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9好有感觉台北音响游学——拜访蔡克信老师 [复制链接]

1#


蔡医师:没调好的顶级音响不值得炫耀

张继高:音响是手段,音乐是目的

Michael Fremer:Hi-end音响唯一标杆——现场音乐

Harry Pearson:音响器材应以耳朵测试

小毛:坐得住,能感动是检验一套系统最简单的衡量标准




以上五点是小毛玩音响这些年最深的感悟。此次游学之行将拜访老师和前往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作为首要任务。多听各种设计优良的音乐厅固然有好处,但其实每个厅的声装设计都有其理论基础和设计师口味偏向。所以回到音响调音实际,还是要多听高人调教的系统才能有所提高。这两者互不矛盾,应同时进修。



圆山展是周四到周日,我周三下午到酒店后就已经看到老师在钛孚展位指导摆位。圆山展整体声音表现也层次不齐,但经老师指导的三套系统都呈现出高度平衡。音展其实是老师最为忙碌的时间,得知我此次拜访特地给我安排了周四晚上的包场。师母更是准备了满满一桌茶点,真是受宠若惊。



早在今年3月,我就特地前往汕头参加了老师举办的摆位培训班。有朋友在我要参加培训班前就劝我没必要大老远赶去参加,也有不少朋友在我汕头和圆山展回来之后问我有何收获。我的回复是,不枉此行。虽然老师年事已高,但听力相当灵敏。其次,他老人家已将摆位修炼至化境(老师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摆)。



有人说老师为了名利,其实以老师多年的积累,够吃够用,犯不着来往两地折腾。老师和蔼可亲,有问必答。因为对音响的热爱和对摆位普及的热忱,鼓舞着他坚持调音事业的理想。音响界的前辈大师为数不少,但像老师这样有底气开班办学,赤手空拳当面教摆位的只此一位。76岁高龄为了啥?这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一种信念。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9/12/28 17:17:2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老师的府邸位于新北市闹中取静的一处公寓楼。寬6米2,深9米6,高3米2。器材短边摆放,正墙和左侧墙均为落地玻璃(我去敲过,很厚重的玻璃),右侧墙前半部为过道,后半部为移门(通往厨房),后墙为书架。整套系统是以MBL X-treme四件式喇叭为核心的超级大系统。为什么要加超级二字?因为每个低音柱有6个12寸低音,3个一边置于两侧。总重达1700kg的四件式喇叭分成12个包装箱。频响18hz – 40Khz,真正的全音域喇叭。



先开场的是45转限量版的山本刚爵士名盘《Midnight Sugar》,Kronos Sparta唱盘已经预热进入状态,唱头是VDH蚱蜢2号。这颗头老师用了好多年,已经寄回原厂保养过好几回,据他说并不是很贵的头。三盲鼠录音夸张我有领教过,但这套四件式360度发声的超级系统呈现出有如现场般的音响画面让我惊艳不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今日头条”或者bilibili App里搜索“小毛谈音响”同名,找到这段视频。腾讯视频压缩实在太厉害了。)



这里面要分两个层面讲,全音域系统好到一定级别就有可能还原有如现场的声音。另外,老师在摆位和唱盘调教上的功力也是原音重现的保证。大家用手机免提重播我上传的录音或许都能明显感觉到钢琴的凸浮感。这就是一架钢琴在你面前演奏,其他形容词都显得多余。



当看到低音柱塞在两边不对称的墙角时,我对大场面和低音区域的重播还是有所顾虑的。但交响乐开声后,低频铺垫得相当好,整体的包围感和规模感是一般系统难以企及的。老师家客厅正墙和左侧墙只拉了薄薄的一层窗纱,薄到可以看到窗外高架上移动的车辆。这完全是一套靠摆位硬功夫调整出来的系统。



由于低音柱涉及到相位、Q值、量感调整,所以变数相当大。我常提到“系统驾驭能力”,这种四件式喇叭无论是摆位、空间处理还是参数设置都对用家有极高的要求。
TOP
3#

有朋友看了图片要问,这个空间没有放任何调音道具啊,何来空间处理一说?是的,这就是老师功力的体现。但其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空间还是具备了吸音、反射适当的基本条件。窗纱、地毯、沙发、书柜起到了吸音的作用,右侧墙前半部的开放式走廊起到了类似鹦鹉螺导管的作用。



很多朋友都一再强调,在客厅两侧墙不规则或无侧墙的情况是玩音响的硬伤。但根据我的经验和当天跟老师的交流,我们都一致认为这对低频段的平直延伸和声音的开放感都利大于弊。所以,不要拘泥于客厅党这三个字。



这次拜访,我一共带了3张常用的调音碟。我想感受一下差距,毕竟能够听到调教到位的四件式全音域系统的机会是不多的。说实话,有了超低频段的重播,所有音乐的听感都是不同的,可以用耳目一新来形容。



那晚跟老师相谈甚欢,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限量100张的「音乐顽童大师」陈扬经典作品玻璃CD。这张玻璃CD来自日本Japan Disc,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制作玻璃CD的厂家。每一张皆由日本职人以手工打磨,磨至CD规格最上限的33g,约是一般CD重量的两倍,合格率仅五分之一。CD盛放盒由琉璃工房设计,台湾竹艺先驱大禾竹艺坊制作收纳盒。音效跟普通CD对比,显得密度更高,音色更鲜活、泛着晶莹剔透的质感。



老师还饶有兴致地拿出安赛美皇家芭蕾黑胶直刻CD-R和StereoSound复刻的SACD给我对比。不得不说,即使是黑胶转录到刻录碟上,黑胶的庞大动态和鲜活音色都能甩SACD好几条马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九点多,我问老师这么晚了还大音量播放是否会打扰邻居。老师道:天花板中间有中空层,这样不会将振动传递到邻近的楼层。


未完待续,心急的朋友可以在“小毛谈音响”公众号上先睹为快!
TOP
4#

感谢分享!
同在台北,可惜错过了大好机会!
TOP
5#

回复 4楼altayman2014的帖子

可以在今日头条或bilibili上搜索“小毛谈音响”查看相关视频
TOP
6#

很有意思的分享
TOP
7#



我这次带的MA RECORDINGS精选辑《听空间在唱歌》也是老师大为赞赏的录音作品。有不少朋友在系统没调整到位前,听不出高品质录音的好,一旦功德圆满,必能感受到唱片中的真、善、美。



最后说说线材,老师系统里没有用贵价线,都是他认为声音较为平衡的平价线材。倒不是说贵价线不好,但还是提请广大烧友,没调整好摆位之前先不用砸重金折腾线。等系统调整到位再根据个人口味予以搭配才是锦上添花的明智之举。



临行前,老师特地签名送了一本《调音秘笈》和两张唱片给我。初冬的夜晚凉风习习,老师亲自下楼叫车送行让我倍感亲切。老师特意关照,下次去提前跟他说,他好带我去多听几家调整到位的系统。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再跟老师见面……



后记

昨天老师给我发来微信,说把沙发左侧的贵妃椅拿走了,又对音箱摆位进行微调。真正的发烧友就是这样在把玩过程中不断追求心中好声音,乐此不彼。

TOP
8#

相当好,精彩,支持。
HIFI是个无底洞!--------乐林8t
TOP
9#

精彩
TOP
10#

CD机下面是CD包子吗?
TOP
11#

平衡线,电源线是亮点  ;说明咸菜的贵贱很不重要
TOP
12#

CD机下面是CD包子吗?
云雾萦绕 发表于 2020/1/3 10:00:29

是的。
TOP
13#

回复 11楼guilin288的帖子

是的,摆位很重要,很遗憾,绝大多数烧友都是本末倒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