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夜裡的精靈傳說 [复制链接]

1#

夏夜裡的精靈傳說
林及人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布魯根指揮十八世紀管弦樂團●GLOSSA GCD 921101(韻順)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是莎士比亞所寫的戲劇中,極為著名的一部。不久前,還曾經又見新版電影上演,不過似乎票房不佳,草草下檔。也因為這部作品的著名,因此從莎士比亞完成此作之後,兩百餘年來,有不少作曲家紛紛將之譜成各式樂曲,有歌劇、幻想曲、戲劇音樂、聯篇組曲等。但是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由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所寫的戲劇音樂。自從七○年代,普列文(Andre Previn)那張著名的唱片行世以來,「仲夏夜之夢」就成為發燒友最喜愛的曲子,而且在鬥機時,相當好用︰有輕柔薄如蟬翼的透明、有激昂雄壯的齊奏、有美麗迷人的動聽旋律,實為賓主盡歡的極佳選擇。

關於此曲的背景,讓我們大略地走馬看花一下。1826年的夏天,孟德爾頌與姊姊芬妮(Fanny,是音樂史上僅次於克拉拉舒曼的音樂女才子),一同讀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德文譯本。或許也正好就是在仲夏夜裡拜讀此書,年輕的孟德爾頌在腦海裡勾勒出一幅精靈們嬉戲玩鬧的景象,驅使他寫下了「仲夏夜之夢」序曲。請注意,此時的孟德爾頌只有17歲,而作品也僅止於序曲而已,戲劇音樂此時還沒個邊。不料在17年後(又是另一個17年!)的1843年,孟德爾頌受普魯士皇帝斐德烈.威爾海姆四世委託,在其十月壽辰時演出「仲夏夜之夢」。既然是皇上的委託,孟德爾頌當然不作不行,於是拿出17年前的序曲,再補上12段音樂,成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面貌。

話說回來,從發燒友的角度去看,難道這個布魯根(Franz Bruggen)版,能比普列文版更發燒嗎?當然不可能!普列文的成就已經幾乎是最高標準(指錄音,而且是LP),恐怕難有其他錄音可以匹敵。不過若將標準稍微降低,「仲夏夜之夢」倒是還有幾個不錯的選擇,例如,Philips的馬舒(Kurt Masur)版、Decca的馬格(Peter Maag)版。這個布魯根版,從頭至尾流露出一種完全異於別家的獨特詮釋。布魯根的出身,是以古樂演奏起家,早在Philips那套名聲大噪的貝多芬交響曲之前,就已在荷蘭揚名立萬,在音樂界享有很高的名聲。這次演出,是第五十屆荷蘭音樂節的開幕實況演出,連帶的慶祝荷蘭皇后的生辰,時為1997年5月31日。這個演出,是完全「遵古」的演出,樂團全使用古樂器當然是無庸置疑,還在樂團後方安排了演出用的舞台。布魯根還為這次演出特地考究過樂譜,將整個演出風格控制為「制式的浪漫」而非「煽情的浪漫」。因此,在這裡聽不見讓你想要婆娑起舞的驅動性演奏,但卻有讓你背脊靠緊沙發,身體整個放鬆的音樂。布魯根讓你感受到的是,不那麼煽情的演奏,卻也緊緊的吸引了聽者的注意力。歌者的唱詞採用英文,這樣蠻符合原始的英國味。布魯根在速度控制上相當強勢,但卻沒有留下人工鑿痕,這一點可從第四軌的合唱與雙女高音的歌唱段落可以充分感受到︰這是一次多麼讓人舒服的演出,尤其是有一種少見的靈氣,與仲夏夜所描述的精靈嬉遊背景更是相得益彰。

在錄音方面,可以感覺得到音場並非特別寬闊,反倒較深,音樂的活生感則可說是異常鮮美。樂器的質感在水準以上,不過低頻部分較不豐沛,這是美中不足之處。以一個現場錄音而言,本片的錄音可說雖不發燒,但足以讓人舒服地享受音樂。以婚禮進行曲為例,布魯根特地將衝擊性控制稍微收斂,顯得有一種歡慶而嚴肅的感覺。而銅管部的排列,在樂團後排清晰地呈現出來。筆者的感覺是,儘管布魯根是一名古樂學者,但是他的音樂詮釋卻無疑是屬於新世紀的。他以不呆板守舊的手法,用古樂團將古作品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在這一點上,筆者甚至認為他要比庫普曼(Ton Koopman)、霍格伍德(Christoph Hogwood)要更有成就,足以與賈迪納(John Eliot Gardiner)、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並稱為現代古樂三大家。

如前所述,本片的錄音雖非高度發燒,但卻是一張讓聽了舒服的演奏,筆者的評語,是中規中矩,取其「自然」。為何要選這張錄音呢?因為在演奏美妙之外,這還是布魯根與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的最後一張錄音,在這張錄音之後,十八世紀管弦樂團就宣告解散了。原本這張錄音是要由Philips發行的,但是最後改由Glossa接手,其間原因為何,就不得而知了。若是不認識布魯根的朋友,不妨由此開始,了解一下這位當代的古樂大師的指揮藝術,以及古樂團演奏浪漫派音樂,所製造出來的不同浪漫。■


回144期目錄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一张测试平衡感最好的C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