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83的外观比 1403高档多哦,价格却便宜
天龙首部国产机种 1403的使用心得 by TheaterRock
天龙1403,在香港称为483. 一款天龙从1602进行国产化的大众化AV功放, 加入了2300元等级以内的黄金市场, 利润最少但是销量可能是最大的区块. OK, 也许你会说TR只作比较高价位机种的试用心得, 以hi-end的眼光来评测一部平价机种极为不公平, 特别家里还长期使用老大哥A1SR, 可能在我熟悉了A1SR之后对于1403可能说的全盘皆输, 但是有一点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 那就是性价比. 性价比是音响这类东西最重要的因素, 要作出好音响相信各大名厂都有这本事,只要不计成本当然都能创造出顶尖机种, 但是要作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就不是人人都可以了, 因为其中有很多困难度, 第一是能否量产, 这很重要, 搞了一个产品全球一年卖不到几部,就要把产品定价一直往上拉才够本. 到最后往往产品售价远高于其真正能提供的性能. 第二,市场运作. 厂家想把产品定位在哪一个消费阶层? 准备要花多少预算在市场包装与广告上, 包装作的愈多定价当然也要往上抬. 第三, 产地. 要降低成本最好的方法式进行国产化, 免除进口关税与商检等等的巨额费用. 当然, 咱们中国劳力成本低廉, 许多本土厂家除了自己有品牌之外,也替国外的大厂代工.
于是, 在这一些背景下, 天龙1403就这样诞生了. 以前天龙没有如此低价位的AV功放, 说来令人不可思议, 天龙这一家专作音响的公司其产品从几十万的S1系列到2000元的1403都有, 要谈性价比, 天龙可能很在行. 其实大部分的日本厂家都是如此, 产品线的价格几乎涵盖了各阶层, 往往会把退休的上级机种移植到平价机中, 例如天龙自家的前AV旗舰A1SE, 就变成了现在运算力更强大的小旗舰A11SR, 以前的AL24 升频技术也移植到1650SR CD机与3803 AV功放里,让一般消费者也可以享受这一些高端技术量产后的好处. 这种做法显然与欧美厂家有很大的不同.
图一, 1403的正面, 与1602一模一样
图二, 1403的背面端子, 音箱接线头主声道与中置可以使用香蕉插, 环绕声道用裸线.
图三, 天龙的第一款在中国制造的AV功放!
1403的外表与1602一模一样, 但是外表的颜色不同, 1403塑料面板看起来像是电镀,浮着金光,还是比较喜欢1602那种高贵香槟金的细致质感, 想必是国产化之后材料有所改变了. 面板上各种按键都能很简单的使用,因为1403本身的功能不像3803那幺多,基本上都是实用的功能, 按键一目了然, 不用遥控器也可以很简便的操作1403各类功能. 以1403不到2300的售价,基本上就没有前级输出了,但是可以接两对主音箱, 换句话说,可以将另一对音箱摆在其它的房间同时驱动, 要同时驱动的话, 只要确定每对音箱的阻抗不能低于8欧母基本上就没问题, 因同时驱动两对8欧母箱阻抗会降到4欧母左右, 如果你拿两对4欧母箱一起驱动,阻抗就会在降到2欧母, 动态一大, 电流吃的凶, 1403会切入保护模式停机. 天龙机器以力水充沛著名, 以入门级的1403, 原厂可以保证在4欧母能正常工作已经很难得! 其它厂牌的AV功放大都会跟你说不要使用低于6欧母的音箱. 1403的帐面功率并不大, 一共5声道另带一个低音前级输出, 每声道60W, 并不支持DTS-ES与DD EX的译码, 也无法升级到6.1, 但是这对一般小空间的家庭5.1已经够用, 特别有很多人的沙发都紧贴着后墙,也无法真正享受到6.1或7.1声道的好处. 這60W(8歐)的功率看起來不大, 但是看看在4欧时的功率居然可以达到100W, 换句话说他的力水还是很强, 面对一些阻抗变化大难驱动的音箱如BW DM303也绝对能推动, 我想把1403的力水完全压榨出来,于是还是使用了MK的旗舰系列监听箱S150, 这音箱是三音路, 一共有五个单元, 两个中低音,三个高音,其中高音又是两音路的设计, 这样的做法高频的失真率很低, 虽然灵敏度高达93DB, 效率很高,不过要推的好也不是一般几十瓦的小功放可以应付, 加上MK S150是4欧箱, 阻抗变化很小,只要功放电流够稳定,通常容易出好声. 1403推的动吗? 以前用Tag Mclaren 60i 60W推起来软绵绵, Marantz PM17SA推的恰到好处且力水明显比60i强的多, 现在换上一样是60w功率的1403 AV功放来试试不免有一些紧张…
居然推的动. 没搞错吧… 我干脆放上厉害的”竹吟”一盘, 1403结实强劲的低频扑面而来, 相当有弹跳力,但中频就不如他的上级机种1803饱满, 比较粗躁一些, 但也是天龙的饱满的味道, 结像力还不错,立体感也出的来, 与马兰仕SR4200比起来显的形体更加突出, 高频部分的表现就不太令人满意了, 因为很紧, 空气感出不来, 清脆的竹笛声显的不够飘逸, 这个感觉就好象吹笛人中气不足,笛声显的死板了, 在这方面马兰仕SR4200的高频表现就比较细腻. 我开始注意到1403在高频部分的瓶颈, 于是又拿出XRCD2 Linda Rosenthal 的 “Largo” from the four season一曲, 这一曲小提琴演奏背景有钢琴, 低音bass, 录制的相当好,分辨率很高,音场定位也很精准, 刚好可以同时考验1403的高中低频, 除了这一曲可以有机会同时测试音响在各频段的综合表现外, Lina 使用的那一把名琴: Armand Von Vecsey 是大师 Antonio Stradivari 在1709年制造, 特点是高音部分很有弹力, 能摩出有黏绸感的提琴声, 似乎可以与空气中的水气结合一般, 湿润又缠绵的韵味使人入迷! 这一把琴价值300万美金. 我认为音响的高频表现并不在于规格书上能延升到多高, 因为其实这很容易达到, 不是甚么特别艰难的技术, 重点是人耳能听到15khz的高频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知道更高的频率带来的是更多的噪音干扰, 电路上极难处理, 音箱单元也面临更多的高频失真, 所以追求超高频的体验可能不是太实际, 很多SACD机与DVD Audio机为了杜绝超高频的噪音,顶多在50khz就砍掉了,甚至还有开关让你把25khz以上的高频切断. 我比较注重高频的质感更胜于数据规格, 用此曲来考验1403的高频就能知道他的能耐并且了解他的缺陷在哪里. 刚开始悠悠的琴声传来已经具备基本的美声条件, 但随者琴声高低起伏马上又将1403高频空气感不足的现象表现出来了, 琴声拉的越高, 音质就愈平面, 有一点像只用一只音箱听音乐一样,音场音度显得很浅, 不过背景的钢琴声还是保持水准的, 力道与鲜活感相当可以! 低音bass扎实震撼, 收的干干净净. 喔….看来1403的强项还是在低频, 虽然中频音色还不够细致,分辨率只是中等,但结像力表现还算称职!
图四,更换1403的电源线, 打开机壳在电感器下的小接头就是电源线.
图五,将原厂电源线拔起,换上 P150 for Denon电源线
图六, 直接将P150插上去,再把机壳装回去就可以了.
对于1403的表现我作了一些声学与电源改造, 首先,还是先将那电源线换成 P150, 期望能柔化音色,虽然我知道对于1403原厂电源线绝对足够,但是求好心切之下还是周全一点比较好. 好了,电源线接完了,再拨放Lina的曲子, 反复品味了几次, 有改变吗? 既然需要”反复”听几次就表示改变相当不明显, 但是高频确实温和了一丁点, 其它并无变化, 这一丁点的温和如果不是在环境处理相当好之下简直无法察觉, 因为我也是比对多次之后才能有这幺一点感觉. 因此我认为更换电源线并无法提高1403的表现, 烧友们尽可以安心使用原厂的电源线. 声学方面,我大胆的把两片重达60公斤的扩散板搬到音箱后头的两个墙角, 根据经验,这可以让高频紧的功放更具空气感, 为何摆在墙角而不直接放在背墙中间? 放在正中间反而会让晶体扩大机的高频显的尖锐而不是飘逸, 况且我还希望藉由背墙中间位置的吸音来增加1403的音场深度呢. 这样的设置梃有用的, 1403可以唱出比以前更温柔洋溢的高音,并且不觉得太阳刚. 聆听位置后方还是维持扩散没问题, 基本上Denon的功放对于后方使用扩散板是有正面的效果,因为空间感会稍微加大.
图七, 1403的内部,很简洁, 用料相当不错.
图八, 两颗Denon自家的10000uf电容.
下一集我们来测试1403的多声道影院表现, 并且采用两种5.1摆法: THX Ultra 5.1与ITU-R 5.1来测试. 两种摆位呈现出不同的包围感,很值得大家建置自己的家庭影院时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