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CD+文件 三赏,两声道+多声道 双修 [复制链接]

41#

Pioneer DV-09,先锋公司当时的DVD旗舰产品,重量18公斤,1997年上市,零售价2200美元。据部分烧友比较,其CD播放效果好于与其二手价格差不多的 DVL-919。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2#

McIntosh MC240,麦景图首款立体声后级功放,胆机,每通道输出功率40瓦,重量25.5公斤,使用以下电子管:4-6L6GC / 7027A 输出,3-12AX7,2-12AU7,2-12BH7 固态整流器。1960-1967年在售,最后零售价288.50美元。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3#

McIntosh MA230,麦景图首款立体声合并功放,晶体管前级、电子管后级,每通道输出功率30瓦,重量19.5公斤,使用以下电子管:4-7591 输出,2-12AU7、12AX7。1963-1966年在售,最后零售价349美元。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4#

McIntosh MAC1500 Receiver, 麦景图首款立体声接收机(合并功放+收音),晶体管前级、电子管后级和FM调谐器,每通道输出功率30瓦,重量18公斤,使用以下电子管:4-7591 输出,2-6DS4、3-6AU6、6SC6、6EA8、3-12AU7、12AX7。

1965年推出的 MAC1500是一种相当稀有的器材,因为只在当年生产了约2600台而且仅供美国国内使用,当时的零售价为499美元。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5#

天朗  红12(1958-1967年),编号:042545 / 042615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6#

天朗  金15(1967-1974年),编号:063491 / 063515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7#

最初都是男人心里占有欲作崇所致,唱片为买而买,一辈子能听多少遍?
韦胜融 发表于 2021/5/21 13:04:01
过手的音频、视频恐怕已有万把张,至少都听(看)过一遍。俺认为,古典音乐和录音浩如烟海,如果不听(看)一定的数量(如3K-5K),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你最喜欢什么曲目和最爱听哪个演绎,正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博大才会精深。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8#

天朗  监12(1991-2001年?),编号:014765M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9#

赞亜河兄的三修......!
cui_xibo 发表于 2021/5/21 13:36:27

如果加上磁带,应该是四修了,只是现在古典的开盘带、盒式磁带都非常少,而且品质没有保证。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0#

厉害厉害
lianhui 发表于 2021/5/24 2:50:40
一般一般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1#

Marantz AV8801(2012-2015年),马兰士公司当时的AV旗舰前级,具有11.2通道单声道分离结构前级放大、减少时钟抖动的电路设计(Hybrid PLL Jitter Reducer)、Audyssey MultEQ XT32、Analog Audio Out、高清视频处理、数播等功能。这些,是受年代限制的古董器材所不可能具备的。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2#

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越来越认识到:如果没有AV8801调整各个声道音量(电平)大小(±12dB)的类似功能,HIFI多声道肯定无法实现;如果调整不当,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所以,没有AV8801(或相应功能的其他前级、功放),多声道就无从谈起,多声道的分配、其音量、分频等的调整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没有AV8801的 Audyssey房间声学自动校正(或相应功能),多声道的各项参数也不可能相对准确地设定,多声道播放的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两者相辅相成。由此可见,AV8801(或相应功能的其他前级、功放)是整个HIFI多声道系统控制的中枢,处于核心的地位。

1台10后马兰士前级,统帅3台60后麦景图胆机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

不少器材烧友对AV前级嗤之以鼻,认为其不HIFI。如前所述,要玩儿多声道,肯定离不开多声道前级。就俺所知,目前音乐性突出、功能完善、性价比高的HIFI纯音频多声道前级似乎还没有,选择AV前级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勉为其难。好在近些年来AV前级越来越成熟,有些旗舰级的相对越来越HIFI,如果仅把它们用于AV框架,倒是真有些可惜了。于是,世界各地的某些好事者开始琢磨,能不能利用其音频处理方面的某些优势,与传统的HIFI架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物尽其用,相得益彰?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4#

为了说明现在的HIFI多声道暂时只能使用AV前级,再举2个实例,作为参考。

实例一

一位日本AV8801用家的HIFI双声道+HIFI多声道系统(见下图):



CDP:LUXMAN D-06
BDP:Marantz UD9004

HIFI前级:LUXMAN C-800F
AV前级:Marantz AV8801
FR后级:Accuphase A-46×2
SR后级:Accuphase A-46
CSP后级:LUXMAN M-200

FSP:B&W 802 Diamond
SR:B&W 805 Diamond
CSP:AIRBOW IMAGE11/KAI2
SW:PMC TLE1 

图示可见,HIFI双声道系统的前端是一水儿的LUXMAN,后接2台Accuphase;D-06+UD9004+AV8801,作为HIFI多声道系统的前端。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5#

实例二

一位土豪的HIFI双声道+HIFI多声道MBL系统(http://www.av199.com/thread-640278-1-1.html 13楼):

音箱:MBL 101E(前置)、MBL 120RC(中置)、MBL 120(环绕,含脚架)
HIFI功放:MBL 6010D前级,MBL9008A后级(两台)
低音炮:Paradigm百里登Signature签名系列SUB-2钢琴烤漆(含PBK一套)

多声道音源:Pioneer BDP-LX88 / 世纪格雷i9-AD乌金版
AV合并功放:Pioneer SC-LX90

后添双声道音源:Esoteric K-01X + G-01时钟

土豪兄弟的音箱、HIFI功放、低音炮、双声道音源都是绝对的高大上,但其多声道音源、AV合并功放(推中置+环绕)部分(这部分还不如俺的AV8801+MA230+MAC1500)却相形见绌。为何土豪兄弟的选择虎头蛇尾,反差如此之大?

俺觉得,这位土豪兄弟的目的是建立HIFI多声道系统,但现在多声道的前端(音源+前级),只能从蓝光机、AV前级或AV功放中选择,他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有钱干着急)。俺认为,他的思路是对的,即先把音箱、HIFI功放部分搞定,这部分只要不坏,可以一直用下去。而多声道前端部分的音源、前级、功放等还在发展、还未定型、还不那么HIFI,那就先用可用之物,先玩儿着,先享受着,以后等条件成熟了再使之配套成龙。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6#

大家都知道,空间处理是好声的基础。但囿于条件,不少人(含本人的俩家)都是客厅党,不得以只能作出各种各样的妥协。而AV8801自带的 Audyssey MultEQ XT32 则正好能够适当地管控驻波、反射音等,对其进行科学的自动校正,弥补一些房间物理方面的天然缺陷。而这方面,恰恰是以音质见长的HIFI双声道声道前级(功放)所欠缺的。

通过实践,俺认为在一个普通厅室的格局、装潢、摆设以及HIFI双声道或多声道系统已定的情况下,经过 Audyssey(或其相应他软件)的房间声学自动校正,是进一步明显提升音质的一个简便易行、事半功倍的必要途径。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7#

再如,AV8801的基本工作方式为:各种数字(模拟)音频信号进入 → DSP → 32-bit/192kHz DAC → Marantz HDAM → 各种输出。在玩儿的过程中,有AV8801用家发现,如果使用其 Analog Audio Out 端子(AV8802A已取消),AV8801所有声道的前级放大部分就会被屏蔽,音量调节不起任何作用,Analog Audio Out会以固定的电平输出。这样,既能把经过科学处理的双声道信号输出给HIFI前、后级(或合并功放),又可尽量减少一些有可能干扰的环节,既发挥了数码处理的某些优势,又保留了模拟高保真的全部长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HIFI双声道音质。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8#

AV8801的各种串流解码、房间声学自动校正、聆听模式匹配、三维空间扩展等 + HIFI功放的各种优点,多声道前级 + 双声道前、后级(或合并功放),既分工又合作,新的科学元素有机溶入传统的双声道领域,一个处理环噪,一个消灭讯噪,两者相辅相成,双方强强联手,好声焉能不来?

由上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声道与多声道双修的玩儿家,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很有可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新兴数码与传统模拟彼此各擅所长,汲取各自精华,HIFI双声道与HIFI多声道和谐共存,创造更高境界、更加理想的好声。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9#

我有几十张多声道SACD,在影音室听,那种感觉是难以言表的......。
cui_xibo 发表于 2021/5/28 19:26:33

俺只有几张SACD。因为与老伴儿同喜欢歌剧、芭蕾,多声道主要是看(听)BD或高清文件。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60#

多年来,俺一直是坚定的双声道派。总是认为,咱们听的是各种音频格式的古典音乐,看的是芭蕾、歌剧、音乐会等古典范畴的各种视频,理所当然的是HIFI双声道最为正宗。

近几年,随着年代的进步,多声道的蓝光音乐、蓝光视频等越来越多,它们与传统的HIFI双声道孰优孰劣?是与时俱进,还是抱老守旧?是继续死守两个声道,还是去听听(Blu-ray Audio、SACD、DVD-A等高格音频)、去看看(BD、TS、MKV等高清视频)多声道的古典音乐?这是摆在每个爱乐者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或早或晚,或多或少,绝大多数人总是要尝试新鲜的。

既然尝试了,既然发现是好东西,当然就要想办法尽量去探索、努力去完善,使之尽可能地令人满意。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