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18楼paulxx的帖子任何摆位都会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也都要因地制宜,在有限的范围内找到相位最准确的位置。
尽管是窗台范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前后移动尽可能的让低频的位置不要滞后,而与面板在同一个面上,你现在调整到低频比姚璎格的人声稍前一些是对的,至于内凹的角度的大小关键是要听人声与低音能够连成一体,像一个汽柱一样的由下至上或者说中音有一种下沉感,而不能够向上飘,以沉稳为上轻薄为下,这要反复调试,一旦有轻薄感就要回过来,直到找到最润厚的角度为止。
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另外一只音箱,直到达到类似的效果为止。
人声的高度或者说声场的高度在音箱前后距离和角度不变的情况下,注意调整两箱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两箱距离近一点,高度会高一点。
定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单声道人声和小提琴来调整,定位清晰准确,一般来说空间感已经会显得比较均衡。
至于场感的大小与前后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距后墙距离远一点,音场会有更好的深度,两箱距离大一点,当然空间会大一些,但要注意密度和空间感之间的平衡性。
一般来说用合唱和交响来调整音场的大小与平衡性要方便一些,特别是合唱人声的站位既要有恰当的高度,人与人之间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够站成一排,当某一面显得展不开的时候,也就是站位不到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动一动这面箱子的角度,通常要内凹一点点,这需要更多的经验,和一定的反复性才能够做到较好的音场的扩展。
当然在声场调整的过程中,可能内凹的角度也会有微的变化,此时可能需要重复前后位置以及角度的再次微调。在重复两三遍以后,最终会发现动一两公分或者一两毫米都会有显著的变化。如果在听感上能找到这样的变化,也就是说已经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只要动一点点都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