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把玩之软硬兼施 [复制链接]

查看: 18952|回复: 30
11#

不错,对黑胶唱盘了解甚深。
TOP
12#

其实软盘与硬盘,谁避震更好,可以做个简单的测试,将唱头落在静止的唱盘上,用毫伏表连接唱放输出端,用cd机播放大动态音乐,分別记录交流毫伏表的最大读数,硬盘与软盘谁的避震好,一目了然。
TOP
13#

我做对比主要是想了解声音走向上软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避震方面只要设计合理,应该各有优势吧。
TOP
14#

期待楼主大作!   个人认为不到顶级唱盘,软盘更好听!
爵士机架 脚架 CD柜 扩散吸音 坛友特别优惠 https://js-jj.taobao.com/ 微信 15307005970
TOP
15#

看看楼主最后的选择
我系  “ 肥安 ”
TOP
16#

经过了一周的试听对比,也邀请了好友一起试听。试听用选择了10多张自己最熟悉的黑胶唱片,选其中的四张分享一下:


莫扎特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作曲家,他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也是播放最多的作品。KV466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我有多个版本,飞利浦金线内田光子的演绎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版本,灵巧、轻盈、流畅、细腻,节奏和速度的把握都恰到好处,犹如皎洁的月光洒向心田。如果黑胶系统的素质到位,其声场、细节、定位都可以非常出色。



阿卡多演绎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绝对是炫技派的代表作品,我的这张EMI虽然不是最佳的版本,但快速而有张力的演绎却可以令人心潮澎湃,称为六指琴魔一点都不夸张。这张片子也是考验黑胶系统播放小提琴的最佳选择之一。



试听用了不少张经典的爵士唱片,但我个人很喜欢Nat King Cole这张流行爵士钢琴。片中的乐曲都是耳熟能详的,除了一首是Nat King Cole自弹自唱的外,其他都是他钢琴演奏的。这张录音是单声道的,复刻时用立体声的方式刻成单声道,即两个声道的信号完全一样。黑胶系统能否还原当年犹如黑白电影般的年代感,是考察的重点。



Johnny Hartman最早是在朋友家听到的,他虽然不是那么出名,但我第一次聆听就被他那种独特的嗓音和沧桑感所感动了,他的情歌真的是可以唱到你的心里去,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张唱片的录音是有些强调中频的,如何让音乐与人声和谐,既不喧宾夺主也不失之偏颇,这也是对黑胶系统的考验。

当然,我也选择其他一些作品,李斯特的“钟”来考验高频的细节、速度、分析力和延伸,英格玛的MCMXC来考验低频的动态和弹跳力,Navarra的巴赫大无来考验低频的力度和质感,奥芬巴赫的快乐的巴黎人来考验大作品声场的稳定性和乐器定位等等。
TOP
17#

对于软盘的认识,我一直限于Linn和Thorens,听过几次,乐感很好,HIFI性欠缺。几年前升级黑胶唱机时,曾经也考虑过AVID Acutus,但周边无人玩AVID也不清楚软盘到底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最关键是囊中羞涩,当时的预算买不起AVID Acutus,虽然他的外形真的是漂亮之极。

这次有机会软硬盘同场竞技,又是在自己的系统里,真的是很难得,虽未烧香拜佛,也没有沐浴更衣,但足矣让我把横在沙发和音箱之间的茶几搬走,顿时感觉空间大了不少
对比的方法很简单,一张唱片选1-2首最熟悉的曲子,现在A盘听一下,再放到B盘听一下,如果觉得不够过瘾,再放回A盘播放一下,确认自己听的是正确的,不是耳放或者耳鸣

英文里面有一句话叫This is the begining of the end,可以大致翻译成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句话用来形容这次对比到还是蛮贴切的,因为对比下来,一个唱盘以较大的优势碾压了另一个,就像博尔特在冲过终点前,还能回头看看对手。

待续。。。。。
TOP
18#

前几年,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英国的LP唱机的软盘,后来看了结构,就没有下文了
1-1P6231P029.jpg (, 下载次数:0)

(2020/1/8 17:36:58 上传)

1-1P6231P029.jpg

TOP
19#

结构

结构
1-1P6231P033.jpg (, 下载次数:0)

(2020/1/8 17:40:10 上传)

1-1P6231P033.jpg

TOP
20#

这台是Roksan的吧,看结构好像没有水平避震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