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剧的回忆(19)——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 [复制链接]

41#

回复 42楼亚河的帖子

木有,这戏的版本太多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2#

回复 43楼亚河的帖子

2012年我在大都会歌剧院看过她的一回《爱之甘醇》,但因为坐在后面,表演和演唱都不太清楚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3#

(9)爱之甘醇
前面 说到2012年去美国时在大都会歌剧院看了奈瑞布科的这出戏,但由于是坐在后面,表演和演唱看得和听得都不是很清楚——那以后我看歌剧都是买前面 的票了,后面的就不看了,实在是看得累——坐前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看歌剧还必须得看台词,坐后面台词也看不清楚,严重影响 观剧效果,看的比较 憋屈。话说我后来看了她与维拉宗在维也纳歌剧院的录影,这出戏让他们两个人演的真是妙趣横生、全剧充满 笑声,两个人的表演也极其出彩,尤其是维拉宗的演唱,更是令人击掌叫绝——其中有一个唱段,他硬是在观众的一再掌声中,愣是唱了两遍——这个戏真是叫人格外的享受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4#

回复 47楼亚河的帖子

这个更猛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5#

回复 48楼亚河的帖子

这个是伊兰塔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6#

回复 53楼亚河的帖子

不是这天也是那几天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7#

(10) 格鲁克《阿尔切斯特》
这个题材引得史上三位作曲大师写过同名歌剧——吕利和亨德尔,这两位的都听过唱片,这次看的是格鲁克的录影——端的是慕尼黑国家歌剧院2017的制作,配了大量的现代舞。剧情其实很简单,所以这出戏不啻是一出心理戏和伦理戏,探讨的是自我牺牲的可能 性及其道 德和伦理困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8#

这出戏根据 古希腊欧里庇德斯的同名 悲剧改编而成,素材又是古希腊神话——还有什么事情是古希腊神话没有着意探讨过的吗?国王患了不治之症,他美丽忠诚 的妻子悲痛欲绝,向神祈祷的结果是——让国王不死可以,但必须得有一个人替他而死。阿尔切斯特决定为夫而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9#

阿尔切斯特的理由是——没有他亲爱的丈夫,她就活不下去;她为爱他,就必须死 ;她死了这种行为就是爱的至高表现,这样,她死了以后,她其实才能更好地爱他。我们在这里看到, 这已经 上升到了哲学问题——颇有些瓦格纳在《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味道:爱就是死,死即是爱——为了更好地爱,就必须死!在死中爱得到了最大 的升华。据说这戏确实也给了瓦大腕很多启发。阿尔切斯特悲哀地唱道 ——

这是什么事啊?一个人为了爱,却必须告别她所爱的一切!
离开所爱的人——却是成就爱的至高举动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0#

第一场就在阿尔切斯特的纠结中度过了。第二场,问题被扔给了从死神之手回转来的国王——这确乎是个伦理问题:国王的困惑是——你这狠心的女人,你知道没有你我也是活不成的啊!国王是这么唱的:

两个孩子找妈时,你让我怎么回答他们?
宫中处处是你平时的痕迹,你让我怎么面对这一切?  另外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剧中隐而不发地让观众意识到:

你让我怎么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1#

这就是自我牺牲最大的道德和伦理困境——关键不在于牺牲的那个人(她的这个决定似乎容易决定,当然 这也需要 极大的勇气),而在于被救的人——如果被救 的是很多人,还好受一些,因为那道 德和心理 负担由很多人共同承受了,感觉可能 会好些——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这些,这就可能 成为永久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了——这“重”足以把一个人压垮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2#

同样的问题我们在影片《泰坦尼克》中看到了,影片从老妇人的倒叙开始,回摇出那一段往事——救她的那个人永远去了,我们不知道余下的那些年老妇人是如何 度过的?——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不知道是逝去的人还是活下来的人更幸福——这也就是这部戏中国王遭遇到的命运和问题;国王以其过人之智 ,已经先期地预见到这样的问题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3#

(11)瓦格纳《黎恩济》
周末看了这出瓦格纳成名前的作品——瓦格纳本人对这戏评价不大,还不让这戏在拜罗伊特演出;我倒不这么看,这戏还是蛮精彩的,尤其是置于二战前后的背景下。我看的是德国柏林歌剧院2010年的制作,导演真是有想象力——这样的安排在我们观完戏后,感叹瓦格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预言 家,丝毫不爽。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4#

这戏讲的是古罗马最后一个保民官的故事,一个平民英雄,受到人们的拥戴驱逐了贵族;有一阵,他就是罗马 的实际统治者,但好景不长,民众的变化忒快,剧终时他被处死——连同他许给人们的承诺。有一段柔情密意的慢板,可真是好听极了——甚是感人,感人至深。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5#

我觉得这戏可以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媲美,因为它触及到了两个关键问题——个人英雄式的人物与民众的关系,以及,民众的变幻无常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6#

黎恩济赴死时,他的妹妹跟随 着他与他一起赴死——这样的安排连同女演员的装束让人想起与希特勒一起赴死的艾娃-卜劳根;戏中兄妹俩还连连亲吻——看来瓦大腕对兄妹相爱这样的情节早就情有独钟,他最后终于在《女武神》中将这个题材发挥到淋漓尽致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7#

(12)茶花女
我一般每年 都要看一遍这个戏,我一般看的是2005年安娜-奈瑞布科与维拉宗在萨尔茨堡首秀的那个制作——这个演出那一年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演出票的黑市价高到离谱的程度,有人愿意以一个游艇换一张演出票——要我看,这是值的。这一版一定要看视频,让我们重温一下让人热血沸腾的唱词:

让我们痛饮那快乐之泉
    堕入那美艳的花畔
时光匆匆如箭
   快快进入那陶醉的伊甸园
喝吧,痛饮吧
    那刺穿人心的美丽双眼
    你的一瞥令我晕眩震颤
只有酒是真甜
   可以让双唇变暖

这是史上少有的歌剧的高光时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8#

(13)威尔第《麦克白》
元旦的三天时间看了两出威尔第的歌剧,这个《麦克白》可真是大作,看的人荡气回肠,大气也不敢出。我看的是2014年大都会歌剧院的制作,女一号又是安娜-奈瑞布科,指挥是法比奥-露易斯(乐队可真是过瘾,露易斯真是得心应手,起承转合无不精彩绝伦,令人击掌叫绝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9#

这戏又是一部心理 戏,讲的是篡权和谋杀的故事——可以和《鲍里斯-戈杜诺夫》有的一拼。这戏出彩的是麦克白夫人,与其说犯罪的是麦克白,还不如说是他的这位夫人——主角麦克白一直在他老婆的教唆下施行一系列罪恶行为。这戏叫人联想到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那位公爵夫人,男二号主人公也是在他这位阴险的老婆的唆使下不断地犯罪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0#

这戏还让人想到肖斯塔科维奇笔下的那位麦克白夫人——那位给她公公吃毒蘑菇的儿媳妇;看来,见到叫麦克白的女人应该留神了。这戏中,安娜的表演和演唱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在这部戏中的装扮及其美艳,恍惚中让人觉得是玛莉莲-梦露在台上表演和演唱。台下是不断的雷鸣般的掌声——我要是在现场,估计巴掌都能拍红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