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上海音响展 [复制链接]

61#

柏林之声3也是张很不错的试音碟,调校好的系统,你不赶他们走,可能会听完整张碟,所以说选对碟很重要,要么别人都熟悉的,要么就要惊艳的,又不熟悉又不惊艳,那还值得停留吗?
TOP
62#

嗯,既要熟悉又要惊艳,其实也就是我前面举的例子的同一路数,柏林之声精选碟,广州音响展精选推广碟,及CHEN先生举的曲目例子,都是属于发烧友比较耳熟能详的古典发烧碟,包括本次音展的历次音展都有听到见到。至于调校得好不好,能不能留住人,那就看各人了。
TOP
63#

好帖! 文采真好。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64#

在音展上,也听到了一些海尔气动,带式平板高音类箱子。我自己原来也曾经是采用海尔式平板高音单元的德国ADAM音箱的用家,对此类箱子的声音风格还是熟悉的。
应该讲,使用此类高音单元的箱子在音展环境中播放比一般球顶高音箱子是更讨巧讨喜的,因为海尔类高音的特点就是纤细干净细腻,延伸好,即使在音展环境中也不容易出现粗,散,慢,混的情况。缺点是我个人总觉得此类高音单元指标,理论都不错,但声音多少还是有点直白味淡,缺了那么点勾人的乐感和魅力。和绅士宝球顶高音等比,感觉上有点类似胆机和石机,黑胶和数播的分别。

试听HIFIMAN香格里拉平板耳机,即使是用HIFIMAN自家的胆耳放推,也有类似的感觉,干净淡远有余,而浓情鲜活不足。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9-04-19 10:01:55
TOP
65#

回复 55楼eric的帖子

见过许多百万级器材烧友,专听口水歌及港台歌曲,几乎不碰古典乐,多年前在音响展一个高级音响演示,我给了主持人一张DG的法国作品的声乐CD播一下,听完,主持人惊叹这么好的一张既好听又发烧的古典乐非发烧类CD,可见平时发烧碟真是听多了。
TOP
66#

能结合球顶和平板高音之长,并总体上超越它们的,就我目前听过的 经验,并不是钻石高音,号角高音,MBL葫芦高音,我觉得是离子高音。

离子高音发韧于德国,最早是德国密力据之成名,而后代表品牌是阿卡佩拉,现在还有冠廷等,基本上都是德系。这次音展厅到了两个:阿卡佩拉和冠廷,都在老锦江,房间好像楼上楼下,大小是一样的。阿卡佩拉大(低音单元不少,因有布罩,没看清有几个,应该是10寸或以上单元)落地箱由老外驻场调校,这品牌以前听得不多,这次听不知道是品牌风格问题或是其他原因,粗粗听了下,感觉有点冲和直接,好像不是很耐听,和预想的有一定落差。

再到老周驻场的冠廷房间,寒暄过后,我告诉老周,我刚刚听过阿卡佩拉的离子高音音箱。老周很认真地问我听感如何,和他的冠廷比较下来感觉有何异同。老周见我有点犹豫,很认真第说你:尽管直说好了,我想听听大家的听感和意见。我把我的初步听感说了下,好像老周也是有些同感的。当然,音展上的冠廷系统的表现,我觉得最多只有老周南京威虹店试音室里的6成表现,很多细节和能量和微妙之处的精彩损失很大。冠廷表现最精彩的搭配我觉得还不是爱因斯坦全套,而是德国巅峰全套(SACD+前后级),那种酣畅淋漓,潇洒自如,举重若轻,令人激动,感慨不已。离子高音的那种轻松,细节,乐感,延伸,确实是胜出其他类高音不少的。
TOP
67#

回复 54楼johnleeh的帖子

大赞!说的太好了!
TOP
68#

回复 55楼eric的帖子

见过许多百万级器材烧友,专听口水歌及港台歌曲,几乎不碰古典乐,多年前在音响展一个高级音响演示,我给了主持人一张DG的法国作品
wangzheng3136 发表于 2019/4/19 10:28:56

在两广地区,有些陈百强,梅艳芳,谭咏麟之类港台歌星80,90年代的粤语歌老黑胶唱片,能炒到过万甚至更高,不是因为这些唱片的艺术质量有多高,录音有多好,而是因为有群众基础,而当年这些青少年群众有情怀,现在到中老年了,有财力了,口味和习惯还是延续下来了。千金要买心头好。而且价格炒起来后,一看经济上也不吃亏,人都是买涨不买跌,追高入市也没关系。

在我们这边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买这些唱片。
TOP
69#

回复 68楼johnleeh的帖子

这也是人之常情,很简单,我们都是听这些歌长大的,改革开放后,接触就是这些了,当年只是听磁带,还是盗版的,拿几块钱去到处找人翻录的,质量差,而且多次翻录,音色,音质都欠奉,还有就是通过am收音机收听电台,后来香港那边有立体声fm广播了,就好一点。那时就是听个响,很多细节等都没有,现在有钱了,当然会改善设备,买这些碟来缅怀自己的过去。
用过,品尝过的才敢叫好!
TOP
70#

回复 68楼johnleeh的帖子

这也是人之常情,很简单,我们都是听这些歌长大的,改革开放后,接触就是这些了,当年只是听磁带,还是盗版的,拿几块钱去到
kkhuang 发表于 2019/4/19 11:22:07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

就像很多人喜欢李小沛的录音。而李小沛的录音大部分或基本上是一轨一轨(单声部乐器)的录制后再缩混后期制作的,有录音师拿了和现场整个乐团演出同期录制的录音比较过,声音面貌还是有明显不同的。就好像一个是配音的,一个现场同期声的。技术难度和自然度无疑是现场同期声录制的比较好,保留了完全的场地信息和堂音和不同声部乐器组交融性变化和信息。而李小沛表示他喜欢一轨一轨单独录了然后再后期时混缩,因为这样比较好把握,好做手脚,好表现出录音师个人的要求和想法。说实话,比较容易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突出什么就突出什么。后期时那张台子就是刘谦的茶壶,想出什么出什么,想什么口味就什么口味,想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两个字:刺激。国内唱片公司的制作处于乐团,乐手水平,时间,预算和后期制作便利性的考虑,估计也基本是采用这样的录制方式。大家听惯了也就觉得这样蛮好,比较发烧,好玩,刺激,突出。特别是那些敲锣打鼓和戏歌什么的。

有时候,好坏也谈不上真的有什么好坏,就是一个习惯。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兴高采烈式春晚式审美风格与爱好。大家从小听到大,听惯了。听平衡自然的声音,反而觉得没劲。表现为音展上,听到不那么热闹的非春晚式录音,就不适应,想走人了事。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9-04-19 13:44:50
TOP
71#

谢谢John兄的分享,非常精彩。
TOP
72#

總編所見所聞之二:現場評論百花齊放,不要以自己所聽否定別人所聞 在網路時代,每次音響展,除了音響媒體之外,網路上也會有很多人發表音響展感言,可說百花齊放。有些寫得客氣,有些寫得挑剔;有些則如正義之師,覺得跟自己聽感不同者就有阿諛奉承該廠商之嫌;有些更直言沒啥可聽。 我常說,音響展要好聲有諸多限制,參展廠商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想辦法做到生意。想要在音響展中聽到如家中琢磨幾年、幾十年的聲音表現,那是強人所難。如果要以嚴苛的標準來評斷音響展中所聽到者,音響媒體的音響展報導就可以收攤不必做了,因為沒幾家能夠報導。所以,音響媒體的報導除了盡心讓每個房間露臉之外,就是把音響展中的器材、價格儘量披露,讓沒去看音響展者也如臨現場,想找器材與價格也能滿足。  試想,我們都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心情、不同現場狀況下到達某個房間,我們坐在不同的位置上,聽到的是不同的播放軟體。在那麼多不同的條件下,那麼匆促的時間下,我們能夠聽到一樣的聲音表現嗎?很難!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響經歷、主觀好惡,所以,在網路上寫出來的聽感,以及對某個房間的評斷肯定會有不同。想要在網路上發表評論的人,應該抱持讓百花齊放的心態,包容別人對同個房間的不同音響表現看法,而非以自己的觀點來否定別人,並藉此凸顯自己高高在上。而閱讀這些文章的音響迷們,也不必定於一尊,可以自己尋找同溫層。任何事都有進階過程,還沒上到那個階梯,是無法了解那個層次的同溫層所聽所聞所想。網路上那麼多不同的音響展聆聽意見,剛好就是多種層次的展現,從低到高,從淺到深,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走過的路子,只是先後而已。 敞開心胸,不要貿然以自己所聽否定別人所聞,這樣每個人都會有機會提升自己,包括我在內。
TOP
73#

谢谢各位交流。看到刘汉盛主编刚刚发了一篇关于看音展的感想,感觉说得挺好的,大家共分享。
TOP
74#

回复 10楼johnleeh的帖子

陈洁丽的声音很小。
TOP
75#

音展上声音都不是很满意,似乎与环境噪声,展房有一定关系
TOP
76#

其实古典音乐,有时候需要整个乐章完整听才是欣赏音乐,如果听音响效果,听片段就可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