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三张男声四重唱
近年来国内翻唱风潮此起彼伏,形式多样,个人组合,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像“天音老唱片”、“流淌的歌声”等以系列形式出版的专辑,这足以证明经典作品在乐迷心目中长久的生命力。而老歌新唱,不能超越原唱或演绎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难得到乐迷的真正认同的。
在诸多形式组合中,个人认为比较成功的是男声四重唱,相比其他形式,它具有先天的优势。男声四重唱包括四个声部,即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由左至右依次站位。这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乐队,类似于弦乐四重奏,第一男高音相当于第一小提琴,第二高音相当于第二小提琴,第一男低音相当于中提琴,第二男低音相当于大提琴。四重唱犹如四重奏,讲求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默契和音色平衡,而这又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各成员间的长期合作,才可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下面评述三张近年个人认为比较满意的男声四重唱的录音:
1、《青叶城之恋》 “八只眼”男声四重唱组
录音时间:2000年4月 录音地点:广州新时代录音棚
录音师:尚东 策划制作:雨林音乐工作室
出版发行: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 编号:H—011
2、《梭罗河》 “马可勃罗”男声演唱组
录音时间:2000年8月 录音地点:中国中央电视台录音棚
录音师:李小沛 HDCD母带制作:香港雅旺录音室
出版发行:马可勃罗 编号:8.225957HDCD
3、《岁月燃情》 “老泥车”男声四重唱组
录音时间:2001年元月 录音地点:中国音乐学院录音棚
出版发行:普罗艺术 编号:POLO PLB—10005—2
此三组合各成员均为国内顶级艺术团体的歌唱演员,其艺术功底和演绎技巧可以说无可挑剔,伴奏、配乐等更非一般组合可比拟,而三张专辑也各具特色。
在选曲上,《青叶城之恋》走的是大众化、通俗化的路子,多是国内外流行度比较高的流行曲、影视歌曲及民歌,如“三百六十五里路”、“同一首歌”、“故乡的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中国心”等。《岁月燃情》更多地体现出民族化的特色,选曲基本是国内各省艺术成就较高的民歌,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编花篮”、“黄杨扁担”、“走绛州”等,“土”味十足。《梭罗河》则精选了世界各地的脍炙人口的民歌,如“梭罗河”、“遥远的地方”、“鸽子”、“遥远的桑塔露齐亚”、“西波涅”、“红蜻蜓”等,更具阳春白雪的味道。
虽然同为男声四重唱,三个组合的音色特点各异。而选曲定位的不同,导致歌曲的演绎也不同。
“八只眼”最突出的是其低音的浑厚稳健,在“雪绒花”、“多纳、多纳”和“我的心儿不平静”的独唱中尤为明显。而且其演唱处理极具一种幽默俏皮的味道,最典型的体现在“达坂城的姑娘”结尾的那几声“嘢”叹,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录音整体平衡,感觉清爽舒服,即使器材一般,也能重播出比较满意的效果。
“老泥车”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高音的亮丽,“三十里铺”一曲尤明显,在低音声部的烘托下,其声如钢丝一线,直抛天际。更特别的是,专辑中的几首无伴奏曲目,更彰显该组合的演唱功底和技巧。缺少乐器旋律的遮掩,人声的特质完全暴露无遗,孰优孰劣,一清二楚。有如此胆略,全因有足够的资本。一曲“澧水船夫号子”即为明证。不过,如果器材不过硬,也许听到的是高音发“刺”,何来享受?
如果说“八只眼”在处理上更注重于通俗化,“老泥车”更偏向于民族唱法,那么“梭罗河”则更多地体现出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他们的演唱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歌者的颅腔共鸣。“梭罗河”应该是三张专辑中平衡度把握最好的一张。这不仅仅体现在各声部之间的处理上,如“美丽的梦神”中男低音以“啊……”声对主声部的衬托,更体现在人声与伴奏旋律的配合上。为其伴奏的北京爱乐弦乐团,亦值一提。“梭罗河”中的钢琴,玲珑剔透;沙锤打出的节奏干脆明晰,决不拖泥带水。“鸽子”一曲,四声部和谐,弦乐织体如潮水瀑布般倾泻而下,木管音色撩人。此两首为吾最爱。可惜的是,这张是三张中最难伺候的一张,假如器材的分析力和反应速度不够的话,不但丧失了细节,而且各声部将混沌如一团。所以,听此碟吾多用耳机,因为家里的器材太CHIEF。
总之,这三张男声四重唱个性鲜明,乐迷根据自己的喜好、口味,会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如有偏颇,请拍砖。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5121159215167.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