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Oohashi et al(參考資料5)領導一個工作團隊,藉由超高音單體切換動作進行寬頻重播的實驗。在盲目測試的過程中,他們全程監控聆聽者的腦波活動,並且紀錄聆聽者的主觀評分,藉以斷定音樂中超高頻成分對聽感的影響。在另一份資料(參考資料6)當中,則是記錄了失聰人士經由超高頻判別說話與音調的狀況。他們記錄了聲波的機械運動可能藉由骨骼傳導,直達耳內一個稱為「Saccule」的器官,最後連接到耳蝸讓聽覺產生反應。
在發展超高音單元的過程中,一項有趣的結果特別值得注意。我們曾經試著藉由修改分頻網路,消除30KHz處的一個10dB峰值,並且以一部數位噪音模擬器材,發出100KHz頻寬以供測試。即使在盲目聆聽測試狀況下,該頻率的峰值存在與否確實能夠讓聆聽者作出判別,而且儀器測試結果發現28KHz以下並沒有產生變化。這項結論,對於超高音單元的發展研究有著深遠影響。
結論
在這份白皮書當中,我們指出了樂器音頻能量遠遠超過了一般認知的人耳聽覺範圍。同時,研究報告也說明了我們確實能聽到這些音頻能量,進而證實加裝超高音喇叭對於寬頻重播有其必要性;即使只使用常見的CD作為訊源,加裝超高音喇叭也能夠降低整體的相位差,並且有效提昇系統在20KHz以下頻率範圍的實際表現。反應在聽感上,如此改進會使各頻段的音色準確程度增加,並且即時挽救樂器和諧音的失真問題。
好象和超低一样是一种感觉上的东西,每个人应该觉得不一样吧,呵呵,也是为将来的宽频重播做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