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 [复制链接]

2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不得不承认,郎朗 技术上的无懈可击与艺术的表现力相得益彰,尤其是在一些色彩丰富的炫技类曲目上,的确是当今世上无人可及。其表演的观赏性和愉悦性皆然,不仅可视性强,而且光听也可以有丰富的立体视觉表现性。与上世纪的一众炫技**大师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甚至于在某些曲目上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不得不佩服!
yilinliulin 发表于 2020/3/7 9:48:55
感觉兄台评价到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这次郎朗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是很有意义的,这里是巴赫的晚年居住之地。
朱晓枚也在这里演出过GV,而席夫则在这里录制过巴赫的法国组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圣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是德国莱比锡最大的教堂之一,位于莱比锡市政厅广场后面一个街角上。
创建于13世纪,1702年改建,托马斯教堂为战后重建。
巴赫长期担任这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长达27年之久,称为巴赫的莱比锡时期,这里也是巴赫的长眠之地。

圣托马斯教堂外观:



圣托马斯教堂室内:



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埋骨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5#

古尔德使用过的哥德堡变奏曲的乐谱在美国纽约拍卖时值15万美元左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古尔德使用过的哥德堡变奏曲的乐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乐谱通过高质量的照片保存了下来,这些照片将保存在加拿大图书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8月30日,
郎朗将在钱塘江畔杭州大剧院,
演绎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完整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DG将于2020年9月4日全球发行郎朗《哥德堡变奏曲》专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哥德堡梦幻曲
乐友老徐 发表于 2020/8/2 16:21:54
是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1#

希望郎朗能多录些经典的曲目,造福古典乐迷。
科托 发表于 2020/8/3 17:09:47

巴赫平均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肖邦夜曲,等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

看看与郎朗在一起的人,就知道郎朗今天在乐坛的地位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

看过纪录片,巴伦 算是 郎朗的老师吧?
bomber 发表于 2020/8/6 9:37:38
郎朗好像跟许多老师学习过。
巴伦博伊姆是他的老师,郎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老师是格拉夫曼。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格拉夫曼是霍洛维茨的学生,是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
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都是他的学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5#

郎朗与他的老师格拉夫曼: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格拉夫曼自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7#

郎朗与恩师格拉夫曼联手对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8#

郎朗老师加里•格拉夫曼

(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1928年10月14日 - ),美国古典钢琴家、钢琴教师、音乐总监。他的学生很多,包括钢琴演奏家Lydia Artymiw、郎朗、郑慧、王羽佳、张昊辰。

     加里•格雷夫曼GaryGraffman,生于纽约,俄罗斯裔美国人,3岁始学习钢琴。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儿子学习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却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加里•格雷夫曼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后来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校长。格雷夫曼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至今。这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也是目前世上两位以左手演奏的著名钢琴家之一。

     加里•格拉夫曼是国际古典音乐家。加里•格拉夫曼这个名字对于国际古典乐坛来说代表了很多概念:音乐世家、钢琴神童、大师高徒、左手传奇、名校院长……每个名称背后都有着传奇故事。

     格拉夫曼这个姓氏原本属于成就彪炳的小提琴家族。1928年,加里•格拉夫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俄罗斯音乐世家,父亲弗拉基米尔•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涌现出一大批犹太裔音乐家,其中不乏斯特恩、帕尔曼这样的乐坛大师级人物,这些音乐家族举家搬迁至美洲大陆,掀起了又一轮古典音乐的新浪潮。“由于要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有大量犹太移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涌入美国。他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努力都是从零开始,我们也是一样。”加里•格拉夫曼说。

     父亲希望儿子继承衣钵,但小加里却因为扛不动小提琴而改学钢琴,他的音乐天赋也在黑白琴键上一发而不可收:“我3岁就开始拉小提琴,但因为扛不动最小号的小提琴,所以便在一年后转学钢琴,没想到学了6个月便进步神速,父亲也就打消了再让我重学小提琴的念头”。7岁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加里•格拉夫曼很早拥有了“乐坛神童”的美誉。17岁时,他从柯蒂斯毕业后跟随霍洛维茨学习,但他在谈到这位跟随了七年的钢琴大师时也只是一语带过:“霍洛维茨给了我很多演奏方面的指导,但那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音乐见解,他并未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任何影响。”1949年,在赢得著名的利文特里特音乐大奖之后,他就成为了古典音乐界的风云人物和精英钢琴家中的超级明星。在此后的30年里,他巡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平均超过100场,在各类独奏或协奏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史上最高难度的作品——至今他仍然是唯一与美国六大乐团(纽约、费城、波士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和旧金山)一同录音的钢琴独奏家。

     饮誉世界乐坛的著名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他们淋漓尽致地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等的作品,并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等著名的唱片公司录制发行了一系列唱片。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德•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1985年格雷夫曼与祖宾•梅塔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北美首演了埃里奇•沃夫冈•康果1924年的左手钢琴协奏曲;与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为“德意志留声机”DG录制了施特劳斯的钢琴(左手)和管弦乐《家庭交响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格雷夫曼不得不减少了演出,而这却为他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格雷夫曼于1980年成为该院钢琴系教师,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

     1993年,加里•格雷夫曼与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首演了纳得•罗母第四交响曲。这支献给格拉夫曼的协奏曲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上演。新世界唱片公司收录了该曲。加里•格雷夫曼经常与三藩市交响乐团和苏黎世音乐厅交响乐团合演该曲。

     1996年4月,格雷夫曼与好友及同事著名指挥家里昂•弗雷舍尔合演了威廉•博尔肯的《佳亚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该曲的首演,同时有巴尔的摩、圣路易及太平洋交响乐团参与演出。此后该曲经常上演,包括圣•路易斯指挥的大西洋交响乐团;98年11月,再度与大卫•津曼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该曲。

     2001-2002年音乐季,格雷夫曼连续予以下乐团首演了三部专为他而作的协奏曲,分别是:DaronHagen的《最后七言》(新墨西哥交响乐团和牛仔爱乐乐团);理查德•丹尼尔波的“黄道带”变奏曲(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路易斯•帕拉多的左手钢琴协奏曲(费城室内乐团)。03年,他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首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克罗瓦切夫斯为他写的另外一支钢琴协奏曲。04—05乐季,加里•格雷夫曼获邀与美国巴的摩尔,西雅图,凤凰城,新泽西交响乐团再次合作,国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还有上海爱乐乐团,莫斯科交响乐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格拉夫曼谈教育理念

(摘自网络)

作为郎朗最为感谢的老师——加里•格拉夫曼,我们在提起他的时候,总会加一句“郎朗的老师”,然而,走出国门,这位的名气绝对比郎朗大,是钢琴界非常著名的大师。

格拉夫曼不仅仅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本人也是一位声名卓著的钢琴家,是古典音乐界的传奇人物——出身于音乐世家,7岁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被誉为“乐坛神童”!真的有点震惊世人,要知道郎朗可是15岁才考进去的。而且在50年后又成为该校校长。

在成为校长之前,格拉夫曼一直是世界上非常活跃的钢琴演奏家,作为钢琴神童,17岁起师从钢琴大师霍洛维茨,21岁获得列文特里特音乐大奖,此后30年,在世界各地巡演,每年平均超过100场,在各类独奏或协奏音乐会上演奏过钢琴史上难度最高的作品,并且至今仍然是惟一与美国六大乐团一同录音的钢琴独奏家。1979年,格拉夫曼的右手受伤不能再弹琴,对他的人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大的打击。但几经冥想,格拉夫曼放弃了站在台上演奏的机会,转攻教育方向,并且开始练习很多左手演奏曲目,铸就了音乐史上的“左手传奇”。

自由宽松和严格管教这两种教育方式,究竟哪个更好呢?

格拉夫曼先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的,但很多情况下要因人而异。严厉的教育方式对郎朗是适合的,因为他有天分,而且喜欢弹琴。因为格拉夫曼的父亲是著名的小提琴家,所以格拉夫曼3岁就开始学小提琴,父亲认为他没有拉小提琴的天分,于是4岁时让他改学钢琴。“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也经常督促我练琴。比如规定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练琴,3∶05的时候,父亲就会催促我说‘你该练琴了’。”

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格拉夫曼现在每天至少还要练琴两个小时,“这只是为了保持一个基本的状态,如果有演出,练琴的时间就会更长。”从4岁开始到现在,80多年天天练琴,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想弹好钢琴,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自己喜欢,就不会觉得辛苦。” 格拉夫曼回答说,因为喜欢,就能在看似枯燥的反复练习中找到乐趣,比如可以单手弹、双手弹、快弹、慢弹。格拉夫曼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音乐天分或者不喜欢弹琴,就会抗拒学琴,那么,父母就不要再强迫孩子练琴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在郞朗之后,格拉夫曼的另外两个中国弟子,年轻的王羽佳和张昊辰也相继在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大奖,一举成名。谈到自己的3个得意门生,格拉夫曼说:“他们非常不一样,听他们弹琴,根本听不出是同出一门。他们的性格、经历各异,对音乐的理解认识不同,但都在用自己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为什么同一个老师能够培养出风格迥异又各自精彩的学生?

柯蒂斯音乐学院是所小而精的学校,一直坚持精英教育。全校一共有160多名学生,学钢琴的只有20人,钢琴教师有7位。每年钢琴专业只招3名学生,而申请者有130多人,所以,最后能够进来的,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富有潜力和才华。对于这些已经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老师要做的,就是启发他们,沿着自己的风格走下去。”

格拉夫曼的教学理念和他的老师霍洛维茨一脉相承,“霍洛维茨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不能强迫他去接受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所以我教学生的时候,不会强制灌输他们这个应该怎么弹,那个表达的是什么情绪,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在音乐之外,格拉夫曼还希望学生学习一些文学、历史方面的课程,比如要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俄罗斯的文学著作,“可以帮助音乐家理解作品。”

人生常常充满跌宕起伏,而格拉夫曼的人生,也让人觉得格外励志。我们在这位大师身上看见的,是他对钢琴演奏从始至终的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

郎朗的第一位老师是朱雅芬老师,是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
在郎朗9岁的时候被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屏国教授收为弟子。
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除了格拉夫曼,郎朗还跟刘孟捷等老师学习过。
刘孟捷出生于台湾,是郎朗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主要老师之一。
郎朗有不少老师,请大家补充。

郎朗与朱雅芬老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