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手起家,整整三年;唱片、器材,双双搞定。 [复制链接]

查看: 74896|回复: 178
11#

CD、DVD、BD等,大部分在国内家里,手边暂有1500多张吧。






音频、视频文件,4个希捷活动硬盘容量共16T已满,文件数量一直不清楚。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2#

目前,最喜欢听(看)莫扎特、木管乐、协奏曲、歌剧和芭蕾。

至爱:
作曲家   莫扎特
乐   器   木管乐
体   裁   协奏曲
唱   的   歌   剧
跳   的   芭蕾舞
没有之一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3#

从7楼的描述中多少也看到自己的经历,不过略迟,90年代初听的是磁带和FM,那时候老赵主持FM99.3的“古典纵横”,每晚8:00—10:00是必追的,系统地听古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再后来又加了CD;千禧年后接触到打口碟,从此喜欢上JAZZ,一发不可收拾;在后来,在这里认识老KEN,加入淘黑胶片的行列。至于文件,从20年前开始出现ape开始,就没有断过,很怀念当年跟在王二麻子的屁股后头等他发布各种
czj 发表于 2023/9/18 8:32:45

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4#

令人羡慕的实体唱片资源!
sxxuejun 发表于 2023/9/18 8:45:36

慢慢积攒,你也会有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说,发烧发到最后是烧房子。前几年,由于迁居,本小烧则是白手起家,最先折腾房子。

无论两声道还是多声道,要想好声,房间是首要因素。特别是多声道,房间绝对不能太小,30几平米应该是其下限,小于30平米,恐怕就不适合搞多声道了。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6#

18年底买房时跑了不少家建筑商,最终一眼看上的这家独立屋新平房,一进样板间就感觉客厅很适合立体声多声道系统,卧室3听双声道应该也不错,所以立马定了下来。

客 厅 空 间  9.28×6.05×2.75(米)
卧室3空 间  4×3×2.75(米)

房间布局图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7#

入住新居后,在逐步捣腾器材、踅摸唱片的同时,也琢磨着如何更合理地布局房间。在妻子的英明指导下,把原来打算放在厅里的黑胶,改放在卧室3,作为黑胶小屋。后来,随着扩容,不得不见缝插针了。

客厅与开放式厨房一体,共约80平米。

现在,用若干书柜组成一堵2.39米高、4.07米长的隔墙,把客厅与厨房相对分开,既不阻挡光线,又不算很难看,CD和书等有地儿放了,声音也有所改善,比较理想。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8#

家具,各就各位。器材,各司其职。

电源  Monster AVS2000 Signature (2005年-)

磁带  SONY TC-558 (1974年-) / AKAI GX-F66RC (1982年-)

黑胶  Pioneer PL-7L (1984年-)

碟机  SONY SCD-1 (1999年-) / Pioneer BDP-88FD (2014年-  兼数播、网播)

前级  Marantz AV8801 (2012年-  兼数播)

后级  McIntosh 50W-2×2 (1951年-) / MC-225 (1961年-) / MC-240 (1960年-) / 20W-2 (1951年-) [后级顺序对应音箱]

音箱  Tannoy LSU/HF/12/L  美式兰开斯特箱体 (1958年-  前置)

         Tannoy LSU/HF/3LZG/8U  天朗全向箱体 (1971年-  环绕)

         Tannoy LSU/HF/15/8  英式兰开斯特箱体 (1967年-  后环绕)

         Tannoy LSU/HF/15/8  JBL C37箱体 (1967年-  中置)


(XXXX年-),均为该器材上市年代(JBL C37箱体为50年代产品)。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9#

这边新家的第二套HIFI两声道(双声道立体声)+ HIFI七声道(七声道立体声)系统,只有多声道AV前级、BD机为2010年代未拆封的库存新品,再加上90年代末的二手CD机,余者,均为古董或准古董器材。

音箱、后级之所以都选择古董器材,一是老天朗音箱+老麦胆机非常适合听古典,二是这边的二手器材数量多、状态好、价格低。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20#

大部分音源、功放等器材,放在左右前置音箱面前的两侧,左侧是另一套双声道立体声设备,右侧为七声道立体声设备。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