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歐陸古典/非流行廠牌 新品& 銘盤 簡報(2024/4/11)更新) [复制链接]

1#
中、小古典廠牌 新品& 銘盤CD簡報
1 (1).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1).jpg

1 (2).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2).jpg

1 (3).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3).jpg

1 (4).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4).jpg

1 (5).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5).jpg

1 (6).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6).jpg

1 (7).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7).jpg

1 (8).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8).jpg

1 (9).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9).jpg

1 (10).jpg (, 下载次数:0)

,,,,,,,(2024/4/11 13:08:41 上传)

1 (10).jpg

分享 转发
TOP
2#

对休伊特演奏贝多芬槌子键琴奏鸣曲以及OP111比较好奇,
她是巴赫专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回复 2楼shinelb的帖子

是,这是她贝多芬系列新品
TOP
4#

最喜欢肯普夫演奏的槌子键琴奏鸣曲,这是贝多芬难度最大的一首奏鸣曲。
其中的慢板乐章也是贝多芬作品中最长的慢板乐章。演奏这个慢板难度极具挑战性。
当代钢琴家中,王羽佳和佩拉西亚都在音乐会上演奏过这部贝多芬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OP111首选里赫特的版本,虽然里赫特没有录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但他留下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首首精彩。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后的一首,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
这首作品由快慢两个乐章组成,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已经非常完整、丰富。
这两个乐章,是快与慢的二元对立,具有哲学思辨性。贝多芬的思想也受到过哲学家康德的影响。
这个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晚年羽化登仙的崇高境界。
除了里赫特,施纳贝尔、埃莉奈伊、肯普夫等人的版本也是极其出色的。
吉列尔斯没有录这个作品,给广大乐迷留下莫大的遗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下面贴一些槌子键琴奏鸣曲的资料。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槌子键琴奏鸣曲

贝多芬《bB大调奏鸣曲》作品106,世称“Hammerklavier Sonata” (槌子键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奏鸣曲”》Op. 106,作于1818~1819年,献给鲁道夫大公爵。《槌子键琴奏鸣曲》规模大。无论从外型还是内容上看,这首钢琴奏鸣曲都是属于古今绝无仅有的大型钢琴作品。当时伦敦的钢琴制造商布洛德沃德送给贝多芬一架出色的钢琴,当时英国制造钢琴性能上举世闻名,贝多芬因这一架钢琴而产生了这部巨大的奏鸣曲,钢琴在当时德文称“槌子键琴”,以有别于“拨弦键琴”,因此,这部作品又称《槌子键琴奏鸣曲》。

举世公认,这首作品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或许是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最困难、最艰涩、最庞大、最深奥和最险峻的巨作。

比如:第一乐章的开端速度就一直是所有钢琴家感到头痛的著名难题——作曲家本人的节拍速度标记明白无误是 =138(每分钟138个二分音符)。那是难以置信的极快速率。可惜,这在琴键沉重的现代钢琴上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要求。据说,除了伟大的德国钢琴家施纳贝尔的录音(1935年11月为EMI公司灌制)真正做到了贝多芬的速度要求之外,似乎还没有发现哪位钢琴家敢于冒这个险。一般的处理是减慢速度(往往是 =120左右,甚至更慢),以使音乐听上去更“自然”,同时也可减轻技术负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奏鸣曲是不“美”的——它在很多时候缺乏悦耳旋律,音响莽撞甚至笨拙。但另一方面,该曲的旨趣却符合“崇高”这个美学范畴的经典定义(依照德国哲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卷中的学说):

其一,它的“体积”庞大无比,不仅在时间长度上而且在空间密度上都超乎常规,所以具备“数量的崇高”;其二,它体现了克服巨大障碍的恢宏气魄,令人在恐惧的同时心生敬意,因而引发“力量的崇高”。

就声音结构的设计而论,贝多芬在动机材料、主题建构、和声布局、对位组织、调性逻辑乃至乐章关系等所有的形式维度中不折不扣、“彻头彻尾”地全方位贯穿了“下行三度”这个唯一的、抽象的核心细胞,并不断“引爆”bB和B之间的尖锐半音冲突,其义无反顾和一意孤行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极端地步。

确实,这部作品的内涵干脆排斥人类“儿女情长”的情感语言描述。考虑到它是贝多芬1817年至1818年间断然拒绝浪漫主义的散乱放任而坚决回复到古典主义的刚正严谨的晚期风格标志性作品,其“非人世”和“超凡俗”的崇高和伟大就显得更为醒目。 贝多芬作品106因此可被看作是钢琴奏鸣曲这个体裁领域中的珠穆朗玛峰。

出于该曲“非人世”和“超凡俗”的创作立意,作曲家的“不近人情”还进一步直接加剧了演奏技术上的艰巨性,使其成为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之一。为了表达自己的乐思,作曲家往往很少考虑钢琴演奏的“顺手”与否,在极端的时候甚至完全置钢琴这件乐器于不顾。创作构思的“非人世性”、“超凡俗性”加上演奏技术的“反钢琴性”,令所有钢琴家视此曲为畏途,必须经过精心准备,鼓足所有勇气,才有胆量踏上这个很有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登峰征程。

在他生命的最后期,已经很少采用其它体裁,还是写下了超凡脱俗的晚期奏鸣曲,其中就包括了被称为“钢琴中的珠穆朗玛峰”和贝多芬自负要在五十年后才能演奏的《槌子键琴奏鸣曲》。可见,贝多芬的奏鸣曲是他内心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在音乐上的真正努力。后人把他的钢琴奏鸣曲称为钢琴中的《新约圣经》,正是实至而名归。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槌子键钢琴奏鸣曲 | 贝多芬英雄主义的壮美情怀

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据记载,伦敦的钢琴制造商托马斯•布罗德伍德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进行欧洲巡演,1818年到维也纳访问了贝多芬,并送给他一架槌子键琴(Hammerklavier)。即使在陷入争夺侄儿抚养权与工作只是为了挣面包等诸多困苦中,面对客从远方来,遗我槌子键琴,贝多芬仍然对新乐器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并专门为这架Hammerklavier创作一首奏鸣曲。Hammerklavier这一词语的应用,也反映出贝多芬此时用德文术语代替意大利文的倾向。于是从此,茫茫乐海,流传着一首壮美的槌子键琴奏鸣曲。

雄霸古今的钢琴巨作,与之比肩的有《迪亚贝利变奏曲》、《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它们如四座云雾缭绕的高峰隔空遥望。1819年9月出版,贝多芬自己声称,作品Op.106是“一首将会给钢琴家们带来麻烦的奏鸣曲”,并且“从今往后让他们忙活50年。”事实也正是如此,除了李斯特、克拉拉•舒曼、冯•彪罗之外,19世纪最后10年之前的钢琴家们极少敢于问鼎这部艰深异常的钢琴力作。作品真正难度不仅在于篇幅的无比庞大,更在于其内质的丰富性。当演奏家披荆斩棘地走过了前面三乐章的重重困难之后,横亘在他面前的却是难度高不可攀的快板三声部赋格!又一座插翼难飞的大山。不管怎样,我们就要上高山采这薇菜了。

此奏鸣曲是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加以交响化处理得最完美、最创新的榜样,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降B大调,奏鸣曲式,结构庞大而充满力度。傅雷评说,作品一开始使用了三个粗野的和弦,展开这首惨痛绝望的诗歌。而我更多的认为是首雄浑豪壮的进攻之歌,以双重“粗暴”的强奏作辉煌的开端,这和弦时不时地反复,是进攻的号召,是憧憬的希望。威廉•金德曼在《贝多芬》中说,这每一次和弦强奏的节奏型都显示着“万岁,万岁,鲁道夫”(Vivat vivat Rudolphus),以此表达贝多芬对鲁道夫大公的敬意。1820年,这位大公擢升奥缪兹(Olmutz)红衣主教,贝多芬还专门为他创作《庄严弥撒曲》。宏伟壮丽的乐章,三度音程控制着主部、副部等一切主题材料和调性关系,渗入了卡农、长颤音、半音化等创作技巧,写作风格已经接近浪漫派。

第二乐章:活泼的谐谑曲(Scherzo - Assai vivace - Presto),短小的乐章,其主题内容也有丰富的对比,古怪粗犷之中有单纯的主题,以赋格的形式发展。贝多芬顽皮如一个耍赖的老头儿,带有讥讽特征的音乐在急板段落中浮现出来。贝多芬使用谐谑曲以代替小步舞曲,使得他在奏鸣曲、交响乐、四重奏写作中完全脱离了前辈海顿与莫扎特的格局,开创了自己的江山。

第三乐章:连绵的慢板(Adagio sostenuto)非常美,它也是贝多芬作品中最长的慢板乐章。被冯•伦兹描述为“集合着全世界苦难的陵墓”。深沉内省是最深刻的聆听感受,虽然在奏鸣曲中,我偏爱炽热的快板,但贝多芬的慢乐章高贵而平衡,从不缠绵悱恻矫揉造作,这在“月光”奏鸣曲中的慢板已见识过。怔怔地感动着,颤音装饰着的段落分明就是肖邦式夜曲中的绮丽抒情,而又透出贝多芬骨子里的坚实苍凉,潜伏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性。

第四乐章:广板-坚决的快板(Largo-Allegro risoluto),一首壮丽的赋格。贝多芬晚期作品渗透着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技巧,但并未如巴赫的作品那般,宣示着一个关于永恒和谐的更为高尚、完美或静谧的世界,而是面对着一个开放的宇宙。贝多芬运用一切对位与卡农轮唱在穹空上飘荡,来陈诉心灵的祈求,预先唱出了《庄严弥撒曲》内谢神的歌。这段可以形容为各种速度的杂乱,各种无头绪,让你无法捉摸贝多芬的心思。于是,这段被认为写得古怪离奇,甚至蟹形卡农(Crab Canon)相当蹩脚。据说在学习巴赫上,肖邦最得其精髓,但不能否认贝多芬于此探索出了自己的风格。而我们则可以“有形之道,循法可矣,无形之道,感悟最灵”去理解。在巴伦博伊姆的大师班,一个学生弹了这段赋格,巴伦博伊姆首先赞扬了该学生演奏的清晰度,然后指出其有些地方匆忙了一些。他很理解地说:“我们都做过同样的事情,就是在演奏时很难控制速度。”巴伦博伊姆曾对施纳贝尔的贝多芬录音发表过如下看法:“我时常与阿劳谈起施纳贝尔,而他告诉我,当施纳贝尔录制贝多芬奏鸣曲的时候,他的技术已经不像他先前那样能够控制。这是为何他弹得超常快速,有时候甚至匆忙的原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Op.106是贝多芬步入晚期,开展崭新路线之后的巨作,无数次聆听后,还是意犹未尽。这种艰辛的、令人生畏的作品里面一定是蕴含秘密、暗藏玄机的。他是不是由于听觉障碍而乱作一通?贝多芬是熟练掌握了作曲技巧的人,他听不见外界声音,但他内心能听到一切声音。舒曼对它的评价是“最伟大的,没有之一”;鲁宾斯坦评价它是“巨人般的交响曲,是钢琴上的《合唱》交响曲”;还有很多音乐家对此曲有溢美之词。我自己总结了几个聆听小心得,美名为小秘密。

秘密一:贝多芬从没有停止探索与创新精神,晚期钢琴奏鸣曲,仍在开拓与守成之间徘徊。他竭力从结构、调性、技巧、内容等方面探索钢琴的交响性。比如,“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这种固定结构模式对贝多芬不适用,他的钢琴奏鸣曲乐章结构形式有着不同的方向。扩张到四个乐章的Op.106与缩小到两个乐章的Op.111是两方向发展的极致。这首Op.106大奏鸣曲,他重回到四乐章对钢琴交响曲早期的探索道路。

秘密二:三度调性贯穿贝多芬一生,《槌子键琴奏鸣曲》毫不妥协的各种下行三度变形,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也是德奥音乐的传统。B小调在这首奏鸣曲的每个乐章中扮演者异乎寻常的重要角色。贝多芬曾经把该调称为“黑色调性”。B小调与降B大调逐条抗衡的负面力量的焦点,创造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戏剧性对比。

秘密三:《槌子键琴奏鸣曲》是一种力量的展示,一种精神的表态,它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存在某种神秘联系。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传奇故事对于贝多芬有着特殊重要的影响力,他的英雄交响曲就是凭此灵感创作而成的。贝多芬是即兴演奏大师,是第一个高抬手臂弹奏钢琴的演奏家,他的键盘作品击键力度强劲,好象从头到尾都是在“砸钢琴”,他又善于运用键盘和声,在钢琴上获得犹如管弦乐队般的交响乐效果。这部作品充满绝对的男性力量,他们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的力量砸琴试音,这样的聆听总会想起贝多芬的奋斗精神。

秘密四:贝多芬作品具有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协调,潜藏着一种崇高的品格力量和深刻的喻意。Op.106对于聆听是考验,但作品却符合“崇高”这个美学定义。康德认为,崇高感是一种只能间接产生的愉快,它先经历一种生命力在一瞬间受到阻滞的感觉,然后立刻又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强烈的迸发。他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

秘密五:晚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大哲学家海因里埃特•费尔巴哈曾经说过:“浪漫主义者赋于音乐以新的意义,通过感官对灵魂进行双重袭击,力求将形象艺术与音乐艺术融汇,以至于哪一种艺术也不是另一种艺术的辅助物,也不对另一种艺术阐释说明。”贝多芬的音乐,正是这样一种具有独立冲击力的艺术。在Op.106中从第一乐章掀起“心灵的风暴”,到被贝多芬视为“神圣的安慰”的第三乐章,都可以看到浪漫主义,音乐使畏惧、敬畏、恐惧、痛苦皆栩栩如生,并且唤醒那种可谓浪漫主义本质的无限渴望。

秘密六:欣赏的秘密。全套理解与版本比较。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能全套理解,就会对每一部奏鸣曲有更宽广的理解。因为一个作曲家或者作家的每部作品都是对其他作品的补充。贝多芬的最后五首奏鸣曲,进入一个隐秘的世界,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认知,版本比较也是必然的。在Op.106的聆听中,第一乐章是展示力量的,我更喜欢具有爆发力的男钢琴家演奏,比如键盘狮王巴克豪斯、巴伦扎伊姆、肯普夫等。到了第三乐章,会被学者型的布伦德尔那深沉内涵表达所感动,他的演奏可以用“深刻”两个字概括。

贝多芬充分觉察到,这部Op.106及其以后的一系列作品开辟了全新的音乐领域。一部作品的影响是纵横的,创作槌子键琴奏鸣曲时,贝多芬同时还在创作《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和《庄严弥撒》,这些作品都有内在的联系。作品也预示了肖邦、马勒等横空出世的必然性,也看出贝多芬为勃拉姆斯、舒曼、瓦格纳等铺平了道路。凡是弹贝多芬的钢琴名家都无不以征服这座键盘巅峰为荣。聆听与观看更为有趣的是,看贝多芬如何借钢琴家之手捣鼓折腾试验“槌子键”钢琴,看他们弹奏时展现出持久的耐力与山洪般的爆发力,感受到那种英雄的力量性、斗争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网上摘录一段:

彼岸的原光丨贝多芬《第32号钢琴奏鸣曲》Op.111

贝多芬晚期作品何以不同凡响?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境界,他的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首第32号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在此将他的精神世界完全遗交给我们,用它讲完了他能用奏鸣曲式所讲的一切。这首作品的感情和精力都极为精炼紧凑,把一切条框约束都抛至一边。壮丽的第一乐章之后,是一个远离尘俗境界的第二乐章。在这天乐之后,曲意全尽,不再需要一个机智的谐谑曲和热闹的末乐章了。

这两个乐章的对比十分强烈,第一乐章雄壮、混沌而热烈;而第二乐章则明朗、平静,最后结束在闪闪发光的颤音之中,神秘莫测。它们象征着此岸和彼岸。因此第一乐章必须用铁一般结实的手指敲击,而第二乐章要用轻柔的键触。在飘飘欲仙的第二乐章,听众可以深深地感觉到了广阔的宇宙,感觉到现世一切事物的微不足道,感受到星辰起落的永恒规律。这是贝多芬最难演奏的奏鸣曲,它要求非常成熟的演奏家才能胜任:他的肉体被精神操纵,技术被思想驾驭。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好像对他一生消逝的岁月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他不熄的热情之火和顽强的抗争之力,同时又看见一种疲惫、一种松弛,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另一个世界的灰暗的光线。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献给任何美好之人”

1927年,年轻的施纳贝尔在柏林贝多芬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演奏了贝多芬全部32支钢琴奏鸣曲,震惊了乐坛。在他的**,听音乐是要去音乐会上的,录音技术也才刚起步。不过,在柏林演出3年后,英国HMV唱片公司(后来合并进了EMI百代)找到阿图尔•施纳贝尔,完成了全部32支奏鸣曲的录音。

在众多贝多芬奏鸣曲的录音中,施纳贝尔的版本大约是最特立独行的版本之一,他的演奏也是最不符合当代学院钢琴要求的反面教材。但它依然是美的,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OP.111,在他的指尖下充满了钢的力量,花的芬芳,水的柔情和鸟的自由。

美,无法占有,也不被定义,它存于心灵的共鸣,是相爱的人跨越时空的思念。正如贝多芬在乐谱边的题辞——它是“献给任何美好之人”的一份独特的礼物。(摘自知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OP111首选里赫特的版本,虽然里赫特没有录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但他留下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首首精彩。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后的一首,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
这首作品由快慢两个乐章组成,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已经非常完整、丰富。
这两个乐章,是快与慢的二元对立,具有哲学思辨性。贝多芬的思想也受到过哲学家康德的影响。
这个作品体现了贝多芬
shinelb 发表于 2022/3/24 8:58:38 近日最常反覆聽的op111是 Ney 彈的(1936年版本, 收錄于APR7311 中: https://sunrisemusic.com.hk/en/product_detail.php?pid=1717)
APR7311(3=2CD).jpg (, 下载次数:0)

(2022/3/24 12:04:16 上传)

APR7311(3=2CD).jpg

TOP
13#

OP111首选里赫特的版本,虽然里赫特没有录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但他留下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首首精彩。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后的一首,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
这首作品由快慢两个乐章组成,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已经非常完整、丰富。
这两个乐章,是快与慢的二元对立,具有哲学思辨性。贝多芬的思想也受到过哲学家康德的影响。
这个作品体现了贝多芬
shinelb 发表于 2022/3/24 8:58:38 近日最常反覆聽的op111是 Ney 彈的(1936年版本, 收錄于APR7311 中: https://sunrisemusic.com.hk/en/product_detail.php?pid=1717)
APR7311(3=2CD).jpg (, 下载次数:0)

(2022/3/24 12:06:47 上传)

APR7311(3=2CD).jpg

TOP
14#


ANDRE 发表于 2022/3/24 12:04:16
是啊,埃莉奈伊的贝多芬是很权威的,里赫特也很佩服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最近刚好也在听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的作品,一般都是演奏难度极大,但音乐性稍逊的作品。
但24首随想曲,音乐性还不错的。拉宾、帕尔曼、阿卡多等人都有录音,这几个版本我都非常喜欢。
特别要提的是24首随想曲的最后一首,这首最有名,很多音乐家以这首为主题写过变奏曲。
勃拉姆斯写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最有名的是Katchen的版本。
拉赫曼尼诺夫也写过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鲁宾斯坦与阿斯肯纳齐的版本都非常有名。
柯达伊也写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最有名的是斯塔克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勃拉姆斯是一个写变奏曲的高手,他写过很多变奏曲。
象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舒曼主题变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等等。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就是变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肖邦夜曲

贺夫的肖邦夜曲值得关注。他以前也经常在音乐会返场时演奏肖邦夜曲的散曲,深获好评。

我印象最深的肖邦夜曲主要有三个版本。
分别是鲁宾斯坦、阿劳和弗朗索瓦的版本。
这三个人都是演绎肖邦的巨匠。
我平时也经常听,因此也非常熟识,对这几个版本的差异也比较了解。
我分别谈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鲁宾斯坦:

他与肖邦一样,身体内流淌着波兰的血液。
他的肖邦夜曲,优美、典雅,具有古典主义的美感,
带有“崇高”的审美内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阿劳:

采用比较慢的速度,但非常优美、耐听。梦幻,充满诗情画意。
音响效果象隔着一层雾,有种朦胧美。傅聪曾经高度评价过阿劳,可谓惺惺相惜。
阿劳的肖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非常与众不同,但他又能自成体系,自圆其说,他的肖邦非常有说服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弗朗索瓦:

他是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科尔托的学生。
他的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非常敏感,富于光影变化,斑驳摇曳。
具有高雅的贵族气质。
轻灵、飘逸、注重音色。色彩丰富,艳丽多姿。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