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fever老师TOPGUN U-LINK 1 USB 发烧线。 [复制链接]

查看: 284670|回复: 382
11#

热烈祝贺老师微店开张!代老师上二维码连接: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19/5/31 17:30:22
谢谢食古軒主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2#

fever还准备出其他的产品吗?
kkhuang 发表于 2019/6/2 13:08:14

kkhuang 兄,今年內還會有新産品上市的,謝谢你的關心。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3#


祝贺老师的微店开张大吉,生意兴隆!
gamboll 发表于 2019/6/3 11:39:24

謝谢 gamboll 兄。很久不見了,今年12 月音展有興趣一同去看看嗎?
最后编辑fever 最后编辑于 2019-06-04 01:25:04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4#

自從 70 年代尾首次接触到數碼錄音黑膠碟,跟着的  CD、 MD、 DAT、`SACD  等產品陸續面世,但這些數碼音响軟件聽起來總是有些比不上 analogue 錄音黑膠碟,尤其是重播古典音樂,更是比非數碼錄音的黑膠碟差很多,一般人都說次是有數碼味。難怪近來黑膠熱潮捲土重來,愈來愈熱。這熱潮是從 90 年代中 CLASSIC RECORD 復刻了一批 RCA  公司五六十年代的發燒錄音黑膠碟,售價比當時的 CD  貴一倍多,但發燒友仍然趨之若騖,賣到經常斷市。原因之一是這批復刻版黑膠有很多是美國發燒天書 THE ABSOLUTE SOUND TAS  中的天碟榜上名碟,另一個原因是 CLASSIC RECORD 公司的制作非常認真,選用 180 克 VIRGIN VINYL 壓造,品質比 RCA 廠方五六十年代的產品優勝,這時期的復刻版(尤其是上了 TAS 天碟榜)現時的二手價都比當時番了好幾倍。
最后编辑fever 最后编辑于 2019-06-04 06:36:42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5#

CD 面世了不久,便有分體式的解碼器跟着面世。當時的分體解碼器是有兩三個輸入插座,有些有更多的輸入插座,但總會有 RCA 輸入。理論上,數碼傳輸完美是光纖,其他輸入應該望塵莫及。數碼傳輸只是 0 與 1 ,所以不會因不同導體而有音色上的分别。0 與 1 經過光纖或是經過銅線或銀線出來還都不是 0 與 1 嗎?可是有經驗的發燒友一定知道事賣上並非如此。經過光纖的有光纖聲,經過铜線的有銅聲,經過銀線的就有銀聲。這個道理,很多資深發燒友都知道。
最后编辑fever 最后编辑于 2019-06-04 03:01:36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6#

數碼播放器近幾年非常流行,我也在很多人家中聽過,大都是與 CD 的效果差不多,最好也只比 CD 好一些,但能用手機或平板選歌和控制音量確是十分前衛,充满科技感。但直至約一年前,我到一個認識了超過三十年的發燒老朋友家聽音樂,一如以往,他便先用數播(因他已放棄了 CD 機)放半小時熱機,熱了十多分鐘我叫他放具拉芳提,一開聲便馬上使我大吃一驚,聽了不到三分鐘忍不住問他攪了什麽?他說是換了一條千多元的 USB 線,我馬上叫他換上 ANALOGUE PRODUCTION 的黑膠播同一曲,說真的 -數播竞然比黑膠更有 3D 感,人聲的定位更立體。我馬上叫他換回數播,也証明我沒聽錯!馬上叫他用數播放奶媽,跟着用黑膠一比較,這次數播就遠遠不如了。

經過這一次,我便决定試試做一條 USB 線。但當我一打開一個 USB 插頭便差不多傻了,這小小的四條金屬能弄出什麽大變化呢?四絛金屬靠得這麽近,要怎麽才焊接得穩妥又完美呢?花了不少精力才知是這小傢伙不但比 RCA 插更難弄,對不同導體的音色變化更敏感,對不同銲锡的要求更講究。這 USB 線的屏敝對音色的影响是出奇的敏感,就連最外層的尼龍網也會影响整體的效果。經過無數次的测试和改良,期間曾與數百元到約五仟元的名牌線不斷 作A B 比較,在多方面都全勝才定調,可說是千錘百鍊後的成果。
最后编辑fever 最后编辑于 2019-06-04 04:20:29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7#

     应是两周前吧,偶尔上到168,看到E版在做这条USB线的介绍与测试,正好我也确需要一条USB线连接我的欧博R8P和X1。我的欧博器材也是当年参加E版组织的团购所得,利用率不算高,最近想把一些小品类的音乐和一些歌曲用欧博的抓轨功能将CD转换为R8P播放的数码文件,作为家庭日常生活的背景音乐。用数码播放用于日常的生活背景音乐可以不用去选碟换碟,声音已很不错且方便,当看到E版的测试评价后就联系
tgf 发表于 2019/6/4 13:00:30

tgf兄,謝謝你。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8#

0和1是数码形态,但0和1的形成却是以模拟方式进行。0和1既是数码也是模拟。同一个音乐文件,存放在不同硬盘有不同声音。从数码角度来讲数据是没有差异的,听感觉却有差异。请Fever老师继续讲课。

BOSHI 发表于 2019/6/4 13:54:13
BOSHI 兄,音樂文件存放在不同品牌硬盤有不同的音色已是很多人認同的,但如由A品牌硬盤把文件抄到B品牌的硬盤,那放出來的是A品牌的音色,還是B品牌的音色,還是A十B的音色呢?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19#

在我過去聽過的數碼音樂,不管是用什麽品牌的解碼器或數碼線,包括天價品牌產品,出來的音樂或多或少都總是有一些數碼聲,直至那次聽數播換了一條千多元的 USB 線出來的效果竟然差不多没有了數碼聲,而且能打敗黑膠碟,因此,在研發這一條 USB 線時便朝著這方向,希望能盡量把數碼聲除去,經過無數嘗試和失败,艱苦奮鬥了一年多終於得到了回報,成功開發的 U-LINK 1 USB  線就是放 CD 抓軌也可以擺脫了可惡的數碼聲,就是放古典音樂也可與黑膠並駕齊驅,不知 E 版和食古軒主是否也有同感?
最后编辑fever 最后编辑于 2019-06-19 03:36:18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20#

非常有同感,现在虽然还放在电脑上进行煲练,但是感觉已经是脱胎换骨,原来的USB线也是单晶铜的,但是换了这条线(虽然不知道材质),听感已经没有电脑音乐上高频的刺耳感觉,模拟味道比较浓厚
ares 发表于 2019/6/5 8:44:57
ares 兄,其實不管材質是啥,只要出來的音乐有模拟味道不是已经值回票價嗎?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