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www.avbuzz.com
B&W這個品牌喇叭,在日本發燒友當中非常熱愛,S 800在日本賣過滿堂紅,
還記得當年一推出 S 800喇叭,日本方面一口氣訂購了 200 對之多,
還一次過先附所有 200對喇叭之費用。
日本人,先錢後貨的交易方式,對於B&W來講,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客戶。
後來日本兩聲道高級發燒友方面,好希望有一對B&W的專業書架式喇叭,能給他們兩聲道發燒友使用,
雖然當時B&W早就推出了 N 805 ,但由於是防磁喇叭關係,對兩聲道的高級發燒友來講,
N 805 仍有其不足的地方,大家有留心的話,官方的說明書中N 805只視作後置聲道的家庭影院喇叭,
所以才向B&W廠方提出要求一對更Hi- end的書架喇叭,
他會是兩聲道重放的最高標準,更能對應新音響格式的喇叭。
●
大家一定會覺得一個防磁功能,何解受到兩聲道高級發燒友咁大的歧視?
原因是防磁功能,最主要是在單元的固定磁鐵外,加上一個金屬罩,
作用是防止磁場外洩,磁力線被金屬罩隔絕,就可以防止磁場外洩,做到防磁作用。
由於在磁鐵外加多了一個比磁鐵大的金屬罩關係,就像一件裝甲穿在磁鐵身上。
單元是會作前後活塞運動的,單元背波能量的消減對音染的影響是重要一環,
加大了的固定磁鐵(事實上S 805的固定磁鐵體積已加大了40%),
再加上比磁鐵直徑更大的金屬罩,這會令音盆背波被反射彈回音盆背面,
而產生聲波延遲混合的負面影響所考慮(所謂音染),而且N805與S 805書架喇叭的容積比是相同,
聲箱內裏空間比較細的關係,不要忘記它們箱體內還裝有Matrix骨架,實在無多餘空間外加上金屬罩呢!
兩聲道的發燒友,就是不喜歡以上這個防磁金屬罩的理由。
但用家如果不選用這個B&W N805 喇叭的話,其下產品,
就只有出生自1991年的 SS- 25 是書架式喇叭,
數數手指是十多年前的產品,他們又豈會接受這些舊技術呢?
●
有見及此,日本單方面,要求B&W為他們訂做一款,全新設計兩聲道書架式非防磁喇叭,
滿足他們的市場需要,當然B&W不會無故開一條生產線來做一對喇叭給日本發燒友。
但財雄勢大的日本帝國,居然答應,只要B&W做幾多對這類型喇叭,日本就要幾多對,而且先錢後貨。
在錢不是全能,但是萬能的道理之下,基於B&W是一個商業機構,
聽到這個條件又那會不立即開一條生產線出來呢?
於是一對全新設計的兩聲道書架式非防磁喇叭,就在 2002年 8月份為日本人而面世,
還以 Singnature 805 命名,有 Tiger's Eye 虎眼木皮 或 Red Bird's Eye 這兩個款式選擇。
●
香港先知先覺的網友【林源三】是首批得到 Singnature 805 的華人,
當日只有四對配額的 Singnature 805 到港,雖然是第一批到港,
但由背面的 Serial No 上面看到林源三的喇叭篇號是去到 7 百幾號,
Serial No 是一隻喇叭獨立擁有一個 Serial No,而不是一對同時擁有一個 Serial No,
所以左右喇叭的 Serial No只會是順序而不是一樣的號數。
屈指一算,之前的幾百對,早運到日本去了。
林源三在 2002年 8月尾得手的 Singnature 805, Serial No 當時還是三位數,
事隔四個月的12月份,香港所返到的 S 805, Serial No 突破了四位數,剛剛出售的Serial No 是 15XX 。
Singnature 805 今日最大吸納者,依然是供不應求的日本人。
圖為林源三手上 S 805 的 Serial No,為了保障【林源三】的關係,請原諒巴斯在相片做了手腳。
●
其實其他國家方面,也想購入大量 Singnature 805,但由於一來日本用銀彈政策的關係,
加上 S 805的聲箱比 N 805所需的工序多六倍,
即假設N805的聲箱需要三日完成的話,S 805就要 18 日先可完成,還未計算安裝單元的時間。
所以B&W根本就做唔切,還那有咁多貨給其他人呢?
●
圖中 6.5"口徑的 Singnature 805中低音單元,它的固定磁鐵比N805大多 40%。
用處是可令低頻反應更快更緊湊由於固定磁鐵(固態磁場)大了,它跟音圈(非固態磁場)的關係就會更複雜,
兩個磁場相互排斥所產生的磁熱渦流,產生的高熱會向中心導磁柱輻射,
所以S805的中心導磁柱是鍍上銅物質,對散熱極為有效,
而且更能對中頻諧波失真減低新的 Singnature 805中低音單元通過對彈波物料控制,
使衝程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這種物料比較輕及更富彈性,作用是調節音圈於高通磁路系統中路徑長度。
喇叭單元最理想是可以達到三個物料要素,就是夠輕,夠硬及能夠吸收振動,
S805為了盡量做到接近以上三大要素,所以其中低音單元的物料,
使用了Kvelar軍用防彈纖維構成,它比紙更輕及不易受潮濕影響,還有他能有效地吸收振動,
在背面塗上高密度【樹脂】物料增加剛性,似乎B&W廠方對單元物料應用十分擅長,
而且她的呼吸孔(低音反射管)也會比 N 805長。
所以新的Singnature 805和Nautilus 805一樣是用這樣推法,沒有因為新技術而難推。
以上的料資,只是全個S805的結構料資的冰山一角,巴斯也沒可能知得到和進一步了解得來。
●●●●●●●●●●●●●●●●●●●●●●●●●●●●●●●●●●
這個咁有趣味性的S 805歷史,是先知先覺的林源三知到先,現在由我後知後覺的巴斯知到,
希望帶給不知不覺的發燒友知到,這個歷史故事,就算你不是 S 805的用家,也需要知到,
因為你是發燒友,希望你們會把這個咁有趣味性的歷史故事帶出去和其他人分享。
知到這個故事的未必是B&W迷,但不知到的話,一定不是B&W迷。
以上料資,從未在香港任何印刷媒體或電子媒體出現過,巴斯拍紙薄,是第一個電子媒體向外發報,
當然是非常多謝寶華音響的資料提供,非常多謝他們,使巴斯在音響路上,上了保貴的一課。
當然最最最最榮幸是我可以和我的網友,分享這個趣味性歷史故事。
鳴謝現在身處日本的網友【林源三】提供珍貴獨家圖片