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上海音响展 [复制链接]

查看: 50747|回复: 75
21#

此外,音展上恶劣的声学环境,比如不理想的房间比例,特别是小的宾馆标准间,大点的箱子根本很难摆位和施展,厚厚的地毯吸声严重,再塞进十几个人,进进出出,声音怎么会好。你只要设想自己在家听音乐,开着个大门,前后左右坐着站着十几个人一起听,有的还在说话咳嗽打喷嚏,能和关起门一个人细细品赏一样的感觉和效果吗?
TOP
22#

音展上走马观花,尽管听的时间都不长,有的也就是走进去在旁边随便听一耳朵,那些照片上拍出来很好看,很震撼的系统倒是基本上没留下什么印象。听到的印象还可以的,新锦江的有老外驻场的EGGLESTON的新款ANDRA听着声音倒还不错的,尽管房间小,有点施展不开,但现场感觉比以前的老ANDRA好听不少,声音也宽松了,不那么紧了。单元看上去是碳纤维编织振膜。
TOP
23#

旁边顶头房间的上海立敏音响的阿依达音箱梨状外形有点像吉他箱体,基本情况不了解,音展上就是走过看过就算,一份资料也没拿,拿拿很多,又重又麻烦,拿回来翻翻也是丢掉的,就不浪费了。所以各个房间的器材的具体背景和搭配都不是很=了解,听听就行吧。这套系统声音还是不错的。挺有乐感的,比较耐听,应该是欧洲箱。

在这里还偶遇了吴大师,后来在场内又偶遇吴大师,这家伙自从搞了个TAD微信发烧群,敬业爱岗,认真得很,在常州出来听音响也是,一言不发掏手机,开始拍视频直播,听一回能录个20,30条,搞得跟网红似的。这次音展更是不会放过,又看见高举手机录视频。我以前来音展还拿个相机,拍点照片,现在手机都懒得拍了,更别说视频。我觉得在现场听好坏都困难,拿个手机录能录出什么名堂?手机视频我也看过几段,都尖尖薄薄的,没有乐感没有低频,也就看个热闹,感受下现场气氛吧,要拿视频作为评价参考,基本上不靠谱。
TOP
24#

回复 40楼johnleeh的帖子

现在您是168网红。
eric 发表于 2019/4/17 10:14:47

哈哈,谢谢E版。168是我现在唯一浏览和发言的发烧网站。168信息丰富,气氛和谐,关键福利还好,堪比国企啊,其他地方哪有这么多福利领啊!

所以,交流发烧,来168就够了。
TOP
25#

丹麦皇冠,可能是最早进入内地的国外音箱品牌,当时由香港人主导推广,给丹麦老板起了个中文名字叫保罗乐圣,前半部分正常,后半部分有点力压贝多芬。后来这牌子慢慢就不再听说了。类似的还有德国密力,丹麦JAMO尊宝,英国美声,英国ROGERS乐爵士等,当年都是香港人推广得群众基础很好的牌子。这次音展,这些牌子好像大部分又活过来了,不过应该后面的老板或实际控制人已经都有换过了,估计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在运作了。

这次听了听皇冠那个银色面板,上面有几道竖起的保护杆的箱子,应该也算是皇冠的旗舰了吧,别说换了老板和设计师,声音听上去倒还是挺平衡饱满不张扬,乐感不错比较耐听的,没有比较明显的浙江味,广东味。价钱如果还好的话,倒还可以留意的。看最近一期赖英智主编的《新音响》上的文章,新的中国老板在丹麦还是弄了个设计室的,尽管不大,平房一两间,保罗老先生尽管年事已高,倒还是被邀请了去了一趟走走看看摸摸单元的。
TOP
26#

刘汉盛老师说得很对。上海音展中我听到的认真播放精选的古典唱片并进行讲解,互动的主要是威虹老周。做老师的到哪里都喜欢上课。欧博也进行了类似的闭门交流。限于时间关系,我没进去听。因为是小房间,守门人说进去了要闭门课结束了才能出来,以保证效果和不打扰其他人的注意力。
mmexport1555496636492.jpg (, 下载次数:0)

(2019/4/17 18:29:13 上传)

mmexport1555496636492.jpg

TOP
27#

现场有很多展位在卖唱片,CD和黑胶。我是一张都没买,就拿了张展会买门票送的纪念CD回来(封面是张类似老树画画的人物漫画,看看曲目倒还好,不过还没听)。以前多少还买几张的,这次看看没有购买的想法了。因为我现在CD是只出不进,原来买的几千字唱片认真听过几遍的都不多,再买没有什么意思了。对数播不敢兴趣也是这样,播放质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喜欢听比较新的流行音乐等,购买数播和数字音乐资源,还有一定意义。如果是挺古典为主,古典录音的黄金**的代表性录音其实也就那么些,唱片基本上都有了。再弄弄多少个T,表面上是占有了,其实也大部分是闲置,满足个心理温饱吧。人要戒贪。而黑胶呢,现在淘宝上买买透明方便又省心,有什么问题售后也方便,现场买至少并不便宜,二手片更是说不清楚,不买也罢。
TOP
28#

开了门,进进出出,闹哄哄的,怎么能安静安心欣赏呢?欧博这样的做法,损失了人流量,但提升了展示效果,是对的。不进行专题活动时,欧博的展房应该也是可以自由开放进出的。活动时,刘总好像还准备了互动奖品,我看到有的烧友在发烧群里发照片,活动现场得到了黑胶唱片。

老周也认为:欧博的这种交流方式,我个人比较赞同,尤其是厂家,应该让客户知道设计其理念,知其所以然,还是有必要的。
TOP
29#

欧博这种大大的坏,展示不就是应该给所有人开放的吗?目的不是要做广告吗?本来还对他们家的产品很有想法,都不让听,还买个啥?
到是躲在潘总的房间里听了一会,感觉真的蛮好听,其实更想听他的opus 5.然后他放的歌就没有一张人声的,我也蛮怨念的。不过基本他的箱子的调调,我是喜欢的,这样的话,5应该更好吧。
chbsnnzl 发表于 2019/4/18 10:12:45

潘总房间我也专门去听了两次,感觉箱子尽管很小,但声音还是如其所述,比较宽松的,也比较耐听,不像音展上听到的比如B&W,盟主,德国物理,爱斯特浓等箱子那样紧张刺激直白,箱子小在小型房间开声也自有其讨巧之处。不过我的困惑还是为什么坚持只做书架箱,而且普遍价钱不低甚至可以说挺贵的,同样的书架箱,标价好像高于美国ROCKPORT的小MIRA了,声音没同场比过不好说,但至少会损失一些基本盘吧。毕竟书架箱的消费群体的普遍预算是有一定天花板的。我不会考虑买书架箱,如果我推荐别人买的话,我可能还是第一反应买对雨后之类英国书架箱,弄个胆机推推,尽管全面性上有诸多缺点,箱声,速度等指标也差点,但价格预算可控,心理相对踏实,音乐面貌周正,将来要出,流动性也好。
TOP
30#

我在威虹老周房间里,听老周现场讲解互动,一个烧友提出:周总,能不能放段古乐听听?老周一听,马上回应:古乐的黑胶唱片不一定有准备。(老周的房间里好像只准备了黑胶唱机作为音源,带的演示唱片应该也是经过考量的。)为什么呢?你看,我刚才放了段霍洛维茨的钢琴独奏(唱片应该是DG公司的黄标“POET诗人”,老周说他花了一千多从欧洲淘回来的),坐着的人就呼啦呼啦走了一大半。古乐一放,估计人都要走掉,一般发烧友不爱听巴洛克古乐这些的。

演示会上放什么唱片群众基础最好,效果最吸引人呢?应该就是邓丽君,童丽,姚璎格,李小沛录音,瑞鸣戏歌,发烧古筝二胡,人声低音炮,1812,泰坦尼克原声之类吧。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听惯了的的还就是这些,多年不变。没有点坚持,被群众带了走,有想法的商家觉得没劲。太阳春白雪,高雅高深,人民群众又觉得陌生别扭。所以,怎么取个中间之道,是门学问。毕竟花了这么多金钱和人力参展,买的就是人气,流量和影响面。采取哪种传播方式,都是理想,理念和现实之间的折中和妥协。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9-04-18 11:22:3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