揮實力,在BS Digital於去年12月正式放送之前,唯有當時的MUSE訊源,而在BS Digital正式開播後,則更顯出VW10HT的價值所在。照這樣說來,VW10HT應該是很完美的機器,為何本刊當時不給它入榜「年度器材」呢?我不否認VW10HT確實是「殺手級」的製品,但是很不幸的,它還不夠完美,其中較為明顯的缺點有三:
1. 黑色不夠深沈,這正是我為何要建議VW10HT玩家最好是加掛ND(減光片)的緣故。
2. 色彩不夠正確,整體色彩偏綠色調,紅色也不夠純,即使是進入Service Mode(維修模式)重設RGB Gamma,結果仍不盡理想。
3. 燈泡壽命不夠長。
以上所述,我們都看到了,SONY的研發工程師們當然也心裡有數,因此在VW11HT上市的消息一出,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它到底改善了多少?

徹底改善黑色不夠深沈的問題

如果您只是從解析度的數據上與外觀來看,或許您會對SONY VPL-VW11HT有點失望,因為它的解析度(1366×768)總像素數約315萬和VW10HT相同,就連外觀看起來也幾乎是一模一樣,您想想看,事隔兩年SONY會一點長進都沒有嗎?當然不可能!前面我已經說過VW10HT的缺點,其中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暗部表現的問題,正所謂「光學系的問題就要從光學方面作解決」,難不成要在機器裡面加ND片?別開玩笑了!如果只是這麼簡單,只要將光源(燈泡)調暗一點不就成了,這樣的雕蟲小技怎能稱得上「改善」?
讓我先從基礎說起:液晶板之於液晶投影機正如幻燈片(正片)與幻燈機之間的關係,而液晶投影機的顯像則是靠著「控制像素遮光率」的多寡來決定,這就是說,如果您希望得到深沈的黑色,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讓分別負責R、G、B的三塊液晶板「完全遮斷」光源。在上一代機VW10HT身上,由於液晶板的遮斷能力較為不足,且RGB三原色光中,G佔了最大的比重,因此不可避免的在該機畫面的暗部有綠色光的「滲出」。本次的VW11HT則是改用了新的1.35吋液晶板,儘管像素數相同,但是在遮斷能力方面卻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想見此舉會使得VW11HT的對比度明顯提高。
VW11HT不但換用了新的液晶板,同時也改變了從光源至液晶板的入射角度,這樣的作法是為了降低液晶板的反光。把反光降低可以提昇光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可以降低液晶板的反射光經多次反射與折射造成的雜散光,這就像是在荒山野嶺觀星一般,少了城市的光害,一些較暗的星星也看得見,相對的,在VW11HT身上也可望看到更豐富的暗部層次。

噪音超低

除了改進上一代機種的缺點,VW11HT當然還是要保留VW10HT的優點部份,其中的「CINEMA BLACK MODE」就是一例。當用家把此項功能切換在「ON」的狀態,本機的光輸出強度即從1000ANSI流明降低到750ANSI流明,這樣不但能讓畫面的黑色變得更為深沈之外,同時也能降低光源(燈泡)的損耗,提高壽命。更值得一提的是:當「CINEMA BLACK MODE」開啟時,由於光源的發熱量降低,風扇的轉速可以更慢、同時讓風切噪音降低。說到這裡,不由得讓我要誇獎VW11HT的噪音真的非常低,在一般模式下,VW11HT的噪音值為34分貝,當CINEMA BLACK MODE開啟後,更低到只有30分貝!這表示VW11HT真的考慮到AV玩家的需求,當它開機時,絕不會成為破壞音響系統音質的殺手。

抓出單槍投影機色彩不佳的根源

講完了黑色,我輩好「色」之徒最關心的莫過於色彩方面的表現。在本刊的讀者之中,肯定不乏調整投影機的好手,當您調整完色相、色濃度之後,如果畫面的色彩還是不能讓您滿意怎麼辦?那還用說?當然是調整白平衡與黑平衡啦!要是還不滿意怎麼辦?老實說,實在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決,頂多只能套上色溫補償的濾光片算是盡人事了。您知道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嗎?還是沿用前面說過的老台詞:光學系的問題就要從光學方面作解決。
回歸到問題的原點,在此我必須要說:單槍投影機色彩表現不佳的「禍根」,約有七成到八成是出在光源的身上,業務用機更是如此。這些年以來,在簡報用機市場上可以說是體積、重量、解析度與光輸出強度的競賽,特別是光輸出強度更是此間代理商注重的焦點,在這裡,我很不客氣的說:對AV玩家而言,我才不在乎你家的機器光輸出強度有多高哩!要是單槍投影機的黑色壓的夠低,就算投影機的光輸出強度只有200至400ANSI流明我也欣然接受!偏偏事與願違,目前多數的業務用機基於發光效率的考慮,選用的燈泡幾乎都是低耗能、高發光的高壓水銀燈泡,這種燈泡所發出的光譜並不完整,先天上藍色與綠色的比例較高,紅色則是相當貧乏,這正是一般的業務用機色溫偏高、紅色不準確的最根本原因。

光源與分色鏡全面升級

VW11HT既然身為「純種」家庭劇院機種,設計的考量顯然與業務用機不同,儘管從數據上來看,VW11HT和VW10HT似乎都是使用200瓦的UHP燈泡為光源,事實上VW11HT所使用的燈泡發光的光譜卻更為完整,尤其是紅色的成分。在此我有一個假設:要是VW10HT可以使用VW11HT的燈泡,要是VW10HT的用家換用VW11HT的燈泡,想必在色彩的表現會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喔!關於這一點我們還要進一步再查證,有興趣的玩家們若有可靠的答案請您來電告知本刊編輯部,我們將會在雜誌上公佈。此外,VW11HT的燈泡的壽命也比VW10HT更長,在CINEMA BLACK MODE 「ON」的狀態下,VW11HT的燈泡的壽命為3000小時,VW10HT則是2000小時,足足提昇到原先的1.5倍。
三原色光的純正與否,不只要有好光源,對三板式液晶投影機來說,還有兩枚關係重大的光學組件——分色鏡(dichroic mirror),分色鏡的功用是將光源的白色光轉換成為R、G、B三原色光之後,再分別送進三片液晶板作顯像,此番從VW10HT進化為VW11HT,分光鏡也重新設計、完全替換,無非是希望色彩表現更上一層樓。

加入2-3 pull down機能

以往在使用VW10HT時不難發現,當您使用一般「非電影類」的DVD以480i輸入時,經過它DRC-MF的倍頻處理之後,畫面的細膩度相當不錯,然而若換成電影軟體時,畫面卻有鈍化模糊的現象,和非電影類軟體相比,畫面的清晰度有頗大的落差。為此,新款的VW11HT特別加入了2-3 pull down機能,特別針對電影軟體作處理,清晰度得到有效的提昇,這對平時以收看DVD-Video電影軟體的玩家而言應是一大福音。
VW11HT還有一項特異功能是針對HTPC的用家設計的,以往大多數的投影機在連接PC播放DVD影片時,僅能以4:3(P&S或Letterbox)模式對應,這對於寬螢幕電影DVD軟體的垂直解析度是一大傷害。而VW11HT在RGB輸入時,卻能夠切換畫面比例,直接以16:9對應寬螢幕電影軟體,此時PC的輸出需切換在SXGA的狀態,所需添購的附件僅僅是一條Mini D-sub15p→5RCA的Cable而已。

到現在您還認為VW11HT只是VW10HT的衍生機種嗎?我一點也不這麼認為。舉凡光源、液晶板、分光鏡、內部光學系統、驅動電路、I/P轉換電路……VW11HT幾乎完全都是全新設計、重新開發的,僅僅只有投影鏡頭組與機殼和VW10HT相同而已,您要是想拿VW10HT的性能來「想像評估」VW11HT的表現,那就大錯特錯了!到底它的畫質表現如何?我在後面會有更完整的說明,不過您要是看到本篇前面掛出的「最佳推薦」標示,大概多少也心裡有數了吧!
即使是入門級的Barco Cine 6
也能享受BS Digital的優異畫質
劉漢盛

●光輸出強度:1000流明、140ANSI●對比度:1000/1●解析度:Video或HDTV輸入時800 TV Lines、電腦訊源800×600●鏡頭:F1.18無Color Filter、光學解析度8lp/mm●陰極射線管:七吋靜電聚焦液冷管●RGB頻寬:20MHz●掃瞄頻率範圍:水平28-38 kHz、垂直50-60 Hz(自動鎖定)●幾何失真:小於±3%●參考售價:29.9萬元●代理:巴可(02-29578357)

   圖1      圖2      圖3      


Barco Cine 6是一部平民化的三槍投影機。去年,假若我這樣說,我想我的心裡真正的意思是:它只不過是預算不足者的堪用品而已。可是,現在我這樣說時,我心裡想的是:這是一部可以讓平民真正享受到色彩魅力的三槍投影機。為什麼從去年到今年,我對Cine 6的心態會有這樣的轉變呢?老實說,這一切都是因為BS Digital節目的關係。去年,我看Cine 6時所能用的訊源只有DVD。今年,除了DVD之外,我還看了BS Digital,正是BS Digital把Cine 6的真正實力發揮出來了。

沒有完美的器材,必須學會取捨

或許讀者會奇怪,Cine 6不是在去年就已經評論過了嗎?為什麼現在又再炒一次冷飯呢?其實,這是因為編輯部想要找一部與SONY VPL-VW11HT液晶投影機價位相當的三槍投影機,作為相互比較的小特集,所以才想到要用Cine 6。在此我要先申明,我們做相互比較小特集的目的並不在於把其中一部鬥臭鬥垮,而是要清楚的告訴讀者,這二部不同性質的投影機各有什麼優缺點。就像好我們在選購汽車時一樣,明知各種汽車都有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但是我們只能從其中選擇一輛。當您選擇了SONY VPL-VW11HT,總會有選擇它的理由,但同時也難免無法得到Cine 6的優點。同樣的,當您選擇了Cine 6時,也就注定了要因為Cine 6的好處而包容它的某些缺點。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聖人,也沒有完美的器材,我們總是要學會取捨才行。
Cine 6是一部七吋管三槍投影機,它採用的聚焦方式為靜電聚焦,鏡頭以玻璃與塑料混合,鏡頭與映像管之間以冷卻液體耦合。在鏡頭上的機械聚焦(Focus)調整方面,它比一般七吋管還簡單,只有一個整體的聚焦調整,不像別的七吋管,可以分為中央區聚焦調整與邊緣區聚焦調整。我不知道為何Cine 6要改為單一聚焦調整?以前Barco的七吋管機種也都允許中央與邊緣二種調整,或許Cine 6所用的鏡頭不需要邊緣聚焦調整吧!

電磁聚焦與靜電聚焦的差別

在此我要稍微解釋電磁聚焦與靜電聚焦的差別。所謂電磁聚焦(Electro-Magnetic Focus)就是利用一個強烈的磁場來控制映像管裡電子束的「集束」與「行進路線」,通常我們可以在映像管上看到以銅線纏繞的巨大線圈,我們稱之為水平偏向線圈與垂直偏向線圈。當線圈通電之後就會產生磁場,藉以控制電子束由映像管底部打擊到螢光體的集束能力路徑。而靜電聚焦(Electro-Static Focus)則是利用水平偏向板與垂直偏向板高壓所產生的電場來控制電子束的聚焦與路徑。
到底是電磁聚焦比較好、還是靜電聚焦比較好?事實上是電磁聚焦比較好。為什麼?因為在線圈「磁場」的作用下,映像管中的電子無論是快速電子或慢速電子都會朝一個點集中,所以可以得到最好的聚焦作用。而靜電聚焦在「電場」的作用下,不同速度的電子無法完全集中在一個點上,所以聚焦能力不若電磁聚焦來得精準。
雖然我們都知道電磁聚焦比較精準,但是因為電磁聚焦需要比較長的映像管頸長來安置水平與垂直線圈,所以映像管要比較長,這樣一來成本就很高。而靜電聚焦因為不需要在管頸安置線圈,所以映像管可以做得比較短,成本也比較便宜。因為成本的考量,目前大部份的七吋管都採用靜電聚焦,八吋管以上的機種則採用電磁聚焦。或許您要問,從三槍投影機的外表可以判斷是電磁聚焦或靜電聚焦嗎?當然可以,除了以七吋管或八吋管來判斷之外,您還可以用投影機的長度來判斷。通常靜電聚焦的機機身比較短,就像Cine 6一般;而電磁聚焦的機身則長很多,就如Cine 8或Cine Max一般。

1080i與720p的區別

Cine 6的頻寬至38kHz,理論上可以再生BS Digital 1080i的規格。不過,在還未真正接上BS Digital之前,我們著實有點擔心,我們擔心Cine 6雖然頻寬夠,但說不定無法鎖定BS Digital的頻率。結果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Cine 6接收BS Digital的情況非常好,沒有絲毫不穩定的情況。在此我順便解釋一下怎麼判斷投影機掃描頻寬可以接受什麼規格的節目訊源。我們以NTSC 實際有效掃描線數480i為準,480i需要15.7kHz的水平掃描頻寬,如果要倍頻成為960i,就需要31.4kHz的頻寬(一般會寫成31.5kHz)。依照這種計算方式,1080i需要多少頻寬?請您拿計算機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1080i大約需要35.5kHz的頻寬。由於Cine 6的頻寬有38kHz,因此接受1080i的BS Digital沒有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另外一個問題來了:到底720p需要多少頻寬?其實計算方法相同,您可以把720p當作1440i來看(這中間當然有實質差異,不過可以暫時不管),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720p需要比1080i更高的水平掃描頻寬,也就是大約47kHz就夠了。而Cine 6並未涵蓋到47kHz,因此若有D4訊源,在BS Digital tuner上要設定在D3輸出。
到底1080i與720p這二種HDTV系統各有什麼優缺點呢?為什麼有的節目採用1080i來錄製,有些則採用720p呢?以技術與成本來說,1080i系統比較容易達到,成本也較低;720p技術要求較高,成本也較高。以影像品質來說,假若播放的是動作比較緩慢的節目,1080i可以應付自如。但是,如果是快速動作的影像(如運動節目),交錯掃描的影像品質就不如循序掃描了。以目前日本BS Digital節目大多屬於動作較緩慢的節目來看,採用1080i是最實際的作法。不過,如果老美要看運動節目,720p的品質就要遠超過1080i了。
看到這裡,我想您以後一定不會再困擾於到底我的顯像器能否接收HDTV節目了,只要用簡單的算數稍微計算一下,再查一查自己顯像器的水平掃描頻寬就知道了。同理,您想知道自己的顯像器能否接受P-Scan輸出的DVD唱盤,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估計一下就知道了。
在這裡還會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從顯像器的水平掃描頻寬數字來看,應該可以接受倍頻或P Scan,但是實際使用時卻無法接受訊號。這是因為該顯像器機內沒有接收倍頻或P Scan相關介面所致。這點Barco的三槍投影機做得很好,它們不需要加裝接收介面就都可以使用了。您知道嗎,Cine 6甚至還可以接受已經屬於昨日黃花的日本Muse系統。當然,前面也已經說過,Cine 6也可以接收HDTV。

對比值的正確觀念

亮度值、對比值、色濃度值與顏色值的調整雖然已是老生常談,但是對於Cine 6卻非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Cine 6的光輸出不高,大約只有140ANSI流明而已。如何利用這樣的光輸出調出夠水準的畫質表現就變成非常重要了。在此我要告訴您,對比值絕對要小心控制,不要濫用。我的意思是:對比值儘量不要調得太高。為什麼?因為對比值的調整意味著映像管高壓部份的調整,對比值調得越高就表示電壓越高。太高的電壓除了會導致映像管壽命減短之外,還會讓電子束的聚焦能力崩潰,以至於劣化了影像的聚焦能力。如此一來,您本來想藉著調高對比值來把影像表現得更清楚,現在反而變成影像越來越模糊。
亮度值與對比值看起來好像都是把畫面亮度提高,實際上卻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亮度值決定的是「黑」的基準點,對比值顯示的是「白」的最強點,這「黑」與「白」之間的範圍就是最寶貴的明暗動態範圍。在這個明暗動態範圍之間,我們可以用非線性放大特性的Gamma來決定到底要在何處讓層次表現得更好,Cine 6的Picture Tuning選項裡就有Color Balance色平衡與Gamma的調整,這是非常專業的用家調整,同時也是與畫質有絕對關係的二項調整。所有Cine 6的用家應該用自己熟悉的節目訊源練習這二個重要的調整功能。如果不懂得調整,那就辜負了Barco工程師的苦心了。

H & V Size的妙用

在Barco的三槍投影機中,都會有H &V Size的調整,Cine 6當然也有,這種水平與垂直尺寸的調整功能對於獲得正確畫面比例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Anamorphic橫向擠壓處理的訊源更是重要。雖然這種調整功能我在新視聽中已經講過很多次,但是我相信仍然有很多三槍投影機的用家不懂得如何應付Anamorphic訊源,以至於每天都在看拉長的影像。或者是,只能用Letter Box模式來看解像度已經被減損的節目。目前,幾乎新推出的DVD影片都經過Anamorphic處理,假若您用的是三槍投影機,又想看到正確比例以及沒有減損解像度的影像,那就必須利用Cine 6的垂直水平尺寸調整功能了。
在使用這個功能時,我請您先隨便用一張影片來觀察以下動作的結果:當您把影像以垂直壓縮方式壓扁時,您會看到掃描線之間的黑色線條越來越淡,畫面亮度越來越高,畫質也越來越細緻,這就是三槍投影機老手經常用來提昇畫面亮度與細緻程度的手段。利用這種方式,我們挑選一張確定經過Anamorphic處理的影片來播放,然後藉著垂直與水平尺寸調整的功能,把影像比例經過「壓縮」的動作來求得最正確的比例(例如2.35:1做1.85:1)。調好之後把這組調整記憶設定,以後只要播放Anamorphic影片就用這組記憶。當然,您另外還要用一張沒有經過Anamorphic處理的DVD調一組記憶起來。這樣,您不需要有寬螢幕電視,也可以在三槍投影機上得到沒有減損解像度的Anamorphic影片了。請記住,雖然您可以用Letter Box模式來看Anamorphic影片,影像依然不會被扭曲,但是您所看到的解像度已經大幅衰減了。
以上我把Cine 6的一些重點再說了一遍,主要是想告訴讀者,Cine 6雖然是Barco的入門機種,但是各種該有的高級功能調整一點都不缺。而且,如果能夠仔細調整,無論是看DVD或BS Digital都可以得到讓人滿足的畫質,尤其是BS Digital節目。
最后编辑leslie
TOP
4#

三十萬元級投影機爭霸戰
SONY VPL-VW11HT VS. BARCO Cine 6

BARCO Cine 6
劉漢盛

   圖1      圖2      圖3      



安裝

在安裝這方面,您幾乎可以不必費心,因為台灣Barco的政策就是無論誰賣的,他們都派技術人員到府安裝調整,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確保所有的用家都能夠看到Barco投影機該有的畫質表現。只要您買了Barco三槍投影機,工程人員會依照原廠規定把投影機安裝好,並且做好基本幾何圖形與收斂調整。用家真正要做的是當收斂跑掉時(經常打出柵格圖來檢查),自己要動手把三色收斂重新調回就好。


銀幕的選擇

一般人對於銀幕的選擇往往不知如何下手,總以為銀幕增益越高或越低就越好。其實,銀幕增益的高低與表面材質的選定要與投影機的種類、上投或平投或下投(背投情況在一般家庭中很少見)做充分的配合才對。舉例來說,液晶投影機與DLP投影機的光輸出都很高,因此不需要高增益的銀幕,嚴格來說增益為1的銀幕就足夠了。重要的是,由於這二種投影機的光輸出很高,因此假若銀幕表面的塗佈物不均勻時,您將會在畫面上看到許多不均勻反射的細微亮點。這些亮點會讓畫面看起來髒髒的,破壞畫面的細緻感。尤其當影像快速移動時,會產生畫面影像前面蒙上一層不透明骯髒層,嚴重破壞了畫質的透明感。
話說回頭,假若您使用三槍投影機,最好採用增益在1-3之間的銀幕。為什麼不選擇更高的增益呢?增益越高不是能夠讓畫面亮度越高嗎?沒錯是如此。但是,增益越高視角就越窄,這個常識您一定要有。

打多大的畫面尺寸

任何三槍投影機都「號稱」可以打到二、三百吋,不過在家庭中,不可能會打那麼大的畫面。以一般家庭而言,七吋管最適當的畫面尺寸大約在120吋以下(無論是4:3或2.25:1),假若要求得比較好的畫面亮度與畫質細緻程度,100吋是更好的尺寸,再小倒沒有多大必要。要知道,假若您打2.35:1 100吋,畫面高度就等於1公尺,此時您最佳的觀影距離至少要離銀幕四公尺以上,能夠有5公尺最好。您知道太近看有什麼壞處嗎?第一、畫質不夠細緻,因為視覺還無法把「影像拼圖」融合一體。第二、畫面左右二邊超出水平視角之外,視覺無法涵蓋畫面全景。在此我還要提醒您,Cine 6一定要全遮光,尤其銀幕正對面如果有窗戶時更要完全遮光。


色平衡的調整

這是使用三槍投影機最重要的調整,假若您無法把色平衡調整好,那就乾脆不要使用三槍投影機,因為三槍最迷人的地方就在色彩表現,尤其是Barco的三槍投影機。在此我要告訴您,色平衡調整的成敗關鍵完全在於用家對色彩的經驗與品味。假若對色彩的經驗不足,或者對色彩的品味不夠,不可能能夠調出正確又具有魅力的色彩。
Barco投影機的色平衡都分為白平衡(Gain)與黑平衡(Cut off)二項,而且紅綠藍分開調整,因此可以得到變化多端的色彩。在此我把調整色平衡的經驗簡單告訴您:第一、先以測試片的SMPTE色塊圖把色濃度與顏色值正確調好。第二、選出我經常推薦的膚色表現優秀的DVD,以它為材料開始進入色平衡調整,調出粉嫩白裡透紅的膚色。第三、盡量不要動綠色部份,先就藍色與紅色去更動,保留綠色的調整作為最後微調用。第四、每次調整之後就把柵格圖打開來觀察,柵格圖越接近白色越正確。第五、每次調整到比較滿意的膚色時,就先把各項數值記錄下來,以備最後比較選用。第六、最後,一定要用各種不同的DVD來檢驗調整結果,這樣才能求得最中性的色彩表現。


SONY VPL-VW11HT
陸怡昶


安裝

本機的安裝十分簡單,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盡可能將投影機擺正,因為這是一部高解析度機種,且變焦鏡頭的廣角端較為敏感,假使投影機的擺位偏左或偏右,將會使畫面左右的高度不相同,且會造成兩側畫面解析度的減損。至於俯仰角方面,別擔心,本機有數位式的Keystone修正,但若考慮畫質,仍應儘量不採俯仰角。

銀幕的選擇

現在的液晶投影機不怕不夠亮,就怕畫面的黑色不夠深沈而顯得輕浮,因此我還是建議VPL-VW11HT搭配低增益銀幕,最近我知道國內有人引進Stewart GrayHawk這一款增益只有0.85的銀幕,假使用家預計投影的畫面尺寸是在80至100吋(16:9比例)使用GrayHawk是極為適合的。若想投影到120吋以上(至160吋),則可以考慮選用增益1.6至2.3的其他製品。假使找不到16:9比例的銀幕,也可用4:3銀幕替代,僅使用下方或上方的四分之三,原則上仍是以觀賞16:9畫面為主。

重要調整機能

以下我就以圖解的方式為您說明本機的重要調整機能與調整方法。

圖片  想看BS Digital嗎?先到Menu的SET SETTING選項將色差輸入定義為「DTV YPBPR」再說吧!本機可以直接對應1080i與720p的信號,相當於BS Digital的「D4」等級。

圖片   本機可自訂六組影像調整記憶,若要使用此功能,請將「VIDEO MEMORY」功能開啟。

圖片  這是BS Digital高畫質訊源輸入下的影像調整選單,連色相、銳利度和色溫都可以調整喔!

圖片   在色溫調整的部份,可選高色溫、低色溫與多組CUSTOM檔位。然而用家卻不能夠直接去定義三原色的比例,假使要動到這個部份,還得進入SERVICE模式。

圖片  這是本機輸入480i信號時的選單,這時候您可以選擇DRC-MF的四倍密度或循序掃瞄兩種模式。前者的畫面較為細緻,後者則較為安定。

圖片  VW11HT有七種畫面比例模式,若是收看寬銀幕比例的DVD-Video軟體,我建議設定在「FULL」。

請將「CINE MOTION」設定在「AUTO」的位置,如此在觀賞電影軟體的時候,本機會自動辨識執行「2-3 pull down」的機能。

進階調整

想進入SERVICE MODE進一步設定色溫嗎?請依序按下:「ENTER」、「ENTER」、「▲」、「▼」、「ENTER」,此時本機會詢問是否進入維修模式,選「YES」。

圖片  再按下「MENU」時,您會發現MENU左方的選項變為六個(原本是四個),這就表示您已經進入維修模式了。

圖片    選擇最下面的圖標「W/B ADJUST」,再選擇CUSTOM的任何一組,按下「ENTER」。

圖片   別急著調整,先把原始數據抄下來。「GAIN」調整的是畫面亮部的三原色混合比,相當於白平衡調整。

圖片   在上一個畫面連續按「▼」,就出現這個畫面。還是先將原始數據抄好,「BIAS」調整的是畫面暗部的三原色比例,相當於黑平衡調整。

調整完畢後,再把數值記憶起來。


Part 1 製品特徵
性能全面提昇的SONY VPL-VW11HT
即使是入門級的Barco Cine 6也能享受BS Digital的優異畫質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

深沈濃厚且豐富的色彩表現正是Cine 6的魅力所在
劉漢盛



要說明Cine 6的畫質表現,我必須分開二部份來說,第一部份就是以Cine 6來看BS Digital的表現;第二部份就是以Cine 6來看DVD時的畫質表現。去年,我就已經看過Cine 6,對於Cine 6的印象相當好,以價格價值比來說,我認為它的畫質表現應該是相當高的。當然,大前提是使用者必須要內行,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該有的畫質表現。

LIDO倍頻卡的真本事

這次,我又重看Cine 6,在觀賞DVD的部份,由於Cine 6還是使用原來的LIDO倍頻卡,因此在倍頻表現方面與去年相同。不過,由於這次台灣Barco派了二位工程人員來調整,其內部的電子聚焦以及光輸出方面都有更正確的表現。經過我仔細觀察,發現這次所看到的畫質比起去年第一次看時還好。別的我不敢說(因為去年的印象無法明確的與現在所看相比),但是我可以說在畫面雜訊方面一定有改善。因為這次我所看到的畫面雜訊非常的低,連走到銀幕前面仔細端詳都只看到一點點的騷動而已。這種雜訊很低的現象不僅看BS Digital時如此,連看DVD時也有很大改善。
當我看DVD訊源時,LIDO倍頻卡發揮了讓畫面細緻的功效,「海中顏面博覽會」中,那些水中生物的形體雖然被放大很多,但是魚皮的質感細緻真實,輪廓的邊緣相當圓順,鋸齒狀的負面表現很輕微。在海水的透明感襯托下,水中生物的色彩顯得相當鮮活,尤其那些珊瑚、蝦、鰻魚以及奇形怪狀的生物色彩真令人懷疑水中生物會有那麼濃豔的色彩嗎?我不排除我們把色濃度調得稍微過濃些的可能,不過,有些訊源如果不把色濃度稍微調濃些時,看起來會比較淡然無味。

由BS Digital感受Cine 6真正的實力

基本上,看DVD訊源時,Cine 6的暗部層次表現難度比較高,一方面這是電影片的特質,另一方面也是DVD軟體規格上的限制。不過,色彩飽和度與色彩豐富性在看優秀DVD訊源時卻一點都不遜色。而在看BS Digital時,Cine 6的暗部層次表現就遠比DVD訊源時更好,當然這是訊源品質優秀所致(1080i),不過這也代表著Cine 6有表現出那麼的暗部層次的能力,表現不佳並不是它的錯。
BS Digital的畫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畫質細緻,畫面安定性很高,畫面亮度與明暗對比的動態範圍也比一般節目佳。此外,節目對色溫的反應很強烈,拍攝時色溫稍微不對,就會很明顯表現出來。用Cine 6看BS Digital的翠綠水草時,您會驚訝怎麼解像度的表現可以這麼好,那些水草以及水中的魚表現得就是照片般。而在看遠距離草原風景時,細緻的草叢、鮮豔的金針花、飄渺的晨霧、森林的層次都那麼的清晰。老實說,在這種1080i的訊源下,三槍投影機畫面的「充滿率」(開口率)優點完全盡顯無遺。想想看,液晶投影機的畫面上會有多少黑色柵格佔掉畫面?從這個方向思考,您就會知道用Cine 6(三槍投影機)來看高畫質訊源的優點了。
在看各種花的畫面時,雖然無法判定正確的色彩為何,但Cine 6所展現的色彩魅力肯定會讓您寧願相信那些花就是那種嬌豔欲滴的色彩,深沈濃厚的色彩表現以及豐富的色彩階層都可以清楚的在各式的BS Digital節目上看到。老實說,看了那麼多年的三槍投影機,很遺憾要到觀賞BS Digital訊源之後,我才真正看到了它們的實力。為此,我更堅信三槍投影機畫質的優勢,並且為以前的誤解感到抱歉。的確,連Cine 6在看BS Digital時都能夠有那麼好的畫質,我們真的冤枉了三槍投影機的工程師們。

三十萬元級投影機爭霸戰
SONY VPL-VW11HT VS. BARCO Cine 6

緻密、銳利而明快的風格,
畫面愈大愈能彰顯VPL-VW11HT的實力
陸怡昶


液晶投影機畫面的共同特徵就是會讓觀賞者乍看之下會有「眼睛一亮」的感覺,現在正在使用液晶投影機的玩家我相信已經比三槍投影機的用戶要多很多,大家對於這種「有朝氣」的畫面已經習以為常了吧!要是只把VW11HT只打60吋的16:9畫面,再把「CINEMA BLACK」關掉,看起來還真的蠻像是直視型電視呢!而且,我敢向您保證這樣高的解析度大多數的背投影電視機都辦不到,就我親眼所見,也僅僅只有兩部16:9 DLP背投影電視機有這樣的水準,它們的價格都高於一萬美元,若是您的空間不夠大,拿VPL-VW11HT打個60吋的16:9畫面還是很划算(以解析度來作評估),投射距離也只需要大於2380mm就夠了。您想我會只滿足於60吋的畫面嗎?

能打多大就打多大

於是我試著將畫面漸漸增大,這樣的動作是我試機的習慣之一,只要畫面的密度夠緊實,我就會再把畫面放大。一般的液晶投影機都會有一種「數位化」、物像輪廓生硬的感覺,將畫面放大後,輪廓的生硬感會降低,變得較為自然,但由於密度感不足而感到粗糙。有趣的是,當我使用VW11HT看BS Digital 1080i訊源的時候,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畫面放大,投影機退後、對焦再放大,再退後…再放大;到最後16:9的光域寬度已經把本刊視聽室的150吋4:3銀幕給填滿了,換算一下,此時16:9畫面的尺寸約為138吋,再適度把SHARPNESS調低,畫面物像的輪廓不但滑順而自然,密度感依然足夠,畫面的黑色變得更深沈。VW11HT擁有這麼高強的本領,我建議用家們在視聽空間與視覺舒適性允許的範圍內,畫面「能打多大就打多大」。

暗部表現優異

VW11HT作了許多的改進措施,在試用之前我認為暗部表現勝過10HT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實際測試時卻發現,VW11HT的改善程度比我預期的還要高:原本10HT暗部泛著的「綠光」幾乎是被一掃而空,再加上VW11HT重新設定的Gamma曲線,不但讓整個畫面變得沈著,不再有畫面輕浮的感覺,同時在較暗的畫面中,像是藍黑色尼絨布料的層次與質感,都顯得更為逼真。儘管暗部層次依然還是三槍投影機的拿手好戲,但是以VW11HT的暗部表現在三板式液晶投影機之中也是難能可貴的成就了。
在色彩表現方面,VW11HT和10HT有顯著的差異,其中差異最大的是10HT先天的色調偏綠、紅色不夠準確(有點接近橙色的傾向),而VW11HT則能表現出穩重的紅色調與純正的白色,一眼就可以看出VW11HT的色彩豐富程度遠勝於10HT。VW11HT的色彩個性並不是鮮豔的類型,反倒是接近SONY專業Monitor那一種不誇張、耐看的特質。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我還是覺得綠色的比重略高了一點,因此我進入「SERVICE MODE」,在GAIN與BIAS的地方把R、B的比例調重了一點(R調得比較重),調整過後,年輕女孩的粉嫩膚色有夠迷人!
在DVD-Video軟體的表現方面,由於11HT加入的2-3 pull down機能,在色差480i輸入狀態下觀賞電影軟體,清晰度比起10HT看似「輕微柔焦」的畫面進步太多了,以往我總是建議10HT的用家在看DVD電影軟體時,最好是用一部具備P-Scan功能的DVD直接用480p色差信號送進投影機,現在,我倒是建議11HT的用戶用投影機自身的倍頻就已經夠水準了。您要是不信邪,可以接一部具備P-Scan功能的DVD切換480i(以11HT作倍頻)或是480p(以DVD作倍頻)來個「超級比一比」,光是11HT還有「DRC四倍密」與「DRC循序掃瞄」兩種倍頻模式讓您選呢!
最后编辑leslie
TOP
6#

擁有良好遮光環境、PRO級玩家的選擇——BARCO Cine 6
劉漢盛

  圖片1


我看過各種類型的顯示器材,從直視型電視、三槍內投影機、DLP內投影機、LCD液晶投影機、DLP外投影機、D-ILA投影機到三槍外投影機。這些各色投影機都有它們的優點與應用上的必要性。不過,若純粹以畫質表現來論,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哪種顯像器能夠勝過三槍投影機。或許您會說七、八十萬的三槍投影機當然會勝過二、三十萬的液晶投影機等。不!在此我要說,就算是售價不到三十萬台幣的Cine 6,它在畫質上的表現也要勝過絕大部份的其他顯示器材。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當然就是色彩的表現。

三槍投影機仍然存有色彩的優勢

或許您要說,就算LCD或DLP、D-ILA的色彩表現還未到達最佳境界,直視型電視的色彩表現應該沒問題吧?尤其是Monitor等級的直視型電視。沒錯!假若您想看的是「非常正確的色彩」,Monitor等級的直視型電視可以有很高的表現。可是,那麼小的畫面,您能感受到多少的色彩感動力呢?老實說幾乎很少會感動的。唯有在大尺寸畫面下,色彩的魅力才會像擦身而過美女香水味,讓人忍不住要深呼吸。我想這種感受大概只有大尺寸畫面投影機族才能夠充分體會。
無論是觀賞BS Digital或DVD訊源,Cine 6總是表現出非常傑出的色彩飽和度與非常豐富的色彩層次。在這二方面,我認為無論是LCD或DLP投影機,要能夠與之匹敵者還很稀少。我想,色彩飽和度一般人很容易瞭解與判斷,這方面大家都會贊同我的看法。而在色彩豐富性方面,一般沒有經常觀看三槍投影機的人可能無法體會什麼叫做色彩豐富性。我常說,膚色是最難表現的部份,其實這就是色彩豐富性的大成。假若色彩豐富性不夠,膚色的表現就無法真正迷人。舉例而言,一部顯示器材只能顯出10種不同深淺的紅,而另一部顯像器卻能顯出20種不同深淺的紅,哪種的色彩豐富性比較好呢?當然是20種那部比較好。與LCD或DLP投影機相比,三槍投影機仍然存有這種優勢,就算Cine 6不是高階三槍投影機,它依然有這種優勢。

一定要在全遮光環境下觀影

Cine 6的光輸出不高,所以畫面亮度不高。不過,Cine 6的畫面黑色可以很深沈,因此,在畫質上仍然可以保有很好的明暗動態範圍。舉例來說,假若某部LCD投影機的亮部可以達到90,但是暗部只能下到40,明暗之間的動態範圍只有50。而Cine 6的亮部雖然只能達到70,但暗部卻可以下到0,因此可以得到70的明暗動態範圍。拿70來比50,我們的眼睛當然會認為Cine 6的畫面光澤與明暗層次表現得比較好。您知道嗎,人類的眼睛對於亮度很容易適應,只要有足夠的明暗動態範圍,不論投影機的光輸出是700ANSI流明或140ANSI流明都沒關係,眼睛都能夠很快的調整適應。唯一要注意的是,由於Cine 6的光輸出不高,所以一定要在全遮光環境下觀影。如果無法全遮光,我不贊成使用Cine 6,因為此時環境光線會大幅劣化Cine 6的明暗動態範圍。
綜合觀之,Cine 6在畫質上表現得最好的就是色彩飽和度、色彩豐富性以及明暗動態範圍。這三樣傑出的表現讓我看到有光澤、有透明感、有層次感的影像表現。在此我要強調光澤,演員臉上如果無法顯出漂亮的光澤,物體表現如果無法顯出真實的光澤,那就談不上畫質的美。此時,因為色彩飽和與階調豐富而散發出來的色彩魅力更不可能獲得。而Cine 6,雖然算是低價三槍投影機,但在正確的調校下,已經可以滿足所有人在畫質要求上的需求。


追求高解析度畫面的選擇——SONY VPL-VW11HT
陸怡昶

  圖片1


以參考售價來說,SONY VPL-VW11HT和BARCO Cine 6完全相同,有意購機者該如何作抉擇呢?我不否認,以色彩的豐富程度與畫面暗部的層次感來說,至今我所看過的任何一部單槍投影機都還不是三槍投影機的對手,這也正是BARCO Cine 6在此番比拼的最大優勢所在。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三槍投影機的畫質表現如何除了機器自身的能力之外,仍存在著兩個重大的變數:
其一是用家與技術人員調整的功力。這包括安裝、光學聚焦、電子聚焦、三色匯聚與色溫調整等等,前面四項嚴重關係著畫面的解析度,若是調整不當,三槍投影機的畫面實際解析度絕對低於廠方的標示數據。而色溫調整的結果也幾乎決定了投影機色彩的詮釋風格。
其二,三槍投影機由於光輸出強度較低,因此需要遮光極佳的視聽環境作配合,如果視聽環境遮光不良,三槍投影機不但無法彰顯暗部層次優異的特長,反倒暴露出畫面昏暗的缺點。

畫質受到調整、環境遮光的影響較低

以上的問題點,都是SONY VPL-VW11HT全然不用擔心的地方,單槍投影機沒有困難的調整工作,沒有電子聚焦、三色匯聚等變數存在,只要您把鏡頭的聚焦調整好,您就可以完全享用VPL-VW11HT高達1000TV條以上的水平解析度,實際畫面解析度的多寡完全取決於訊源種類,完全不受調整的因素所影響。純粹就數據上看,VPL-VW11HT的解析度亦略勝對手一籌。再者,VPL-VW11HT有著充足的光輸出強度,用家可以盡情使用更大尺寸的銀幕,涵蓋更寬廣的視角,帶來更大的視覺震撼力。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的用家視聽環境很難做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完全遮光,在這樣遮光並非十分理想的視聽環境之下,亦不會對VPL-VW11HT的畫面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當然,VPL-VW11HT在全遮光的環境下可以顯現出較佳的對比度,但是即使是在「後場開燈」的條件下,只要燈光不要直射銀幕,VPL-VW11HT還能有正常水準的演出。

用BS Digital訊源才能看到VPL-VW11HT的真價值

從這次的試機過程中,讓我充分地體會到SONY在提高製品完成度的決心與努力,尤其是這次SONY VPL-VW11HT在畫面暗部的灰階層次與整體色彩正確性的改善幅度極大,畫面中物像的立體感遠勝於以往,不只是徹底改善VW10HT的不足,同時又將以家庭劇院用途為主要訴求的液晶投影機推向一個畫質的新標準。在以往Hi-Vision訊源極為有限的市場環境下,VW10HT只恨「生不逢時」,儘管解析度數據傲人,卻經常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BS Digital有著眾多迷人的高畫質節目,趁此時,VPL-VW11HT的推出恰可符合「數位化」、「高解析度」新世代訊源的需求。也許當您只是觀賞DVD-Video訊源時,VPL-VW11HT的高解析度優勢並不明顯(與相近價位帶的三槍投影機作比較),然而只要一換上1080i(D3)或720p(D4)的BS Digital訊源時,VW11HT的解析度會明顯地高出一籌,顯現出720p「1:1完全對應」的真正價值。在此我強烈建議欲購VW11HT的玩家們,請您「務必要裝」BS Digital訊源,否則您看到的只是VW11HT的六成實力而已。

您的選擇是什麼?更好的色彩表現(BARCO Cine 6)?還是更高的解析度(SONY VPL-VW11HT)?在作抉擇之前,請先對您的視聽環境與調整功力先作評估,對於一般不具備高手級玩家調整功力、想把投影機裝在客廳的玩家而言,我的推薦的是畫面夠亮、夠細膩且容易調整的SONY VPL-VW11HT。
最后编辑leslie
TOP
7#

不管怎地我举双手投三枪一票 ---------------             因我为它狂
TOP
8#


 


豪華的8吋管
Barco Cine 8三槍投影機 <圖片>

文╱劉漢盛


8吋電磁聚焦三槍投影機,180/200/220ANSI流明三段可選擇,液體耦合、全彩可校正式鏡頭,水平掃描頻率15KHz-110KHz,垂直掃描頻率37Hz-210Hz,RGB頻寬120MHz,最高相容解像度1200TV線/1,600×1,200畫素,各類輸入端子齊備。全長1076mm,全高362mm,寬度590mm。重量:淨重67公斤。售價:90萬。進口總代理:台灣巴可(29578357)


自從Barco Cine 8推出之後,我就聽說我的Data 808s準備停產,顯然,我的參考三槍投影機已經「落伍」了。不過,想到Cine7、Cine6等都是比以前還更平價的機種,我還在期望Cine 8也是Data 808s的平價機種。結果當我看到Cine 8的規格之後,發現Cine 8的大部份雖然與Data 808s一樣,但是頻寬規格更高,而且還內建LIMO四倍頻卡,售價才90萬。所以,Cine 8無疑是比Data 808s更高階但價錢卻沒比較貴的機種。想到這裡,我就迫不及待想看看Cine 8的畫質表現,看看能否把Data 808s推下海。
Barco與Sony的不同哲學
經常比較Barco與Sony三槍投影機的人,都會發現Barco的影像聚焦能力與銳利程度不如Sony,不過在色彩的魅力上卻又令人難以忘懷,所以在選購時會陷入天人交戰的局面。其實這種差異來自於設計工程師受不同文化的薰陶、以及到底是把觀眾的眼睛當作「人眼」還是「鏡頭」有關。有關文化的薰陶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談的是「人眼」與「鏡頭」。
Barco的聚焦能力以人眼的正常視力為標準,人眼能夠看到多少細節,它的聚焦能力就模仿到什麼程度。在這種設計哲學之下,當我們與優質直視型電視比較時,常會覺得Barco影像的聚焦能力不夠鮮銳。事實上如果在一定距離之下,我們的眼睛是無法像在近距離小螢幕上看過那麼的細節與精準聚焦。而Sony就不同了,他供給我們的是「鏡頭」或「鷹眼」所看到的銳利細節,因為他們認為鏡頭能夠看到多清楚,銀幕上就要表現多清楚。
若是以「自然」這個觀點來評估,Barco的聚焦能力與銳利程度是「中庸」的,而Sony則是「超自然」的。這二種做法都有可取之處,就看用家是如何選擇的了。


果然不是省油的燈

左等又等,終於把Cine 8盼到雜誌社了。由於長期使用Barco Data 808s,所以對Cine 8的安裝操作調整過程非常熟悉,三二下子就把Cine 8架好,大體調整之後,就開始評估Cine 8的各項表現。一看之下,Cine 8果然不是省油的燈,它在看Video訊源的表現好過Data 808s,不過這是因為Cine 8內建LIMO四倍頻卡、而我的Data 808s只有LIDO二倍頻卡的關係。至於如果接電腦訊號呢?我並沒有接電腦訊號試過,不過想當然爾也會更好,因為它的掃描頻率與RGB頻寬更高。
雖然我已經認定Cine 8的畫質表現勝過Data 808s,不過後者的擁有者也不必失望到要換機,因為其中差異其實有限,而且我前面說過,還是因為LIMO與LIDO的差別。所以Data 808s的用家不必急於更換Cine 8,假若您真的要換,就要換更高一等級的9吋管機種,這樣才真的有大幅改進。在此告訴您,Cine 9也即將推出了,9吋管的魅力的確不是8吋管所能及的,唯有自己親自看過才能體會。

外觀完全一樣,遙控器更新

話說回頭,Cine 8的畫質表現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它的操控調整困難嗎?它的造型與前代機種有什麼不同?老實說,Cine 8的外表與808s完全一樣,除了機上所附遙控器的那個上掀蓋上打著Cine 8的型號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一模一樣。如果要說有什麼造型上的改變,那就只有遙控器的造型與操控按鍵改變了,新的遙控器更好用更方便更漂亮,不像Data 808s那種笨笨的造型。有意思的是手握式遙控器雖然改變造型,但是裝在Cine 8機身上的遙控器(不能說遙控器,因為是直接裝在機身上)卻仍然是舊型的,也就是說與Data808s一樣。為什麼不改呢?怎麼能改?我不是說Cine 8的機殼與Data 808s一模一樣嗎?既然如此,當然裝在機身上那個遙控器也要用舊型的,否則怎麼裝得上去?

Cine 8的特異功能
IRIS智慧幾何圖形與收斂自動調整:這種透過攝影機在45秒內把幾何圖形與收斂自動調好的裝置是Barco獨門絕技,它的精準率高達95﹪,剩下的5﹪再用手工調整即可。提醒您,啟動IRIS前至少要開機20分鐘,這樣投影機內部各工作電壓與映像管才夠穩定,調整出來的結果才會精確。
Motion Processing影片模式偵測處理:它可以辨識訊源為Video或Film,降低人工失真。也就是說,當您在看電影片時,要在選單內選取On,假如看Video訊源,就可以Off掉,如此這個線路就會自動產生3/2 Pull Down的功能。不過這是我「合理猜測」的,因為從說明書中沒有見到3/2 Pull Down的記載。
Video Equalizing視訊等化:這是更進一步更精確的Sharpness,它分為低、中、高三個頻段調整。頻了方便用家,原廠已經預設七種參數可供使用。假若您不滿意原廠設定值,也可以自己分段設定。
Noise Reduction數位雜訊衰減:顧名思義,當然就是降低雜訊的線路,在許多直視型電視上都有,不過Barco以前的機種並沒有,因此可列入它的特異功能。
Contrast Enhancement數位對比增強:增加對比的動態範圍。
Format Select格式選擇:其實就是不同調整參數的儲存。Cine 8每種訊源可以提供8組不同的參數調整儲存,讓您的畫質永保最佳。例如您可以設定8種不同的參數來應付各種影片的色彩表現。
Function Keys功能鍵:這些功能鍵在遙控器上,按下之後可以有五種(IRIS Touch-Up、Convergence Red on Green、Convergence Blue on Green、H&V Size、Color Balance)最常使用的調整功能會顯現,讓用家更方便。<圖2> <圖3>

再來,我們來談Cine 8的操控。並不是因為我長期是Barco的用家,所以我說Cine 8的操控很簡單很清楚很容易,它的選單邏輯的確寫得很好,您只要按照選單內的選項從頭到尾自己「旅行一遍」,應該也就知道它的操控方式了。簡單的說,就是選定選項後一直按Enter進入而已。在Cine 8的遙控器上,您看不到像Sony那麼多的按鍵,但是所有的操控功能都一目了然的顯現在那裡,不必找了半天還看不到某個按鍵在何處。尤其新的遙控器把幾個重要調整功能直接設在遙控器上,不需要一層層進入選單尋找,這讓Barco的操控更友善。

請找內行店家

有關Cine 8的詳細調整過程與功能在此我並不想說,因為以前我在「新視聽」就非常詳細的寫過了。在此我想要告訴您的是,買三槍投影機一定要找有經驗有能力的店家,他們才能夠從開始的裝機到最後的調整都幫您正確做好,並且有耐心的教導您相關知識。假若您找個半桶水店家,萬一投影機沒有裝水平怎麼辦?以後您看的畫面都會有點傾斜;萬一投影中心沒有投在銀幕中心怎麼辦?您必須把映像管內的畫面位置調高或調低,這樣映像管的利用會不完全;假若裝機距離與銀幕大小沒有搭配怎麼辦?同樣的,您的映像管利用率會降低,光輸出會減少。更慘的是,這樣的半桶水店家傳遞給您的知識可能並不正確,為您調出來的畫質可能也無法完全發揮投影機的實力。
其實,幾乎沒有人是自己吊掛三槍投影機的,也沒有店家會在吊掛投影機之後不把基本調整做好的。所以,用家要做的幾乎就是各種微調而已。不過可不要小看這些微調,它可是需要有相當好的投影機知識與對畫質、色彩的知識才能調好的。有關這些知識,新視聽過去講了很多,只要您是新視聽讀者,一面動手調一面回過頭去看那些文章,我想就會越來越瞭解三槍投影機的調整目的了。

與監視器、電漿做對照

現在,我們該來談Cine 8的畫質表現了。觀看Cine 8的時候,我曾經用電漿顯像器以及監視器來對照。老實說,電漿顯像器的高亮度真要讓Cine 8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而監視器對某些高難度的暗部層次表現也不是Cine 8能夠比得上的,不過這二樣弱點並不是Cine 8的錯,而是所有三槍投影機的弱點。可是,三槍投影機的大畫面震撼與真實感也絕對不是14吋的監視器或42吋的電漿顯像器所能企及的。事實上,我拿這二種顯像器來與Cine 8對照,為的並不是比高下,而是想藉由對照之下,以最快的速度把Cine 8調到相當程度的高水準畫質。
經由這樣的調整過程之後,Cine 8很快的就顯現出改有的水準。首先我要說Cine 8的LIMO四倍頻的確讓畫面細緻很多,而且畫面穩定性相當好,我打約110吋2.35:1畫面之下,都很少看到過分的騷動(小騷動難免)。再來,Cine 8的「色彩飽和度」仍然保有Barco的傳統,既飽和又迷人,同時又不會過分的強調。而色彩的豐富性更是Barco的看家本領,Cine 8在這方面也表現得很好。


要如何讓Cine 8畫質更漂亮?
一、 先按照測試片的標準規規矩矩調好:測試片的亮度值、對比值、色濃度值、顏色值以及鮮銳值是一個基礎,您一定要先按照標準要求去調。假若此處您不按規矩來調,不可能得到正確自然的色彩表現。
二、 修正亮度值與對比值:通常按照測試片標準值調好之後,您可能會發現畫面的亮度還不夠(與直視型電視比差很多),此時您會想提昇亮度值。當您提昇亮度值時,畫質也開始「白化」,物體表現的光澤也沒有了。其實想要增加畫面光澤或亮度的方法應該是把亮度值適度的下降,這樣反而會呈現更好的物體光澤與質感。要注意的是,亮度值與對比值是連體嬰,更動任何一項之後,另一項也要回頭調整。亮度值與對比值的調整對於暗部層次的表現能力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此要仔細來回調整,找到一個最佳點。
三、 進入色平衡調整:第一、第二個步驟完成之後,通常您可能不會滿意畫面上色彩的表現與物體表面的光澤,所以您必須進入色平衡的選項中調整。Barco的色平衡調整很精細,不僅紅綠藍都可調,而且還分Gain與Cut Off二種,加上調整值為0-100,所以您必須慢慢調。我的經驗是對照著監視器的色彩調整,然後再加一點自己對色彩的偏好,這樣色彩就會很美。當您把Gain提高之後,畫面的亮度也會增高,但同時顏色也會慢慢偏向紅或綠或藍。因此,到底要調到什麼程度就靠您的本事了。假若您沒有監視器可供對照,要怎麼調呢?老實說很難,無論是以膚色或自己喜歡的片子為準都會有偏頗。因此,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請店家用監視器對照調整之後,您先記憶到某一組Format中(不要忘了Cine 8每種訊源可記憶八組Format),以後您愛怎麼調都還會有比較標準的色彩可以叫出來看。
四、 慢慢而仔細的修正:剛啟封的三槍投影機並不穩定,當您調好幾何圖形、收斂以及各種參數時,在往後的二、三個月多多少少還會有變化,所以這段期間您不必急,慢慢調、仔細調,一定可以調出最好的畫質與色彩表現。

色彩的魅力要慢慢品嚐

您知道嗎,Cine 8的色彩飽和度與色彩豐富性組合之下所發出的有魅力色彩的確獨樹一幟,這也是Barco的最大賣點。這種色彩的魅力如果您有機會慢慢品嚐,就會瞭解的更深刻。假若您能夠拿「美夢成真」、「透明人」、「決戰時刻」這種色彩表現很特別的影片來看,就會知道我所言不虛。事實上我就是用這三部影片來測試Cine 8,當然Cine 8並未讓我失望。

LIMO倍頻卡
有人說Barco內建的倍頻卡不夠好,假若拿它與Farouja的昂貴倍頻器相比,我不反對。但如果說它不能用那就失之客觀,尤其LIMO四倍頻卡,它對畫質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只不過您要懂得用它而已。
Cine 8內建四倍頻卡LIMO。比較特別的是,LIMO可以有三種不同的四倍頻模式選擇,分別為60Hz 525Lines NI(60Hz就是垂直頻率,NI是Non-Interlace,也就是循序掃描,這個選項是二倍頻)、120Hz 525Lines NI(四倍頻)、60Hz 1050Lines NI(四倍頻)、120Hz 1050Lines I(I是Interlace,四倍頻)。到底這四種倍頻方式有什麼差別呢?尤其那三種四倍頻。我仔細觀察過,老實說沒有標準答案,好像用哪一種都可以。
要注意的是,假若您要使用四倍頻,觀影距離應該稍遠些,至少要畫面高度的5-8倍距離,這樣看起來就比較不會有柔焦的感覺。老實說畫面高度的5倍距離還嫌太近,此時您還會覺得畫面不夠細緻,有點模糊。有些人認為四倍頻太柔焦了,所以不喜歡。其實當您在用四倍頻時,觀影距離一定要夠遠,畫質才會既細緻又穩定,柔焦的感覺也會降低。<圖4> <圖5>

在膚色的表現上,Cine 8也毫無問題能夠表現出最迷人的粉嫩膚色。細緻粉嫩的膚色對許多液晶投影機與直視型電視、甚至電漿顯像器來說都是困難的事,然而對與Cine 8卻輕而易舉,問題只在於調整者對於膚色的認定而已。如果您看到一部Barco三槍投影機的膚色不夠自然迷人,我敢肯定那位用家的調整功力一定還不及格。要試膚色嗎,您可以用「危險性關係」(Cruel Intentions)那片來試,保證迷死您。

要命的毛衣

老實說,Cine 8還無法讓我完全滿意的地方是「紐約的秋天」片中開始不久、三分四十五秒處日本女孩推門進入餐廳時,日本女孩身上穿的毛衣。她身上穿的這件要命毛衣並不是黑色的,而是深褐色的,上面還有粗毛線織成的直條紋。我用這件要命的毛衣試過電漿顯像器、我自己家裡的Data 808S以及Cine 8,都「無法完全表現」出這件毛衣該有的毛料質感與條紋。為此,我曾經反覆調過多次,也都無法讓我完全滿意。在此,或許您會懷疑,既然我的Data 808S與Cine 8都無法讓我完全滿意,我怎麼會知道那件毛衣「完全滿意」時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才對?您忘了我們有Sony與JVC監視器嗎?還有,就算不是監視器,Toshiba 29Z90G直視型4:3平面電視也能夠把這件毛衣表現得很好。

毛衣清楚請告訴我

什麼?一部售價90萬台幣的三槍投影機會因為一件毛衣而敗給29吋的直視型電視?沒錯,在這方面我要承認的確如此,三槍投影機並不是萬能的,在某些地方不一定能夠勝過優質直視型電視。或許,您會說我真笨,把亮度值與對比值調高不就看得到了嗎?對不起!當您把這二個參數調高之後,雖然可以看到毛衣的更多細節,但是同樣的也破壞了畫面正確的黑色、亮度、光澤以及色彩表現。當然,我必須說這其中可能與我自己的調整功力也有關,或許也別人能夠在三槍投影機上清楚的看到這件毛衣的各種質感與花樣也說不定,如果有,請告訴我,讓我瞻仰一下。

Cine 8與Data 808s有什麼不同?
說來難以置信,Cine 8與Data 808s的淨重竟然都是67公斤,而且外觀也完全一樣。此外,映像管都是8吋,鏡頭也一樣是液體耦合、全彩可校正F1.06鏡頭;光學解析度、亮度輸出、以及大部份功能特色都相同。從這些相同的地方來看,我可以判斷Cine 8與Data 808s其實就是內部線路的改進,其餘應該都是一樣的。
到底這前後二代產品有什麼不同呢?我仔細對照過這二部投影機的規格,發現Cine 8的規格比較高,它的水平掃描頻率為15kHz-110kHz,而Data 808s則為15kHz-75kHz。Cine 8的RGB頻寬為120MHz,Data 808s是75MHz。Cine 8的電腦訊號解像度為1,600×1,200,Data 808s為1,280×1,024。除了這些規格上的不同之外,Cine 8的操控選單也與貓略微不同,大體說來調整功能更強,包括智慧型自動收斂調整IRIS都由第二代改為第三代,不過主要調整功能是相同的。對了,還有Cine 8的遙控器比貓還要好用,模樣也比較摩登些。而且,Cine 8的接駁端子竟然也有鍍金,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從以上資料看起來,我們可以知道Cine 8並不是Data 808s的廉價版,而是改進版。


除了這件要命的毛衣之外,其實Cine 8對於「紐約的秋天」中許多高難度的暗部層次表現得都不錯,具有8吋管投影機的水準。甚至「美夢成真」中地獄裡的各種暗部層次表現以及男女主角的深色服裝布料質感都沒問題。總之,對於這件毛衣,我還不敢下定論到底是Cine 8的天限還是我的調整有問題,這就留待高明來解答吧。

殺雞用牛刀

「解像度」也是一般人關心的項目。其實,8吋管的解像度至少都有相當直視型電視1000線以上的解像度,以這麼高的解像能力來看DVD的480線,簡直就是用牛刀殺雞。這也就是說,因為DVD軟體本身解像度的限制,許多擁有高階解像度的顯像器根本還無法顯出真正的實力,除非您的訊源是電腦訊號或1080i/720p的HDTV電視節目、BS Digital,才能真正發揮解像度的實力。Cine 8也是這樣,它的電腦解像度有1,600×1,200的能力,以後用它來看HDTV一點都沒問題。

夠豪華了

在仔細的調整之下,Cine 8的「畫面鮮銳度」還算不錯,「畫面細緻感」則很好,「物體質感與光澤」也很棒,「景深層次感」也可以顯現出來,「畫面安定性」也很好。像Cine 8這種水準的三槍投影機,目前唯一的競爭對手可能就是Sony G70,它同樣也是8吋管,不過如我所言,Barco與Sony的表現是二回事,二種都各有特性,就看您的選擇而已。您想享受大銀幕的迷人魅力嗎?用Cine 8已經很豪華了!


幾何圖形與收斂調整
Barco最大的「德政」就是IRIS智慧型自動幾何圖形與收斂調整,只要您把投影機按照裝機標準安裝好,投影機前面的攝影鏡頭焦距對好,選取IRIS操控中您想要的自動調整方式,按下遙控器,等個一分鐘以內就完成了。假若自動調整的過程跑很久,超過一、二分鐘,就表示您的機器可能沒有按照標準裝好,所以才會讓它多費手腳。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當您打開柵格測試圖時,可能會發現柵格圖並不是非常的「方正」,此時您就要進入Geometry選單,用手動方式來補正。請放心,Cine 8的操控很簡單清楚而且好用,您一定可以把柵格圖調到很「方正」
柵格圖方正之後,您才可以進行三色收斂的調整。基本上Cine 8的操控調整與Data 808s一樣,先把粗調的收斂調過、再以25區細調功能把三色完全收斂起來,這樣就沒問題了。
要注意的是,當您用垂直、水平壓縮功能來改變畫面的大小或比例時,一定要重回幾何圖形調整項內,重新把柵格圖調得正確,三色收斂也重新調好,這樣才可以得到最好的畫質。
假若您是個生手,一進入選項中根本不知道要走「哪條路」才正確,我告訴您走以下這條路:按遙控器的Adj鍵→選擇Service Menus項後按Enter→選擇Random Access項後按Enter→選擇Geometry按Enter,此時調整幾何圖形的各種選項就出現了。等您按部就班調好之後,按Exit鍵跳回去,再選擇進入Convergence項進去調整就可以了。詳細調整方式請看以前我在「新視聽」所寫過的三槍投影機調整。
TOP
9#


 

Tk Chan為小弟調較Sony D50三槍投影機


--------------------------------------------------------------------------------

回想起這件事都有幾年前了,當日我自己調較D50後,畫面硬係覺得差D差D咁樣,

經過電話聯絡後,搵來對這方面有專業知識的好友Tk Chan來為我作進一步的調較,

以下係當日Tk Chan用了好多心機之下調較後,畫面得到非常之完美的改善,

每一位來到小弟家中睇畫面的朋友,每個都好享受這個優質D50畫面,

全因為搵來Tk Chan用心去調較D50而出來的成果,小弟非常多謝,

Tk回家後,作出以下的詳盡的中文報告,Tk Chan知道小弟唔識英文,於是放棄用佢英文的強項,

改用中文回覆我,我非常非常之感激,等我在日後的日子重溫這個片段,

現在小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當日文章的內容。


--------------------------------------------------------------------------------

光年,你的D50問題有三個:

1.  Focus不準確;

2.  RGB Convergence重疊失準;

3.  整體顏色略偏綠黃。

這樣子會造成遠景模糊,沒有細緻畫面,膚色沒有生氣,而整個畫面缺乏清爽自然和動態。

針對這些問題,我首先檢查了畫面的幾何。我在上一次到光年家己經做過一次功夫,今次再看也沒有問題。

於是便分別調校CRT和鏡頭的焦點。這個程序主要是用內置的ME圖像調校。

最重要是綠槍和紅槍,要令那個M字和E字的腳的二小節位看到為準。

再者,因為畫面中間位置和四角的焦點是沒有辦法取得同樣準確度的。

所以要以中間位置為主位調校。光年的D50的整體焦點大致上也不錯。

所以沒有需要調動CRT內的flapping。這個動作是將整枝 CRT槍作上下左右移動,

以達到整個畫面有平均的準確焦點。致於藍槍的調校,和整個畫面的光度,

均和度和色溫度有關,下面再講。校好焦點後,便調校Convergence。

這個是手板眼見工夫,有耐性便可以做好。

這裹有小小程序貼士:

1. 首先用各個調校控制如 Centre, Size, Key, Pin, Skew, Bow 等

將RGB的Convengence調到八乘以上的準確度。

2.  關掉藍槍,用Zone微調紅和綠。

3.  關掉綠槍,用Zone微調紅和藍。

Sony 投影機的Zone 只有25區調校,比其他廠機少。但這個也有好處。就是減少用Zone去調校。

而整個Convengence則需由那些主要調校控制如Centre, Size, Key, Pin, Skew,Bow等去調校。

這樣Convergence的移位便可以減至最少。Zone最好用在輕微的的調校。

而Sony機的幾何準確度非常高,如果安裝無問題,Convergence是很容易達到很好的效果。

Focus 和 Convergence 調校得好否,我教光年的試金石是播一個闊銀幕的畫面,

看一看上下兩條黑bar和畫面的分界,越是銳利便表示Focus 和 Convergence 調校得越好。

這是萬試萬靈。我用的G70的畫面,兩條黑bar和畫面的分界,就好像用刀去界直一樣。

當然這果和G70本身的幼細光束和PioneerAX10機精緻度有關。

問題是如何將這個好處釋放到大畫面上。在光年D50的畫面,經過調校Focus和Convergence後,

這條分界線也很伶俐。我叫光年換一部S10A或AX10,畫面會有50%以上的進步。

最後便是坐下來一齊看著畫面調校顏色。光年是用Faroudja2200倍線機。

接線是Canary的上級broadband-Video線。傳送的準確度己經達到廣播標準。

問題是整套系統組合起來,需要作一次整體色調的調校。

這個當然是在一個既有基準下配合主人家的個人喜好去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將那個輕微的綠黃偏色去掉。這個偏色我是推到Fa2200身上。

因為我也是用Fa2200的,而這個綠黃偏色也同樣地出現在我的系統組合上。

我以前用過的Fa251,顏色比這部Fa2200來得自然。

不過,這只是Sony機和Fa2200未經任何調校的表現而己。

調校的程序是將D50的RGB的增益(Grain))和偏壓(Bias)調校便可以將那個輕微的綠黃偏色去掉。

當然,這個調校是要對光譜有認識才可以做到。Sony機就有一項保險。

就算你不幸弄壞了這些數值。只要Reset便可以回到原廠設致的數據。

與光年一齊看多了幾隻DVD的片段,再跟據光年喜好,利用D50與Fa2200的各項畫面控制,

將畫面調校到略帶濃艷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一番整體調校後。

D50的Contrast由原來的77度降低到65度,Brightness由65度降到56度。

而全不損畫面的光度,但又有助影像的精細度。

這樣便大功告成了。不過我也叫光年到了晚上再用Zone去微調一下Convegence。

以求達到最佳效果。上面說到藍槍的調校問題,這裡再詳細點講一下。

由於人眼對藍色是沒有比較紅色和綠色這樣敏感。

而藍槍在畫面上的解像度只佔大約12%。所以新一代的投射機。

是將藍槍的焦點打鬆一點以便能夠一方面提高整體光度,又不需要過份提高其他兩支槍的增益。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利用紅色和綠色去達成畫面解像度,

用藍色去控制畫面的色溫,平均度和動態。三支槍便不需要過份驅使工作。畫面也可以保持長時間效果。

利用這個概念,我首先將D50的藍槍焦點調校好,然後將電子焦點再些微地一點一點較鬆。

然後用一個全白的畫面圖樣去觀看,直至那個白色是鮮明平均為止。

然後再用一個多段灰階去觀看有沒有偏色。不過,昨天較機,主要是以肌膚作為調校基礎。

而且對那幾段參考畫面,己經瞭如指掌。所以這項藍槍的調校,以配合整體畫面的動態,是留到後期去做。

也沒有什麼艱難便順利完成。最後,我想在此聲明。以上全是我個人經驗之談。

原意是一起分享這些經驗。亦不是自我吹捧。本人並未有受過專業訓練。

因此我無意挑戰任何專業人士或自稱專業人士。更不希望有人利用我的言論無矢放的。

藉以傷害任何公司或任何人士。

TK Chan
最后编辑leslie
TOP
10#

我用的没这么高档 是九十年代索尼三枪1001Q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