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款古董箱配什么功放好一点........ [复制链接]

查看: 2990|回复: 8
1#
是KLIPSCH   KG4.5的,听音乐,请版主和各位指点一下。

FREQUENCY RESPONSE:
36Hz-20kHz±3dB
SENSITIVITY:
95dB @ 1watt/1meter
POWER HANDLING:
100 watts maximum continuous (500 watts peak)
NOMINAL IMPEDANCE:
8 ohms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630101228870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俗话说号角配胆机嘛,而且杰士历来与麦景图搭配很好,
或者用国产机子也可以(JOLIDA300B,SPARK KT88等),杰士的灵敏度比较高的......
TOP
3#

fire37 在 2003-6-30 12:12:23 发表的内容
俗话说号角配胆机嘛,而且杰士历来与麦景图搭配很好,
或者用国产机子也可以(JOLIDA300B,SPARK KT88等),杰士的灵敏度比较高的......

麦景图太贵了,买不起;
朋友推荐用欧博J500SE来推,各位DX有什么好建议?
TOP
4#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24249&ntypeid=10
TOP
5#

leslie 在 2003-6-30 10:33:40 发表的内容
看你预算和喇叭的价格咯

箱已经放在我家了,功放预算在1万元内。
TOP
6#

L大哥你的首选是那一款?
TOP
7#

看你预算和喇叭的价格咯
TOP
8#


 

好個號角聲

評Klipsch KSF 10.5喇叭 許詠翔

搭配試聽器材
訊源:Dynaco CDV-2。擴大機:Bypass CB-2,AMC 3025a。參考喇叭:Mirage OM-12、Energy Connoisseur C-8。線材:Bona訊號線、喇叭線,Power Source XP電源線。

  說起來,號角喇叭近來會在集中大家的目光,跟小功率管機風潮有關。大概是在三、四年前,市場上忽然出現許多輸出功率十幾二十瓦、甚至只有個位瓦數的單端管機。雖然它們擁有許多獨特的美好特質,卻也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輸出功率過小。低效率、對擴大機輸出功率有一定需求,可說是目前絕大多數喇叭共同的特色。用小功率管機來驅動它們,所得的音質音色美則美矣,但只要遇到稍微強烈一點的場面,您馬上就會發現它們的不足之處。

於是,號角的高效率再度浮現音響迷的腦海中

說起來,號角喇叭效率動不動就超過95dB的這種特性,還真的是其他喇叭很難企及的。於是,為了享受單端管機的好處,高效率的號角喇叭又漸漸在音響迷的腦海中浮現。

講起號角喇叭,Klipsch、JBL、Altec想必馬上就會浮現在您的眼前,其中Klipsch可說是這些製造廠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也正是因為如此,「音響論壇」曾經以非常大的篇幅製作Klipsch的專題,介紹這家廠商的歷史沿革。雖然是歷史悠久的著名廠商,Klipsch可沒有被他們過往的光榮傳統所蒙蔽,而仍然不斷在思考創新進步之路。這些嘗試小從喇叭低音部份改以主動式設計,大到全套家庭劇院系統與舞台喇叭的製造,都使得這家廠商能夠延續以往,向前邁進。

平價Synergy系列的頂級機種

這對KSF 10.5可說是Klipsch新一代平價系列的代表作。從說明書上,我們可以清楚的得知,這整個系列產品可以組成好幾種完整的家庭劇院,而KSF-10.5正是其中最大的一款。身為Klipsch的一員,KSF 10.5上面當然也裝置了它們公司著名的號角單體。KSF 10.5使用的號角稱作Tractrix Horn,它的左右擴散角度90°,上下則有60°,使用時合宜的擺位是極為重要的。雖然它不像一代銘器Klipschorn背板作成直角,擺明了就是要您緊貼著兩個牆角擺放,但因為KSF-10.5的號角左右擴散角度是90°,建議您讓兩支喇叭以45°向內Toe-In,讓喇叭的聲音擴散面和兩側牆平行(如圖),而您則坐在兩隻喇叭的聚焦點上。不過記得讓它離背牆一段距離,原因在於這對喇叭的反射孔位於背面。

除了高音單體使用號角外,KSF 10.5每聲道用了兩只8吋中低音單體,型號為K-1063-KV。背後的喇叭線端子只有一對,目前在這個價位帶的喇叭中,沒有Bi-Wire喇叭端子的機種還真的很少。不過Bi-Wire接法效果一定會比單線接法好嗎?其實也不見得。目前還是有不少喇叭廠家堅持只用單對的喇叭線端子(如Avalon、Dynaudio),可見得不論使用何種方式設計器材,只要讓它發出好聲,就是好的設計。

擺位對這對喇叭的聲音影響之大,令人驚異

在耗費不少時日玩這對喇叭後,我發現擺位因素對這對喇叭的影響實在非常大。使用不同擺法的KSF 10.5,展現出來的聲音幾乎會讓您無法相信這是同一對喇叭。

簡單的說,當您使用一般「三一七擺法」擺設KSF 10.5時,這對喇叭的聲音是相當粗獷、直接的。這樣的聲音,和115期「五萬元級喇叭大車拼」中的JBL SVA1800有幾分相似。為了讓此時有點火氣的KSF 10.5變得溫和一點,我特地用社裡最溫和的長期參考標準EAR 834來和它搭配。小功率的管機和號角喇叭果然是絕配,EAR 834的管味,讓KSF 10.5原本有些火辣的聲音和緩不少,而此時KSF 10.5的聲音已經到達了可以評鑑的標準了。

小小功率,大大音壓

即使和某些單端設計的小功率管機比較起來,EAR 834已經算是非常有力的器材了;然而和輸出功率百瓦甚至於數百瓦以上的怪獸後級比較起來,我想大概沒有人會用「爆到無倫」來形容它。僅管如此,KSF 10.5和EAR 834的搭配,還是可以輕鬆的表現出許多爆棚場面,或許衝擊力方面並沒有到達最高境界,但在動態方面卻是毫無壓縮。KSF 10.5效率高達95dB的好處,在此完全展現出來了。除了動態範圍相當驚人外,KSF 10.5的細節重現功力也是相當驚人的,或許有人認為聽到樂團的翻譜聲,吹奏樂器的按鍵聲是相當不正常的,不過假如喇叭可以完全重現錄音空間中的全部細節,不正代表它可以更完整重現音樂中的所有情報嗎?

濃郁的音質

即使是和較為清冽的晶體機搭配,KSF 10.5的音質仍然相當濃稠。這樣黏膩的音質,就像廣東粥一樣,雖然談不上純淨,但口感卻是相當豐富。不過廣東粥雖然濃稠,比起魷魚羹來說,密度上還是差那麼一點,這種印象也和KSF 10.5相當接近。

KSF 10.5的音色是較暗、但非常淡的黃色,如果音響器材所特有的音色能顯示出染色的程度,那麼KSF 10.5的音染是相當低的。不過這種淡淡的暗黃色,卻讓KSF 10.5的聲音更加溫暖。

高頻量感必須小心控制

由於號角的擴散能力極強,使用KSF 10.5時必須相當注意對其高音部份的控制。搭配的器材除了高頻量感不可太多外,質感最好選擇柔軟一點的。在筆者的試聽過程中,讓KSF 10.5表現得最好的擴大機首推EAR 834,而用全真音響製造的Allmusic A-1搭配時,表現也有一定的水準。假如搭配的是Dynaco或Bypass的晶體擴大機,KSF 10.5的高頻部份就會略略的出現一些毛邊,無法達到最高境界。

KSF 10.5的中頻段量感很豐富,在某些搭配的狀況下甚至有點凸浮,所以聽人聲時相當飽足,堂音也相當飽足。低音不算頂沈,解析力和線條離最高境界也還是有著一段距離。聽鼓聲時雖然少了點衝擊力,節奏感也還有進步空間。但因為質感鬆軟,加上量感豐富,使得KSF 10.5不但有穩固的基礎,音域不至失衡,連帶使得音像也相當飽滿。

定位感極佳

音像的聚焦不甚強烈

KSF 10.5在定位感這個項目的評分,以五萬元級價位帶的落地式喇叭而言,絕對是居於領導的地位。即使和在這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的書架型喇叭相比,這對喇叭也不會有太明顯的遜色之處。不過,KSF 10.5在音像輪廓及聚焦的表現上,就沒有佔那樣大的優勢了。當然,前面我已經提到,由於KSF 10.5的低頻遠比一般的書架型喇叭充足,所以它所製造出來的音像理所當然會比一般的小喇叭來得飽滿些。

KSF 10.5的音場表現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並不只是因為它的表現過度的好或是不好,而是因為它的表現相當特殊。首先,是KSF 10.5所表現出來的舞台前緣異常前傾,在標準的「三一七擺法」時,這個特色已經相當明顯,而用了45°的內傾擺法後,整個表演舞台更是如同觸手可及般的在您眼前。也由於這個原因,讓KSF 10.5的音場寬度感覺上異常的寬 - 同樣的長度,擺在面前給人的感覺就是比放在一公尺遠的地方要長,KSF 10.5在音場寬度方面的表現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KSF 10.5表現的音場縱深似乎沒有給人過於深刻的印象,總覺得面前已經擠了太多東西,讓人無暇認真去分辨音場後緣的聲音。

透明感、層次感

並不是這對喇叭的表現重點

雖然我早就在試聽前將「音響二十要」列為小標題,抄錄在我的試聽筆記本上,卻發現我一直沒有在透明感、以及層次感這兩個項目給予KSF 10.5任何的評語及分數;這使得我不得不重新對這對喇叭進行試聽的工作,並要求自己認真的去辨別它在這兩方面的表現。這個工作只進行了一半,我忽然發現,不管KSF 10.5在此是好是壞,總之它不會讓人在這方面對它留下過於深刻的印象。若是要硬找一個形容它的方式,或是給它一個具體的評分,其實都是畫蛇添足的作為。後來我也發現,KSF 10.5在層次感方面的表現,和音場深度一樣,被過於前傾的音場,以及豐盈的音像形體給掩蓋了。也基於同樣的原因,讓人很難分辨它的透明感表現究竟如何。關於這點,我再舉個例子。當一個物體與您有一定的近距離時,只要您和這個物體之間有任何的煙霧塵埃介入,您都應該會馬上發現。但是假如這個物體就緊貼在您的眼前,您大概就無暇分辨其間是否有任何雜物干擾了(難怪遠距離戀愛總是那麼不容易維持……呃!好像扯得太遠了)。這可不是我的創見,古人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您聽過吧!失去適當距離,反而無從綜觀全局,我想說的,其實就是類似的道理。

好像帶著話筒向您喊話

不知道是否是那個號角的視覺效果,所帶給我的心理影響,我一直覺得KSF 10.5發出的聲音,好像隔了一個喊話筒似的。又覺得它的音質雖濃,音像雖大而飽滿,但密度感就是差了那麼一點。用小功率的管機驅動,力道總是稍嫌差了那麼一點,用晶體機推的話,力量夠了,卻會使聲音出現讓人不甚愉悅的毛邊,而聲音也會有點太硬。後來我發現KSF 10.5所用的號角單體左右的擴散面成90度的夾角,這一點和Klipsch的一代銘器 ?Klipschorn相當類似。我決定用相同的方式來擺它,結果前面已經略微提到,KSF 10.5發出了幾乎全然不同的聲音。再描述這個改變的方向前,我必須先說明一點,在調整擺位的過程當中,我一直使用EAR 834作為搭配器材。原因無他,要改善一件器材的任何表現,都可以透過擺位和細部微調來改變,唯有音質是很難以這種方式做變化的。而經過多種器材搭配,我發現還是像EAR 834這種聲音醇厚的小功率管機,和KSF 10.5味道最「夾」,所表現的音質也最佳。

聲音更加濃郁

改變擺位之後的KSF 10.5,聲音已經不像隔了個話筒似的,變得自然多了。而原來已經相當濃郁的音質,味道有點濃上加濃。雖然此時KSF 10.5在衝擊力和聲音密度這二點未必有甚麼改變,但是在聲音的準確性上卻改善不少。尤其是在音像輪廓和聚焦,以及低頻的解析線條這兩點的改善最為明顯,其他如優異的定位感、以及豐富的細節等,則都保留下來。

其實擺位改變後的KSF 10.5,最大的不同並非出現在「音響二十要」諸項音響特性上,而是味道。使用「三一七擺法」的KSF 10.5,不過是一對音響特性稍強的喇叭;在用了大內傾夾角擺法後,它卻產生一種相當特殊的風味。當時我放的是一張爵士的精選集,所聽到的聲音真的很像就在一個小酒館中,而歌者就在我的面前。最重要的是空間佈滿了許多空間細節,其帶來的現場感在「三一七擺法」上並感受不到。雖然周邊環境不是很沈靜(換句話說,此時它的音質純淨度並沒有甚麼改善),但是那種「就在那裡」直接的真實感,令人印象深刻。即使用它來聽管弦樂唱片,也會讓您有身處音樂廳的錯覺。我開始發現,原來那麼多人沈醉於號角喇叭,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對喇叭最強的地方

表現在小聲聆聽之時

一般人總以為號角喇叭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只要輸入小小的功率,就可以得到大大的音壓。這樣的說法雖然不算錯誤,但卻失之全面。就我看來,在小聲聆聽時,仍可撐起一定的音場規模,再生足夠的細節,以及豐富的堂音,這是這類喇叭最大好處之一。不過效率並沒有高達100dB以上(95dB),並非全號角設計的KSF 10.5,卻不見得能讓輸出可能十瓦不到、最佳線性工作範圍在一瓦以下的單端300B管機得到最好的發揮(要這樣搭配的話,請先聽過再做決定)。至於輸出功率超過10瓦的EL 34單端管機,搭配起來應該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雖然用「音響二十要」去評判這對喇叭,它一樣會有很高的評分。但我卻覺得我們應該用另一個角度去檢視它。當我使用Dynaco的CD唱盤,搭配EAR 834,去驅動Klipsch KSF 10.5,用以聆聽一些六、七○年代的爵士樂時,它所發出的那種濃郁、軟調的聲音,好像帶我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的年代。或許不甚傳真、不甚細膩,卻忠實的表現出那個燈光昏暗的爵士酒館,那種感覺,屬於一種完全不同的音響美學。能充分表達這種特異的氣氛,這才是Klipsch的獨到之處。


回127期目錄
TOP
9#

DENON  PMA-2000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