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多聲道觀念仍待導正 軟體流通性嚴重不足 劉名振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051
|
回复:
2
多聲道觀念仍待導正 軟體流通性嚴重不足 劉名振
[复制链接]
查看:
2051
|
回复:
2
发送短消息
UID
75667
精华
10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eslie
leslie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7155
积分
2849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1-24
leslie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3-05-30 11:38
|
只看楼主
/多聲道開物誌/第二回
多聲道觀念仍待導正
軟體流通性嚴重不足
劉名振
最近與不少音響迷們溝通時,發現大家對於多聲道音響仍然還有著太多的迷思。因此,我想再進一步說明多聲道的好處,是有必要的。
音響vs.攝影
音響論壇的讀者之中,玩攝影的絕對不在少數,因此請容我再用攝影來比喻一下多聲道音響。在室內攝影的時候,閃光燈幾乎是免不了的配備。熟悉閃光燈的攝影玩家一定知道,只用一隻閃光燈直打,拍出來的相片一定死板無層次跟深度。多用一隻閃光燈,就可以增加畫面的活生感。商業攝影中,使用多隻閃光燈以營造自然感覺更是不變的道理。自然光拍攝為何是最佳狀況?因為自然光可以視為無限隻閃光燈同時打下,自然可以把被攝物的輪廓、跟背景之間的關係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這不難了解吧?接著,請把上文中的「閃光燈」替換為「聲道」。
單聲道無法營造真正的深度,兩聲道可以營造出不錯的立體感,三聲道(有名的Mercury錄音)可以得到更正確的中央結像,五點一聲道可以有更自然的形體感,如果能夠做到無限多聲道重播,可以達到真正「宛如現場」的訊息量!因此,只要正確的利用後置聲道的訊息,錄音師可以輕易的製作出超越兩聲道的高傳真錄音。這裡所謂的超越,是指各方面都更上層樓的表現,如更自然開展的音場、更無所不在的細節、更接近自然的音質。處理得好的多聲道自然空間錄音,絕對可以讓人感受到音響的進步。
〈看圖片〉 SACD版Miles Davis「Kind of Blue」
〈看圖片〉 DVD-audio版Fleetwood Mac「Rumours」
〈看圖片〉 SACD版James Taylor「Hourglass」
SACD與DVD-Audio:&127;&127;&127;軟體發行現況
什麼樣的多聲道規格將可成為正統?當然是軟體最流通的規格。那麼,目前看來,SACD與DVD-Audio誰能佔上風?我要說,兩個都太不爭氣。在SACD陣營,Sony當然是最積極的軟體提供者,已經有一兩百張出版品可以讓大家挑選。其他則是一些發燒唱片廠,如Telarc、DMP、Chesky、Opus3、Linn等,都已經推出SACD軟體。前陣子EMI、Universal紛紛宣佈要加入出版SACD的軟體,更是個頗為讓人振奮的聲明。DVD-Audio呢?看來目前是華納集團的天下,日本也出版了一些軟體。但是無論數量跟品質,大概都還沒辦法跟SACD做比較。不過如果讓我來分析目前這些出版品,其實隱憂不小。
為何?無論是SACD或DVD-Audio,都鮮少有當紅明星的新作品發行。華納Modonna新專輯,有DVD-Audio計畫嗎?沒有看到。Sony最近猛打宣傳的Michael Jackson呢?最愛使用新技術錄音,也最有發燒水準的Michael新專輯,這次連DSD的字樣都沒看到,當然也不會宣佈SACD的發行計畫。兩大集團的發行產品,多半只敢把以往的經典之作拿出來重新混音發行。這是會削減玩家購買慾望的。
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是好唱片沒錯,但是既然多數音響迷都已經人手一張了,他們會急著想要買張SACD來聽聽看麼?Fleetwood Mac的「Rumours」已經是暢銷經典,那麼就算推出DVD-Audio,又有誰會列為第一階段必買片?我不懂兩大陣營的想法是什麼,比起CD剛推出時大家踴躍推出新作的景況來看,SACD與DVD-Audio都叫人著急。
〈看圖片〉 Apple的iTunes軟體
〈看圖片〉 Apple的iPod播放機
SACD:兩聲道量多質精,多聲道仍需努力
Sony在SACD的發行方面最是耐人尋味。第一批的Sony SACD都是兩聲道,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為多聲道硬體還沒推出。但是,為何都是單層的SACD?Sony是怕影響到原本CD的銷售量嗎?單層的SACD意味著:我買了這張軟體,不能拿到汽車上聽,不能拿到電腦上聽,就只能在SACD音響內播放而已。還好,Sony也是唯一推出單層SACD唱片的公司。顯然其他唱片公司沒有這樣多錢可以虧損?除了這個奇怪的現象之外,Sony在SACD兩聲道軟體的發行上面,可以看出他們的軟體庫藏深度著實驚人,幾乎是將所有經典軟體全部SACD化!如果是個資深愛樂者,只抱著這些已經發行的精彩軟體,大概也可以開開心心的享受SACD的樂趣了。
到了多聲道SACD推出,Sony自己居然沒有對應的軟體推出,得靠Telarc、Delos等廠商撐腰。這,實在夠尷尬的了!不過第一波Sony多聲道SACD內很明智的選擇了James Taylor的「Hourglass」專輯,這張CD原先錄音就已經一流,配上多聲道一定更為精彩。
DVD-Audio:堅守多聲道,以致缺乏深度
DVD-Audio在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專攻多聲道,因此可以看到,沒有一張DVD-Audio是以兩聲道規格發行的。好處是可以讓多聲道音響迷過癮,壞處則是早期經典作品要混音成為多聲道事實上並不容易(有沒有人想起立體聲早期有許多單聲道混成立體聲的唱片?最有名的當屬Beach Boys的『Pet Sound』)。因此DVD-Audio的發行以近代的作品為主,許多早期經典無緣重新出土。而且,要重新混音這些專輯也不是個簡單的工程,速度上當然無法吃香。
發燒唱片小廠們沒有充分支援DVD-Audio也是個隱憂。這些站在音響最前線的廠商們幾乎全部倒向SACD,對於音響迷們來說,會選擇哪個陣營大概非常明顯。
兼容最美
電腦應該列為發展目標
我的期望呢?我認為電腦會是這個世紀的家庭娛樂中心,只要透過DVD-ROM,配合一些相關的軟硬體,電腦可以很輕鬆的讀取SACD或DVD-Audio訊號。隨著拿電腦聽音樂這種行為越來越普及。連我用電腦聆聽音樂的頻率都大量增加,這都要歸功於Apple貼心的iTunes軟體(http://www.apple.com.tw /itunes/),若要打進年輕人為購買主力的主流市場,跟電腦結合是免不了的趨勢。其實,電腦跟音響結合,可以完成很多我們以前覺得麻煩的事情,只是不知道為何玩家們或廠商們似乎都不願意在這上面多下工夫。
年底到了,又有不少好貨出來準備覬覦音響迷們的荷包。我最看好的是Sony一系列的低價多聲道SACD音響,包含了DVD-Video、DTS、Dolby Digital、SACD跟收音機、5.1聲道擴大機與揚聲器的DAV-S500,台北街頭不少音響店已經有在展示,漂亮的外觀往往是圍觀的焦點。DVD-Audio陣營似乎一直沒有這類的魅力商品出現,實在可惜。希望在近日內有機會正式購入多聲道SACD系統,跟大家分享一下SACD多聲道軟體的聆聽感想。 ■
回159目錄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656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tccghl
tccghl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741
积分
7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4-10
tccghl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3-05-30 12:05
|
只看该用户
达到发烧友要求的多声道功放,5、6个一样的音箱,价格??天价??同样的价格配到多声道和两声道上,当然两声道的音色更美,多声道也许更精彩,精彩就一定好吗?有时简单才最美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5667
精华
10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eslie
leslie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7155
积分
2849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1-24
leslie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3-06-04 22:31
|
只看楼主
ding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硬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