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基百科上对于”高保真“的定义,中英法德多个国家版本的不同版... [复制链接]

1#
维基百科是一项需要提供出处的网络百科全书。下面拷贝过来,多个国家,不同语言版本对于“高保真”的定义,供发烧友参考


  • 高保真真的有定义和范围吗?可量化吗?是什么?
  • 哪个国家版本的定义和说明最详细?

这些,在不同的版本中,都有涉及和回答。
主楼当然是中文。接下来会陆续附上英语,法语,和德语版本。

中文版本:
定义:
高保真
(英语:high fidelity,简称hi-fi),是家庭音响爱好者使用的术语,总体上要求音响系统在额定输出功率下具有足够高的信噪比,波形与输入信号相比失真足够低,并具有范围足够宽且在范围内没有明显起伏的频率响应
这一概念大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完全主观而无定量标准,1966年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DIN 45500标准为高保真的定量化和产品使用此称谓的技术指标最低限提供了指导。[1]

到21世纪之后,随着电子器件平均性能的提高,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市售的绝大多数廉价设备都能轻易达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标准化学会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于是音响爱好者对“高保真”概念赋予了更主观,更严苛的要求。为了追求听感上的些微优越性,一些“发烧友”不惜在器材上投入巨资,比如更换贵金属导线,而带来的提高如用常用的技术指标来形容,有时微不足道,其提高的原理有时也不易用普及性的电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发烧友提出金质导线能带来更纯粹的音质,而从物理上说,金材料的电阻率甚至大于铜。于是,对高档“高保真”音响设备音质优越性的论断,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人试图证明心理作用的影响,而发明了“AB盲听”等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不过迄今也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一般认为,理解的偏差可能和生理听觉,大脑处理声音的敏感度和未受重视的次要指标有关,也未必尽然是玄学

概述
高保真音响设备通常包括音源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扬声器

音源是为后级输入提供模拟电信号的器材,包括电唱机光驱(如蓝光碟,DVD碟,CD碟机)、调谐器收音头)、数字式磁带录音机(如DAT),模拟式磁带录音机(如开盘机,卡座等)。音源的设计和质量对于音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对模拟式音源而言,电源质量,机械精度(转速,抖晃率)、电路布线,器件质量和拾音部分(如磁头,唱针的磨损程度)影响最大。而对于数字式音源,决定因素除上述外,还包括数据量,编码方式,解码器和数字滤波器技术指标,等等。

功率放大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功率放大器的种类有很多,按功能可分为前级与后级;简单来说,前级主要实现电压放大,即把音源输出的微弱信号增幅到功放级输入的线性范围内。后级实现电压和电流的放大,目标为输出足够强大的电流驱动音箱耳机。放大电路所使用的器件,可以是电子管或者是晶体管,使用电子管制造的功放俗称“胆机”,使用晶体管则俗称“石机”,也可两种元件混合采用;功放按电路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甲类功放(又称A类,“线性放大”)、乙类功放(又称B类,“推挽式”)、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和丁类功放(又称D类,“开关式”或“数字式”功放)。几种电路形式失真程度和效率有很大不同,有专门的文章解释。

音箱是一套音响器材的喉舌,音源软件最终的声音依靠音箱来表现,音响器材重放声的优劣完全靠音箱去表达,因此音箱在音响器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器材的搭配也非常关键,一般音源和扩大器厂商都会推出一套组合产品。同一系列的产品在整体性能、音色、协调性与外观上能够达到最佳的平衡性。

完。



分享 转发
TOP
2#

英语版本的”高保真hifi“

英国,美国,加拿大的英语版本

  • 基本定义中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 盲听是否有效?如何进行ABX盲听测试?
  • 美国音响编辑和加拿大编辑的态度有何不同?

“定义“
高保真度(通常简称为 Hi-FiHiFi)是声音的高质量再现[1]它深受发烧友家庭音响爱好者的欢迎。理想情况下,高保真设备具有听不见的噪声失真,以及人类听觉范围内的平坦(中性、无色)频率响应[2]

高保真与廉价音频设备、AM 收音机产生的低质量“低保真”声音形成鲜明对比,或者在 1940 年代后期之前的录音中可以听到的劣质声音再现。

历史
贝尔实验室在 1930 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各种录音技术。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Leopold Stokowski) 和费城管弦乐团 (Philadelphia Orchestra) 的表演于 1931 年和 1932 年使用费城音乐学院和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之间的电话线录制。RCA Victor 在 1941 年左右开始使用光学声音录制几个管弦乐队的表演,从而为 78-rpm 光盘制作出更高保真度的母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Harry F. Olson 进行了一项实验,让测试对象通过隐藏的可变声学滤波器聆听现场管弦乐队的声音。结果证明,一旦消除了早期音响设备引入的噪音和失真,听众更喜欢高保真再现。[来源请求]

从 1948 年开始,几项创新创造了使家庭音频质量的重大改进成为可能的条件:

在 1950 年代,音频制造商使用高保真一词作为营销术语来描述旨在提供忠实声音再现的唱片和设备。许多消费者发现与当时标准的 AM 收音机和 78 rpm 唱片相比,质量差异显而易见,并购买了高保真留声机和 331/3 LP,例如 RCA 的 New Orthophonics 和伦敦的 FFRR(全频范围录音,英国 Decca 系统)。发烧友专注于技术特性并购买单个组件,例如单独的转盘、收音机调谐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一些爱好者甚至组装了他们的扬声器系统。

随着 1950 年代集成多扬声器控制台系统的出现,高保真音响成为家庭音响设备的通用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留声机电唱机.在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初,立体声设备和录音的发展导致了下一波家庭音频改进,通俗地说,立体声取代了高保真音响。唱片现在在立体声(立体声留声机)上播放。然而,在发烧友的世界中,高保真的概念仍然是指高度准确的声音再现目标以及可用于实现该目标的技术资源。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Hi-Fi 的黄金**”,当时的真空管设备制造商生产了许多现代发烧友认为优越的型号,而就在固态晶体管化)设备推向市场之前,随后取代了电子管设备成为主流技术。1960 年代,FTC 在音频制造商的帮助下提出了一个定义来识别高保真设备,以便制造商可以清楚地说明他们是否符合要求并减少误导性广告。[4]在 1980 年代,出现了几本发烧友杂志,提供组件评论和有关如何选择和测试扬声器、放大器和其他组件的文章。

听力测试
高保真音响制造商、发烧友杂志以及音频工程研究人员和科学家都使用听力测试。如果听音测试的进行方式是,评估组件或录音质量的听众可以看到用于测试的组件(例如,通过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和固态放大器聆听的同一首音乐作品),那么听众先前存在的对某些组件或品牌的偏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使用盲测,在盲测中,侦听器看不到正在测试的组件。该测试的一个常用变体是 ABX 测试向受试者展示两个已知样本(样本 A,参考样本,样本 B,替代样本)和一个未知样本 X,总共三个样本。X 是从 AB 中随机选择的,受试者将 X 识别为 AB虽然没有办法证明某种方法是透明的[5] 但正确进行的双盲测试可以证明一种方法透明。

盲测有时被用作尝试确定某些音频组件(例如昂贵、奇特的电缆)是否对音质有任何主观可感知的影响的一部分。从这些盲测中收集的数据不被一些发烧友杂志(如 StereophileThe Absolute Sound)在评估音频设备时所接受。Stereophile 的现任编辑 John Atkinson 表示,在看到盲测结果后,他曾经在 1978 年购买了一台固态放大器 Quad 405,但几个月后才意识到“魔法已经消失了”[]它。 在 2008 年写道:“......盲听测试从根本上扭曲了听觉过程,在确定某种现象的可听性方面毫无价值。[7]

在线 Soundstage 网络的编辑 Doug Schneider 在 2009 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8][9] 他说:“盲测是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NRC) 数十年来对扬声器设计进行研究的核心。NRC 研究人员知道,要使他们的结果在科学界可信并获得最有意义的结果,他们必须消除偏见,而盲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许多加拿大公司,如 Axiom、Energy、Mirage、Paradigm、PSB 和 Revel 在设计其扬声器时广泛使用盲测。Harman International 的音频专业人士 Sean Olive 博士也同意这一观点。

现实主义的表象
立体声通过在乐器之间创造分离、空间错觉和幻影中央声道,为再现现场管弦乐队表演者声音的问题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1970 年代尝试通过四声道声音增强混响。消费者不想为现实主义的边际改进支付额外的成本和空间。然而,随着家庭影院的普及,多声道播放系统开始流行起来,许多消费者愿意容忍家庭影院所需的 6 到 8 个声道。

除了空间真实感之外,音乐的播放还必须主观上没有噪音,例如嘶嘶声或嗡嗡声,以实现真实感。光盘 (CD) 提供约 90 分贝动态范围[11] 这超过了音乐厅中通常感知的 80 dB 音乐动态范围。[12]音频设备必须能够再现足够高和足够低的频率,才能达到真实感。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人类的听觉范围是 20 Hz 到 20,000 Hz。[13] 大多数成年人的听力不能高于 15,000 Hz。[11] CD 能够再现低至 0 Hz 和高达 22,050 Hz 的频率,使其足以再现大多数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11]该设备还必须提供明显的信号失真或在此频率范围内任何频率的加重或去加重。

现代设备

一些现代高保真设备可以使用光纤 TOSLINK 电缆、USB 端口(包括一个用于播放数字音频文件的端口)或 Wi-Fi 支持进行数字连接。

另一个现代组件是音乐服务器,它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组成,这些硬盘驱动器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音乐。当音乐以无损音频文件格式(如 FLAC、Monkey's AudioWMA Lossless)存储时,计算机播放录制的音频可以用作高保真系统的发烧友质量源。现在,某些流媒体服务正在推动提供高保真服务。

流媒体服务通常具有修改后的动态范围,并且比特率可能低于发烧友标准。

TOP
3#

法语版本,第一部分。

Hi-fi(也写成 Hi-Fi、Hifi 或 Hi-Fi)是英文术语“high fidelity”的缩写,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声学.
当该术语在 1930 年代首次出现时,应用于有声电影和广播的声音,它指的是更好的声音再现质量,尤其是更宽频率范围的再现。保真度的概念是与原声乐器的声音、人声甚至噪音有关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接近原始声音的声音再现。

RTF 高保真无线电1,后来成为 France Musique,在 FM 播出(1963 年 10 月 20 日至 12 月 8 日)。
但这是一个商业口号,而不是一个标准。从 1950 年始,它最终以通用的方式指定了各种音频设备,用于在家庭环境中再现声音,其原型是由独立设备组成的“Hi-Fi 系统”,彼此关联。这些设备及其名称(通常源自英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无线电接收器(“调谐器”)、转盘(“电子电话”、“拾音器”)、带磁带或磁带的播放器录音机(“磁带录音机”)(“K7 音频”)、光盘播放器(“CD”)、放大器、扬声器等,以及最近的网络播放器(“streamer”)、数模转换器(” 数字音频转换器“、”DAC“)等。

忠实再现原始声音需要一定的质量水平,包括低失真、良好的信噪比、响应的线性度以及从录音到再现的所有阶段的广泛频率范围。但与流行观点相反,“Hi-Fi”设备的概念并不符合任何精确的定义或标准。检查机构不进行性能验证。制造商会显示一定数量的产品数据,但这些数据并非标准化,测量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一些零售商和贸易杂志进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进行了标准化比较。

还可以注意到,“高保真”一词在其所属领域的科学和技术著作中不存在2.事实上,高保真度也可以定义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和昂贵的爱好,存在许多滥用行为3,科学家和健全的专业人士不希望与之联系。另一方面,专业领域也有标准,特别是由音频工程协会 (AES) 定义的标准。

历史
最初的录音和复制过程是机械的: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的留声机,带有滚筒,然后是埃米尔·伯林纳 (Emile Berliner) 的留声机,带有扁平光盘。1889 年,当 Gouraud 上校在巴黎的法兰西学院展示留声机时,据说在场的朱塞佩·威尔第惊叹道:“多么忠诚啊!4.然而,声音和声音被严重扭曲。

1923 年,埃德温·阿姆斯特朗 (Edwin Armstrong) 和他的妻子与超外差便携式收音机.
“Hi-fi”是电话、无线传输和电报 (TSF) 以及无线电的遥远继承者,它们都使用电气过程。1906 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 Lee De Forest 发明了电子管的祖先 audion,从而制造出第一台电子放大器5.这项发明提高了电话传输的音质和语音的清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垄断了这些新技术以改善战区的无线电传输。战争结束时,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 (Edwin Howard Armstrong) 少校进行了改进并开发了 FM 收音机(频率调制),而收音机以前使用调幅(AM 收音机)。但它的实施不会立即生效。在 1920 年代,一旦收音机不再是少数热衷于收听外国收音机的爱好者感兴趣的“复杂玩具”,它就成为家庭娱乐的对象6,对乐器和人声的“保真度”(但经常找到忠实再现一词)的概念开始出现,特别是通过再现赋予它们特定音色的谐波。1927 年 12 月,伦敦品牌 Ormond 的“Ideal”扬声器广告将其作为其口号。.

1927 年 Ormond Ideal 扬声器的广告,口号是“Fidelity in tone”。
但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术语“高保真度”(“high fidelity” »7) 于 1933 年在美国杂志 Billboard 上发表。这是照相电话的广告,这是 RCA 公司的电影投影仪,于 1928 年推出,在有声电影开始时,在光学轨道上录制声音。
« RCA Victor Photophone 固定式 35 毫米投影仪...提供高保真声音 — 电影中的终极声音,公告牌,1933 年 4 月 15 日(广告)。 »
— 牛津英语词典,高保真。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美国电影业注意到,语音、音效和音乐的音频质量成为大银幕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众的重要商业论据。这一新需求将使电影配乐的质量成为这个**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直到 1930 年代末,贝尔实验室和 RCA 之间的竞争以及技术的改进为现代 Hi-Fi 行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忠实于真实声音的问题也搅动了广播世界。无线电接收器大多无法再现 5,000 Hz 以上的声音频率,这远低于可听频谱。少数质量更好,但最好的发射站,例如伦敦的 BBC 发射站,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 12,000 Hz。一些工程师认为 5,000 Hz 的截止频率就足够了,人脑应该补充缺失的东西,而且它并没有被证明可以改变对音乐的感知和享受。钢琴最高音的基频为 4,186 Hz。其他人,如 H. A. Hartley,解释说这完全扭曲了声音和音色的质量,因为管弦乐器的许多谐波没有被再现(参见 1932 年 5 月 4 日无线世界中的图表)8.他有时因创造了“高保真度”一词而受到赞誉,因为他在 1958 年的《音频设计手册》一书中回顾了自己9 :
« 我在 1927 年发明了“高保真”这个词,用来表示一种音乐爱好者可能会相当认真地对待的声音再现类型。 »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高保真”一词第二次出现在 1934 年 10 月 19 日英文杂志《无线世界》的专栏中,与纽约新广播电台 X2XR 的广播有关,该电台每天广播两个小时,频率宽度为 20,000 Hz(对应于人类听觉的频谱)10 :
« […](W2XR)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高保真电台。[…]信道宽度为 20 kc/s,是传统无线电频段宽度的两倍。 »
在同一篇文章中,我们发现提到“高保真”接收器刚刚推出,推动广播电台发展,就像“跳蛙”游戏一样,因为接收设备的发展与广播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第一个 FM 电台 (W2XMN) 由 Edwin Armstrong 于 1938 年在美国新泽西州阿尔卑斯建造。该地图显示了 1940 年的 FM 电台网络。
1942 年,埃德温·阿姆斯特朗(见上文)从 1938 年开始部署高保真电台网络,他在纽约市帝国大厦进行了 FM 广播演示。但是战争推迟了这个过程的发展,然后由于各种原因被放弃了很长时间,尽管它优于 AM。总的来说,音频的发展在二战期间停滞不前,因为电子工程师专注于对战争很重要的其他领域,例如改进雷达。

在战后时期,“跳跃式”又恢复了,但已经确立了这样的想法,即如果来源不是更有效,那么开发更高效的生殖设备就没有意义,反之亦然。这预示了 “高保真链” 的概念,其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除了再现的声音频段问题外,还出现了“高保真”的其他方面,例如失真问题和放大器的瞬态响应。在此之前,电影院一直采用失真率为 5% 的放大器,基于 Edward W. Kellogg 的放大器。1947 年,曾在马可尼-欧司朗公司工作的苏格兰工程师大卫·西奥多·纳尔逊·威廉姆森 (David Theodore Nelson Williamson) 创造了一种名为“威廉姆森”的新型放大器,尽管其功率仍然很低,约为 15 W,并且用于家庭领域,彻底改变了放大标准,实现了向新的“高保真”标准的飞跃。在整个可听频谱(10 到 20,000 Hz 之间)上,它具有非常低的失真、线性响应、非常低的相移、良好的瞬态响应、低输出阻抗和良好的阻尼系数5.威廉姆森在 1947 年至 1952 年间出版的一系列文章和小册子中,在 DIY(自己动手)社区中传播了该模型。与此同时,在 1940 年代,Harold Leak 和 Peter Walker (Quad) 在英国销售相同标准的放大器。

Decca 45 rpm 唱片,提及 The Big HI-FI Sound,1954 年。
在留声机和唱片方面,RCA 在 1930 年代末已经在努力改进。但战争也减缓了事情的发展。1947 年,Decca 公司在英国推出了新的唱片标准“全频范围录音”(ffrr),它再现了 80-15,000 Hz 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这肯定低于最好的广播电台。这些唱片仍然使用旧的、沉重的和脆弱的支撑,转速为 78 rpm,从机械针复制时**始。它们进口到美国引发了美国工业的反应,并发布了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新 LP,频率范围高达 16,000 Hz。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于 33 年发行了第一张 1948 rpm 唱片。它被称为“Long Play”(LP),因为它允许每侧录制 23 分钟。RCA 于 45 年推出了 1949 rpm 唱片。这些格式很快被各地采用。

所有这些发展正在催生一个真正的 Hi-Fi 行业。这一时期,直到 1960 年代中期,被一些人称为“音频黄金**”,见证了许多新参与者的到来5.

1951 年 4 月,美国杂志 High-Fidelity 的第一期出版11致力于“发烧友”感兴趣的一切。它的创造者 Milton B. Sleeper12是一位 55 岁的电子工程师,是埃德温·阿姆斯特朗 (Edwin Armstrong) 的朋友,埃德温·阿姆斯特朗 (Edwin Armstrong) 在 1940 年代是 FM 的第一批捍卫者之一,并且已经出版了第一本专门针对 FM 的杂志13.

1952 年,在法国,巴黎的 Grand Rex 电影院必须配备 CinemaScope,以便在次年放映电影 La Tunique,希望声音的质量(在磁轨上录制的四个声道上的立体声)与图像一样出色。大厅的音响设备委托给 Georges Cabasse,他之前创建了 La Maison du Haut-Parleur。这是 Cabasse 公司的开始,该公司生产高标准的电子产品、扬声器和扬声器。1957年4月,卡巴斯参加了首届“巴黎高级电视周”,这是在Revue du son和Radiodiffusion-télévision française(RTF)的支持下举办的展览,与Pathé-Marconi, Philips, Ducretet Thomson, Avialex, Filson, Gaillard, Film & Radio以及Teppaz一起参加了该展览。.

从 1960 年底开始,向立体声的过渡、磁带的发明以及 CD(自 1980 年代初开始销售)促进了声音实践的变化。成本的降低和聆听设备的数字化将有利于数量而不是音质。根据一些专家的说法,这些变化将导致 Hi-Fi 的一定下降。
随着 DVD 的成功(2000 年代初),当前无线连接(wifi、蓝牙)和连接到 Internet 的设备正在家庭中实施一种新形式的声音自动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Hi-Fi 不可避免地朝着越来越集成的形式发展,趋向于全数字。
充分利用 CD 光盘、音频 DVD 和其他音乐蓝光(以及电影和视频游戏)所需的多通道系统几乎已变得不可避免。
甚至最近,音乐来源的非物质化15与家庭计算能力的永久增益相关的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包括发烧友纯粹主义者。
只有声学再现领域本身受到这种演变的影响很小,经典扬声器市场仍然保持国际化,但仍然如此丰富。
与传统设备(位于该系列顶部但仍然可用的不可移动的播放器-放大器-扬声器三部曲)平行——我们甚至可以观察到对“黑胶唱片”的兴趣显着复苏16— 大量新设备支持这一趋势:音频视频处理器、专用网络播放器(与音乐流媒体网站竞争)、各种格式的转换器、条形音箱、多房间系统、耳机和无线扬声器已经侵入了专业贸易展的过道。


基本原则
最常见的定义,尽管它有太多的 “电子 ”含义,但 “a straight wire with gain”。这可以翻译成更常见的术语“具有必要能力的相同复制”。根据此定义,高保真将禁止对原始信号进行任何修改。然而,这是一种原则宣言,远非总是被遵循。


立体声:即使没有禁止单声道高保真,高保真也已经与立体声密不可分,通常称为“立体声”。事实上,它的技术和商业发展与 1960 年代立体声黑胶唱片的出现和传播是同时期的。立体声还有一个优点,即允许真实地恢复声音空间(例如,在舞台上放置乐器和艺术家),因此您可以更接近原始表演17.
带宽:为了忠实地再现音乐信息,最难满足的要求是再现可听频谱的所有频率,而不会衰减或强调。传统的音频设备满足于再现基本要素,通常是简单的电话频段 (300 Hz - 3,400 Hz)。牺牲了低音和最高音。High-fidelity 自然打算复制它们,或者至少复制它们的本质18.
力度:音乐可以包含非常强的段落,而其他段落可以非常弱。两者之间的差异称为 dynamic。为了再现它,高保真系统当然必须再现背景噪音上方最微弱的段落。然后,他必须能够在与录音动态一致的水平上再现最响亮的段落。因此,高保真系统必须(用一个通用术语来说)强大(与当前设备相比)并且(更准确地说)具有高动态能力19.
失真:显然要避免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增益以外的任何修改。失真有多种形式,最著名的是谐波失真。高保真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但谐波失真率 (THD) 小于 1%。低于此值时,失真的可听性非常值得怀疑20.为了获得非常好的聆听质量,您应该考虑小于 0.1% 的超快声音。
标准及其特性[编辑 | 编辑]
有各种标准(NF、DIN、ISO、IEC、JIS 等)应该确保“高保真”标签可以应用于设备。有些是旧的和过时的,有些在总体上是相似的,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其中一些标准不仅保证了宽频率范围,而且还包含了信噪比、声音压缩等规则。当前使用的所有标准的基本特性都包含立体声。

德国标准 DIN 45500 在法国最有名,经常被用作参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它已经过时,在德国已被 DIN EN 61305 标准取代,该标准具有法语版本 NF EN 61305.

国家标准经常被用来保护内部市场,使从其他国家进口和分销材料变得更加困难。即使这个**似乎已经基本结束,我们也必须记住它,不要过分重视某些更符合**和环境的标准,而不是科学和技术逻辑。

高保真系统[编辑 | 编辑]

面向 1980 年代公众的高保真系统。
为了再现录音的声音,必须组装一定数量的设备:至少是播放器(源)、放大器(放大来自源的信号并提供电源)和扬声器、扬声器或耳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这些设备相互连接,因此形成一个链条。这个术语来指代,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可用的高保真设备21.

从技术角度来看,在高保真的早期,或多或少的独立元件的互连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所使用的电路可能会受到其他电路的干扰,这些电路靠得太近,并且其中许多电路可能会散发大量热量。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进步很快就使将大量功能组合在单个设备中成为可能,而不会产生任何真正的缺点。然而,这种可能性并没有真正征服高保真世界。一方面,能够一一选择构成链条的元素这一事实被爱好者认为很重要,另一方面,它是高保真设备贸易的资产,每个零售商都能够通过选择的元素来区分自己提供的元素。然而,“多合一”套装显然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它提供了更大的实施简单性、空间和更低的成本。特别是由于添加了经典的高保真通道(通常为 19 英寸格式或类似格式),然后是“Mini”,最后是“Micro”通道,尺寸越来越小22.在这些作品中,“链”一词经常被误用:这些合奏具有独立元素的外观(应该更有声望),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们的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当它们不包含在一个盒子中时,它们共享技术元素(例如电源)并通过专有链接互连:它们不能单独运行。



以上是,法语版本部分,上。
下楼,是部分。下。

TOP
4#

法语版本定义,第二部部分,完。
技术限制和解决方案
真实频谱

按照惯例,声谱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低音、中音和高音,大致频率范围分别为 20 至 150 Hz、150 Hz 至 2 kHz 和 2 至 20 kHz。专家经常使用更精细的划分,例如极低、低-中、高-中、极高-高。在所有情况下,这些都是约定,一种更技术性的方法,指的是频率尺度。从逻辑上讲,我们找到了年轻人耳感知的 20 Hz - 20 kHz 频率范围。声谱在波特图上以对数刻度表示,以对应于人类听觉的感觉。

问题

用于从麦克风录音和使用扬声器进行声音再现的材料不容易允许处理高保真质量的信号。

数字技术的回归带来了三个主要问题:


转换标准的定义,不能再改进;
录音时信号的构成,即模拟→数字转换 ;
收听时信号的恢复,这是反向数字→模拟转换.
至于运输,只要我们保持在数字方面,它通常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模拟信号的再现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运输,受到整个电磁环境的污染;
受环境影响的读取系统;
放大器和扬声器之间的耦合,它们相互反应;
扬声器与其环境的耦合。
总之,数字技术的引入可以优化初始模拟信号的传输,将转换推迟到尽可能靠近最终播放设备(放大器和扬声器)就足够了,反向转换尽可能靠近乐器。但是,虽然它消除了与环境相关的很大一部分缺陷,但它也会产生自己的缺陷,这些缺陷在模数转换的两端都会发现,反之亦然。

补偿技术
从源(数字或模拟)产生电信号,然后将其放大并发送到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然后传播到听众的耳朵。这些步骤中的每一个都必须小心执行,因为每个元素都是可能降解的来源。这就是高保真通道概念的诞生方式,其中每个元素都是链的一部分。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声音再现的过程相对稳定,这为声音的再现提供了非常多样化的可能性。(请参阅数字声音.)

从历史上看,声音是通过声音或产生自己声音的专用乐器(雨棒)再现的。1877 年,爱迪生为一种录音工具申请了专利:留声机(字面意思)。该设备由四个元件组成:放大系统、声音捕捉系统、书写工具和录音介质。事实上,我们有一个短号、一个振膜、一根针和一个刻有声音的圆柱体。该系统是可逆的。

这些元素今天仍然有效,但是,就像我们拥有声带和耳朵一样,技术更喜欢为每项活动优化这些元素:录音和再现。

电力的到来对录音和再现有很大帮助。事实上,链条的关键元件是隔膜/针对,由于涉及的能量非常低,效率非常低,这使得雕刻变得困难并且不太忠实于原件。赔偿金也非常低。电流可以捕获隔膜的振动(通过磁铁/线圈对),放大它们,从而更精确、更忠实地移动针头(也通过线圈磁铁对)。介质最终变成了磁盘(出于存储容量的原因)。声音再现具有相同的电放大级,但方向相反:线圈产生的电信号被放大,然后传输到扬声器。最终,振膜演变成一个非常薄的小振膜,用于麦克风,而一个更大的振膜,用于所谓的“扬声器”。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在麦克风 - 转盘 - 扬声器三连音器前。

目前仍有两个发展方向:预扩增和数字化.

预放大包括直接在源头放大麦克风或转盘针头产生的电信号,以限制干扰(吹气等)。事实上,信号非常微弱(以微伏为单位),以至于很容易寄生。因此,信号被放大到接近 1 伏特的数量级,更加稳健,因此更容易操作。
最后,只要信号已经数字化,数字化就可以完美地保存信号:即使取得了所有进展,记录和用针读取始终是关键点,或多或少会恶化声音。数字化包括非常频繁地测量(对于光盘,每秒 44,100 次)来自麦克风的电信号的强度,并为其分配一个整数值(对于 16 位录音,如 CD 录音,介于 −32,768 和 32,767 之间)。这些数字记录在数字介质上(磁带,然后是激光光盘,然后是 USB 密钥)。在立体声中,即 2 × 44,100 × 16 bit/s,或每小时 635 兆字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 CD 上,您只能编码大约 74 分钟的音乐。
今天,为了优化声音,不同的效果器和滤波器已经穿插在这个声音链的不同元素之间。此外,数字压缩格式已经出现,占用的音乐空间更少,通常信号损失最小(MP3、WMA 等)。).

声音保真度
定义

声音保真度和高保真音响的诞生源于捕捉世界并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它的愿望,这样我们就越来越无法区分原件和副本24.

模拟和数字

在 1980 年代中期,发烧友们争论模拟优于数字,更具体地说是黑胶唱片优于光盘 (CD)。他们批评数字声音是无菌的、冰冷的、没有情感的,而模拟声音则传递更丰富的声音。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工程师们设法改善了 CD 的声音渲染,但根据批评者的说法,它仍然缺乏凝聚力、完整性和音乐性25.

然而,现代高清数字音频格式 PCM 和 DSD 今天提供的性能远远超过早期的数字音频。以至于今天关于它们的争论是关于更精确地编码数字音频信号的有用性,因为人类听觉似乎已经过时了,超出了一定的采样率和位深度26.

数模转换器 (DAC) 中使用的组件也受益于微计算的进步,拥有更强大的 DAC 芯片、更高质量的数字滤波器,并且在电源电路设计和进一步隔离方面更加谨慎。这些定性改进有助于在制作精良的设备中保持数字音频信号在每个传输阶段的纯度27.

最后,录音以及混音和母带处理过程的执行方式也对 Hi-Fi 系统提供的声音再现的保真度产生显着影响27.

根据两位媒体史教授 Eric Rothenbuhler 和 John Peters 的说法,模拟将更接近原始声音,因为使用的磁带会跟踪音乐。这种痕迹是由磁带上录制声音时留下的凸起和凹陷实现的。这些浮雕甚至在显微镜和特殊液体的帮助下可见。根据他们的说法,原始声音和磁带副本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和保真度关系。相反,他们认为数字只是将信号转换为二进制,因此与原始声音相距较远且不太忠实。因此,录音只不过是给定的,不再是音乐。


发烧友的种族派系,
今天,有一类听众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极其保真度的设备来听音乐。他们经常设立自己的空间专门用于听音乐,例如在他们的酒窖中。

有两种发烧友:


  • “金耳朵,Golden Ears”,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的耳朵,并投资于他们认为具有良好的保真度的声音装置,而不考虑技术特性;
  • “抄表员”,他们将测量和使用技术特性来寻找最佳声音

  

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