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线材推荐 |数字信号传输更要高保真 AIM UA3/UA1/UAC USB数据线 [复制链接]

1#
作为一名传统音响和数字讯源的玩家,我经常被身边不少朋友问及关于音响底层的信号传输问题,而谈得最多的便是与信号失真有关的。对于传统模拟搭配的朋友,例如使用黑胶唱机和模拟功放系统的,都十分重视整个系统中模拟信号失真情况。因为模拟信号十分敏感,受导体材料和屏蔽材料影响较大,所以市面发烧线精美粗壮讲究的不足为奇




而对于大多数数字讯源玩家,他们坚信0和1信号的传输能实现零损失,因为我们电脑内部数据运行就是依赖二进制0和1,如果存在信号失真,那么通过互联网下载到本地的音乐和电影为什么还能顺利打开和播放呢?那究竟0和1经过传输是否真的存在失真和损失呢?




为了解答朋友这些问题,我认真了解了一些技术文章和书籍,这些内容都普遍指向一个大家可能熟悉的词汇——时基误差(Jitter),其解析就是数据经过传导后时间相位产生了延迟。从最直观的信号方波图就能看出,数字信号以方波状发生,数字讯号方波的理想则以精确的时间发生指定的0和1信号,而当数字讯号经过某介质传输后,可能会发生如下的情况。同时也导致所转化模拟讯号存在位移和延迟等问题。




蓝色的原始数字讯号发生了整体位移,模拟讯号也是。数字和模拟讯号即使信号“容量”都没有损失,但整体位移却变化了,所以你可能发现数字文件能打开,但声音会察觉有点不同,如果整个过程有数字Clock跟进就大不一样了,所以数字音乐从电脑端输出到解码这个过程,传输和处理不好就成万恶之源了。



AIM UAC、UA1、UA3 USB数据线Type A接口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发烧线材大厂都十分重视,视高保真传输为品牌延续的价值和生命,其中凭借在计算机工业领域专长的日本AIM线材厂家,把独到的解决技术应用到发烧级数据线材上。例如早前在日本获得不少奖项的旗舰NA7网络数据线,就是当中最有说服力的制品。而这次我打算针对普遍朋友都使用的电脑端→DAC解码端的数/模环节——USB数据线进行一下介绍,务求让这个源头的输出有着最理想和高保真的表现。






为了获得更多的比较,代理商力高把旗下的这三款,旗舰UA3、UA1UAC借用给我。接头类型均为解码普适类的Type AType B,在用家圈子中有很强的适用面。力高在讯源的引进上主要为一线知名的数字解码播放类产品,因此线材方面除了传统模拟品质外还有大量的数字线材和品牌,在线材的选择上,力高的资源是十分充足和丰富的。



AIM UA3旗舰USB数据线

旗舰级的UA3,外观设计都是“金”,非常夺目,数据线内部采用纯银导体制作,AIM通过优化导体内部的尺寸,进一提升数据的传输性能。另外UA3使用了旭化成开发的PulShut®MU材料,对抑制和减少电磁干扰起到压倒性的作用。目前据我了解某些高级器材垫也在采用这种物料,适用频率范围从500MHz\1GHz\2GHz\2.5GHz有效,例如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UHF频段、平板电脑CPU、3G手机笔记本CPU和无线局域网2.5G等将有所抑制。





PulShut®MU这种物料,AIM以此为底层护套,例如UA3旗舰USB数据线就在供电和数字传输线上各使用了1层PulShut®MU物料。从下面UA3截面图可以看到,经过PulShut®MU物料作为底层后,供电和信号线缆再加以铝和高密度铜材编织进行屏蔽保护,实现最好的干扰隔离。[flash][/flash]




导体方面,Signal Line讯号传输为Sterling Silver(标准925纯银),线径为AWG24,而Power Line方面则为Pure OFC高纯度无氧铜,线径为AWG20。确实无法想象区区一条USB数据线内里原来有着如此复杂的设计和结构。目前用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长度选购,包括0.5/1/1.5/2/3m。



AIM UA1 USB数据线

作为“老二”的UA1,线材上金色元素改为“银色”,AIM定位其为High Performance产品,UA1跟UA3一样,均采用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分离式结构,令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大哥”UA3一样,均采用PulShut®MU物料、铝和铜编织屏蔽及编织,大大降低电磁干扰的发生。不过从参照表上可以看到,UA3与UA1之间的区别主要为Signal Line信号导体的线规,UA1为AWG25,好像比旗舰还厉害,但导体上为OFC无氧铜和纯银混合导体组成。尽管这样,但UA1依然坚持AIM所喜用的PulShut®MU物料和屏蔽技法。



AIM UAC USB数据线


作为“老三”的UAC,外观上以蓝色LOGO相区别,AIM定义其为Basic USB基础类线材,因此玩家可以根据价格差异和定位进行合适选购。UAC采用N-ZERO概念来最大限度杜绝电磁干扰,UAC采用基于原始结构最理想的设计,当中导体跟UA1相似,使用高纯度的无氧铜和纯银物料制作而成。


线材线身上也明确标识了产品型号,十分清晰


也说一下包装,AIM从网络数据线到USB数据线,再到15米的HDMI线,但凡我接收过使用的产品,都以环保的纸盒包装方式装载,包装内也设计有支撑结构,细节做得很不错。





纸盒包装其实还有两个细节可以体现日本人那种让人抓狂的细节重视程度,颜色配色跟系列和型号一致不说,背面的详细说明都印在盒子上了,某种程度也让你不敢丢掉盒子,事实上也很顺眼。





更换比较后声音确有不同

首先从最基础的UAC开始,我分别使用剑桥功放自带的解码器以及Audiolab M-DAC进行比较试用,尽管器材的级别不算特别高端,但是凭借这两款设备也能感受到不同线材所带来的声音变化。首先让UAC与一条普通的打印机数据线比较,AIM的声音纯净度是较为明显,声音上不会跟打印机线那样躁动不顺服,听着是难受的,但是整体来说UAC的底噪比较低。第一轮的比较,在两款机器上都展现出可听的区别。随后让UAC与“老二”UA1进行第二轮比较,我发现声音有点微细的变化,尤其在人声方面,尽管不算特别明显,例如在播放Katherine Jenkins《From The Heart》,UA1在纯净度和底噪方面先声夺人,而在此基础上,空间感和空气感上都变得更好,歌者的传真感和生命力得到了展现,舞台的规模感和人声的聚焦都能轻松再现。第三轮自然就是让UA3与UA1进行比较,我发现当中声音变化就比较明显,例如在播放《Autumn in Seattle》爵士曲目,UA3对鼓槌敲击的循迹都能捕捉充分,全频的丰满性表现都更好,优势力压UA1,而在低频BASS下,UA3线材把牛筋般韧性的拨弦更好地发挥出来,下潜充足,声音依然保持着流畅的音乐感。





对于朋友您所拥有的DAC解码,如果有级别比笔者高端的,好的USB线材显然更是少不了的,不管音乐文件的0和1并没有丢失,但是通过线材的更换你会发现声音竟然也有丝毫的区别,如果要长久享受高品质的音乐效果,好的USB线材是不二之选。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说不定这个环节弄不好就成了万恶之源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好线,不错,谢谢分享
TOP
3#

耳朵要灵敏
TOP
4#

回复 3楼红点的帖子

就是
TOP
5#

估计只有不到1%的人能听出这0.1%的差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