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LKS DA004的声音表现
进入最重要的环节,谈声音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LKS DA004对线材和避震都比较敏感,需要认真搭配调整。
声音的总体风格是:大气、中正,均衡、全面。对各类音乐都能较为忠实地再现,没有特别讨好耳朵的“音乐味”,也没有明显的短板。最为难得的是,在演绎大型交响乐作品时,能在乐队齐奏的庞大信息中,保持良好的解析力和音场稳定、定位准确,各种乐器交代得清清楚楚。此外,看电影时播放伴音(二声道),良好的瞬态响应和质量俱佳的低频下潜,使枪炮声、爆炸声格外震撼,非常过瘾!
主要优点:
1、信息量巨大,解析力出色;从熟悉的唱片中能轻松听到许多以前没听到或者听不清楚的细节——所以我说很多解码器都是贪污犯!
2、音场宽广,定位准确:3D音场表现甚佳,左右延伸很广,穿墙感明显;前后层次也很清晰,听歌剧时人物在舞台上走动可以通过耳朵“看”见,非常逼真;上下、高低的表现也不错,乐队和乐器的位置、人声口型的高度很真实。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动态下仍能保持音场和定位的稳定,不乱、不飘、不散。
3、密度感、能量感出色:DA004的一大优势就是密度感和能量感非常优秀,分析是归功于三方面的原因:每声道一片9038pro,8通道DAC并联输出;沐声自创的大电流运放模组甲类放大;模拟输出用高质量14V电压供电。关于密度感的理解,有点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比如煲汤,用一只鸡熬一锅汤,跟用一条鸡腿熬一锅汤,那汤的浓度(密度)自然是不一样了。而能量感也很微妙,打个比方:战场上两位士兵都中了一枪,一个是被7.62毫米的步枪子弹击中,一个是被12.7毫米的重机枪子弹击中,同样是受伤,伤势就不一样。
4、声底醇厚,略带温暖:早期的DA002/DA003都有声音偏冷、不厚的瑕疵,但是到DA004声音就变得比较醇厚、温暖、结实,在中性的基础上略微偏暖,整体泛着点淡淡的金*黄*色调,更让人非常喜欢。
5、动态凌厉,爆发力强;声音速度中等偏快一点,大动态表现兔起鹘落,绝不拖泥带水。听打击乐、交响乐时表现非常到位。最过瘾的还是看战争片、动作片,音效强烈、震撼,让人觉得音乐可以养心,音效也可以养耳。
6、三频表现:低频下潜较深,量感甚佳,力度强劲,瞬态响应迅速;中频饱满、温暖、厚实;高频延伸不错,比较细腻,极高频略微带一点点黯淡,略带一点点粗、涩,有种细微的颗粒感,质感明显,克服了DA003及以前产品高频过于明亮、光辉的毛病,很耐听——这点特别难能可贵,主要是LKS运放模组的功劳。各频段的衔接比较自然,重心偏中下盘,能量分布正确,给人稳如泰山、举重若轻的感觉。
7、能量分布偏低频、中低频和中频,醇厚、温暖、饱满、绵密,久听不累,并且容易搭配器材和线材,属于非常友善、易于相处的性格。
8、余韵悠长,残响丰富,含蓄内敛,意蕴深长,显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这是DA004很显著的特色,与当年用过的金诗韵DAX2非常类似,在于泉2对比时显得尤其突出。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余韵、残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或者能体会到,但无法用语言表达,需要解释一下。
所谓余韵或者余响,指的是声源振动的一种特性:在受激振动开始后,外部刺激消除,但振动并不会消除,而是继续靠惯性维持振动,但振幅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停止。比如,《响韵》第14首《永乐大钟》,撞钟之后,余韵长达80多秒。几乎所有的乐器或发声体(钢琴、吉他、鼓等)都有这种余韵或余响,但不同乐器发声体振动衰减的过程、特性不同(阻尼特性),由此构成了乐器的音色。比如,一把普通的小提琴和瓜纳里小提琴声音不同,普通立式钢琴和斯坦威钢琴声音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乐器的余韵决定的。
所谓残响或混响是另一个概念,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发声体发声后,声波在三维空间内多次反射,形成直达声、近次反射声、多次反射声的叠加,在反复吸收、反射之后,声音逐渐消失的过程。一般定义是声音衰减60分贝(百万分之一)为残响时间,并且,声波频率不同,残响时间也不同。不同的音乐厅,具有不同的风格,其中,残响或混响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可测量的指标。音乐厅、听音室的设计,有两项最重要的任务:一是控制恰当的混响时间(如澡堂混响时间太长,声音发混,太湿;消音室混响时间太短,声音发紧,太干,都不悦耳动听),二是消除驻波。
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为一谈,包括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界定一下:余韵或余响指的是发声体本身振动逐步衰减的一种阻尼特性;而残响或混响指的是室内空间的一种吸收/反射的衰减特性。主体不一样!
音响系统的重播过程,都可以理解为声波信号或电信号的一种重新加工演绎的再生过程,也会有余韵和残响的差别,无论扬声器、功放还是音源,都是如此。例如,以JBL为代表的传统喇叭(纸浆盆、短音圈、短冲程、定心支片硬、硬质折环、高Q值、高灵敏度)与以绅士宝、丹拿为代表的现代喇叭(多种材质符合盆、长音圈、长冲程、定心支片软、软质折环、低Q值、低灵敏度),其风格韵味完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余韵和残响不同。
实话实说,很长时间以来,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沐声DA004余韵悠长、残响丰富这个特点,可能是从2006年开始用金诗韵DAX2以来,所用解码器一直就是这类风格,习以为常了,潜意识中认为所有的声音都应该如此。直到与泉2同台竞技,发现泉2的一大特色就是清爽,声音收放自如,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而且,声音结束时的收比开始时的放来得更快。这才意识到,原来解码器竟然还有这种风格差异!泉2比较接近于混响时间短、余韵少的消音室,而沐声DA004比较接近于混响时间稍长、余韵足的音乐厅。
关于音响器材的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值得深入探讨。大致来说,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本质就是音响器材在重放时,除了信号源本身的信号之外,由于工作机制和工作状态而产生的一种附加的失真!有些类型和数量的失真,恰好迎合了人耳的偏好,会成为一种特别的美;有些失真则令人不悦,成为衰声、恶声。这里,器材工作时的某种已知和未知的音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评价时好时坏,则取决于人耳的偏好和审美观。比如,以LP+小功率胆机+全频或号角的复古组合,是不少老烧的挚爱,但在年轻烧友看来,则是厚糊暖软慢的hufi!一花一世界、各花入各眼,HIFI也因此而精彩!
器材的风格,有相当大的成分可以归因于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例如,以丹拿为代表的音箱,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很小,显得中性、直白、忠实无音染,就是所谓监听风格;而以SPENDOR、ATC为代表的英国音箱,采用薄板材做箱体,喇叭振动时带动箱体振动,产生特定谐振的音染,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较大,就显得有个性、有情感。晶体管机与电子管机在信号处理时,产生的谐波失真不同,在原有真实信号之外附加了某种渲染,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听感。音响系统中器材搭配、线材搭配,实际上也就是以人耳的喜好为目标、在整套音响系统中寻找一种不过不失、不多不少恰到超出的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所以,玩音响就是玩失真,这话颇有道理。
沐声DA004的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比较丰富,听感与余韵(余响)与残响(混响)较小的泉2差异巨大!有种感受:西部片中的牛仔,拔枪、出枪、开枪,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干掉对手之后,手指套在扳机护圈上,把**转三五圈,然后收枪插入枪套,特别帅特别酷。沐声DA004似乎把**转了3~5圈才收枪,但泉2才转枪一两圈甚至根本没有这个动作,就直接收枪入套了。(PS据本人分析考证,当牛仔消亡之后,转枪的动作被美国白领转化为转笔,并逐步传到世界各地,大约9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成为80后及更年轻一代的标志性动作)
9、宽容随和,易于相处
沐声DA004的特点,是平衡、全面,中正、大气,性情随和,易于相处。跟各类风格的器材、线材搭配都比较适合,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轻易不出恶声;不像某些器材个性过于突出、特色过于鲜明,导致在搭配上的局限性。有些器材用家评价差异巨大,甚至相互矛盾,原因往往在于其个性太强,需要认真搭配、调试,才能出好声;稍微什么地方没有伺候到位,就乖张顽劣,如同刁蛮任性的公主,令人头疼。
从市场反馈看,对沐声DA004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有人会觉得它某些方面不够好,但似乎从来没有人说不好或者难听的,不存在争议!也许有人会觉得它某些方面不够好,还需要改进完善,但在任何方面,其表现一般都在良好到优秀之间,没有处于及格线之下的短板,这对一件不足万元的音响器材而言,实属不易!
沐声DA004还有个特点,简单易用、稳定可靠,好伺候、好养活,一点也不娇气。对环境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无需漫长的煲机等待,基本上新机煲48小时就不错了,使用时10~20分钟就可进入热机的稳定状态。感觉有点像寒门贤妻,无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粗茶淡饭即可不离不弃、朝夕相处。
“蓬门未识绮罗香,共怜时世俭梳妆”,这是工薪族发烧友的福音。
缺点:
1、低频瞬态、量感不错,但低频的解析力稍显不足;
2、高频细微的颗粒感和黯淡的校声风格可能会有评价分歧,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而且是从DA002发展到DA004好不容易才获得的一种效果;但肯定有人会不喜欢,觉得不够自然、细腻、顺滑、柔和。各花入各眼,众口难调,这也很好理解。
3、对声音的控制很强,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把每一粒音符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好处是严谨、规则,缺点是可能会觉得过于严肃、拘谨,不够活泼、自然,甚至有人会认为有种机械感。
总体而言,LKSDA004以不足万元的价格,能比较忠实地再现各种类型的音乐,在HIFI性方面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在音乐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准,是追求唯真风格的HIFI器材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