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听到了电台里面的一个音乐节目,本期的谈论歌手是“王菲”,主持人自称很喜欢王菲,这一点恰恰和我很象,于是饶有兴趣的听下去。放的歌曲从“容易受伤的女人”到“但愿人长久”,从“执迷不悔”到“我愿意”,在后来,就是“红豆”和“当时的月亮”。原来大家都是喜欢王菲,我和主持人的喜好却大不相同。所以我在想,喜欢王菲,到底是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歌曲,才算是真正的喜欢王菲品牌的音乐。是以上的那些歌曲吗?我有些茫然……
当我在94年买到王菲“迷路”专辑(在香港的版本叫“Di-Dar”)的时候,我就被这个已经吸引我眼球和耳朵的女子彻底征服了。我当时觉得原来粤语的歌曲也可以这么来唱。当时专辑里收录了一首国语歌曲“流星”,是刘以达的作品,令人惊艳,真假声的变换,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当时的感觉--好歌!!至于其余的粤语歌曲,都是精品,比如“迷路”,比如“或者”,加上王菲自己写的“DiDar”和“假期”,同流行的情歌“暧昧”组成了一套完美的,具有王菲品牌的音乐套餐,完全打破了固有的香港音乐的模式(这张专辑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轻松卖出十万,当时觉得香港乐迷的品味还不错,可是后来……)。
为什么贴上王菲的品牌,是我觉得这些歌曲,只有王菲,这个精灵般的女子才可以演绎出来。而诸如“又见炊烟”般的作品,邓丽君已经演绎的很好了,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可以唱!而“Di-Dar”,又有谁可以唱的如此好呢?
复出前的王菲有一张精彩的国语唱片(严格的说,应该是音乐唱片),“浮躁”。里面王菲的声音俨然已经成为了乐器的一种,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人间的烟火浸染。“无常”,“堕落”,“野山坡”,“分裂”,“浮躁”,曲曲凸现了王菲清澈如冰的天籁声音,拍案叫绝!
王菲直言,复出后的主打歌,都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音乐。诸如“人间”,诸如“当时的月亮”,或者“笑忘书”。而我喜欢的王菲,也就是喜欢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她,唱着自己的音乐,感觉好极了!
97年王菲的同名专辑,有两首歌我印象很深,现在再听也会有所感触!“娱乐场”,是一种类似迷幻的音乐,“香烟已不再香,怎么样抽光。灯也不再亮只听到叫嚷……”。“怀念”,是的,怀念王菲的浅吟低常,“关起满室不足的氧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至今也在怀念和想象。
唱游专辑是值得惊喜的一张专辑,里面亚东的编曲为“醒不来”增色不少。但我喜欢的是“脸”和“童”,无论词曲乃至编曲制作都无可挑剔!尤其是“脸”,王菲唱得精彩极了,真假音不停的转换,此曲只因天上有(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王菲自己的创作)。而“童”作为最后一首和窦唯的合作,是卓尔不群的,窦唯的编曲精彩,还是最适合王菲了,只是如今成为了一种追忆……
只爱陌生人里面的惊喜就是张亚东的更多参与。但是我喜欢“催眠”和“吡一声之后”。“催眠”有着英伦的节奏,和王菲独特的“啦啦”唱吟,完美又不失本色!而“吡一声之后”就是音乐的迷幻和王菲独特的唱腔,和当初听“娱乐场”的感觉有些类似。
最精彩的唱片莫过于“寓言”了,一张充满了“王菲”品牌的专辑,一张充满了佛教韵律的专辑。我喜欢“新房客”和“彼岸花”,与其说这张专辑让我听到了王菲,不如说这张专辑让我听到了张亚东,感觉亚东在利用王菲来展示自己的音乐,虽然有些“不道德”,但却能使两方相得益彰。“彼岸花”的前奏有一分多钟,难道你不觉得唯美吗?难道你不觉得这才是音乐吗?
在大腕出现之前,我不喜欢“白痴”,但是,当我在影院听到这首歌,才知道王菲的哼唱和影片讽刺的主题是如此契合。当然新的王菲同名专辑还有“光之翼”和“流浪的红舞鞋”值得聆听。黄耀明的“色盲”是近年来粤语少有的佳作,当然和刘以达不一样,黄耀明的音乐更时尚。原来我对当初的“达明一派”如此推崇,其实我并没有听过他们的歌曲,
喜欢王菲是喜欢什么?喜欢王菲的音乐是喜欢什么?应该是喜欢具有王菲特质的音乐,这种音乐标识着王菲的“品牌”,这样你才算真正的喜欢。如果说你同那位主持人一样,那么我要说,你真的很喜欢好听的歌曲,但是,喜欢的不是“王菲”的音乐。
其实有时候,喜欢就是喜欢,你可以喜欢这样的王菲,也可以喜欢那样的Faye,我管不着,但是现在好像很多人觉得听“王菲”就是走在流行音乐的最前端,就和听“周杰伦”没什么,听“陶喆”才是真正听R&B一样。其实没什么,喜欢没有错误可言,如果你把听王菲主打的音乐当成一种时尚的话,那么,你就错了!听王菲的时候,请注意认清品牌!!(原著:云却不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