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音响界的老顽童——李齐车 “车老” [复制链接]

1#
在开篇之前先来一篇网络上找来的文章了解一下老人家。

全频魅力

一个人的听音感觉是永无止境的,在多年自製音箱的历程中,接触过的单元数不胜数。从选用珠江、飞乐、真美、西雅仕(SEAS)、威发(VIFA)、丹拿(DYNAUDIO)等小口径单元再到飞乐、珠江、JBL、剧院之声(ALTEC LANSING)604、515系列等15″、18″大口径低音、同轴单元,再到德律风根、JONE(庄顺)、755C、PM4、FOSTEX等8-10″全频单元,为了配合这些单元从彷製到自製各种各样的箱体,从容积、外型、板材、胶水到内部结构,逐渐领会到许多音响的真谛。

正当自己认为大口径单元,多单元组成的音箱最适合自己追求的音箱时,2003年6月香港杨生送来一对二手的全频letas-255c 8″单元要自己做箱,这是一个顶部弧形的闭箱,容积60L,箱子做好后装上单元一听,声音的流畅、宽容厚润是自己多年未感受过的,随即用百灵达2496DEQ出发白杂讯观看其频响曲线,发觉从60Hz~14kHz 比较平坦,没有用分频器做的音箱频响曲线常出现相位凹凸现象。

从此格外对全频单元加以留意观察和研究,其间到2005年,又分别给ROA、FOXTEX、JONE(庄顺)、德律风根、法国SUPRAVOX、飞乐、惠威、威发等十多种不同档次、不同口径的全频单元做箱及试听,越发感觉到全频单元的中高频段确实是其他音箱无法比拟的,声音精准、乾淨、细緻、自然,但低频段无论多大口径、箱体怎样设计也难以做得劲爆,而且好的全频单元价格高且难求,限制了对它的深入探讨。

2005年10月,北京研究喇叭单元的前辈李万均先生拿着他自己历经21年研究而成的一对、有国家发明专利的3″全频喇叭和一对8″低音来找我配套箱体,通过试听和交谈,自己被李老研製的单元特性和听感深深折服。

此3″全频喇叭测试时效率不高,但试听时却比高效率的其他单元响亮。试听感觉频率回应平坦、动态大、情感表现丰富,声音清晰通透,频率回应宽。不进箱测试可从150Hz-20kHz。这个3″单元和4″-10″试听相比较,其中低效频回应比大多数的都好,男声歌唱时胸腔、喉底的声音表现厚实,更不用谈高端了。

历经3年围绕这个3″单元,从1L到30L,从书架箱到落地箱,从闭箱到倒相箱再1/4波长箱、传输线箱、后号角箱、前后号角箱,再到现在初步定形的前后号角箱附加各种口径低音单元箱。


号角神奇

在整个箱体研究过程中,通过反复试听比较,利用自己曾经製造过六、七千对各种音箱箱体,三千多对各种圆扁号角的实践和仪器测试经验,最后确定了用后载入号角音箱,为了提高单元的效率,又加造了前圆号角,为了前圆号角效率的衔接平顺,前号角要造得相当大,才能保证前号角f0能达到150Hz左右,是一个理想的设计。

箱体设计方桉定下来后,号角的製作同样有不少难题,因这是一个全频号角,没有可借鉴的产品,要克服的问题很多,包括号角最容易出现的腔音,单元频率如何儘量往上下延伸,单元本身的音色特点怎麽才能不会被破坏,低音单元和全频单元的衔接如何才能既有低频,又不能影响全频特色等等。

从书本学习、理论推理、实践积累,最后确定把测试麦克风吊在号角上面,通过调整前号角面上的弧度、伸展度、号角的高度、各段板壁的厚度,最后是号角的材质和胶水。终于对解决上述各种问题足够的瞭解,并据此生产出全夹板全频号角。在整体结构上只要号角的深度、弧度、宽度选材合适,更能发挥全频单元的优点,那就是声音有速度、有厚度、有更高效率,能保持原单元设计的指标,为了弥补低频的不足,採用加接不同口径的低音单元,只要分频点和低音单元选配合适,就不会改变全频单元的音色。

试听现在已做出来的3″+5″,3″+8″,4×3″+18″三种规格前后号角全频音箱,基本已达到自己高效率、宽音场,快速、从容、有解释力和适量低频回应的要求,既能听人声、弦乐、又能听交响、鼓乐。这次演示的是3″+8″全频号角音箱。

分享 转发
TOP
2#

令人梦牵魂绕的大号角:qiche齐车梅花三弄二号音箱 2017-06-06 17:40

●频率响应:35Hz-20kHz

●灵敏度:92dB

●阻抗:4Ω

●分频点:250、1500Hz

●结构:折叠式同轴号角系统,复合推挽双8吋低音

●价格:38000元/对

去年我曾经撰文《李齐车和他的大号角》,介绍了执着于高保真音箱领域的李先生多年研发号角音箱的心路历程。李齐车先生从17岁就开始玩Hi-Fi,业余研究已经超过40年以上,他不仅是音响发烧友,而且是音响制作爱好者。从典型的音响爱好者身份开始,早年创立的“超高音乐园”与现在的“梦魂音箱厂”,从事音箱制作也有20多年时间,李先生从未停止过对电声技术的探索。

李先生的执着吸引了在电声领域有着无双地位的李万钧先生的注意,两人相同的理念一拍即合,李万钧先生将自己研制了21年的全频单元托给了李齐车先生研发与制作音箱。经多年的应用与推广,如今这款全频单元制作的音箱闯出了一片天地,受到了美国、加拿大、香港等海外用户的赞赏。而去年李齐车先生用这枚4吋口径的全频单元为核心,结合研发多年的号角技术,打造出一款梅花三弄系列的一号音箱。这款巨无霸级别的音箱造型独特,上截的折叠式号角采用4吋全频单元驱动,同时与1.5吋金属振膜钢磁压缩驱动器的小号角组成同轴式中及高音号角系统,而下截的庞大箱体内藏18吋低音单元,以复杂的箱体结构辅助获得气量澎湃的低音输出。这款音箱推出一年时间以来,李先生将其中多项设计申请注册专利,经历全国多场音响展的公开展示,因合理的定价而获得了音响迷的广泛认同,有人甚至将其称之为现代号角设计的旷世之作。

打造人人玩得起的号角音箱

很多音响迷很喜欢梅花三弄一号音箱那种大号角独有的惊人气势和声音密度感,但这款产品庞大的体型却颇令一般以家居空间发烧的音响迷头疼,于是纷纷希望李先生能够研发一款体型与售价更适中亲民的产品,不到一年的时间,依然采用折叠式同轴号角系统,结合复合推挽双8吋低音的梅花三弄二号音箱也完成设计调校了,我当然在第一时间来到李先生的工作室,聆听这款被李先生称为“人人玩得起”的号角音箱。

李先生手绘分频器线路图,上方的是李先生自制的无感电阻

外观上,二号和一号除了大小不一之外,大部分设计如出一辙,骤眼看不出区别。细心观察可看到低音音箱面板上网罩的位置不一样。技术上,二号也采用了和一号相同的折叠同轴中高音设计号角。虽然设计理论和结构相同,但由于不同的号角开口尺寸的原因,导致了较小的二号号角颈部尺寸和长度都不会和一号相同,为了获得精确的匹配数值,李先生采用电脑软件辅助设计,并且以其丰富的经验反复打样测试,最终确定的版本。

这款号角依然采用李万钧先生的4吋全频单元,而安装位置在号角颈部的中后部,折叠号角的根部向前,采用一只5吋无源辐射单元输出背波能量。4吋万钧全频负责250-1500Hz频段,喇叭前面喉囗二级弧度波导管圆号角设计,后面的无源辐射变异波导管设计,有效地控制了号角特有的音染,即频率的谐震峰,在设计的频段内号角频率一方面响应平坦,另一方面效率得到提升,一个单元足以满足设计要求。经过180度弯曲并且渐变管径的号角后,最后以直径580mm的360度圆号角开口输出。而同时,在这个庞大的全音号角中间还安装了同轴式直径210mm的高音号角。高音号角采用压缩式驱动器,其金属振膜能令高频延伸顺畅,丰富的细节还有助营造出丰沛的空气感。全号角采用高级全白楊木细芯夹板,箱体谐震频率和谐震余韵得到合适控制。

二号和一号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低音箱体的大小和内部结构。为了能够更容易进入家居环境,李先生在二号的低音箱体内使用了两只8吋低音单元,用来替代一号的18吋低音。使用小口径低音单元其实有不少好处,首先是直径小了箱体就可以缩小,其次是两只8吋低音单元的震膜等效震动面积大约为440cm2,相当于一只12吋的低音单元了,相对较小的口径低音单元由于振膜轻的缘故,不但更容易驱动,而且响应速度快,容易受控,因此对于所搭配功放的控制力要求也可以稍为降低。

对于号角音箱而言,低音的响应速度快是非常重要的,号角中高音的速度感和能量比一般采用锥盘和球顶单元的音箱强很多,假如低音拖沓的话,那听感上总会觉得低音慢半拍的。李先生除了用小口径低音单元,当然还有他的解决方案,他应用了Push Pull双单元推挽技术,也即在箱体内两只低音单元是面对面正对安装的,一只输入正相信号,另一只输入反相信号,令两只单元能够同步工作强化输出能量。Push Pull双单元推挽技术能消除失真低音的翁鸣声,并且重现出高解析力与超快速的极低频。这个技术原理是将两个超低音单元装置在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尺寸的箱体里,可以消除采用一个单元时,振膜摆动移位所造成的非线性失真以及动态不足的现象。通过两个单元在振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空气压缩,让低频的能量感更加强烈,而且低频的声音十分具有速度感。李先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通过巧妙的箱体间隔,让前后两只低音单元的气流通过不同的开口导出,从而营造理想的包围感。

梅花三弄的号角设计也在申请专利当中,李齐车将这种变孔径同轴式号角设计称为谐振叠加同轴号角,原理是利用管道内不同的孔径所特有的调谐频率相叠加,从而令重播的声音谐波更丰富,声音更饱满。而同轴设计则是在中音号角开口处声轴上同轴安装高音号角,从而达到宽频响共点音源的效果同轴式设计的喇叭我们见多了,比如英国的Tanny和KEF的UniQ,但偌大的号角用同轴设计的,惟恐只此齐车一家。

全频喇叭的魅力

说起李先生的号角音箱的灵魂——万钧4吋全频单元,我们先对背景作些了解吧。李万钧先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研究无线电器件工艺的高级工程师,曾获**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如此资深的高工却耗费21年时间开发出一只3吋的全频喇叭单元,其执着态度可想而知,同时这枚单元的素质更令人期待。时间回溯到2005年10月,在北京研究喇叭单元的李万均先生,拿着他历经21年研究而成的一对有国家发明专利的3吋全频喇叭和一对8吋低音来穗找李齐车配套箱体,通过试听和交流,李齐车被李老研制的单元特性和听感深深折服。

此3吋全频喇叭测试时效率不高,但试听时却比其它高效率的单元响亮。试听感觉频率响应平坦、动态大、情感丰富,声音清晰通透,频率响应宽,不装箱测试可达150Hz-20kHz的频宽。万钧全频单元拥有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而且特别之处不仅在音效方面,而且取材也十分特别,纸盘的材质是由纯天然植物纤维复合的材料,产量十分稀少,每年大概只能生产3000对。这个3吋单元和4-10吋的同类产品试听相比较,其中低频响应比大多数的都好,重现男声歌唱时胸腔、喉底的声音表现厚实。于是,李齐车历经3年围绕这个3吋单元,从1L到30L、从书架箱到落地箱、从密闭箱到倒相箱再到1/4波长箱、传输线箱、后号角箱、前后号角箱,再到现在的前后号角箱附加各种口径低音单元的箱体都一一试验过了。

后来,李万钧开发出性能更好的4吋口径全频单元,声音表现更胜一筹。于是,李齐车围绕以“万钧”4吋全频单元为中心开发的一系列白杨木夹板音箱,计有“阳春白雪”4吋全频层叠夹板书架箱;“十面埋伏”复合谐振管双4吋加气动高音落地箱,“平沙落雁”耦合传输叠加8-14吋低音大型落地箱,“梅花三弄”谐振叠加同轴号角8-18吋低音大型号角箱,形成以保持全频喇叭声音优点为中心的分频设计风格。

说个小故事,在试听齐车梅花三弄二号音箱后的第二天,我应戴戈兄之邀,到他在顺德的木十八艺术中心参加一场书架音箱比拼的活动,竟然在会场里见到了李先生,他带去了使用万钧4吋全频单元的书架箱。我们事先没有约定的,也毫不知情对方会出席这次活动。活动中参与比较试听的书架箱有9对之多,具体型号就不在这里公开了,全程参与的有32位来自珠三角各地慕名而来的音响迷,全部音箱试听过后进行了投票,结果售价最便宜的万钧全频音箱获得了9票名列第四,名列第一的音箱是来自瑞典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得到16票,售价是万钧全频音箱的3倍;在音响界地位显赫的某款名箱名列第二的,得到15票,二手的售价竟然是万钧音箱的5.5倍。由此证明万钧全频喇叭素质受到大家普遍认同,并且定价相当合理。

相比去年见到的一号,这次的二号在每个位置的制作工艺都更为考究了,比如高音号角压缩驱动头的安装改在了后面,因此不再见到号角上的螺丝孔了;比如号角支撑架的设计也更又美感了;比如整套音箱使用上重料的金属底座和不锈钢车制的大型脚锥了,令整体稳固度和调校便利性大幅改善。而喇叭线输入插座也采用三线分音设计,因此每声道3路单元可采用3台功放分别驱动,充分发挥喇叭单元的素质。

试听中我和李先生探讨,既然三路设计,那可否考虑放弃无源分频器的设计,而改用电子分音呢?李先生表示那当然是极致的发烧玩法,但他不希望增加一般玩家的负担,因为要驱动一对音箱而用上3套立体声后级,或者6台单声道后级的话,那投资可就违背了他开发产品的初衷了。号角音箱本来就具有效率高,容易驱动,对功率不挑剔的优点,如果要用这么多功放才能玩的好的话,那会吓跑很多玩家的。李先生强调:他为梅花三弄系列号角音箱设计的分频器耗费了不少心思,既要保证每只喇叭衔接顺畅平衡,也不能耗损有限的功放功率,尤其是那些直热三极管单端胆机,如2A3仅有4W功率,300B也就7W功率,211充其量不过是13-15W左右,因此每一瓦都如黄金版精贵。他设计的分频器内含特殊线路,高音滤波采用李先生自己研发的无感电阻设计,因此压缩头高音虽然采用金属振膜却全没金属谐振峰。

为什么是号角音箱

相识李先生多年,他一如既往热衷于开发号角音箱,他的理念和李万均先生一致,好的音箱不应该难以驱动,因此李先生通过号角设计设法提高音箱的效率。至于号角的作用,相信大部分音响迷都很清楚了,比如用厚纸板卷成头大尾小的圆锥状,然后把嘴靠在纸筒的锥部喊话,结果发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面对纸筒的直线位置,听到的讲话的音量变大了、变清楚了,声音也传得更远了。其实前人早就掌握了号角的好处,发明大王爱迪生生产的留声机,用固定在发声振膜上的竹针从蜡筒的刻纹上拾取声音信号,振动传导到小小的振膜,在没有加载号角的情况下,把耳朵靠在振膜旁才能听到叽叽喳喳的微小声音,这时往振膜外加载一个号角的话,音量立即得到剧增,不但音量大了,还扩展了频宽,让整个房间充满音乐。因此,我们现在见到那些古老的留声机上的大喇叭就是号角。而在电声扩音的年代,首先将号角技术运用到商品化的是美国音箱设计师Paul Klipsch,他被誉为号角扬声器的研发先驱。他的试验表明,喇叭单元加上合适的号角之后,由于空气压力的阻抗匹配良好,因此可以使得发声的效率大为提升10倍甚至50倍之多,这样就意味着要达到相同的声音压,使用号角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喇叭单元振膜的振幅,相对之下喇叭单元在小振幅运动中可以获得更低的失真、更线性的表现。号角有着提高效率、降低失真、延伸频率的种种好处,对使用小功率电子管功放的用家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就以这次试听梅花三弄二号音箱而言,搭配的是Onix CD机和李先生自家的石墨屏6V6推挽合并胆机,输出功率仅有20W,在超过70平方米的聆听空间中,却能将梅花三弄二号音箱驱动得气势磅礴,密度极高的音质和从容大气的宽松感,都是一般音箱无法比拟的。比如重播交响乐时的气势和动态,就仿佛令乐团扩充了多一倍的规模,每个演奏家都更卖力演奏一样,声音的重量感和场面相当震撼。

总结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李先生的梅花三弄系列号角音箱,一号采用18吋低音单元搭配大号角,这次试听的二号则是双8吋低音配合号角设计,两款产品各有特色和针对性,聆听空间和预算充足的音响迷,自然是选择体型够大的一号最能感受大号角大开大合的无比气势。而空间和预算有限的音响迷,大可来试听体型和价钱都适中的二号,我相信在合理的搭配和调整下,你依然能享受到用号角音箱欣赏音乐的无穷乐趣。

音乐,美的节奏,美的世界,在音乐中能让人感悟人生,亦能让人音悦人生!

TOP
3#




如果能仿照BH音箱的造型,估计更加容易被接受。
TOP
4#

TOP
5#

坚持不懈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值得尊敬!作为一个号角音响爱好者,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听一下。
TOP
6#

坚持不懈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值得尊敬!作为一个号角音响爱好者,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听一下。
actuary616 发表于 2019/11/2 18:32:40

正解,作为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制作音箱的老人,我们不要想着自己比他高明,你能想到的他十几年前就想到了,我们应该用空杯的心态,尝试去理解他的作品。
TOP
7#




如果能仿照BH音箱的造型,估计更加容易被接受。
1608 发表于 2019/11/1 20:15:15

一个仿字,即是音响界的无间地狱!!
TOP
8#

回复 6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呵呵。号角喇叭地设计、制作难度极高!首先,驱动器没法DIY,JBL这类大厂也不外售;其次,号筒的建模、设计和制作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几乎不太可能做好;还有号角和大口径低音单元的衔接也是个难题,调出流畅、自然的声音很困难。普通球顶单元做喇叭难度要小很多,确实也听过相当成功的作品。号角喇叭,不说DIY,某些知名大厂做地声音都有很大问题,DIY号角做地好的我还没听到过。对李老执着精神的肯定与尊重,并不等于对他作品的肯定。没听过没有发言权,听过再说吧。
TOP
9#

声音好坏是前提,对李老执着精神赞一个。
TOP
10#

这款双8寸的圆号角箱我在高盈听过两次,感觉低频的量明显偏多了
TOP
11#

回复 6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呵呵。号角喇叭地设计、制作难度极高!首先,驱动器没法DIY,JBL这类大厂也不外售;其次,号筒的建模、设计和制作对于非专业
actuary616 发表于 2019/11/3 10:06:08

漂亮话说了很多,然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1,老李开厂做了一辈子的音箱,在中国他不是专业人士,谁是专业人士?难道你是?

2,某些知名大厂做地声音都有很大问题,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大厂,按理这些音箱应该名誉扫地,一文不值才对啊,那为何这些大厂的音箱价格如此坚挺,还那么多人追捧?要知道几年前大热的泰斗旗舰4件套喇叭现在跌到60万以下了。

3,那你再来说说那些号角音箱没有问题?包括普通球顶单元音箱。

4,听都没听过,说个锤子。



所有音箱的设计都有问题,都有缺陷,为何缺陷在进口音箱上成了经典,在国货上就成了问题呢?肯定不肯定与我无关,批判何其易?否定有何难?我想说的只是我们要多点放平心态学会欣赏人家呕心沥血做出的作品,特别是在中国音响这个圈子。
TOP
12#

这款双8寸的圆号角箱我在高盈听过两次,感觉低频的量明显偏多了
最忆是儿时 发表于 2019/11/3 16:01:00

看你注册时间也是老烧了,怎么还说这种入门级的话呢?一对音箱当然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听感来进行判断。另外,低频的量感,跟我说一声,5分钟之内,想多就多,要少就少,易如反掌的事。
TOP
13#

回复 11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呵呵。我说什么漂亮话了?之前明确说过自己没听过,没有资格评论李老箱子的水平,又何来批判之说?乱扣帽子是不好的哦。
我说号角箱子难做的理由,你说哪条说错了?现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好的号角驱动器;计算号筒需要具备构建复杂数学模型的能力,而且不像球顶单元,有成熟的软件可以用;即便有个合适的号筒方案,复杂的双曲面,手工造,如何保证精度?
音展上,听过不少所谓国内名家,包括台湾小厂做地号角箱子,没有一个靠谱地。所以,作为一个号角喇叭迷,我真心希望李老做地很成功。
捧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弄不好就变成捧杀,高级黑了。
TOP
14#

有梦想的人,值得钦佩
TOP
15#

随便用个单元就敢用来做驱动器,服了他!
TOP
16#

TOP
17#

说句实话,我私自认为:号角真的不适合应用于家庭音响领域,特别是普通家庭的环境。
TOP
18#

有梦想的人,值得钦佩
TOP
19#

随便用个单元就敢用来做驱动器,服了他!
siliverline 发表于 2019/11/4 10:48:24
我很理解,因为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了解后发现,他不是随便用一个喇叭就做驱动头,而是真心爱李万均的喇叭,并且努力为这个喇叭配上合适的号角。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个号角配得不怎么好,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配得很好。
TOP
20#

说句实话,我私自认为:号角真的不适合应用于家庭音响领域,特别是普通家庭的环境。
御风听歌 发表于 2019/11/4 15:41:14

说句实话,我私自认为:数位音源真的不适合人耳朵聆听,这只是我认为,然鹅有什么用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